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新冠肺炎疫情過後,全國一線城市房價必定大漲,你怎麼看?

凡大先生


漲是必然的,已經有城市出臺針對開發商的重大利好政策,接下來也許會出臺針對購房者的優惠政策,比如限購政策可能會逐步取消,首套住房超低貸款利率等等!


oysj2000


這次疫情對我最大的感觸就是農村真好,過年回家後就一直沒有出去,我家在山上,村裡已經沒有幾乎人家了,我二姐一家人在新疆,孩子今年回家在我家過的年紀,呆到初五的時候孩子實在呆不下去了,覺得山上太冷清很無聊,就去我大姐家了,我大姐在縣城是樓房,孩子下去住了三天給我打電話非要上來叫我開車去接他,我接到山裡以後他開心的不得了,說在樓房裡憋壞了,天天哪裡也去不了,還是在山上好,出去可以走很遠沒有人管還安全,口罩也不用戴,我也是第一次覺得山上真好,疫情對山上的人來說一點影響都沒有,天天山上轉轉,坐到老槐樹下面眺望一下城市的燈火闌珊,悠哉悠哉!


小金哥


我與你的觀點恰恰相反,對於新冠疫情過後全國一線城市的房價的變動,我的看法是持平甚至有所下降,至於說大漲基本不可能,主要有以下幾個因素:

收入減少

雖然除湖北外,這次疫情對於其餘各省而言,似乎只是停工一個月而已,但是這一個月的影響是深遠的,單單就以2019年的GDP而言,這個月就使得我國虧損了8.33萬億的GDP,這個GDP背後涉及到多少企業,多少個人,而截至目前,很多企業仍然尚未復工,部分復工的企業,產能也未全部啟用;其次受疫情的影響,未來幾個月,旅遊、餐飲、酒店、交通、娛樂等等行業依舊會受到衝擊,所以這次疫情對於很多人而言,收入或多或少都會受到一定的影響,收入減少,買房的心思就會適當的下降。


疫情的影響

這次疫情讓很多人明白了兩個道理:(1)是你需要工作,而非工作需要你;(2)存款是你用於抵抗風險的依靠。在以往或許很多人認為存款無用,屬於傻子行為,因為受通脹影響存款會貶值,但是經過這次事件,會讓不少人明白,當意外來臨時,能支撐你抵抗的恰恰是你的存款。所以這次疫情過後,或多或少會改變部分人的觀念。原本想清空兩個家庭,六個口袋(爸媽、岳父岳母、夫妻)購房的,甚至是舉債湊首付款的,肯定會清醒一些,不敢在如此激進,所以購房人群相對會較往年減少,特別是在上半年,即使國家宣佈疫情結束,短時間內,大部分人仍然不會去人員聚集的地方。

總結

一線城市的核心吸引力在那,無論是就業單位、醫療、教育、衛生等等,它的吸引力都擺在那,所以在各類城市裡,一線城市的房價是最堅挺的,要說大幅度下降不可能,按照今年的情況,要大幅增長更加不現實,最大的可能就是維持在穩定的趨勢下,略有下調,但幅度不會太大。


鯉行者


這次疫情給我們的生活和經濟確實帶來了不小的影響,很多朋友開始關注疫情對於房價的影響是怎麼樣的呢?

直接上結論:這次疫情結束之後,房地產行業受到重挫,推動行業穩定的政策三板斧一定會被拿出來救市,一二線城市的房價都存在一定的上漲可能。

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不妨掰開揉碎,來講講房地產週期的故事:

1、在過去十幾年,每輪的房產週期是3年,調控管2年,政策鬆下來1年,再開始下一輪調控,從而形成了房地產的大牛市。

疫情期間,像無錫等城市,已經開始推出了針對房地產的政策,包括但不限於:給大學畢業生購房補貼、開發商可以推遲繳納土地出讓金、提前預售、稅收減免等等政策。銀行也加大了對於開發商的支持。

2、這事兒和疫情的控制有關聯。假如4月份之前,疫情能夠完成控制住,國家經濟秩序恢復正常,那麼房價的上漲還是存在理論的可能,如果這事要熬到6月份,上半年開發商的銷量為零,這個事情就嚴重,那下半年開發商必須要要打折賣房啊,不然哪來的現金流!

