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為什麼不當老大?

精彩激情


大家一般會簡單把諸葛亮這個丞相和曹操這個丞相類比。其實,諸葛亮這個丞相和曹操完全不可同日而語。

簡單的看,諸葛亮輔佐小皇帝,把持朝政,似乎登基就在反手之間。但實際上要負責的多。曹操在挾天子的過程中,朝堂上只有一個對手,就是獻帝和他的保皇黨。在曹操的數次清洗後,整個朝堂就他曹氏一家班底。蜀漢政權就複雜的多了。大體上分為3派,以劉關張為代表的創業團隊,以諸葛亮、馬良為代表的荊州派,以法正、吳懿為代表的益州派。這些大派系下都有小派系,不詳數了。

劉備奪取荊州,主要是因為有荊州派的支持,否則就劉關張幾桿鳥槍土炮,門都沒有。劉備入川帶的第一梯隊,清一色的荊州派。所以,荊州派當仁不讓成為蜀漢的執政人。

創業團隊,遠離家鄉,所以劉關張死後就失去了對政權的影響力了。

失荊州後,荊州派失去了根基,後繼無人。這也是諸葛亮一直被詬病的人才培養不力的根本原因。

所以,失荊州後蜀漢最強的政治派別是益州派。雖然益州派沒有一個執政人,但是就本鄉本土的號召力和影響力,諸葛亮稱帝不是他想不想的問題,而是益州派讓不讓的問題。


野老籬旁依鏡臺


首先來糾正一下提問者問題,諸葛亮為什麼不當老大?不知你所提到的這個“老大”具體指的是那方面?老大指的是帝王?還是諸葛亮在謀士中的地位?如果是謀士中得地位,諸葛亮自然稱得上老大,因為軍師的稱呼不是白給的,如果所指帝王,那下面我就來給你詳細說說。

本命:諸葛亮(公元181年-公元234年),字孔明

別稱:臥龍先生

所處時代:三國時期

諸葛亮像

人物簡介:諸葛亮,字孔明,號臥龍(也作伏龍),漢族,徐州琅琊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三國時期蜀漢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散文家、書法家、發明家。在世時被稱為武鄉侯,死後追諡忠武侯,東晉政權因其軍事才能特封他為武興王。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師表》,《誡子書》等。曾發明木牛流馬、孔明燈等,並改造連弩叫做諸葛連弩,可以一弩十矢俱發。於建興十二年(公元234年)在五丈原(今寶雞岐山境內)逝世。被追諡為忠武候,故後世常以武侯、諸葛武侯尊稱諸葛亮。諸葛亮一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忠臣與智者的代表人物。

諸葛亮不稱帝:三種原因

1、蜀漢之所以能三分天下,就因為姓劉,諸葛亮才智雙全。他應該能夠很清楚地意識到,蜀漢之所以能夠三分天下,就因為姓劉,先主起兵之初就自稱是中山靖王的後代,以正統自居的劉備身邊不乏名士富豪追隨,也為他奪取劉璋基業出師有名。而同樣精明的曹操也是挾天子以令諸侯,雖然做到為王,但自己卻不稱帝!

諸葛亮像

雄霸江南的孫權也始終以吳侯自居,直到魏、蜀稱帝后他才登上皇位。劉備稱帝也是在漢獻帝被廢后,以代帝的名義而為,三位雄才大略的梟雄都輕易不登皇位,其目的已經很明顯。都是害怕成為別人口誅筆伐的對象,作為蜀漢奠基者之一的諸葛亮更是明白這一道理,如果他奪取了蜀漢的天下,則必然會成為眾矢之的。

2、北伐其實有個很大原因在於平衡蜀漢內部勢力與緩解內部矛盾,蜀漢三大政治集團分別為荊州集團、東州集團、益州集團。基本執政是以荊州集團為核心拉攏東州集團打壓益州集團,其中荊州集團最忠心,但隨夷陵之戰後元老死傷慘重,益州集團裡有一批人如杜瓊、譙周、周舒、周群等益州名士,他們都是“身在漢營心在曹”,散佈蜀漢政權要滅亡的輿論,諸葛亮是將內部矛盾轉移至曹魏的外部矛盾,以諸葛亮一生謹慎怎會不知稱帝后加劇矛盾使蜀國滅亡,百害無一利。

3、諸葛亮是儒生,在臥龍崗每每自比管仲,我們姑且想諸葛亮作為文人的理想做個宰相,輔佐君王成就大業。

白帝城託孤圖

諸葛亮最終選擇輔佐劉備,不會只是曹操和孫權集團人才濟濟得不到重用,三國雖氣數已盡,但人心仍在漢,他心繫漢室也是其中要原因。

先有先主三顧茅廬。後有白帝託孤,是知遇之恩,是知音難覓,“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白帝託孤有人說是試探,其實那是無言的信任。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等等詩人的唱嘆,入武廟十哲和蜀地以及後世的聲名,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八個字名副其實。記得《倚天屠龍記》裡滅絕師太說天下英雄難道是自封的嗎?所以我相信諸葛亮不會有稱帝的野心。


歷史的傳遞者


因為叫諸葛亮,世外高人。如果當老大了,就不是諸葛亮了。[笑哭]



祖國加油加油


諸葛亮為什麼不當老大?

