“逆行”而上戰疫情——記延安大學附屬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二病區主任杜延玲

通訊員 折豔濤 趙佳藝 崔永平

  春節前,新冠肺炎疫情在局部地區暴發。1月20日晚,杜延玲臨危受命,第二天一大早趕往西安參加陝西省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師資培訓。會議結束後她為了以最快的速度趕回延安,沒搶到返程票的她硬是擠硬座返回延安。


  返回的當晚,醫院就接診到一位武漢返回人員。當時,明明已經知曉了病毒的傳染性和嚴重性,但她還是沒有猶豫,堅持上一線。經過會診、檢查,這名患者最終確診為延安首例新冠肺炎患者。第二天,她立即對全院醫護人員進行了專業培訓,並在科室鄭重強調:“這次疫情很嚴重,作為醫生我們不能退縮,我們有責任、有義務守護好百姓的生命安全。”


  1月23日,門診病人非常多,隨時有可能接觸到已經感染的患者,杜延玲沒有絲毫懈怠和退縮。巧的是,第二例後來確診的新冠肺炎患者就來到了她的門診,“武漢”“胸悶”等字眼,讓杜延玲意識到可能存在的問題,但由於沒有其他明顯的症狀,她對患者提出了“居家自我隔離”的建議。後來,得知這位患者被確診的消息,杜延玲非但沒有害怕,反而舒了一口氣:“至少患者在回延期間沒有外出,減少了傳染更多人的可能性。”


  1月24日(大年三十),杜延玲只能跟家人分開,進行醫學隔離觀察。不能投入到一線救助患者,杜延玲更加焦慮。她是女兒、也是母親,但她更是一名大夫,就像一臺無法停止的機器,醫生的角色會不斷放大,幾乎佔據她所有的生活空間。“現在醫院人員緊張,少一個人就要少看多少患者啊!”她便通過醫院網絡在線諮詢平臺,儘可能細緻地為患者答疑解惑,經常到深夜還在挨個回覆,恨不得插上翅膀飛到患者身邊,讓他們早點接收診療信息。


  幸運的是,她自己並沒有被感染。原本是難得的“休息時間”被她轉變成了“工作時間”,但就在剛剛被解除醫學觀察的第二天,杜延玲顧不得家人的阻攔,直接奔赴疫情最嚴重的一家縣醫院進行會診。此時,這裡已經出現幾名確診患者,算是全市“最危險”的地方,她卻依然“逆行”而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