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歷史上有名的故事都有哪些?

奮鬥78095


勾踐臥薪嚐膽

  吳王闔閭打敗楚國,成了南方霸主。吳國跟附近的越國(都城在今浙江紹興)素來不和。公元前496年,越國國王勾踐即位。吳王趁越國剛剛遭到喪事,就發兵打越國。吳越兩國在槜李(今浙江嘉興西南,槜音zuì)地方,發生一場大戰。

  吳王闔閭滿以為可以打贏,沒想到打了個敗仗,自己又中箭受了重傷,再加上上了年紀,回到吳國,就嚥了氣。

  吳王闔閭死後,兒子夫差即位。闔閭臨死時對夫差說:

  “不要忘記報越國的仇。”

  夫差記住這個囑咐,叫人經常提醒他。他經過宮門,手下的人就扯開了嗓子喊:“夫差!你忘了越王殺你父親的仇嗎?”

  夫差流著眼淚說:“不,不敢忘。”

  他叫伍子胥和另一個大臣伯嚭(音pǐ)操練兵馬,準備攻打越國。

  過了兩年,吳王夫差親自率領大軍去打越國。越國有兩個很能幹的大夫,一個叫文種,一個叫范蠡(音lí)。范蠡對勾踐說:“吳國練兵快三年了。這回決心報仇,來勢兇猛。咱們不如守住城,不要跟他們作戰。”

  勾踐不同意,也發大軍去跟吳國人拼個死活。兩國的軍隊在大湖一帶打上了。越軍果然大敗。

  越王勾踐帶了五千個殘兵敗將逃到會稽,被吳軍圍困起來。

  勾踐弄得一點辦法都沒有了。他跟范蠡說:“懊悔沒有聽你的話,弄到這步田地。現在該怎麼辦?”

  范蠡說:“咱們趕快去求和吧。”

  勾踐派文種到吳王營裡去求和。文種在夫差面前把勾踐願意投降的意思說了一遍。吳王夫差想同意,可是伍子胥堅決反對。

  文種回去後,打聽到吳國的伯嚭是個貪財好色的小人,就把一批美女和珍寶,私下送給伯嚭,請伯嚭在夫差面前講好話。

  經過伯嚭在夫差面前一番勸說,吳王夫差不顧伍子胥的反對,答應了越國的求和,但是要勾踐親自到吳國去。

  文種回去向勾踐報告了。勾踐把國家大事託付給文種,自己帶著夫人和范蠡到吳國去。

  勾踐到了吳國,夫差讓他們夫婦倆住在闔閭的大墳旁邊一間石屋裡,叫勾踐給他餵馬。范蠡跟著做奴僕的工作。夫差每次坐車出去,勾踐就給他拉馬,這樣過了兩年,夫差認為勾踐真心歸順了他,就放勾踐回國。

  勾踐回到越國後,立志報仇雪恥。他唯恐眼前的安逸消磨了志氣,在吃飯的地方掛上一個苦膽,每逢吃飯的時候,就先嚐一嘗苦味,還自己問:“你忘了會稽的恥辱嗎?”他還把席子撤去,用柴草當作褥子。這就是後來人傳誦的“臥薪嚐膽”。

  勾踐決定要使越國富強起來,他親自參加耕種,叫他的夫人自己織布,來鼓勵生產。因為越國遭到亡國的災難,人口大大減少,他訂出獎勵生育的制度。他叫文種管理國家大事,叫范蠡訓練人馬,自己虛心聽從別人的意見,救濟貧苦的百姓。全國的老百姓都巴不得多加一把勁,好叫這個受欺壓的國家改變成為強國。