諸葛亮和曹操從本質上就是不一樣的,曹操為了一統天下不惜篡漢自立,而諸葛亮是從維護朝綱倫理出發中興漢室的。

我認為,諸葛亮沒有當老大有以下三點原因。第一,諸葛亮高風亮節,在劉備的託孤之任下,絕不會擔負篡漢的罪名;第二,名不正則言不順,諸葛亮若是有異心,五虎將的後代還有魏延等人恐怕都不會答應,從而只會毀了自己打下的基業;第三,諸葛亮本身就手握蜀漢的最高權力,根本沒有必要去爭皇位。

  • 從諸葛亮的名節來看

早年諸葛亮隱居於南陽時,就已經是才能卓著了。他若是想要追求功名利祿,恐怕早就得到他想要的一切了。他期待的是能夠遇到一位明主,讓自己的才華得到施展,使自己最終能夠成為周公那樣的人。

諸葛亮曾在《誡子書》中寫道:“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意思就是說,一個人只有清心寡慾才能有明確的方向,才能達到深遠的境界。這句話是非常具有道家哲理的,從而也表現了諸葛亮對於世俗的功名利祿並不是很熱衷的。

在劉備白帝城託孤的時候,諸葛亮若是有心於皇位,可以名正言順的接手,只是他的高風亮節,是絕不會允許自己用自己一身的名望去換取篡漢的罪名的。

  • 從諸葛亮的眼界來看

三國後期,當時的局勢是不允許諸葛亮做皇帝的。在蜀漢內部,諸葛亮要是做了皇帝,那麼就會名不正言不順。劉備軍隊的主要戰力就是以五虎將為首的,那麼,五虎將的後代以及魏延這些人就不會同意諸葛亮坐皇位,進而就會使得蜀漢政權分裂;在蜀漢外部,還有曹魏和孫吳兩家虎視眈眈,以諸葛亮的見識和謹慎的性格,也絕不會去做親者痛仇者快的事,致使讓自己辛辛苦苦打下的基業白白葬送掉的。

  • 從諸葛亮的權位來看

劉備死後,蜀漢的軍政大權就掌握在了諸葛亮的手裡,而且劉禪一直稱諸葛亮為相父,所以,諸葛亮的地位實際上就已經是太上皇了。所以,諸葛亮根本就沒必要也絕不會冒天下之大不韙,廢掉劉禪自己而代之的。

所以,從諸葛亮自身和當時的局勢來看,諸葛亮都不會自己去做蜀漢的老大的。


歷史之味


諸葛亮是個很有主見的人,李嚴曾經勸諸葛亮上九錫,其實就說諸葛亮有稱帝的野心。諸葛亮給李嚴寫了封信:吾與足下,相知久矣,可不復相解!足下方誨以光國,戒之以勿拘之道,是以未得默已。吾本東方下士,誤用於先帝,位極人臣,祿賜百億。今討賊未效,知己未答,而方寵齊、晉,坐自貴大,非其義也。若滅魏斬睿,帝還故居,與諸子並升,雖十命可受,況於九耶!意思就是先皇帝重用我,我現在位極人臣,待遇那麼好。

所以諸葛亮不當的原因有以下幾條:

其一,諸葛亮是個讀書人,“秀才造反三年不成”。何況諸葛亮本身就有一股優柔寡斷的勁兒,謹小慎微,這和開國君主的魄力沒法相比。諸葛亮清楚,自己不是當皇帝的材料。我們看他的《誡子書》,“諂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云云,知他的性格,多內省而自斂。故不會當皇帝的,他太重情義。\r

其二,諸葛亮政敵太多,事實上諸葛亮內部人心不齊,不僅劉禪對他心裡不服氣,就是李嚴廖立魏延等大將也虎視眈眈,趙子龍雖然聽諸葛亮的話,但是一旦諸葛亮有造反的意圖,趙雲無疑是第一個要帶頭勤王的人。劉備對趙雲的知遇之恩,這是讓趙雲記在骨子裡的。\r

