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醫生堵在病毒“家門口”當起“發熱守門員”

西安醫生堵在病毒“家門口”當起“發熱守門員”

出發前隊友為王梅剪短頭髮

西安新聞網訊 自武漢疫情暴發以來,華南海鮮批發市場被視為疫情風暴的“風暴眼”,讓人唯恐避之不及。可就在距離該市場1.5公里的地方,武漢市紅十字會醫院作為新型肺炎定點救治醫院,猶如攔截疫情的“第一道屏障”,在戰“疫”中頑強堅守。其中,西安中醫腦病醫院主治醫師王梅就奮戰在該院“發熱門診”的第一線。

患者就醫“第一站” 中西結合嚴診斷

“此時的武漢讓人格外感傷,卻更鬥志昂揚。”2月7日深夜,王梅抵達武漢後,在日記裡這樣寫到。接下來,經過兩天緊張、紮實的培訓與考核,王梅穿上寫有“武漢加油!陝西西安”字樣的防護服,正式進入發熱門診開展工作。

發熱門診,是所有符合疑似新冠肺炎臨床表現的市民到醫院就醫的第一站。問診溯源、查看CT、取樣做病毒核酸檢測等工作是確診的重要診斷依據。此外,王梅還根據自己十餘年中西醫結合臨床經驗,通過中醫辨證論治四診合參,為患者開出對症中藥方劑。

“查細、問清才能診斷明確,對已確診患者說明病情、做心理疏導,為他們積極面對後續治療打基礎,同時幫助沒有確診新冠肺炎卻有身體不適的患者開展診療。”王梅表示,鑑於目前少數患者存在核酸檢測假陰性、無明顯症狀等情況,作為“一線中的前哨”,發熱門診醫生責任重大。

“常有人說,支援武漢的醫務人員都是英雄,其實我只是英雄的追隨者。”王梅表示,作為家裡獨生女和兩個孩子的母親,也不是沒有心理負擔,家人也擔心勸阻過。可她正是被全國同行在形勢最嚴峻、最困難的時候表現出的大愛和犧牲精神所感動,決意懷揣著一個醫生的使命與誓言前往支援。

一頭扎進武漢 卻被愛意溫暖

“大夫,你是外地來支援我們武漢的吧?感謝你們!我還想你幫我謝謝之前坐在這裡的那個男醫生,武漢口音,但我沒記住他的臉。”2月15日上午,一位曾有華南海鮮批發市場暴露史的中年女性患者,在第二次拿到核酸檢測陰性報告後特意返回診室,向王梅致謝。患者帶著口罩邊說邊流淚,王梅趕緊起身說:“阿姨您快別謝了,我們就是幹這個的,您回家後記得繼續做好防護。”

武漢市紅十字會醫院因位置特殊,在前期接治了大量的新冠肺炎患者。目前,王梅每個班工作5~6小時,每班接診人數在60人左右,確診患者中80%以上為輕症患者。

王梅表示,自己接診的患者普遍存在焦慮情緒,主要來源於外部環境的壓力以及對未知感染的擔憂。可即便如此,大多數病人坐下交流病情時還是會刻意與醫生保持一定的距離,起身離開都會說“謝謝”。在武漢,醫患之間的相互尊重與理解讓王梅格外感動,她所能回報就是盡心盡力地為每一位患者做到準確診斷、防護科普,才對得起一個“發熱守門員”的崗位責任。

“這些天每天就診量及診斷結果逐漸向少、向輕發展,讓我看到了疫情早日結束的希望。希望這個英雄的城市儘早恢復生機,熱情的武漢市民就可以笑著走上街頭,帶著全國人民的祝福擁抱新生活!”15日晚,在王梅嚮往常一樣,在自己的戰“疫”日記裡,用美好的祝願結束一天的工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