  古代歷史名人典型故事篇二:飛將軍李廣

  公元前129年,匈奴派兵進犯上谷(治所在今河北懷來東南)。漢武帝派衛青、公孫敖、公孫賀、李廣四名將軍帶領人馬分頭出擊。

  在四名將軍中,要數李廣年紀最大,資格最老。李廣在漢文帝時候就做了將軍;漢景帝的時候,他跟周亞夫一起平定七國之亂,立過大功;後來,漢景帝又派他去做上郡(治所在今陝西榆林東南)太守。

  有一次,匈奴進了上郡,李廣帶著一百個騎兵去追趕三個匈奴射手,追了幾十裡地才追上。他射死了其中的兩個,把第三個活捉了,正準備回營,遠遠望見有幾千名匈奴騎兵趕了上來。

  李廣手下的兵士突然碰到那麼多匈奴兵,不由得都慌了。李廣對他們說:“我們離開大營還有幾十裡地。如果現在往回跑,匈奴兵追上來,我們就完了。不如干脆停下來,匈奴兵以為咱們是來引誘他們的,一定不敢來攻擊我們。”

  接著,李廣下令前進,在離開匈奴陣地僅僅兩裡的地方停了下來,命令兵士一齊下馬,把馬鞍全卸下來,就地休息。

  兵士們都發急了,說:“匈奴兵馬這麼多,又這麼近,要是他們打過來,怎麼辦?”

  李廣說:“我們這樣做,表示不走,使敵人相信我們是誘騙他們的。”

  匈奴的將領看到李廣這樣佈置,真的有點害怕。他們遠遠地觀察漢軍動靜,不敢上來。

  這時候,匈奴陣地上有一個騎白馬的將軍,走出來巡視隊伍。李廣突然帶著十幾名騎兵翻身上馬,飛馳過去,一箭把他射死。然後再回到自己隊伍,下馬躺在地上休息。

  匈奴兵越看越懷疑。天黑下來,他們認定漢軍一定有埋伏,怕漢軍半夜襲擊他們,就連夜全部逃回去。到了天亮,李廣一瞧,山上已沒匈奴兵,才帶著一百多名騎兵安然回到大營。

  這一回,漢武帝派了四路人馬去抵抗匈奴。匈奴的軍臣單于探明瞭漢兵的情況,知道四名將軍中最難對付的是李廣,就把大部分兵力集中在雁門,沿路佈置好埋伏,命令部下活捉李廣。匈奴兵多勢盛,經過一場激烈的戰鬥,李廣的人馬被打散,李廣自己也受了傷,被匈奴兵俘虜。

  匈奴兵看李廣受了重傷,把他放在用繩子絡成的吊床裡,用兩匹馬馱著,送到單于的大營去。

  李廣躺在那張吊床上動也不動,真的像死了似的。大約走了十幾裡地,他偷偷地瞅準旁邊一個匈奴兵騎的一匹好馬,使勁一掙扎,猛地跳上馬,奪了弓箭,把那匈奴兵推下馬去,調過馬頭拼命往南飛奔。

  匈奴派了幾百名騎兵追趕。李廣一面使勁夾住馬肚子,催馬快跑,一面迴轉身來,拈弓搭箭,一連射死了幾個追在前面的匈奴兵。匈奴兵眼看趕不上李廣,只好瞪著白眼讓他跑了。

  李廣雖然脫了險。但是因為他損兵折將,被判了死罪。漢朝有一條規矩,罪人可以拿錢贖罪。李廣繳了一筆錢,總算贖了罪,回家做了平民。

  過了不久,匈奴又在邊境騷擾,漢武帝重新起用李廣,擔任右北平(郡名,治所在今遼寧凌源西南)太守。

  多少年來,李廣一直在北方防守。因為李廣行動快,箭法精,忽來忽去,叫人摸不準他的路子。所以匈奴人給他起一個外號叫“飛將軍”。李廣做了右北平太守,匈奴人害怕飛將軍,不敢進犯。

