蝙蝠身上有许多病毒,那为什么蝙蝠不会感染病毒死亡?

象牙山霸道总裁


这个问题,还是让病毒“我”亲自来回答的比较好。

在回答为什么“我们”不会让蝙蝠生病,而让人类生病之前,“我”先说说自然界的“共生和契约精神”。

作为小小的病毒,我们深知自身的脆弱,所以一直和大物种保持共生关系,就像你们与地球共生,而我们与你们共生,世世代代如此。

目前,“我们”已经有380万亿种病毒在你们人体“星球”上,不要被这个数字吓坏了,因为我们虽然多,但是我们和“星球”一是相互依存关系,严格遵守“契约精神”:我们通常只寄生,并不破坏平衡,因为我们深知:枪响之后,没有赢家。

所以,我们不同种类的病毒都根据自身特点找到了自己理想的“星球”。

现在“新型冠状病毒”说说看,你为什么到了人类"星球“上去搞破坏?

“新型冠状病毒”:我们委屈啊,我们祖先早就pk过蝙蝠和人类的区别,而做出了正确的选择——蝙蝠“星球”。

因为蝙蝠“星球”的特点,使得我们既有食物,又有敌人。我们可以长时间的共生在这个星球上,而不至于把这个星球摧毁。

而人类,你们这次纯粹是自作自受,因为无知,竟然酷爱吃野生动物“星球”,让我们的部分成员家园被毁,不得不寄生在人类“星球”上寻找活路。

而你们并不是我们的理想星球,你们的体征比蝙蝠弱了太多,我们很容易在你们体内过度繁衍,而导致“星球”被毁,这也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

让我告诉你们,蝙蝠是怎样甩你们几条街的:

一、温度。

人类正常体温在36-37度,而蝙蝠的正常体温是38-40度。蝙蝠的正常温度,你们叫做高烧。

蝙蝠高出的2-3度是我们的红线,一旦我们过度繁衍,他们就会启动温度系统帮我们维持数量,表面上看是残忍的,实际却是我们长久共生的必备条件。

而你们人类在这点上和我们一样脆弱,一旦烧过38度,你们可能没有把我们杀死,反而先把自己烧成智障了。


二、新陈代谢的速度。

蝙蝠飞行时心跳频率在791-1066次每分钟;而人的心跳频率在60-100次每分钟。

蝙蝠是唯一真正能飞的哺乳动物,这项能力让他们新陈代谢率非常高,我们微小的破坏速度远远赶不上蝙蝠身体的修复速度。

而人类经常会来不及修复,就衰竭在我们繁衍的路上了……

你们人类历史上有一个著名的悖论:忒修斯悖论,放到动物学上,可以理解为:如果生物体内的衰老细胞只要更新的足够快,宛若新零件换旧零件一般,那么它就能躲过死神的杀猪刀,永远活下去。

蝙蝠能活30-35年,可以5代同堂,你们人类美国马里兰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如果人类洞悉了蝙蝠的长寿秘籍,可以活240年之久。


三、免疫系统的工作效率

蝙蝠的免疫系统比人类更敬业,它们的身体时刻准备御敌,而人类不感染病毒,白细胞和T细胞都在休假。

四、在自然界的资格

蝙蝠资格老,任何事都有个先来后到吧:蝙蝠在地球上已经生存了8800万年,与恐龙同时代,6500万年前恐龙灭绝了,它们却顽强的活下来了;人类却只有200、300万年。蝙蝠作为前辈,生存技能比人类有优势,是理所当然的。

所以:

因为蝙蝠强大的生理体征,携带了我们病毒中“最强”对手,例如:埃博拉病毒、亨尼帕病毒、SARS病毒及冠形病毒等100多种病毒,但是都可以和平共处。

但这些病毒对于你们人类来说,都是致命病毒。比如埃博拉病毒会引起人类的病毒性出血热,生物安全等级为4级,比艾滋病还要高一个级别,被感染上的人死亡率在50%——90%之间。

SARS病毒就不用说了,非典时期,短短5个月,感染了8000人,死亡病例接近800人。

后来,我们撤军了,并不是你们人类制服了我们,而是大自然出面做了调停。

可惜,你们旧伤未好,又故伎重演,怪谁呢?


佩宁说


大家好,我是波波医生,我来给大家解答一下!

