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行为端庄,深明大义,深受百官敬重,为什么皇帝要废后呢?

大明王朝宣宗三年三月,皇帝朱瞻基突然下旨要废黜胡皇后,改孙贵妃为皇后,这引起了轩然大波,因为当时的皇后言行谨慎,行为端庄,深明大义,深受百官的敬重,在皇后没有重大错失的时候,贸然废黜皇后是能引起朝政震荡,百姓恐慌的。但是朱瞻基为什么这么做呢?

皇后行为端庄,深明大义,深受百官敬重,为什么皇帝要废后呢?


有人说是孙贵妃利用自己的美色让朱瞻基沉迷自己,然后操纵朱瞻基让他废黜皇后的。但是真相并不是那么简单的。

一、夫妻感情问题

胡氏是山东锦衣卫百户胡荣的女儿,胡氏的家境并不显赫,她和朱瞻基可谓是门不当户不对,那么胡氏是怎么当上皇后的呢,这需要从朱瞻基的爷爷朱棣说起,在给朱瞻基选太孙妃的时候,朱棣让司天官观测天象,而司天官观测天象得出“宜在济河间求”,就是在济水和黄河之间寻找。最后朱棣选中了胡氏。

胡氏虽然上过几年学,有点文化,但是是小家碧玉型的,她性格内向,办事不张扬,而朱瞻基是个贪玩的性情中人,在胡氏进入太孙府后她不得朱瞻基的宠爱,朱瞻基经常对她冷眼相待,然而她信奉黄老之学处处忍受,博得婆母的庇护,不积极接近丈夫,只凭借婆母的庇护,这只能让朱瞻基更加的讨厌她。

皇后行为端庄,深明大义,深受百官敬重,为什么皇帝要废后呢?


二、情感早有归属

朱瞻基在完婚前已经有了心上人,就是这个孙贵妃,孙氏的父亲在河南永城当县令,而朱瞻基的姥姥也是河南永城的,在孙氏十岁的时候,朱瞻基的姥姥把她带进了太孙府中,而朱瞻基见到孙氏就一见钟情了,并和她过了两年的青梅竹马生活。

当朱瞻基成人的时候,朱棣定下他为皇太孙,确定了他是这个帝国的法定继承人,于是为他寻找太孙妃,按理说当时的孙氏是第一人选,可是朱棣嫌孙氏太小就先搁置了,由于当时北方战事吃紧,选太孙妃的事情就暂时放置。

永乐15年又有大臣开始上书选太孙妃,这时的朱棣突发奇想让司天官观测天象,于是当时朱棣荒唐的选了胡氏。

当时的朱瞻基以为现在的孙氏长大了,按理说自己的太孙妃应该是她,可是朱棣选择了胡氏,而朱棣的意志不容置疑,万般无奈下朱瞻基只有接受胡氏成为自己的太孙妃了。

皇后行为端庄,深明大义,深受百官敬重,为什么皇帝要废后呢?


当时的孙氏十分的聪明,她在知道太孙妃不是自己后,没有把心中的不快表现出来,反而积极地宽慰朱瞻基,让他接受朱棣的决定,这时朱瞻基越发的觉得愧对孙氏。

当朱瞻基当上皇帝后,经过了一段时间开始册封母亲张氏为太后,胡氏为皇后,孙氏为贵妃。为什么朱瞻基经过了一段时间才开始册封呢?因为在这一段时间他非常纠结,他想立孙氏为皇后,当时他母亲张氏喜欢胡氏,而且胡氏是自己的正妻,立胡氏为皇后这是祖制。所以朱瞻基不得不立胡氏为皇后。

当时册封皇后的时候只有皇后才有金册、金宝,而朱瞻基为了弥补孙氏在册封她的时候也给了金册、金宝,让她享有皇后的待遇。可是皇后就是皇后,给孙氏在多的补偿她的地位也不及皇后。这是时候朱瞻基在皇后没有重大错失的时候,他只能暗自等待时机了。

皇后行为端庄,深明大义,深受百官敬重,为什么皇帝要废后呢?


在朱瞻基30岁的时候,胡氏只为他生下两个女儿,大明帝国没有继承人,这时的太后和大臣们都暗自着急了起来。恰巧的是这一年孙氏为朱瞻基生下了一个儿子,朱瞻基十分高兴,大臣们纷纷上书离这个皇子为太子,心情高兴的朱瞻基就同意了,但是他又让大臣们找历史,他要废黜皇后,让孙氏上位,这时候大臣们就没有上书要求册封太子那时候积极了,不过总有捧皇帝臭脚的,这时候一个大臣就提出先让胡氏自己上书要求自己退位,然后在册封孙氏为皇后,就这样朱瞻基回到后宫通知胡氏,第二天胡氏自己上书要求退位,而朱瞻基也成功的让孙氏成为皇后了。

朱瞻基对孙氏爱得深沉,他把皇帝能给予的一切都给了孙氏,而立孙氏另一个原因就是保持太子地位的稳定,让他从庶子成为了嫡子。

果然朱瞻基是性情中人啊,不过皇帝一个也没有简单的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