  右北平一帶沒有匈奴兵進犯,可是常有老虎出來傷害人。李廣只要聽說哪兒有老虎,總親自去射殺。老虎碰見他,沒有不給射死的。

  據說,有一次,李廣回來晚了,天色朦朧,他和隨從一面走,一面提防著老虎,忽然瞧見前面山腳下草叢裡蹲著一隻斑斕猛虎。他連忙拿起弓箭,使盡全力射了過去。憑他百發百中的箭法,自然射中了。

  手下的兵士見他射中老虎,拿著刀槍跑上去捉虎。他們走近一瞧,全楞了,原來中箭的不是老虎,竟是一塊大石頭,而且這支箭陷得很深,幾個人想去拔也拔不出來。大夥兒真是又驚奇,又佩服。

  李廣過去一看,自己也納悶起來,石頭怎麼能射得進去呢?他回到原來的地方,對準那塊石頭又射了幾箭,箭碰到石頭,只迸出火星兒,卻再也射不進去了。但就是憑這一箭,人們都傳說飛將軍李廣的箭能射穿石頭。

  李廣的一生,大都投入了抗擊匈奴的事業。他身經大小七十幾次戰鬥,由於他英勇善戰,成為匈奴貴族心目中可怕的勁敵。但是李廣在他一生的戰鬥中常常遭到意外的挫折。倒是兩個新提拔起來的青年將軍——衛青和霍去病,在抗擊匈奴的戰爭中立了出色的戰功。

  古代歷史名人典型故事篇三:堯舜讓位

  傳說黃帝以後,先後出了三個很出名的部落聯盟首領,名叫堯(音yáo)、舜(音shùn)和禹(音yǔ)。他們原來都是一個部落的首領,後來被推選為部落聯盟的首領。

  那時候,做部落聯盟首領的,有什麼大事,都要找各部落首領一起商量。

  堯年紀老了,想找一個繼承他職位的人。有一次,他召集四方部落首領來商議。

  堯說出他的打算後,有個名叫放齊的說:“你的兒子丹朱是個開明的人,繼承你的位子很合適。”

  堯嚴肅地說:“不行,這小子品德不好,專愛跟人爭吵。”另一個叫讙兜(音huāudōu)的說:“管水利的共工,工作倒做得挺不錯。”

  堯搖搖頭說:“共工能說會道,表面恭謹,心裡另是一套。

  用這號人,我不放心。”

  這次討論沒有結果,堯繼續物色他的繼承人。有一次,他又把四方部落首領找來商量,要大家推薦。到會的一致推薦舜。

  堯點點頭說:“哦!我也聽到這個人挺好。你們能不能把他的事蹟詳細說說?”

  大家便把舜的情況說開了:舜的父親是個糊塗透頂的人,人們叫他瞽叟(音gǔsǒu,就是瞎老頭兒的意思)。舜的生母早死了,後母很壞。後母生的弟弟名叫象,傲慢得沒法說,瞽叟卻很寵他。舜生活在這樣一個家庭裡,待他的父母、弟弟挺好。所以,大家認為舜是個德行好的人。

  堯聽了挺高興,決定先把舜考察一下。他把自己兩個女兒娥皇、女英嫁給舜,還替舜築了糧倉,分給他很多牛羊。那後母和弟弟見了,又是羨慕,又是妒忌,和瞽叟一起用計,幾次三番想暗害舜。

  有一回,瞽叟叫舜修補糧倉的頂。當舜用梯子爬上倉頂的時候,瞽叟就在下面放起火來,想把舜燒死。舜在倉頂上一見起火,想找梯子,梯子已經不知去向。幸好舜隨身帶著兩頂遮太陽用的笠帽。他雙手拿著笠帽,像鳥張翅膀一樣跳下來。笠帽隨風飄蕩,舜輕輕地落在地上,一點也沒受傷。

  瞽叟和象並不甘心,他們又叫舜去淘井。舜跳下井去後,瞽叟和象就在地面上把一塊塊土石丟下去,把井填沒,想把舜活活埋在裡面,沒想到舜下井後,在井邊掘了一個孔道,鑽了出來,又安全地回家了。

  象不知道舜早已脫險,得意洋洋地回到家裡,跟瞽叟說:“這一回哥哥準死了,這個妙計是我想出來的。現在我們可以把哥哥的財產分一分了。”說完,他向舜住的屋子走去,哪知道,他一進屋子,舜正坐在床邊彈琴呢。象心裡暗暗吃驚,很不好意思地說:“哎,我多麼想念您呀!”