2003年在中国爆发的SARS病毒在全球范围内造成了8000多个人的感染,最终造成了770多个人的死亡,死亡率大概在10%左右;2012在沙特阿拉伯和韩国流行的MERS病毒,造成了1200多个人的感染,最终导致450多个人的死亡,死亡率超过了40%。到目前为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累计确诊5万多病例,在一定程度上引起大家的恐慌。

科学家从200多种蝙蝠体内,发现超过4100种病毒,其中包括大名鼎鼎的SARS病毒、MERS病毒和此次流行的新型冠状病毒。

为什么这些让人类谈之色变的病毒,大量寄生在蝙蝠身上,却不能使它们生病呢?

可能基于以下原因:

一、体温高

研究发现,蝙蝠的正常体温达到了40℃左右,和鸟类相似,作为唯一会飞的哺乳动物比其他的哺乳动物正常体温更高,相当于人类高烧状态,人类如果长时间处于这么高的体温,一定会损害其他组织和器官的正常工作。当病毒入侵蝙蝠时,高温会使病毒无法大量繁殖。因此,蝙蝠虽携带了许多病毒,但是这些病毒并不能使蝙蝠致病,并能“友好相处”。

二、干扰素

有学者发现,大部分哺乳动物的STING通道道白的基因是一致的,蝙蝠之所以携带病毒有不会患病死亡,是因为在蝙蝠体内控制干扰素分泌的STING通道蛋白的基因发生改变,这一改变使得蝙蝠的细胞受到病原体攻击时,可以控制病原体的浓度在一定的水平之下,不至于发病死亡,也不会引起过度的免疫反应。

三、抑制炎症反应

杜克大学医学院领导的一项国际研究团队发表在《自然微生物学》杂志上的研究发现,蝙蝠感染这么多种类的病毒但没有很高的致死率,关键在于蝙蝠有较好的抑制炎症的能力。人类的免疫系统对抗病毒产生炎症反应,最典型的症状就是发热,也有证据表明发热促进病毒对机体的损伤。科学家比较了蝙蝠、人类和小鼠的免疫细胞对三种不同RNA病毒的反应,结果发现,蝙蝠体内的炎症反应比人类和小鼠明显低很多。这表明蝙蝠可能并不是拥有超强的抗感染能力,而是对感染有更高的耐受能力。也可以说,抑制炎症反应使蝙蝠有了更强的生存能力。

希望这次疫情可以尽早结束,恢复正常的生活,如果病毒放过了人类,我们也要放过野生动物。


波波医生说健康


“新冠肺炎”~COVID-19出现,蝙蝠又一次给人类带来不可想象的的灾难,2003出现SARS病毒之前从原来只认为是一个飞行动物外,才更加认识蝙蝠在不断给人类带来病毒传播。

不过有一种奇怪:“蝠蝙带有多种疾病却不生病”,新型冠状病毒的研究结果出炉后,再一次将该病毒的来源再次指向蝙蝠。

蝠蝙是带有多种病毒它的体内血有高度的致病性病毒,比如埃博拉病毒、马尔堡病毒、亨德拉病毒呢,尼帕博病毒和SARS病毒,MERS病毒(即中东的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等,却自己并无疾病症状出现。

病毒寄宿于体内的情况下却不患病,并将病毒传播给人类的蝙蝠?该过程到底是怎么运作的?

美国学术期刊《细胞·宿主与微生物》上的研究显示,蝙蝠体内一个被称为“干扰素基因刺激蛋白——干扰素”的抗病毒免疫通道受到抑制,使蝙蝠刚好能够抵御疾病,却不引发强烈的免疫反应。

蝙蝠为了与其携带的病原体达成平衡,在其进化过程中获得了抑制某些通道的能力。虽然削弱却并未失去功能,蝙蝠可以对防御病毒的水平进行微调,有效却不过分地对病毒产生免疫反应,蝙蝠种类的能够自行修复细胞损伤。

科学家们从单个的蝙蝠体内提取了DNA,并将它送到美国陆军传染病研究所进行初步的基因测序。研究指明,相比其他普鲁动物。蝙蝠的基因发生了许多特有突变,这些突变可能导致基因的功能发生变化,从而可以使蝙蝠拥有更强的抵御病毒能力。