其三,外患太大。諸葛亮六出祁山,曹魏依舊龍盤虎踞,江東孫權雖然表面上是同盟,可骨子裡一旦發現蜀漢出現破綻,也是靠不住的。當年劉備關羽不就死於孫權之手,沒有無緣無故的愛。誰也不會做誰一輩子的堅強後盾,尤其是國與國之間,向來就是有利益就能綁在一起。\r

其四,蜀漢彈丸之地,國內經濟又不景氣,諸葛亮是個講究名節的讀書人,一旦稱帝不成功,就是董卓袁術一樣的人,被人貽笑大方。

同時也會留下罵名。

其五,劉備把諸葛亮推到歷史死衚衕,章武三年春,先主於永安病篤,召亮於成都,屬以後事,謂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貞之節,繼之以死!”先主又為詔敕後主曰:“汝與丞相從事,事之如父。”劉備說:你比曹丕強的太多,你肯定能做大事情,你認為我的孩子可以輔佐,就輔佐。如果不行,你可以當成都之主。諸葛亮當時就嚇傻了,淚如雨下。表了自己的忠心。劉備又對劉禪說:我死之後,諸葛丞相就是你爸,把劉禪給了諸葛亮。哪有幹老子奪兒子江山的。劉備這一招高明。難怪康熙皇帝說劉備有帝王之術。\r

其六,諸葛亮從小就沒有當皇帝的野心。劉備有,小時候就要拿桑樹做華蓋;劉邦看到秦始皇時也說大丈夫應當如此。諸葛亮一直以管仲樂毅自比,這兩個人都是朝廷大臣,輔佐別人成就大事的。當皇帝,諸葛亮不行。壓根也沒想過。




青峰酒史


諸葛亮只能當軍師,當不了老大的!這是可以從後期劉禪繼位後看出來的,諸葛亮事必躬親,再強的人也沒有多少精力來管一些芝麻綠豆大小的瑣事,更何況是來治理一個國家。諸葛亮沒有當領導的能力,不會放權,更不會集權,一些瑣事拖累了太多,也耗費了太多的精力~~~





月淡風清


愛歷史!專注中外歷史!歡迎大家關注我!【歷史介紹者】瞭解更多你不知道的歷史細節!

聊起諸葛亮,1994版《三國演義》中唐國強老師出演的諸葛亮經典形象讓我們這一輩人難以忘懷。

●諸葛亮

在蜀國上至王公大臣,下到普通百姓,都認為諸葛亮比阿斗更適合坐皇位,當時諸葛亮並沒有順應民意取阿斗而代之。

★『阿斗名字的新解』

從劉備給兒子阿斗取的學名——劉禪,劉是本姓,禪怎麼理解呢?最直接的意思是禪讓。

●剛出生時的阿斗

分析劉備給阿斗取名時的心理就知道他的苦衷。劉備比諸葛亮大20歲,當阿斗出生的時候,劉備知道他肯定先諸葛亮而去,今後蜀國的天下肯定需要諸葛亮來輔佐阿斗,所以取名為劉禪,意思是提醒諸葛亮,如果阿斗才能不足以擔當重任,他隨時可以取代阿斗。

影視劇中,白帝城託孤時,劉備流著淚向諸葛亮說出遺囑時的那番話,太經典了。

諸葛亮心裡肯定充滿了對劉備的感激之情。

★『儒家道德觀念』

一個人接受的教育觀念對人的未來職業發展舉足輕重。

大家都知道諸葛亮很重情義,當然這與小說《三國演義》的人物形象有很大關係。

漢朝直接拋棄道家學說,唯獨遵從儒家思想,並將儒家思想立為唯一的正統思想。

仁義禮智信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和精髓,“義”字排在第二位,可見義在儒家思想中佔據多麼重的份量。諸葛亮熟讀儒家經典,“義”字核心要義已經深入他的骨髓。對諸葛亮而言,“義”在他心中就像一把乾柴,亟待一根火柴。