  舜也裝作若無其事,說:“你來得正好,我的事情多,正需要你幫助我來料理呢。”

  以後,舜還是像過去一樣和和氣氣對待他的父母和弟弟,瞽叟和象也不敢再暗害舜了。

  堯聽了大家介紹的舜的事蹟,又經過考察,認為舜確是個品德好又挺能幹的人,就把首領的位子讓給了舜。這種讓位,歷史上稱做“禪讓”(禪音shàn)。其實,在氏族公社時期,部落首領老了,用選舉的辦法推選新的首領,並不是什麼稀罕事兒。

  舜接位後,也是又勤勞,又儉樸,跟老百姓一樣勞動,受到大家的信任。過了幾年,堯死了,舜還想把部落聯盟首領的位子讓給堯的兒子丹朱,可是大家都不贊成。舜才正式當上了首領。


Supper稻草


古代名人太多了,我就來說個我們本地古代的名人故事!說的是清代末年,永春白鶴拳的一個傳人,林俊,永春白鶴拳後十虎之一!林俊,祖籍永春五里街埔頭村,話說他出生那晚,一顆流星降落在他家後山,他就出生了!然後,鄰居說,老林,恭喜恭喜,你生貴子了!結果這老林沒文化還謙虛過頭了,他說啥貴子不貴子,生了個逆子!林俊從小家裡放牛,母牛生仔,他去放牛的路上經過一條河,他捨不得小牛涉水,就天天抱著小牛過去了!過了一年,小牛都成大牛,他照樣天天抱著過去!就這樣他也就力大如牛了,當時永春白鶴拳也算是鼎盛一時,他就學了白鶴拳,加上他天生神力,更是如虎添翼!有一天,他看人在打拳棒賣膏藥的,可能賣藥的吹牛過頭了,他一生氣去跟人過招,結果失手打死人,就這樣踏上逃亡之路!林俊起義是清朝咸豐年間發生在福建的農民起義。而後組織紅錢會,成為紅錢會老大,也就是俗稱的黑社會,大概想要反清復明[捂臉]

1853年(咸豐三年)5月林俊領導紅錢會在福建永春起義,攻克了德化、永安、大田、沙縣、龍溪、仙遊、安溪等縣,並在仙遊屢次擊敗清軍的反攻。次年又在南安大敗清軍。1858年林俊率軍北上擬於太平軍會師,一位看命的跟他說,你今天出去,不能再是戴草帽,穿草鞋,披蓑衣了,今天你要戴戰盔穿戰甲,穿戰鞋!結果這林俊草蜢出身,不懂含義,不聽看命的話,結果在路經光澤仁壽橋時遭遇清軍襲擊,被人一箭射中,負傷犧牲,而後被清狗分屍。但是起義軍仍在永春一帶堅持鬥爭。直到1865年(同治四年)被清軍左宗棠鎮壓。這個故事是閒著沒事,我師公跟我聊天給我講的,





野狼207


守株待兔

古時候有個人,很懶。

有一次,在路上,一棵樹樁旁就睡著了。

突然,一種兔子飛快地跑了過來,一頭撞向樹樁。

懶漢,驚醒一看,這隻兔子竟然撞死了。

懶漢非常驚喜,白白撿了一頓美味,拿起兔子回家去了。

這個懶漢回到家裡就想,今天能有兔子撞樹樁上,明天也會有,我明天就不用幹活了。天天有兔子撞樹樁,我就天天不用幹活了。

於是,這個懶漢就每天到這棵樹樁旁等著


一目春天


大家好,我喜歡說故事講故事,我熱愛故事。我認為故事是舊事、舊業、先例、我熱愛故事 熱愛生活,喜歡去討論故事情節,針對這個問題,以下是我的分享和觀點 希望大家能喜歡:\r