许多病毒蝙蝠体内寄宿已经多代,同时蝙蝠也发生了进化,体内的病毒早已对蝙蝠的生命不构成威胁。蝙蝠体内有三种干扰素,仅为人类的四分之一。尽管数量不多,但蝙蝠的干扰素“工作强度”更高。比如,即便没有感染任何病毒,蝙蝠的Iα干扰素也会一直处于活跃状态,24小时“待机”。

蝙蝠携带和传播病毒,自身体温可达到40多度,拥有哺乳动物中最活跃,最强大的免疫系统,成了培养超级病原体。带有病“毒库”蝙蝠作为擅长飞行的哺乳动物的蝙蝠,很容易将致命病毒传染给其他野生动物,再有野味市场传入到人类。

(蝙蝠)这个自然宿主~(野生动物、植物、果实)中间宿~(人)“最终宿主”这个传播过程,成名副其实的“毒库”,达到了它们病毒“生涯”的高潮。这就是蝙蝠强大自己,与人类、动物在一个生物圈的危险动物。

反思新型肺炎疫情的根源

人类虽然尚不知道蝙蝠体内到底还有多少潜伏着的隐而未发的可怕死神,病毒从来都不会主动从大自然中蹦到人类身上,但这场凶险疫情的导火索说到底还是和人类无知而又贪婪的吃有关,拒绝野味,做一个社会的责任人。


营养健身王老师


作为一个医生从医学角度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我们人身上其实也是有很多细菌和病毒的,细菌、病毒、真菌等微生物才是我们地球的原始主人,随便一个人身上,一碗发酸、腐败的菜里面细菌病毒的总数量可能就超过我们地球上所有人口,也就是说我们一个人身上携带的细菌数量就超过60亿个了。

很多动物和人身上都会寄生和共生多种细菌和病毒,比如我们人类身上也有很多细菌和病毒寄生,以前也都有给大家科普过,大家生活中最经常听说的应该就是我们肠道的益生菌了,我们胃肠道里面含有几千上万种细菌,其中一些是益生菌,生活中经常听说的双歧杆菌,枯草杆菌(妈咪爱)、酪酸梭菌(整肠生)等还被做成药物来治疗肠道菌群紊乱,这些细菌吸附在我们肠道里面我们可以吃到我们每天进去的食物,换句话说细菌只要呆在我们肠道里面每天就可以不用干活就可以无忧无虑的吃两三顿食物然后生儿育女快活的活到老,这其实是一件很爽的事情。

几百万年来人在不断的进化其实病毒细菌也在不断的进化,进化的结果和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大家相互共存互惠互利,只有这样对大家都好,细菌和病毒其实本意是不打算把你杀死的,把你杀死对它们其实没有任何好处,细菌和病毒把人杀死了他自己也得死亡,所以最好的关系就是寄生关系,长期大自然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经过几百万年的进化蝙蝠和病毒可能就变成共生关系了,所以病毒是不会被病毒感染死亡的,就像我们身体有感染双歧杆菌,但不会被双歧杆菌感染死亡的。

我们人身体其实也有病毒,最常见的就是单纯带状疱疹病毒了,几乎每个成年人身上都有潜伏这种病毒,但大部分人是不发病的,但有些人抵抗力低的时候身上可能就会长带状疱疹,就是带状疱疹病毒发作了。

回到题主的问题:

我个人觉得病毒跟蝙蝠可能是共生关系可能性更大,我们如果不去骚扰蝙蝠不去吃蝙蝠可能这种病毒就只存在蝙蝠体内,就像双歧杆菌可能就存在我们人体体内一样,大家都相安无事, 但如果去吃野生动物,吃蝙蝠那这种病毒如果传染到人身上可能就会致命了,因为我们大部分人还没进化出接受这种新型病毒的能力。

大概就是这样吧,我也只是通俗的科普,大家当初一种观点听听就好,不吃野生动物是最好的选择。


消化内科叶医生


首先,要了解蝙蝠为什么带病毒却不感染病毒,我们需要从三个方面去了解。

1:蝙蝠是一种什么样的动物?

2:什么是病毒?病毒的一般属性?

3:蝙蝠与病毒的关系是什么?

