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小年,溫親情


過小年,溫親情

人世間最寶貴的,就是無論什麼時候都不會忘記的親情,親情加上回憶,那就是最最的感動。

民間傳統上的小年(掃塵、祭灶日)是臘月二十四,南方大部分地區,仍然保持著臘月二十四過小年的古老傳統。

清朝中後期開始,清帝臘月二十三舉行祭天大典,為了“節省開支”,順便把灶王爺也給拜了,因此北方地區百姓隨之效仿,提前一天在臘月二十三過小年。 因此演化成北方地區是臘月二十三,南方大部分地區是臘月二十四。


過小年,溫親情

江浙滬地區把“臘月廿四”和“除夕前一夜”都稱為小年,南京地區稱正月十五的元宵節為小年,雲南部分地區小年日期是正月十六,西南和北方部分少數民族地區小年日期是除夕。

甭管各地過小年時間不同,但有一個相同,即拜灶王爺,希望灶王爺上天言好事,這也是民間敬畏天的表現。


過小年,溫親情

人生只有有所敬畏,才會珍惜當下的親情、友情與感情。

人世間最寶貴的,就是無論什麼時候都不會忘記的親情,親情加上回憶,那就是最最的感動。

傳統過小年也是一家人一起送灶王爺和圍桌一起過節的時光。

家是港灣,家是社會的細胞,只要細胞健康,社會才會和合,國家才會強盛。


過小年,溫親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