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要上一次醫學院:與其等疾病來教你,不如自發學習預防

每天經歷生離死別,讓我開始思考,人類如何才能從整體上提高應對病痛的能力。畢竟醫生能救的人有限,真正等病重了再到醫院,再高明的醫生也會感到棘手。如果每個人對醫學能有一個全面的瞭解,都能掌握一些基礎的醫學知識,上一次“簡明醫學院”,那麼在疾病面前,我們就不會那麼無助。

——《薄世寧醫學通識講義·自序》


好幾個月前,有一次當孩子在玩醫生與病人的扮演遊戲時,說了一句“以後我要做醫生!”

哇,讀醫學院,那曾是多少優秀學子的夢想啊——對於生活家來說,也曾是抱著這樣的初衷,結果卻考進了農學院,差點做起了植物醫生。

由於工作和家人經歷的緣故,這兩年,生活家對醫學這件事也是看得特別重的,因此當2019年夏天得到App上線《薄世寧醫學通識50講》時,生活家依然決定購買了課程,並於其後收藏了這一版的紙質書《薄世寧醫學通識講義》。

一生要上一次醫學院:與其等疾病來教你,不如自發學習預防

孰料轉眼就進入2020,書還沒看,一場席捲全國乃至世界的瘋狂疫情卻來了,很多人都陷入了不知止境的被動假期中,同時對於那些特殊時期卻毅然逆行馳援疫區的醫護人員及相關堅守崗位的工作人員,除了無限敬佩、感恩,也少不了疑問甚至可謂質疑。

隨著科學家們、醫務工作者們的研究深入,關於病毒、防疫、免疫系統等各種基礎醫學知識開始全網普及,連老人、孩子都多多少少能說些“冠狀病毒”、“氣溶膠”、“75度醫用酒精”、“N95口罩”、“病毒中間宿主”等專業名詞。這時候再回想年少時從醫的志向,不免覺得:果然一生需要上一次醫學院,別等那些突襲的疾病來教會我們本可提前預防的健康和醫學知識。

一生要上一次醫學院:與其等疾病來教你,不如自發學習預防

醫學,的確是一個博大精深的領域。如果說連從醫20餘年的薄醫生都費了幾年的功夫才能用“顯”而“不淺”的語言,系統地寫成課程講義,那麼外行得多的生活家要在簡短的篇幅內介紹完全書內容,更是難於登天了。

但是,在利用這個奇妙假期讀完本書後,生活家還是有了一個足以分享的切入口——系統!

正如我們在此次疫情的初步總結中,會提倡的尊重生態系統安全一樣,疾病從成因到修復到預防,本質上都是在身體這個系統中的。我們過往的意識中,往往過於敵視疾病的各種症狀,卻忽視了它的起因可能就是源於人類自身的不完美、誤解了治病就是要把所有“不正常”的指標都強制調回標準數值、忘記了免疫系統其實早就給予我們各種健康提示。

一生要上一次醫學院:與其等疾病來教你,不如自發學習預防

圖片引自旗艦店網頁

隨便舉幾個例子,高血壓是血管狹窄、硬化後,血流阻力增加,為了保證器官的正常供血,血壓必須提高;骨刺(或者說骨質增生)是為了增加骨骼表面積、減少局部壓強、讓關節更穩定的;還有那些讓你感嘆“為什麼疾病要麼不發生、一發生就是重症”的代償作用,進化的本意是為了讓人體在器官持續損傷的狀態下,還能湊合著用,畢竟任何生命都是“保命第一”!

而要預防疾病,我們需要在乎的還是系統的反饋。今天我們都知道了免疫力對抵禦疾病的重要性,也知道了例如戒菸少酒、不熬夜、常運動是提高免疫力的必選項。但不是所有舉動都如吸菸傷肺一樣,明確對應某類疾病的。如果某人只是覺得熬夜易疲,那麼長此以往,在諸如此次新冠肺炎來襲之時,Ta就是易感目標。這種反饋是不明顯的。

一生要上一次醫學院:與其等疾病來教你,不如自發學習預防

當然,讀完此書,也會深刻感受到醫者仁心。生活家聽過許多從醫者的心聲:至少長達5年的醫學院學習,外加數年的住院醫生實習經歷,讓每位醫護人員最大的心願都是人人健康。他們銘記過的希波克拉底誓言,會成為終身踐行的標準。

這也是此次疫情爆發至今,我們能看到那麼多白衣勇士義無反顧、衝向前線、不知疲倦、無懼無畏地與病毒戰鬥的原因吧!就像網傳李蘭娟院士說的,希望從此以後,人們對於科學家、醫生等的尊重和報酬能夠勝過明星。聯想起去年底才爆發過的幾起傷醫事件,這既是緣於那些傷人者的自私無知,也反映了很多普通民眾對於醫護人員工作價值的輕視。我們需要從醫生的角度去理解,治病救人都是哪些原則、 什麼原理,這樣才能讓醫患關係獲得平等交流前提下的和解溝通。

一生要上一次醫學院:與其等疾病來教你,不如自發學習預防


疫情期間,突然多出了意外的時間,讓我們多讀些好書,以迎接疫情過後的多方面變革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