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習俗背後的意義:“過小年”為什麼祭祀灶王爺?

今年的小年夜要比往年安靜許多,因為我們這邊禁止燃放鞭炮了。雖是如此,祭祀灶王爺的禮儀卻不敢不講究。照著往年的習俗,奉上糖瓜、蜜棗、甜餅,焚香祭拜,在更盡之時揭下灶君,隨同黃表紙燃燒殆盡,這便是送灶王爺的基本習俗了。可是為什麼要這麼做呢?

相傳灶君是玉帝派駐人間的使者,是天庭諸神仙裡的基層幹部,隨灶王爺一起的還有兩名童子,一人記善,一人記惡。每年的臘月二十四,是灶君上天庭述職的日子,將一家人去年所作的善事和惡事向天庭彙報,玉帝以功過定這家人的來年福報。故此,民間流行以每年臘月二十三進行祭祀,在灶君上天之前先把灶王爺招待好,吃甜食說好話,以祈求來年的降福免災。

傳統習俗背後的意義:“過小年”為什麼祭祀灶王爺?

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這幅對聯是前人對灶君任事的總結,臘月二十四送走了灶神之後,灶君述職需要一個星期的時間,在除夕還得把灶君迎接回來。儀式也比較簡單,就是在造臺上重新貼一張新灶君像就可以了。記得小時候在村裡,還有往大門口放兩塊黑炭,據村裡老人回憶,往年每年春節都下雪,到處白皚皚的一片,放黑炭是給天神明路,下界不能走錯家門送錯了福報。

臘月二十四,送走灶君之後要掃捨去塵。把家裡打掃得乾乾淨淨,準備過年。初一迎接灶神,初五迎接天官賜福,傳統的年要過到正月十五才算完,現在公司放假能過了初五的都不容易了。初五是天庭根據善惡功勞定福澤之後,安排天官送福,財神送錢的日子。

祭灶有一些忌諱,女人不能參與這是肯定的,另外就是不能用爐子裡面的火點香,不能搞出鍋碗瓢盆不和諧的東西出來,禮貴乎莊重而有不失虔誠。具體的忌諱還有很多,現在人也沒有老人那麼講究了,筆者所知不詳,唯有以能表達鄭重其事為依據判斷什麼事情不能做。

傳統習俗背後的意義:“過小年”為什麼祭祀灶王爺?

在明確基本習俗禮儀之後,很多人都喜歡問個為什麼?趁現在灶王爺不在家,扒一扒這哥們的今生前世。自鎮國寺佛前開悟之後,一直喜歡跟神仙稱兄道弟。富乃自力更生自給自足之餘產,壽乃命裡有時終須有,貴乃自修道德自立功業之福報。福祿壽不會因為讒佞於天神而有所增益,也不會因怠慢於禮數而有所減損。中國傳統的信仰是信道、信天命而非信仰神仙、崇拜聖人,神仙和聖人的作用是教化萬民識道配德,敬畏天命。本來就不讓人跪拜的,用佛陀的話來說,人是未來的佛,佛是曾經的人,僅只是時間上的區別而已。

早在商代,民間就已經用了祭祀灶君的習俗。對於灶君的來歷,有著不同的傳說,《事物原會》說是皇帝死後為灶神,《淮南子·泛論篇》說是炎帝死後為灶神,一般認可《周禮》所述:火神祝融生前為火正,死後為灶神。這是一種基於原始信仰對火的自然崇拜和對使用火做飯的原始描述,先民認為萬事萬物均有其神,由掌管火到記錄人間善惡,標誌著天命觀由命中註定發展成為善惡功德。

傳統習俗背後的意義:“過小年”為什麼祭祀灶王爺?

在春秋時候流傳這樣一句話“與其媚於奧,寧媚於灶”,孔子的解釋是“不然,獲罪於天,無所禱也”,意思是如果你做了惡事,違反了天命,獻媚神仙是沒有用的。這根商代的祭祀不同,商代的天帝獎懲世人是以祭祀侍奉為標準的,周代發展出來對是非善惡功過的評定來賜予福祿。

周代除了祭祀灶神之外,還祭祀門神、戶神、井神、中溜神。合稱五祀,並且《禮記·祭法》有著嚴格的規定:天子七祀,諸侯五祀,大夫三祀,士二祀,庶人一祀。庶人立一祀,或立戶,或立灶。可見灶神對於平常百姓之家是尤其重要的神仙。

傳統習俗背後的意義:“過小年”為什麼祭祀灶王爺?

我們現在祭祀的灶王爺姓張名單,又名隗,字子郭,是個標準的美男子。據《酉陽雜俎》記載:張單娶妻丁香,丁香十分孝順公婆。後來張單外出經商發了財,愛上另一個女子海棠,於是回家休了丁香。這之後,丁香嫁給了一個貧窮老太婆的打柴兒子。而海棠則每天好吃懶做,還失火燒光了家產,丟下張單改嫁了。張單隻好四處討飯維持生活。有一年的臘月廿三,張單到丁香家討飯,被認出後羞愧難當,一頭鑽進灶爐裡了。

張單死後,玉帝認為他還有羞恥之心,可以改過。於是便派遣他到人間任職,專門督查家長裡短,記錄百姓是非善惡,每年到天庭彙報一次,一定人間功過獎懲。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灶王爺之所以受人敬重,除了因為其掌管人們的飲食,賜予人們生活上的便利之外,還承擔起人間天界的信息交流,有面見玉帝奏事的權力。正因為如此,祭祀灶王爺才作為一種廣為流傳的民俗沿襲下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