諸葛亮穩坐臥龍崗,熟讀經典,深刻分析天下大勢,他在苦苦等一個人,那個人能讓他實現心中匡扶天下的抱負。

此時,劉備來了,三次試探,諸葛亮終於得出一個結論,你就是我要找的人。因為冥冥中我多看了你一眼。

劉備與諸葛亮這兩個年齡相差20歲的兩代人在臥龍崗徹夜暢談天下大勢,此刻他們是知己,沒有年齡的差距,唯有心心相惜。

諸葛亮對劉備是充滿感激之情的。如果沒有劉備的三顧茅廬,也就沒有諸葛亮的美名和地位。

●三顧茅廬漫畫

曹操對諸葛亮的評價十分中肯,他曾經說過,諸葛亮在劉備軍中最好的位置是做忠臣。

所以當劉備讓諸葛亮在適當的時候可以取而代之時,諸葛亮沒有這麼做。

★『榜樣力量』

曹操與諸葛亮是同時期的人,但曹操比諸葛亮大26歲,這是兩代人。作為晚輩,諸葛亮可以看到曹操在東漢的所有動作。

諸葛亮何等聰明的人,難道他不知道,與其取而代之被天下人唾棄,被後代歷史口誅筆伐,還不如學習曹操的做法“挾天子以令諸侯”。

只不過,阿斗是願意的。至少表明上沒有表現出反對。

所以諸葛亮不可能取而代之。

★『蜀國權貴』

首先,關羽、張飛絕對不會答應諸葛亮取代劉禪。桃園三結義不是吹出來的,這種結義關係至少在他們三人身上得到充分體現。

●從左到右:關羽、張飛

其次,劉禪身後的幾位背景身後的女性不會答應。劉禪的母親穆太后(吳懿妹妹),麋太妃(糜竹妹妹)以及孫夫人(孫權的妹妹),媳婦張皇后(張飛次女)。

●影視劇中的糜夫人

最後,追隨劉備的一批忠誠老臣不會答應。例如,李嚴,趙雲,糜竹等。

●從左到右:唐國強老師出演的諸葛亮、趙雲

所以,諸葛亮既沒有取代之心,也沒有取代的外界支撐條件。即使才高八斗,做一個忠臣是更好的選擇。


問題:劉禪是真的傻嗎?還是大智若愚呢?

各位朋友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發表自己的看法!您的點贊和關注就是對【歷史介紹者】最大的關心!


歷史介紹者


古人義字當先,而像諸葛,以他的人格來說,士為知己者死,劉備對於他有超級的知遇之恩,他又信奉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高尚精神,所以他就沒有當老大的思想。再者,時代對他們這些有識之士也有一定影響。韓信會帶兵,多多益善;劉邦雖只能十萬,但他可以御將。同樣的,劉邦也有此方面的優點,還有就是,人家相對來說師出有名,劉氏皇族的畢竟。

此外,別看演義裡劉備對諸葛言聽計從的,事實上劉備對諸葛是防著一手的,在劉備活著的時候,諸葛雖然掛著軍事的名號,但是並沒有開過幕府,還是在劉備死後自己開的呢!

白帝託孤,以乾隆皇帝的見解,這個也是劉備的手段之一,有說法就是,“能輔則輔,不然取而代”這是故意的!當時諸葛都被他嚇死了!硬生生擠出來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總的來說,諸葛不做老大,是一個比較得人心的做法,環境,時代,個人因素都很多,不是一種衝動就可以的


chen甜甜


諸葛亮在歷史上雖是忠臣、良臣的代表,但個人認為他是一個權臣,有無謀逆之心不知,但他確不具備篡位的條件。

首先,劉禪絕非小說中昏庸無能之人,幼年喪母,劉備續娶,劉禪不是獨子,他是不缺競爭對手的,且宮中又無助力之人,他是處於劣勢的,但仍能繼承帝位;亡國投降後面對司馬昭說出“此間樂,不思蜀”,成功的打消了司馬昭的疑慮,最後善終,可見劉禪是一個聰明之人。

其次,白帝城諸葛亮並不是唯一託孤之人,雖李嚴後被貶為庶人,但趙雲、魏延、王平、廖化仍在軍中,指揮他們仍需借天子之名,諸葛亮若真敢謀反,上述諸人砍了他腦袋也是很輕鬆的事。

最後,曹丕得以篡漢,是因其父曹操確為漢室立下不世之功,先洛陽救駕敗李傕、郭汜,後東征西討剿滅各路叛逆,重新拿回漢朝的大半地盤皆曹操之力,若無曹操漢朝當亡於李傕、郭汜之亂,魏之朝臣皆曹操一手提拔,曹丕篡漢毫無壓力,反觀諸葛亮,受託孤之重,雖有忠誠之名,卻無功於社稷,六處祁山未得寸土,最後亡于軍事,空耗蜀國國力,所以諸葛亮若生篡漢之心,實屬不自量力。


奧力喵


從今天的角度來說,人家高薪請你到人家家裡做事,覺得你這個人不錯,就把家裡的大小事都交給你了,對你這個人放心,把你當兄弟,當家人一樣看待,有一天,男主人死了,把他一家老小都託付給你這個他視為兄弟的人,要你幫他照顧家人,說家裡的事你可以做主,你會什麼做,你總不會把人家老婆孩子趕回去吧,自己鳩佔鵲巢吧!那樣,人家的親屬也不同意,會找你拼命,人家的下屬也不認你這個名不正言不順的,社會輿論也會把你唾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