接下来我们一一解答。

一:蝙蝠是一种具有飞行能力的哺乳动物,在过去课本中我们知道蝙蝠吃害虫,同时也应用于仿生学,是一种益鸟。但是自从病毒的出现,蝙蝠便是恶魔般的存在,让人望而生畏,为了大家的免受病毒危害,所以今天就全面的了解蝙蝠这个让人爱恨交加的动物。

蝙蝠属于翼手目动物,有19科185属961种,几乎全国各地都有蝙蝠的身影,特别是热带,亚热带地区,数目数量更是庞大,往往在一个洞穴中就有百万只,但是可能大家都经常看不见,那是因为他们都是昼伏夜出;其次,蝙蝠的食性非常广,花蜜,果实,昆虫等,有的甚至同类 相食。

蝙蝠有两个最重要的两个超能力,一是体温可以调节,二是DNA修复能力,蝙蝠是唯一能够飞行的哺乳动物,飞行的特征导致它需要很大的能量消耗,过快的新陈代谢导致其体温一直在40度左右,有很好的抑制病毒的能力,超强的DNA修复能力,导致其免疫系统再被破坏后,能迅速恢复,保证自身免疫能力。

二:病毒是由核酸分子与蛋白质构成的细胞形态 ,靠寄生而存在的有机物种,病毒是靠宿主细胞完成自我复制的,其自身无法独立生存。 由此可见,病毒本身的结构造成了其怕高温,生存只能靠其他宿主,但是同样的其具有传播速度快,微小不易发现等危害,可以说我们天天都与病毒在一块生活。

三:上边我们讲了蝙蝠和病毒,那么他们二者有什么关系了?根据研究发现蝙蝠自身就携带有4000多种病毒,活脱脱的一个病毒库,再加上蝙蝠的生活环境和方式,就导致了其最容易感染病毒,但因其本身的温度高,修复能力强,长年进化,已经对病毒有了很强的免疫力,所以基本不会因病毒致死,病毒自身怕高温的特性也是导致蝙蝠不被感染致死的原因之一。

综上所述就是病毒和蝙蝠是互相共存的 ,病毒借助蝙蝠这个自然宿主生存,蝙蝠因病毒免疫系统也在不断增强,两者互助互利,共同生存。


创业是生活的一种方式


蝙蝠,可能是史上最冤的生物,长期发着40多度高烧,以一己之力封印着100种病毒,为了不影响人类,跑到深山老林漆黑的洞穴里生活,还努力的把自己长成无法下口的模样,就这样还是被个2b给吃了。尽管它尽最大努力长的不像个食材。

蝙蝠为什么会携带各种让人类难以应对的病毒呢?

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人体免疫系统常用杀死病毒的方式就是“高烧”。而蝙蝠新陈代谢率高,日常体温就超过40度,病毒在他们身上经过“高温”的不断筛选,最终活下来的都是耐高温的,人类一旦感染这些病毒,就很难靠自身免疫系统杀毒了。

那么,蝙蝠为什么这么“毒”?

根据目前的研究,新型冠状病毒的自然宿主可能是蝙蝠。大家可能还记得,2003年的SARS病毒就来源于蝙蝠,2016年引发猪急性腹泻的SADS病毒也来自蝙蝠,蝙蝠为什么这么“毒”?

对研究病毒的学者来说,蝙蝠的地位十分特殊。蝙蝠是翼手目哺乳动物,在地球上已经生存了 8800 万年,几乎和恐龙同时代。

据报道,蝙蝠身上能携带超过 100 多种毒性极大、凶险无比的病毒,是真正的高致病性病毒“蓄水池”。许多烈性传染病世界性或地区性大流行,都与蝙蝠脱不开关系。神奇的是,蝙蝠却能“百毒不侵”。

为什么蝙蝠能做到携带病毒而不发病?科学家解释,作为唯一一类演化出真正有飞翔能力的哺乳动物,蝙蝠新陈代谢水平非常高,为了适应飞行而在进化中进行了适应性突变,从而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蝙蝠的天然免疫系统,这让它们携带病毒却极少出现病症。于是在漫长的进化历程中,蝙蝠成了上百种病毒的自然宿主。

此外,作为一种能够飞行的动物,蝙蝠可以四处周游,本身就具备了快速传播传染病的能力。蝙蝠是超大数量的群居动物,而且居住在阴暗潮湿的洞穴里,彼此之间很容易扩散病原体,形成野生的交叉感染环境,一旦某种病毒出现在一只蝙蝠身上,就会很快被更多蝙蝠携带。(参考来源:科学大院)

然而实际上,人类与蝙蝠的交集不多,但野生动物不一样,病毒更可能先从蝙蝠传到野生动物上,而很多人毫无敬畏之心,乱吃野味,以至于酿造悲剧。请记住,人类要有人定胜天的决心,更要有敬畏自然的觉悟!





