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孩子以後,和婆婆一起住,不習慣怎麼辦?

多多的媽咪林華


距離產生美。努力掙錢,出去買套房就好了。

農村的,即平衡了婆媳關係又解決了孩子的教育問題;本身就在城裡的,當投資就好了。平時休假的時候,回來看看兩老,不是很親近也沒有很疏遠,也就沒什麼習慣不習慣了。


90後生活小白


對婆婆不要太親近,不要太疏遠,保持一個適當距離。就像讀書時對待不熟悉的室友那樣。我老公獨生子,我就是和婆婆一起生活,並且已經在一起六年了,從最開始的難以忍受到現在的坦然若之,從親密無間,爭吵,到現在互相尊重,經歷了很多很多。所以,我的意見是淡如水。婆婆再怎麼樣都是自己家人,比外人強多了。你只要知道,雖然她有這樣那樣的毛病,但是大是大非面前,她不會差的。而且有個人幫你看孩子,挺好的,真的,我現在二胎快七個月了。多交流,多溝通,不要不好意思,有什麼不舒服的或者不習慣的說出來,別藏著,都是第一次做人,不需要太委屈自己,但是也別過分了。藏著到最後都成了抱怨,委屈。


紅顏若雪83068350


我是還沒有結婚呢。和男朋友在一起五六年了。雙方也見家長了。我的觀點一直是遠香近臭。保持一定的距離,尊重彼此的家人。男朋友家裡是獨生子。我也發現只要跟他爸爸媽媽在一起他就什麼都不做,做飯都是他媽媽的活,他只負責,吃飯,睡覺,打遊戲。我們兩個在一起。我下班晚回家飯都是他做。有時候週末一起收拾屋子。但是這些如果跟父母一起住,他肯定就不會了。或者說我不好指使他了。礙於父母的面子也不好說什麼。但是我男朋友的媽媽還是很好的,很通情達理,跟我說話都是樂呵呵的,我也一直覺得挺好的,就是不知道以後結婚會是什麼樣子。我姐姐告訴我,結婚之後就不一樣了,我認為還是分人吧。但是聽姐姐說,他婆婆肯定是心疼自己的兒子的,有好吃的都是等兒子一起吃。但是不管怎麼樣,在一起久了難免有摩擦。所以說盡量還是不在一起住。有條件就離得近一點,要是非得住在一起儘量還是保持點距離吧。還是喜歡過自己的小日子。有了孩子就不好說了。什麼事都不好預料。過好每一天吧。希望疫情趕緊過去。希望偉大的祖國國泰民安。


西木子O


我從懷孕到生之前,我一直都在上班,和老公生活在一起,快生之前我婆婆去上海照顧我的,怎麼說呢,還是有些彆扭的,生了之後是她和我媽媽照顧我的,雖然有些時候我抱怨過她,但後來自己一個人沒事的時候想想她的好,還是能想明白的,小孩兒現在不大,想著讓她幫忙一起帶,比較哺乳假快休完了要去上班了,沒辦法,只能丟給婆婆了,辛苦她!在之後的生活中肯定會不習慣,但想想她是你愛人的媽媽,你小孩兒的奶奶,多想想她的好,時間長了一定會習慣的!


知之小盆友的麻麻


我生孩子過後,有那麼一段時間是跟婆婆住在一起的,有壞的一面也有好的一面,好的一面就是有個人幫忙照顧孩子,料理家務,自己相對來說輕鬆些。壞的一面就是,婆婆的生活習慣,三觀和我的完全不同,期間有許多許多的矛盾。最後相處起來就是特別的累,最後我和老公決定,我辭職帶娃,婆婆回老家了,等到孩子上學過後,我去上班,給婆婆租了間房子專門接娃,兩年來相安無事,夫妻,親子關係和睦,一家生活特別幸福。

很多的婆婆心不壞,我們試著跟婆婆相處,用我們真心跟婆婆相處,其實相處起來並不困難!實在相處不好,就分開!


幸福的娃兒2


我是19年4月份有的寶寶,然後婆婆來照顧月子,分享一些我的經歷和親身感受吧!剛開始的時候,剛生完孩子,家裡突然多出來2個人,生活肯定要打亂了,婆婆又第一次和我生活一起,好多生活習慣不同,又加上自己不能動,休息不好,心情脾氣都差的不行。有時候會埋怨幾句,婆婆也沒說什麼,樂呵樂呵的。我婆婆是農村種地的,很樸實,每天嘮叨嘮叨的讓我多吃點,孩子鬧夜也是她哄,真的很辛勞,慢慢的,學會了兩個人的相處之道,越來越好相處,畢竟出發點是好的嘛!其實,人們都說5歲一個代溝,真的不假。年青人和老人不管是生活習慣還是方式肯定不同,不和諧是正常的,一家人最重要的是溝通。每個婆婆也都是從媳婦走過來的,肯定經驗和生活經歷比我們多,好的建議我們接納,有不同想法的一起溝通,家庭也會越來越和睦。現在,我家孩子有老人照顧,我更放心的去工作,非常感謝她!


胡大春的北漂生活


這個我是深有體會的,記得那個時候我吃飯都不習慣跟婆婆坐一桌,後來為了跟婆婆之間不尷尬,我會捫心自問如果是自己的媽,還會不習慣嗎,再說婆婆也是要跟自己相處到下半輩子的人。後來發現不但習慣了婆婆的一切,還跟她特別親。


熙媽的簡單生活


我相信大部分人都不習慣 但是也沒有辦法 我也是和老人住在一起 生活中也會有摩擦 也會有爭議 各種生活習慣都不一樣 但是矛盾的背後也會有好多好處 比如老人幫忙帶孩子啊 老人在生活中給出主意啊 生活中都能互相照顧 個人覺得 如果婆媳關係處理的差不太多 可以繼續住在一起 如果矛盾很多 建議分開住


小玲的日常



用戶5230736721866


不習慣就分開住,不然就只能相互理解和包容,沒有捷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