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颇负荆请罪后,真的“将相和”吗?看两人结局才知道没那么简单

负荆请罪的廉颇结局如何,南宋辛弃疾说出真相,将相和只是故事!

喜欢看戏曲的人都知道将相和这出戏,上过学的人都知道负荆请罪这个成语!这其实是一件事,那就是廉颇和蔺相如由对头变成好友的故事!熟读战国历史的人都知道廉颇和蔺相如最初都是赵国的官员,廉颇成名比较早,和白起、王翦、李牧并称为战国四大名将!廉颇是赵国的名臣,蔺相如还没有登上政治舞台的时候,廉颇就已经名扬四海了,可以说不只是赵国器重他,其他国家也一直想要挖墙脚,总之就是一个人才!

廉颇负荆请罪后,真的“将相和”吗?看两人结局才知道没那么简单

那么这个时候的蔺相如在干嘛呢?他只是一个赵国官员家里的门客,偶尔出出点子而已,蔺相如开始在政界崭露头角,还是因为“完璧归赵”事件,之后又在渑池之会上保护赵惠文王不受侮辱,这让赵惠文王非常感动,于是在回到赵国后,直接把蔺相如拜为了上卿,这让廉颇非常不服气,认为蔺相如没有真本事,只会嘴花花,所以一直在和蔺相如作对,而蔺相如出于大局考虑一直在忍让廉颇!

廉颇负荆请罪后,真的“将相和”吗?看两人结局才知道没那么简单

因为当时战国局势比较复杂,如果让别人知道赵国的将相不和的话,很有可能会让他们有机可趁,这样对赵国来说就是致命的打击,所以蔺相如才会一直谦让廉颇,廉颇一开始以为蔺相如比较怕他,后来才发现人家的格局比他大,于是脱掉上衣,背上荆条就去道歉了,不得不说这样做还是很有效果的,最起码蔺相如原谅了他,我们看的戏和学的成语结局也就到这了,那么后面廉颇和蔺相如如何了呢?

廉颇负荆请罪后,真的“将相和”吗?看两人结局才知道没那么简单

先来说一次啊廉颇,作为四大名将之一,还是有很多人关注的, 其实赵惠文王在位的时候,廉颇过得非常好,受重视也有实力,先后攻打了齐国、魏国、和秦国,几乎全部取得了胜利!但是赵惠王去世之后,廉颇就开始了他坎坷的一生!刚上位的赵孝成王比较单纯,恰巧那个时候爆发了长平之战,当时作为主将的廉颇决定一直守在城内就可以了,因为秦国路途遥远,物资供应不及时,到时候就会直接认输!

廉颇负荆请罪后,真的“将相和”吗?看两人结局才知道没那么简单

但是赵孝成王却在这个时候中了白起的反间计,于是直接把廉颇调走了,换上了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下面的结局大家都知道,长平之战赵军惨败,并且40万俘虏全部被白起坑杀。这个时候赵孝成王才意识到廉颇的重要性,于是决定重新启用廉颇,这个时候恰逢燕国军队过来趁火打劫,于是廉颇率领极少的士兵打赢了这场仗,让燕国割让了5座城池才作罢!之后在赵孝文王时代,廉颇就算彻底的站住了脚,甚至被封为了信平君!

廉颇负荆请罪后,真的“将相和”吗?看两人结局才知道没那么简单

当然廉颇的一生还没有结束,后来赵孝成王去世,赵悼襄王继位,但是这个上位者不怎么喜欢廉颇,一即位就解除掉廉颇的官职,并且立即派人接替他,廉颇非常生气,于是带兵攻打接替他的人,之后廉颇觉得自己在赵国待不下去了,就去了魏国。当然在魏国的时候廉颇的日子也不好过,因为没有哪个国家愿意用一个老外来做将军!另一边的赵国也过得不太好,因为秦国总是挑衅,这个时候的赵悼襄王又后悔了,于是派人去请廉颇,但是使者由于收了钱,回来直接说廉颇老了,上不了战场了!

廉颇负荆请罪后,真的“将相和”吗?看两人结局才知道没那么简单

这样一来,廉颇两个国家就都待不下去了,只能流浪去了楚国,只不过还没到达目的地,就在半路去世了!因为廉颇的遭遇,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也曾因为自身不受重用,写过一首词,其中最为出名的两句就是:“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廉颇的一生过得坎坷无比,那么蔺相如过得如何呢?其实过得还不错,但是蔺相如在长平之战后就去世了,所以根本就没办法为廉颇求情!

廉颇负荆请罪后,真的“将相和”吗?看两人结局才知道没那么简单

而蔺相如在常平之战时,也曾劝过君王不要替换廉颇,只是君王当时根本就不听,所以所谓的将相和也不过是一场笑话,因为这两人配合的再好,没有君王的支持也翻不起什么浪花,而赵国的覆灭其实在国君的选择上就已经注定了!所以在封建社会,除非自身本领过硬可以推翻政权,否则就只能沦为皇权交替的牺牲品,即使是向廉颇一样的将领,也避免不了!这或许就是那个时代的悲哀吧!如果廉颇和蔺相如生活在现代的话,结局一定会大不相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