平头哥数码


随着研究发现,新型冠状病毒与一种蝙蝠冠状病毒序列一致性达到96%,这蝙蝠再一次成为了被大家热议的动物!

而且如上图世界卫生组织(WHO)在2月11日疫情报告中也提到: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2019-nCoV(2019新型冠状病毒)与其他已知的在蝙蝠中传播的冠状病毒存在关联,更具体地讲则是和蝙蝠亚种菊头蝠(Phinolophus bat)存在关联。而且在报告中还称,在我国的蝙蝠中已经检测出500多种冠状病毒。

所以,蝙蝠身上有许多病毒,是正确的!

而且事实上,不仅仅只有冠状病毒这一种病毒,蝙蝠实际上是包括有狂犬病病毒、马尔堡病毒、尼帕病毒、亨德拉病毒等多种人类病毒的储存宿主(如下图),而且蝙蝠可以持续感染许多病毒而不表现出临床症状!

因此,在了解蝙蝠为什么感染那么多病毒不会死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下蝙蝠

蝙蝠,属于哺乳动物,而且算是哺乳动物中比较古老那一种,蝙蝠与蝙蝠之间种间差异特别大,分为两个亚目:大蝙蝠亚目和小蝙蝠亚目。其中大蝙蝠亚目只有狐蝠这么1个科,主要位于我们东半球的热带和亚热带,而小蝙蝠亚目则有17个科,则分布非常广泛,几乎所有的大陆都有蝙蝠亚目存在。

我们就来看下面一张图:

这是一张已知蝙蝠源冠状病毒世界范围内的分布情况,可以看出蝙蝠携带病毒本身就是一个世界性的现象,这跟小蝙蝠亚目有很多科有关!

那么我们说为什么蝙蝠会携带那么多的病毒?

实际上,这跟蝙蝠本身特性有关!

第一,蝙蝠属于群居动物,这有利于病毒感染和快速传播,不仅可以种内传播,还可以实现跨种传播;

第二,蝙蝠的食性非常广,有食虫的,有吃果子的、有吃肉的、杂食性的,当然还有大家知道的吸血的。这样蝙蝠,可以感染其他动物的病原体的同时也可以将自己的病毒传播给其他物种,甚至捕食者。因此,如果人吃了蝙蝠感染的中间宿主动物(如下图),那也就有可能被感染的上蝙蝠身上的病毒,这中间宿主是什么?目前还研究不明确,有很多,这些都有待进一步研究明确;

如图:蝙蝠通过感染其他动物(即所谓中间宿主)来将病毒传播给我们人类,因此,提倡不要吃野生动物,原因就在这里

第三,蝙蝠具有很强飞行能力,让它可以毫无障碍的感染和传播病原体;

第四,有不少种类的蝙蝠还有冬眠习性,这更有利于病毒在蝙蝠体内存在、繁殖和扩散;

第五,个别种类蝙蝠还特别长寿,像我知道的有活三十多年的,这也可以让它有更多时间感染病毒。

最后,我们来说说为什么蝙蝠感染了那么多病毒不会死?

第一,大家其实可以回顾一下我们世界进化史,很多动物都死了,但是活下来的肯定有昆虫和啮齿类动物,原因很简单,它们啥都吃,而这点蝙蝠做到了;

第二,跟很多动物复制能力不一样的是,大部分动物复制快了,肯定会出错,但是蝙蝠它不会,它具有很强DNA损伤修复能力,细胞能够快速代谢更新

,这也是蝙蝠被感染病毒以后能不死原因之一;

第三,蝙蝠感染那么多病毒不死的原因,还跟它固有免疫应答系统有关。我们都知道,我们人的免疫系统是有敌人攻击时候才会应答的,但蝙蝠不一样,它反应需要更长时间,那么病毒就可以在蝙蝠体内传播,不会因为蝙蝠体内的自然防御而受到阻碍。而且病毒感染蝙蝠以后,有点像我们感冒发烧一样,属于特别轻微症状,病毒在蝙蝠体内就为了生存,也不杀死它,这是蝙蝠为什么叫做病毒自然宿主原因。

如图,蝙蝠免疫系统跟我们人类是不一样的,而且病毒感染大多数飞行动物症状都特别轻,这点大家要注意

第四,这还跟病毒在蝙蝠中存在免疫逃避机制有关,所谓的我惹不起,还不会躲吗?