有—次,他的房間失火了,他首要抱起的是書本,其它的任何東西他都不考慮。為了搶救書本,他幾乎被燒死。他說:“書本—面啟示著我的才智和心靈,—面協助我在—片爛泥塘裡站起來,假如不是書本的話,我就淹沒在這片泥塘裡,我就要被愚笨和下賤淹死。”\r

二、華盛頓誠信 故事\r

 華盛頓用小斧頭砍倒了他父親的—顆櫻桃樹。父親見心愛的樹被砍,十分憤慨,揚言要給那個砍樹的—頓經驗。\r

 而華盛頓在震怒的父親面前毫不避地承認了自己的過錯。\r

 父親被感動了,稱華盛頓的誠篤比一切櫻桃樹都名貴得多。\r

以上就是給大家的分享和觀點,希望能幫助到大家。也希望你們能在分享中學習到更多的知識,也能了了解故事情節的發展;2020祝大家新年快樂,出門注意戴上口罩!謝謝大家!\r


哦No我的天


中國古代歷史上有很多有名的故事,最容易讓人記住的要數成語故事:

1、鑿壁借光

2、守株待兔

3、狐假虎威

4、紙上談兵

5、胸有成竹

6、刻舟求劍

7、釜底抽薪

8、一箭雙鵰

9、掩耳盜鈴

10、望梅止渴

很多神話故事也很有意思:

1、精衛填海

2、女媧補天

3、夸父追日

4、牛郎織女

5、八仙鬧海

6、大禹治水

7、哪吒鬧海

8、嫦娥奔月

9、后羿射日

10、沉香救母

中國古代民間四大愛情故事:

1、梁山伯與祝英臺

2、孟姜女哭長城

3、白蛇傳

4、牛郎織女

中國歷史悠久,所以流傳的故事很多。


勤小畫


中國歷史源遠流長,其中春秋戰國歷時500餘年,其間戰爭此起彼伏,風雲人物層出不窮,局勢跌宕變幻。戰場上的兵戎相見,軍營中的運籌帷幄,外交場合的謀略交鋒,給我們留下了大量耳熟能詳的歷史典故。相對後世論資排輩,熬年頭等官做的體制有所啟示,本文整理春秋戰國時期的一些歷史典故與大家分享。

  1、一鳴驚人:

  相傳楚莊王(另一說為齊威王)臨政三年終日作樂,不理朝政。一臣下對莊王說:“聽說國中有一隻大鳥,三年不飛,三年不鳴,是怎麼回事?”莊王說:“此鳥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然後整頓朝政,富國強兵,短短數年形成大治局面。

  2、紙上談兵:

  戰國時,戰國名將趙奢的兒子趙括飽讀兵書,能健談用兵之道,連父親也難不倒他,自認為是天下無敵。趙奢認為他是紙上談兵不知交通。後來趙奢死了,趙括頂替廉頗帶兵,藺相如等人極力反對,趙王堅持,趙括在長平之戰中損兵40萬。

  3、朝秦暮楚:

  戰國時代秦楚相爭頻繁,各諸侯國視利害所重,時而助秦,時而事楚。因而形成了一個形容在列強爭奪勢力範圍的條件下,各集團和人們的態度動搖多變,反覆無常的成語。

  4、圖窮匕見:

  公元前227年,燕國太子丹派荊軻前往秦國去刺殺秦王贏政,演出悲壯的一幕。荊軻告別太子丹時,高歌:“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到了秦國,荊軻以重金收買秦王寵臣,得見秦王。荊軻假稱要向秦王贏政獻上督亢地區的地圖,當贏政打開地圖時,荊軻抓起卷在地圖中的匕首,向秦王刺去。秦王大驚,猛地掙脫。荊軻被秦的武士所殺。

  5、大義滅親

  這個故事就比較有名了,在〈東周列國志〉上也有記載,不過我要講的則是出自〈左傳 隱公四年〉:春秋時,衛國石蠟之子石厚,與公子州籲共謀殺君篡位。石厚為了安定國內人心,去求計於自己的父親。石蠟因之而設計,借陳桓公的幫助,乘他們到陳國之機,逮捕了州籲和石厚。衛國派人到濮殺死了州籲,石蠟派家臣到陳殺死了石厚。《左傳》因此稱讚道:“君子曰:‘石蠟,純臣也。惡州籲而厚與(同與,就是一同處死的意思)焉“大義滅親”其是之謂乎!’”“大義滅親”原指為君臣大義而滅父子私情,後用以泛指炎維護正義而不徇私情。

  6、烽火戲諸侯:

  在西周末年,昏庸的周幽王為博得王妃褒姒一笑,竟不惜在城中演出以烽火向諸侯求教的鬧劇。結果,少數民族犬戎進攻西周,再起烽火時,諸侯無人來援,幽王被殺,西周結束。從此周天子的權威一落千丈,出現了春秋戰國時期群雄並起,諸侯紛爭的局面。

  7、破天荒

  唐代荊州文風不振,每年解送舉人應考,均未中試,時人稱為“天荒”。後劉蛻以荊州解送的舉人登第,打破了該州多年無人中舉的局面,時人稱為“破天荒”。荊州刺史崔鉉特獎勵劉蛻七十萬貫破天荒錢。劉蛻答謝說:“五十年來,自是人廢;一千里外,豈曰天荒。”又自宋朝以來,江西地方無人以狀元及第,後有何昌以對策居第一,有人以詩寄何昌言云:“萬里一時開驥足,百年今始破天荒。”後用以指前所未有或首次出現。

  8、退避三舍:

  春秋時期,晉國內亂,晉獻公的兒子重耳逃到楚國。楚成王收留並款待他,他許諾如晉楚發生戰爭晉軍將退避三舍(一舍為三十里)。後來重耳在秦穆公的幫助下重回晉國執政。晉國支持宋國與楚國發生矛盾,兩軍在城濮相遇,重耳退避三舍,誘敵深入而大勝。

  9、心腹之患:

  春秋末年,吳王夫差準備出兵伐齊,越王勾踐帶臣子及厚禮來朝見,夫差特別高興。伍子胥認為出兵伐齊,作用不大,當前越國是吳國的心腹之患。夫差根本不聽。沒過幾年,越國趁吳國北上伐晉國時出兵伐吳,將吳國徹底打敗。

  10、王侯將相:

  秦朝末年,統治階級的殘暴統治造成民不聊生。為了修築北方的長城,募集許多勞工。陳涉、吳廣等因為大雨延誤行程,按律當斬,他們提出“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於是揭竿而起,其他豪傑也蜂擁而起,起義軍迅速推翻了秦朝的統治