3、基於上面的假設,假如4月份之前,疫情完全搞定,房地產行業就還是有機會的。任澤平老師在《房地產週期》一書中,很清楚地講解中國的房地產是怎麼個玩法,政策上就兩件事:一是降低二套房首付;二是取消限購。目前還沒看到,但未來部分城市可能會推出,比如影響較大的城市,有哪些我就不說透了。

4、在不出夜壺政策的情況下,受疫情影響,開放商急著打折回收現金流,買家的購買力不如從前,所以無論一二三四線城市房地產整體肯定偏空。

5、最後,未來的人流走向將決定了房價的走勢,經過這次事情,未來人口密集型的一線城市吸引力將會進一步提升,這次疫情充分體現了一個城市的醫療能力是多麼的重要,醫療力量不行的城市,連老百姓都照顧不到,那麼誰還會繼續為這座城市奉獻呢?

綜上,未來的房價走勢基本上較為明朗,短時間內一線城市的房價已經調控了2年,後面會不會漲,誰都說不好,看政策驅動;二三線城市的房子在一線城市面前被秒成渣,大家剛需住房沒毛病,但投資的話,要想清楚。

以上就是我對該問題的分析,希望可以幫助到你,謝謝。

{!-- PGC_COMMODITY:{"commodity_id": "3396985536447149664"} --}

杜耶說理財



“中國大陸的一線城市有北京、上海、深圳、廣州。新一線城市:成都、杭州、重慶、武漢、蘇州、西安、天津、南京、鄭州、長沙、瀋陽、青島、寧波、東莞和無錫。”

我認為這次疫情過後,對全國一線城市的理解將發生很大變化,有些城市可能將不再位於一線城市之列,例如武漢。

以往,大家對一線城市的考量主要是經濟發展指標,例如GDP總值,經濟增長速度等等,而這次疫情防控,是對各省市的城市綜合管理能力的一次大考,每天的最新疫情通報就是對各省市以及各一線城市的一次打分,誰優誰劣一目瞭然。


房產作為目前中國大部分家庭最大的資產,它不僅體現在資產價值的高低,更重要的是生活質量,尤其是生活安全的保障。


如果一個城市的管理者,罔顧市民生命健康安全,這樣的城市,絕對不可能是一線城市,也會讓市民寒心而遠離;老百姓不懂80分的標準,只想安居樂業。

相反,一個透明,管控有力的城市,即使有些城市建設的硬件尚需改進,也前景光明,例如鄭州。

因此,在我看來,疫情過後,北京、上海、深圳的房產確實有可能恢復上漲勢頭,鄭州可能表現突出,其他新一線城市也會保持相對堅挺,而武漢,我嚴重不看好。


歡迎點評,關注《一世明哥私家歷史》


一世明哥私家歷史


疫情過後,房價不會出現大漲,相反是要下跌的:第一,開發商為了回籠資金,必定會拋售手中房產,房子價格會打折促銷的。這已是板上釘釘。

第二,疫情過後,各行各業都要恢復生產,很多民眾要找工作,大家根本不可能有太多的資金去買房。在沒有人買房的情況下,房價怎麼漲?

第三,有錢人為了拯救自己的實體經濟,會把囤積的房產拋向市場,市場上二手房價格大跌,一線城市房價還會怎麼大漲?

第四,現在一線城市房價受到調控大漲不可能,下跌也並不容易。更何況,房地產處於飽和狀態,有房的家庭好幾套,沒房的家庭一套也沒有,購房需求大不如前幾年了。


全國一線城市房價大漲的可能性根本不存在,中國經濟至少要到下半年恢復正常,物價也是如此,我們這裡很多人希望房價一直漲下去,但是天下沒有天天大漲商品,疫後沒有敢投機炒房了,房價遲早要回歸合理區間。


不執著財經


房價長期看人口,短期看金融。

本次疫情過後,一線城市城市房價如何走,關鍵得看金融政策是否有鬆動,金融政策包括首付比例、限購政策、房貸利率等,特別是限購政策、首付比例。房貸利率不是決定因素。

一線城市需求充足、購買力強

我國的四大一線城市,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房價,除了廣州稍微低一點,其他三個城市其實房價已經處於高位,但是這幾個城市還有大量的人沒有住房,這些人口需要住房,住房需求是充足的。

一線城市的資金吸附能力是很強的,大量的企業入駐一線城市,居民的收入是很高的,從國家統計局公佈的居民可支配收入數據,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排名前列,從購買力看一線城市的購買力強。

一線城市現在房價處於穩定階段,是因為現在的金融政策,首付比例高和限購,一旦金融政策放開,一線城市的房價還是有可能出現快速的上漲,一線城市的金融政策會放開嗎?2019年房租不炒的政策還言猶在耳,不太可能取消限購和降低首付,所以我認為2020年不太可能會放開金融政策,一線城市房價在疫情過後,不太可能出現暴漲。

綜上所述,房價短期看金融政策,一線城市我認為在疫情過後的限購和首付比例不太可能會調整,所以房價還是以平穩為主。


互金圈


我認為基本沒有這個可能!