医学小侦探


新冠病毒的出现,再次将蝙蝠重新拉回人们关注的焦点。有很多人都感到疑问,为什么堪称“病毒库”的蝙蝠自己携带了如此多的病毒,自己不发病呢?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

据悉,目前在蝙蝠身上成功分离的病毒至少有上百种。蝙蝠自己也会得病,只不过它们与人类沟通很少,有没有不适、死亡,人类并不是很清楚。

此外,蝙蝠种类繁多、数量巨大,小规模的损失不为人知。比如狂犬病毒会让蝙蝠发疯,塔卡里伯病毒曾经对蝙蝠造成重创。

但总体而言,蝙蝠因为感染病毒而得病的事情确实不太常见,比如在人类中引起大规模流行甚至致死的埃博拉病毒、马尔堡病毒、SARS病毒等等,当初在蝙蝠身上没有显露出这么恐怖的一面。

据了解,蝙蝠主要有高体温和特殊的免疫系统,来对抗、压制病毒。

作为目前唯一一种可以持续飞行的哺乳动物,蝙蝠的体温和鸟类相似,平时基本在38-41℃,相当于人类高烧的状态高体温让蝙蝠的机体免疫代谢速率一直处于较高水平,能够快速有效地响应细菌病毒入侵,将危险扼杀在初级阶段。而人类一般是受到感染时才决定开启免疫应答,会有延迟。

值得一提的是,蝙蝠体内的免疫应答活性,即使在最危险的时候也不会被过度激发。其免疫能力靶向性非常好,专门抵抗病毒,从不发生过度的应激自残行为。

而杀死人类患者的往往不是病毒,而是自身的免疫系统,免疫系统为了清除这些顽固的病毒可能会反应过激,过度攻击自身细胞和器官,殃及到病毒感染少甚至尚未感染的部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除了超强的抗病毒能力外,有意思的是,蝙蝠还不容易得癌症。

此外,蝙蝠是群居性动物,增加了交叉感染的风险,持续性高温也会促进病毒变异,多年下来,蝙蝠和病毒形成了共生关系,各取所需,互不伤害。

虽然携带很多病毒,蝙蝠本身却并无害,它们选择夜间出行,平时很难接触到人类,吃的东西也一般是植物和昆虫。而且可以促进生态平衡,比如捕捉蚊虫,控制昆虫的数量,也可以承担一部分传播花粉的职责。


汉时明月


岁末年初,一场新冠疫情不期而至,打破了以往春节热闹、祥和的气氛。人人心慌不

已,家家户户闭门谢客。研究发现,新型冠状病毒与一种蝙蝠的冠状病毒序列一致性高达96%。根据专家对2019-nCoV的基因组的分析研究,其与SARS-CoV有79.5%的相似性,而与蝙蝠来源CoV有96%的相似性,目前病毒的来源和是否存在中间宿主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蝙蝠号称超级毒王,存在了8800万年,几乎与恐龙是同时代,蝙蝠身上有100多种病毒,是一个名副其实的不死的毒盅。

看看下面这张图表,你就知道蝙蝠身上的病毒有多少种了。

蝙蝠身上有这么多的病毒,但是它却不会因此而被毒死,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1.蝙蝠逆天的免疫系统,强有力的防御功能,很难被异物伤害,病毒也无法对蝙蝠产生作用。

2.蝙蝠是一种很古老的哺乳动物,它的基因组大部分高度保守,少部分却突变。病原体容易通过感染蝙蝠,利用蝙蝠保守的细胞受体,来进化出对其他哺乳动物杀伤力大、对蝙蝠杀伤力小的基因。