靈異現場


中國歷史上知名的故事倒是不少,基本很難說全。

畢竟中國是個大國,也是千年歷史的了。

1、范仲淹有志於天下 21、晉平公炳燭而學    

2、陳蕃願掃除天下           22、高鳳專心致志

3、班超投筆從戎        23、葉廷圭與《海錄》

4、宗愨乘風破浪             24、為人大須學問

5、祖逖聞雞起舞         25、任末好學勤記

6、畫家趙廣不屈             26、王充市肆博覽

7、蘇武牧羊北海上    27、歐陽修“三上”作文

8、燕雀安知鴻鵠之志         28、林逋論學問

9、項羽志大才疏             29、歐陽修誨學

10、孔門師徒各言志      30、王安石傷方仲永

11、顧炎武手不釋卷          31、李存審出鏃教子

12、歐陽詢揣摩古碑  32、貪汙者不得歸本家

13、文徵明習字              33、陶母責子退鮓

14、王冕僧寺夜讀            34、諸葛亮誡子書

15、孫權喻呂蒙讀書          35、陸游家訓

16、陸游築書巢               36、孟母三遷

17、董遇談“三餘”勤讀  37、曾子殺豬明不欺

18、智永與“退筆冢”           38、子路受教

19、匡衡鑿壁借光             39、孔子因材施教

20、張溥與“七錄齋            40、墨子怒責耕柱子

中國的歷史小故事說都說不完吶,先列舉這些吧。





一代妖精


中國歷史上有名的故事很多,今天就給大家說幾個不一樣的。

第一個是梅妻鶴子的故事,話說在北宋的時候有個叫林蒲的隱士,他從小就失去了父母,家境貧寒,有時候連飯都吃不上。但是他刻苦學習,發奮上進,終於成為了一個很有學問的人。可是林蒲生性恬淡,對功名利祿不屑一顧,他非常厭惡社會上那種阿諛奉承、追逐名利的風氣。於是在杭州西湖邊的一座山中隱居起來,過著清閒自在的日子。

林蒲擅長詩文,他作詩的時候,不用多加思索,大筆一揮就寫好了,可是奇怪的是每次寫好,他讀完就立即撕掉。有人就問‘他:“為什麼不抄下來留給後人呢?”林蒲說到:“我現在隱居在山中,尚且都不想以詩出名,哪裡還想過名揚後世?”

林蒲的脾氣非常古怪,既不娶妻,也不要孩子,但是她特別喜歡梅花和仙鶴。他常常四處尋訪,只要遇到好的品種,不管多貴,他都會買回來。閒暇的時候,他便一個人在院子裡賞梅玩鶴。他有隻仙鶴叫“鳴皋”,每次客人來訪的時候,如果林蒲不在,童子便打開籠子,“鳴皋”便回跑去給林蒲通風報信,林蒲看見“鳴皋”便回來會見客人。

周圍的人知道後,都說林蒲“梅妻鶴子”。



小糊塗仙明軒


1、唐伯虎潛心學畫

唐伯虎是明朝著名的畫家和文學家,小的時候在畫畫方面顯示了超人的才華。唐伯虎拜師,拜在大畫家沈周門下,學習自然更加刻苦勤奮,掌握繪畫技藝很快,深受沈周的稱讚。

不料,由於沈周的稱讚,這次使一向謙虛的唐伯虎也漸漸地產生了自滿的情緒,沈周看在眼中,記在心裡,一次吃飯,沈周讓唐伯虎去開窗戶,唐伯虎發現自己手下的窗戶竟是老師沈周的一幅畫,唐伯虎非常慚愧,從此潛心學畫。


2、桃園三結義

桃園三結義最初是小說《三國演義》裡記載的故事,述說當年劉備、關羽和張飛三位仁人志士,為了共同幹一番大事業的目標,意氣相投,言行相依,選在一個桃花盛開的季節、選在一個桃花絢爛的園林,舉酒結義,對天盟誓,有苦同受,有難同當,有福同享,共同實現自己人生的美好理想。

3、溫酒斬華雄

以袁紹、曹操等人組成的關東十八路諸侯共同討伐董卓,然而前鋒孫堅在進軍汜水關時被華雄擊敗,華雄不可一世,在潘鳳等大將接連被華雄斬殺之時,關羽主動請纓前去戰華雄,在溫酒未冷卻的極短時間內斬殺華雄,關羽從此名震諸侯。

