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利用假期,讓自己增值

有讀者在問如果疫情持續3個月甚至半年,生活可否正常維持,該如何面對這種情況,筆者認為這是杞人憂天了,是過度擔憂,疫情已經在好轉,2月份之後會有明顯改善,鍾院士也說了在4月前有望結束。

問:疫情如果持續三個月甚至半年,你的生活可否正常維持?怎麼辦?

答:這是無法想象的,現代的經濟結構和社會結構已經不是從前的農業經濟,各個經濟產業環環相扣,經濟要素相互流動,生產活動如果停滯一個月還能承受,如果持續三個月或者半年時間,經濟是會崩潰的。

疫情之下,利用假期,讓自己增值

1、個人家庭生活一定大受影響

這次的疫情嚴重的不是他的致死率,而是很強的傳染性,致死率比這個高的多病毒或者疾病多的是,但是極少有這麼強的傳染性,這個才是可怕的一點,現在是全國嚴防死守,幾乎是全國人民居家隔離,除了部分民生產業以外,其餘產業基本都是停工停產的。

這個就導致一方面工人沒有上班,那麼收入勢必受到影響,一兩個月還能撐過去,但是長達三個月甚至半年的時間,那麼就會導致很多家庭和個人的現金耗盡,生活無法持續下去。

疫情之下,利用假期,讓自己增值

尤其是那些有貸款的個人和家庭,勢必會導致一系列的貸款違約事件的發生,金融體系是一個循環,環環相扣,一旦發生居民的債務危機,這種影響會傳導到其他行業。

2、企業無法承受長時間的停工停產

無論是生產性企業,還是服務型企業,停工停產他們依然要面臨固定成本的支出,時間一長也會耗盡他們的現金流,企業的現金流一旦耗盡,那麼只有破產倒閉,企業破產倒閉,勢必會帶來下崗和裁員潮,那麼居民的收入下降會變成大面積的既成事實。

疫情之下,利用假期,讓自己增值

居民收入下滑,那麼消費必然萎縮,即便日後正常復工,那麼消費力依然不足,企業的業績下滑,產業蕭條,這會傳導到更多的產業。

企業和個人其實相互依賴的,企業的作用是生產商品和服務,而個人就是來消費的,經濟活動可以簡化為生產和消費兩個終端,企業負責生產,個人負責消費,個人的消費力弱了,那麼企業生產出來的產品就沒有人能夠消費,企業的生產能力就會受到打擊。

我們通常講經濟的三家馬車,消費、投資、出口,其中的消費我們很容易理解,這個都是我們個人的消費,而出口了,其實是銷售到國外讓別人去消費,而投資,所有的投資都是為了生產服務的,最後還是會生產成商品給人消費。

疫情之下,利用假期,讓自己增值

比如我們修建的三峽大壩,當年投資了上千億的資金,這個是當年的投資,但是大壩建成後,他不斷的發電,發電給我們使用,最終就變成了我們的消費。

3、時間長了全球都會受影響

消費、投資、出口,出口不是我們能決定的,這個是國外的人口的消費力,但是中國是世界工廠,是產業鏈中的重要一環,中國國內的投資、消費大幅下滑,那麼也會影響全球的經濟,進而就會影響到我們的出口活動。

疫情之下,利用假期,讓自己增值

所以,停工停產時間一長是很嚴重的事情,不過疫情不會持續那麼久,根據鍾院士的說法,峰值會在二月下旬出現。疫情有望在4月前結束。

目前除了湖北外的地區新增確診病例已經持續多日下降,這都表明形勢在向好,當前的經濟是比較困難,但是挺過去,就好了。

4、面對的政策

身體第一,鑑於病毒的傳染性,還是要儘量配合防控工作,待在家裡,這個時候就當給自己放假了,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只有身體在,那麼疫情過去後,生活、工作就會恢復,如果能主動健身就更好了。

疫情之下,利用假期,讓自己增值

第二就是節省支出,對於企業還是家庭個人,無法是開源節流四個字,目前開源是比較困難了,大多數的工作都無法開展,如果能夠網絡能夠開展那是最好不過了。那麼最好的就是節流,壓縮一切不必要的開支,一切從簡,而且不僅僅是在家的這些日子,恐怕疫情過去後的一段時間也需要如此,當然了,如果家底比較厚實,那麼就不用有這個擔心了,就當放假了。

最擔憂的還是那些有貸款的家庭和個人,這種情況是惱火一點的,但是央行也有文件,受疫情影響,導致暫時沒有收入,實在無力償還當期的,那麼也就只能主動和金融機構協商,延期還款。因疫情導致延期的,這次是不會納入徵信的。

疫情之下,利用假期,讓自己增值

最後一個,我覺得還是學習吧,這次這麼長的時間在家裡,對我們工作的成年人來說,這個相當於是一個寒假了,工作以後就沒有享受過寒假了,既然是寒假了,也該學習一下,這是難的的空檔可以安心學習,加深自己的專業知識,復工後,工作不好找,這個是可以預料的,甚至還會有裁員的風險,而那些年前就辭職的人來說,年後找工作就更難了,那麼在這個假期的時間,你多一份學習,那麼對你就越有利。

開源節流,身體第一,不忘學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