3.蝙蝠分布范围极广,而且有群聚习性。有的蝙蝠迁徙时甚至能飞数百或数千公里,蝙蝠经常成百上千地聚集,这就是一个很好的大型病毒滋养场所。

4.有的蝙蝠会冬眠或是夏眠,这时候它的代谢速率很低,病菌繁殖很慢,这时不容易对蝙蝠造成病害。

5.蝙蝠拥有炎症抑制能力。蝙蝠之所以可以携带病毒又不患病死亡,是因为其控制干扰素分泌的STING通道蛋白基因发生了突变,而这一基因在哺乳动物中是高度保守的,也就是说,大部分哺乳动物的STING通道蛋白的基因是一致的,但蝙蝠却发生了突变。这一突变使得蝙蝠的细胞受到病原体攻击时,不会“过度反应”,干扰素激活受到了一定抑制,这样,蝙蝠受感染后它的干扰素水平不高不低,可以控制病原体浓度在一定水平之下,不至于发病死亡,又不会引起强烈的免疫反应,产生严重的炎症。

6.蝙蝠由于飞行,它的代谢率很高,这就使得蝙蝠进化出了比较强的DNA修复能力。

正因蝙蝠这种加快的代谢率意味着它们在以难以想象个细胞快速更新,蝙蝠中的细胞损伤修复能力超强,很多在人体上会危害性命的病毒在它们身上存留并不会伤害到它们,甚至会同时存在蝙蝠身上。而且大多数蝙蝠虽然更新细胞的次数会加快,但在细胞损伤时进行修补并不会导致癌症以及细胞分裂。

蝙蝠飞行时会使得蝙蝠高烧发热,持续高烧是会挂掉的。但是蝙蝠不一样,他在进化过程中使得它的DNA有极强的修复功能,使得细胞因高烧发热受损也能快速修复,让细胞仿佛“永生”。蝙蝠长时间发烧,免疫功能不停歇,那附身的病毒也跟着适应环境,持续变异。这些病毒在蝙蝠身上是威胁不到任何人的,蝙蝠自己也没事。但是如果这些病毒一旦到了人身上,那么就是一场灾难。

7.蝙蝠拥有哺乳动物最强的免疫系统。虽说蝙蝠的免疫系统是最高的,但蝙蝠并不是将存留在身上的病原体以及病菌杀死,只是将这些病菌压制,而这些病菌在蝙蝠身上被压制的同时会受到锻炼,甚至会出现变异,让病毒变得更加强大。而这些病菌在不断强化的状态下,如果传播到其他野生动物,再由其他野生动物传播到人群当中来,就会造成致命的伤害。

希望通过这次疫情,人类一定要慎思,不要随便吃野味。

若这次病毒放过了人类,希望人类也能放过野生动物!


传染病疫苗科崔医生


蝙蝠是百余种病毒的天然宿主,但它们并不会因此而染病,其原因何在?一项新研究发现,这或许与蝙蝠独特的“全天候”免疫系统有关。这一特性未来有可能为人类所用,以更好地保护人类健康。

有研究显示,蝙蝠这种飞行哺乳动物很可能是多种病毒在自然界的最初宿主。其中就包括近年来在全球多地引发疫情的“非典”病毒、中东呼吸综合征病毒、埃博拉病毒等,但蝙蝠自身却从没有受到这些病毒影响。

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专家领导的这项新研究发现,蝙蝠“携毒而不染毒”的关键可能在于,它们的免疫系统“全天候”运行。

该组织下属澳大利亚动物健康实验室研究人员米歇尔·贝克说,当我们的身体遇到病菌或病毒入侵时,会启动一系列复杂的免疫保护反应。为弄清蝙蝠体内类似的免疫反应,研究小组重点研究了蝙蝠免疫系统中的干扰素。干扰素是细胞受到感染后首先产生的物质之一,具有抵御病毒感染的作用。

结果发现,蝙蝠体内有三种干扰素,仅为人类的四分之一。尽管数量不多,但蝙蝠的干扰素“工作强度”更高。比如,即便没有感染任何病毒,蝙蝠的Iα干扰素也会一直处于活跃状态,24小时“待机”。

贝克说,对于其他哺乳动物来说,长期开启免疫系统是危险的,比如可能使健康组织和细胞中毒,但蝙蝠的免疫系统“全天候”运行却没有带来此类问题。如果能将蝙蝠免疫系统的这一特性加以利用,未来有可能帮助人类抵御病毒,防控传染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