4、草船借箭

草船借箭是我國古典名著《三國演義》中赤壁之戰的一個故事。借箭由周瑜故意提出(限十天造十萬支箭),機智的諸葛亮一眼識破是一條害人之計,卻淡定表示“只需要三天”。後來,有大霧天幫忙,諸葛亮再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調了幾條草船誘敵,終於借足十萬支箭,立下奇功。

5、單刀赴會


公元215年,劉備取益州,孫權令諸葛瑾找劉備索要荊州。劉備不答應,孫權極為惱恨,便派呂蒙率軍取長沙、零陵、桂陽三郡。長沙、桂陽蜀將當即投降。劉備得知後,親自從成都趕到公安(今湖北公安),派大將軍關羽爭奪三郡。

孫權也隨即進駐陸口,派魯肅屯兵益陽,抵擋關羽。雙方劍拔弩張,孫劉聯盟面臨破裂,在這緊要關頭,魯肅為了維護孫劉聯盟,不給曹操可乘之機,決定當面和關羽商談。“肅邀羽相貝,各駐兵馬百步上,但諸將軍單刀俱會”。孫劉聯盟因此能繼續維持。


剪映King


  為政之道,唯在人才。如何用人歷來是關係社稷安危和國家治亂興衰的根本大計。中國歷史上有遠見卓識的政治家,無不高度重視選人、用人的問題。

  商湯是夏朝的屬國商國的國君。夏朝末年的夏桀是歷史有名的暴君,他荒淫無度,窮奢極欲,昏庸殘暴,惹得天怒人怨、眾叛親離。商湯決心順乎民心,推翻夏桀的統治,併為此做了大量準備。但萬事齊備,只欠東風:他還缺少一位足智多謀、運籌帷幄的棟樑之材輔佐。為此,商湯食不甘味,睡不安寢。正當他心急如焚之際,一個奇怪的現象引起了他的注意:商湯的妻子有一個陪嫁的奴隸伊尹,擔任廚師之職,平時還算盡心盡職,這幾天卻一反常態,做的飯菜不是淡而無味,就是鹹得發苦。商湯十分惱火,便派人把伊尹找來大加訓斥。伊尹卻不慌不忙地說:“我當然知道做飯不能太淡,也不能太鹹,只有鹹淡適宜、五味調和,吃起來才有味道。這幾天我做的菜時淡時鹹,其實是有意藉此提醒大王:治國與做菜的道理是一樣的,既不能操之過急,也不能放鬆懈怠。只有不慍不火,恰到好處,方能如願以償。”商湯聽了大吃一驚,他萬萬沒有想到,一個做飯的奴隸竟能說出這番道理深刻的話,而且還深諳治國之道。

  商湯略加思考,愈發覺得此人肯定很有來歷,便暗中瞭解伊尹的身世。他很快便驚喜地發現,伊尹原是一位博學多才的大學士,還曾做過莘國國君女兒的宮廷教師,只是由於莘國滅亡,伊尹才輾轉做了商湯妻子的陪嫁奴隸。毫無疑問,這是一位胸懷大志、精通韜略的奇人。要實現推翻夏桀、建立新政權的宏偉藍圖,伊尹正是難得的棟樑之材。商湯大喜過望,當即解除了伊尹的奴隸身份,任命他為右相。

  從此以後,商湯根據伊尹的建議,先是廣造輿論,歷數夏桀驕奢淫逸、倒行逆施的種種罪行,號召那些被夏朝統治的部族部落反叛夏朝,歸順商國;對不聽規勸的葛伯族出兵討伐,予以消滅;對夏朝的羽翼,如韋、顧、昆吾等等,則各個擊破,使夏朝孤掌難鳴。同時,商湯也採納了伊尹的統戰策略,對部族中的某些人網開一面,促使他們改邪歸正。這樣一來,商湯美名遠播,成為眾望所歸的領袖,得到了廣大百姓的擁戴。於是,商湯在伊尹的輔佐下發表宣言,揮師伐夏,終於推翻了夏桀,建立了商王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