首先要明確,這次新冠肺炎疫情,對樓市的衝擊是全局性的,一線城市也沒有躲過沖擊,疫情過後,樓市恢復元氣需要時日,在這種情況下,再大漲是不現實的,沒有漲價的基礎。

1、新冠肺炎疫情令開發商資金壓力面吃緊,打亂了開發商的推盤計劃。

以往春節期間,會有一波返鄉置業行情,而這次爆發在春節這段時間的疫情,讓返鄉置業行情徹底熄火。大家自覺待在家中,零看房,零成交,樓市幾乎“冰封”了。

房地產行業是資金密集型行業,開發商從銀行等方面融資來的錢資金成本很高 ,因而,房企的資金面壓力非常大,客觀上要求高週轉。

這次疫情讓開發商的資金風險徹底暴露出來了。這就不難理解為什麼各大房企紛紛開啟線上售樓模式急於自救了。比如恆大這幾天打出了網上購房賺佣金的廣告,無理由退房,在家沒事賺佣金,宣傳力度很大,這固然是一種銷售策略,但從側面也說明了恆大的資金壓力之大。據統計,截止2019年中期,恆大最新的淨負債率達152%。

像恆大這樣的頭部房企都這樣,中小房企的資金壓力就可行而知了。目前江西、無錫、西安、深圳四地均出臺了對房地產的扶持政策,打響“救市第一槍”,為房地產行業減壓,說明了樓市形勢的不樂觀,

因此,疫情過後一段時間內,樓市復甦需要時日,北上廣深幾個一線城市漲價缺乏基礎,可能性非常小。

2、無論政策面和基本面都不支持一線城市房價大漲

我國的樓市,受政策影響很大。從近期一些重要會議對2020年房地產業的表態來看,進入2020年,“房住不炒”、“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和“一城一策”仍是房地產調控政策的思路。這次疫情雖然是個意外,但是不會打亂樓市穩中向好的趨勢。也就是說,政策面不支持一線城市房價暴漲暴跌。

從北上廣深這幾個一線城市的房價收入比來看,已經遠遠超過了國際水平。下圖為2019年國內各城市房價收入比排行榜前20名。

從圖中我們看出,深圳排國內第一,房價收入比達35.90,北京排第三,房價收入比達31.23,上海排第五,房價收入比達26.07。只有廣州房價收入比率低一些,為19.63,排第七。也就是說,北上廣深四個一線城市,房價收入比全部進入了排行榜前十名。

“房價收入比”,也就是一個地區每套住宅平均成交價格與家庭平均年收入的比值,它反映了家庭對住宅的支付能力。按照世界銀行的說法,發展中國家合理的房價收入比應該在3~6之間,考慮到家庭本身也要花錢,那麼比較節儉的家庭存錢10年買房是比較合理的。

下圖為全球房價最貴,“最住不起”的10個城市:

其中連續第9年排在全球最貴的房價榜首的中國香港,房價收入比為20.9倍,排第二的溫哥華為12.6倍,排第三的悉尼為11.7倍。

北上廣深的房價收入比和這幾個城市相比,是否過高想必大家都有自己的判斷。

因此,從政策面和基本面都不支持疫情過後一線城市房價大漲。

3、個人收入層面不支持房價大漲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到現在快一個月了,目前還沒有出現拐點,何時能夠結束是個未知數。因為防控疫情的需要,各地基本都推遲了復工,店鋪也紛紛關門歇業,對中小微企業主、個體工商戶、計件薪酬制的員工以及農民工影響很大,他們不能出門工作就沒有收入。

目前疫情只持續不到一個月,對這部分人收入影響暫時是有限的,但是,如果再持續一段時間的話,影響就比較嚴重。而這部分人,恰恰是購房的主力軍之一。

這部分人收入降下來了,購房就會慎重,也即購買力不足,某種意義上來說,這對樓市起了釜底抽薪作用,房價再大漲就缺乏基礎,不現實。

總結

這次疫情對樓市的負面影響是很大的,北上廣深四個一線城市也沒有避免。疫情過後,樓市復甦需要時間,各方面都不支持房價大漲。但是,一線城市經過這兩年的調整,下跌空間也有限,剛需購房者可以多觀察,多比較,擇機入市。


