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最大之敌,连续御驾亲征三次,此人死后康熙当场在黄河边下跪

康熙最大之敌,连续御驾亲征三次,此人死后康熙当场在黄河边下跪

康熙是清王朝统治时期的第四位统治者,也是定都北京之后的第二位登基者。康熙自他八岁登基以来,共统治清王朝达61年之久,是中国两千多年封建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不仅如此,康熙皇帝活了六十九年,六十九岁在我们今天看来不是长寿,但是在封建时期三百多位君主里面能活到这没大年纪的确是寥寥无几。

康熙最大之敌,连续御驾亲征三次,此人死后康熙当场在黄河边下跪

康熙皇帝也是一位千古名君,他在位期间奠定了清王朝得以繁荣的基础,同时也开创了康乾盛世之局面。

康熙在位期间对政事的处理可以说是“勤奋”而又“谨慎”,康熙年间共发生大大小小近二十次战争,但是,康熙皇帝对于这些战争御驾亲征的却只有三场。

那么究竟是什么样的人能让康熙亲自出马达到三次,据史料记载,康熙连续三次出征都是为了一个蒙古首领——噶尔丹。

康熙最大之敌,连续御驾亲征三次,此人死后康熙当场在黄河边下跪

1644年,清大军进入关内,于今年定都北京。极为巧合的是,这一年远在天山脚下的蒙古准噶尔部出生了一个男童,男孩起名叫噶尔丹,就是他让之后的康熙亲征三次。

清朝通过签订《尼布楚条约》安定了中国北部与东南部,之后遇到葛尔丹带领的蒙古部落反叛的挑战,清政府与这支部落军队的渊源从此展开。

明末清初时期,北方的蒙古族主要是分为三大部分:第一,漠南蒙古,早已归顺清朝;第二第三分别是漠北与漠西蒙古,也已先后归顺清朝。

在漠西蒙古中有一个部落,由噶尔丹担任部落首领,那就是准噶尔部落,在噶尔丹当上首领之后受到沙皇俄国的教唆,在蒙古开始对外扩张,征服漠西蒙古之后向漠北蒙古进行攻击。

康熙最大之敌,连续御驾亲征三次,此人死后康熙当场在黄河边下跪

漠北蒙古知道市里与噶尔丹悬殊巨大,带领着几十万的百姓南下到达漠南蒙古,并请求清朝政府的保护。

康熙皇帝得知情况之后,一边对难民进行安抚,另一方面决定给予噶尔丹等人惩罚。先是对派人去和噶尔丹人劝返,要求他们立即退兵,并归还掠夺物品。

但是噶尔丹此人野心巨大,甚至想带兵打到北京,哪能听的下康熙皇帝的劝说。

1690年,康熙亲自率领军队西征,抚远大将军福全带领清军出古北口,安北大将军常宁率领右路清军出喜峰口。

第一次的征战噶尔丹没有办法抵抗清军的进攻,在清军猛烈地炮火之中,噶尔丹部落被打的惨不忍睹,狼狈逃窜。清军在得到康熙乘胜打击的命令,对噶尔丹等人开展最后追击。

康熙最大之敌,连续御驾亲征三次,此人死后康熙当场在黄河边下跪

为了缓解追击,噶尔丹派人去求和拖延时间,最终噶尔丹带着残兵败将逃回了漠北。

被打败的噶尔丹并没有善罢甘休,他在漠北重新招兵买马,准备卷土重来。期间,康熙曾派人讲和,但是噶尔丹非但拒绝,还将讲和使者杀害。他带着重新组织的三万骑兵,扬言带着俄罗斯的武器去争夺皇位。

康熙决定要对噶尔丹进行第二次围剿,带领十万精兵,兵分三路对噶尔丹进行围剿。在出征的路上,清军经历了大大小小许多的困难,有时断粮断草,一天只能吃一顿饭,口渴也只能喝浑浊的污水。

在这种情况下,康熙并没有因此而退缩,带领着众多将士继续进军,在这其中将士害怕遇到未知的危险劝说康熙退兵,康熙认为自己作为领军的人物,如果带头退缩就无法给广大百姓一个交代。

康熙最大之敌,连续御驾亲征三次,此人死后康熙当场在黄河边下跪

最终康熙大军一直追到噶尔丹总部,噶尔丹听到这一消息之后,起初还不相信,当看到纪律严明的清军时,他知道自己不是对手,便带领着部下向西逃窜。

逃窜途中,康熙乘胜追击,最终在昭莫多展开激战,叛军大部分别消灭,首领噶尔丹带着仅剩的骑兵继续逃窜。

次年的春天,康熙决定对噶尔丹余党展开第三次的围剿,走投无路的噶尔丹得知此消息之后,最终是选择服药自尽,此时噶尔丹的死讯传至康熙耳中时,康熙正在巡视黄河堤岸,激动的康熙帝直接跪在黄河大堤之上,表达对天地的感谢。

康熙最大之敌,连续御驾亲征三次,此人死后康熙当场在黄河边下跪

死后的噶尔丹遗体被送往京城,得以示众。康熙帝与噶尔丹部落进行了长达八年的斗争,最终是终于平息蒙古草原上的叛乱,维护了中华大地的统一。

从秦汉时期的匈奴到明朝,终于在清朝康熙时期解决蒙古这一历史难题,可以说是贡献巨大。从维护国家疆土统一,康熙帝可以说是身先士卒,只有拥有一个好的领军人物,才能取得胜利。

【感谢您的阅读,您的关注是我创作的动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