李中東


一線城市房產還在執行限購等政策,大漲應該是不會的。現在來說,大城市房產市場已經經過了幾年的調整,可能2020年會呈現出緩慢上漲的格局的。

新冠疫情對於房產的影響

現在來說,從短期來說,疫情對於房產市場影響是比較大的,但是從長期來說,房產市場仍然是處於白銀時代,今後十幾年可能還是會呈現出緩慢上漲的格局。

現在處於抗擊疫情的關鍵時期,好多地方基本上沒有事都不出門了,因此,這幾個月可能也沒有多少人去買房子的,房產市場應該是比較慘淡的。

雖然這幾個月對於房產市場影響較大,但是可能疫情結束以後,大家買房的熱情也會逐步釋放出來的,因此,整體上來看,疫情對於2020年的房產市場可能影響也不會太大。

如果從長期來看,疫情影響會更小一些,未來十幾年房產市場可能仍然會保持緩慢上漲的態勢。

一線城市可能會呈現出緩慢上漲的格局

2020年,可能會出現緩上漲的格局。現在來說,四大一線城市已經經過了三四年的房價調整期,價格調整已經是比較充分了。

而且從需求方面來說,有些一線城市人口也有所增長,而且現在也積累了不少的剛需人群在等了幾年只有,也準備入市購房。因此,如果一線城市購房人數增加,那麼一線城市可能是會出現緩慢上漲的態勢的。


比如最近深圳新房平均價格從2019年6月開始,就出現了緩慢上行的態勢。這個可能也意味著深圳2020年房價有可能會出現緩慢上漲的格局。

因此,從整體上來說,2020年一線城市房產價格可能會呈現出緩慢上漲的格局。

結論

從整體上來說,一線城市在限購的政策調控之下,大漲應該是不會的。但是大城市房產價格已經調整幾年了,可能2020年會呈現出緩慢上漲的格局的。


睿思天下


說實話,我並不太認可這種觀點,雖然一線城市的房價保值性現在看來不錯,但是經過這次疫情,我感覺一線城市人口密度過大帶來的弊端太嚴重了,未來城市的發展策略很可能會做調整,這有可能會壓低大城市的房價。

記得在20多年前的時候,歐美城市中心有很多高樓大廈,我們都以為裡面住的人應該很富裕,但是導遊說城市裡住的都是貧民,有錢人買車後都到郊外別墅去了,只剩下一些老弱病殘會蝸居在城市中心的高樓裡,這會不會是我們大城市未來的方向呢?

當然,現在我們還不好說,畢竟國情不同,發展階段不同,發展過程也不一樣,所以我們不可能複製人家的模式,但是我覺得疫情過後,我們有可能會對超大規模城市發展策略進行反思,把城市規模做大,城市人均佔地面積變小,人口密度過於集中,這種發展模式好不好呢?


住在大城市的人應該有感觸,大城市房價高,通勤時間長,工作壓力大,交通擁堵,疾病傳播速度快,夏天在城市看海,放假在路上看車,這些已經嚴重製約了城市的經濟發展。

為什麼城市功能不能進行疏散?降低人口密度,改善居住環境,提高生活質量呢?最大的原因就在於城市發展思路,我們總是想把城市的功能集中化,這樣可以降低運營成本,集中全市優勢發展城市經濟,但是現在看來有可能會適得其反。

我們已經度過了自行車時代,現在個人交通工具發達,私家車普及率提高了很多,公共交通工具也非常方便快捷,人們的活動範圍可以變得更大,原來集中的模式越來越不適合現代城市發展要求,而瓶頸主要就在於土地的供應和對耕地的保護。

如果這個問題解決了,那麼城市的功能很可能就會被疏散,其實雄安新區的建設就是一種新思路,如果雄安開發得到很好落實,而且效果明顯的話,估計很多一線城市會仿效,這樣看來大城市的房價就不可能進一步上漲了。

當然,這只是基於這次疫情,對大城市發展模式的思考,至於未來的城市發展策略如何選擇,現在誰也不好說,但是我覺得大城市真的需要改變一下發展思路了,一線城市的房價也不宜再進一步上漲了。

以上僅為個人觀點,純屬主觀想象,歡迎大家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