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刘表把荆州托付给刘备,刘备为何不要呢?

恍惚面对世界


前言

陈寿在《三国志》中,并没有写刘表有意将荆州托付给刘备,这是后来裴松之做注的时候,引用《魏书》里面的记载。《魏书》的作者是晋朝王沉,这本书大约在唐宋之间就已经失传,后人对此书的研究不多,其少量的遗存文字大多保留在别人的著作中,就像裴松之注《三国志》大量引用了《魏书》中的资料。

王沉写的史书,受到当政者的影响,没有做到客观公正,所以《魏书》真实性要比《三国志》逊色许多。

假如这件事情是真实的,那我们以后人的视角,来猜想刘表托付时的真实意图和刘备拒绝的原因。

第一幕


某日,刘表坐卧不安,心想:曹阿瞒击败袁绍,统一北方,经过休整,短期内定会挥师南下。自己多年来费尽心力,将荆州治理的井井有条,百姓安居乐业,成为天下最为安定的地区,眼看着大好形势就要被战争毁于一旦,痛心呀。曹阿瞒狼子野心,挟天子以令诸侯,青州兵凶悍善战,多年来四处征伐,现在兵多将广,无人能挡其锋。

自己英雄迟暮,不复当年,近来身体每况愈下,恐时日无多。荆州多年来未曾遭遇战火,兵甲不修,将士未曾操练。琮儿自幼性格软弱,值此危难之际,我儿能否继承我的衣钵?想来我死之后,他定会向曹贼递上降书顺表。刘备非久居人下之人,现虽引兵在外,倘若我有不测,他会怎么做?

荆州能有今日,是我多年疆场厮杀、拼着性命挣来的。刘备你一个外人,此前惶惶如丧家之犬,我好心收留于你。我倒要试试你是怎么想的,如果你识趣倒也罢了,否则,就别怪我心狠手辣。

过渡

表病笃,讬国於备,顾谓曰:"我儿不才,而诸将并零落,我死之后,卿便摄荆州。"(魏书•王沉)

第二幕

刘备一听这话,立时汗毛倒竖,面色惨白,赶忙上前紧握刘表的双手:“景升兄何出此言。各位贤侄皆是人中龙凤,况且您只是偶感风寒,正当好好养病才是。请您不要多想。”刘表只是一声叹息,再不多言。

刘备离开荆州,一路上长吁短叹:“景升还是不相信我呀。前段时间,荆州有人投奔于我,就听说他很不高兴。最近我是深居简出,兢兢业业,你为何还来试探?

我是想要荆州的,日思夜想,梦里头想。从24岁时,我离开家乡参加镇压黄巾起义的战争,好不容易才拉起自己的队伍,又获得了一些战功。后来,投奔自己的同学公孙瓒,守着平原县,有了自己的第一个地盘。

当时,曹操威胁徐州,陶谦向我求救,我为陶谦保住了徐州。不久,陶谦病重,将徐州托付给我,我当了徐州牧。可恨反骨贼吕布,乘着我与袁术开战,攻取了下邳,并俘虏了我的家小。我第一次丢了根据地。

有仇不报非君子,我与曹操一起,攻下下邳,勒死吕布,从此投奔曹操。可男子汉大丈夫,岂能屈居人下?我趁着外出攻击袁术的机会,脱离曹操阵营而去,半路杀了徐州刺史车胄,重新占据下邳。可是,好景不长。

(注:五年,曹公东征先主,先主败绩。曹公尽收其众,虏先主妻子,并禽关羽以归。)(三国志•先主传)

想起来一把辛酸泪啊!多年来要么寄人篱下,要么好不容易得来的地盘还没捂热就被人抢去了。

景升你出让荆州,真可以说是雪中送炭,你倘若是真心实意,我定然感激涕零。

可我不笨啊!景升兄你何必试探于我。

为了传位给你家老二刘琮,你废长立幼,把老大刘封发配到老远的地方。这娃可怜,谁叫他娘死的早呢。谁不知道你现在的老婆蔡氏是母老虎,一心为着自己的儿子刘琮着想;娘家人多年来盘踞荆州,与本土豪强黄家、诸葛家、张家过从甚密,势力庞大;你小舅子蔡瑁结交文武百官,与张让分掌禁军,负责荆州城的守卫。这样,即使你把荆州给我,我敢要吗?

景升兄,你大概不知道,他们只等你一死,就向曹阿瞒投诚。可惜你英雄一世,到头来半世基业却葬送于这等宵小之手啊!”

刘备打马飞奔,一路匆匆返回新野。


子冬


三国时期的荆州是当时天下十三州之一,相当于现在的省,包括今天的湖北省、湖南省大部分、河南省南部、广东和广西北部以及贵州的东部,当时的荆州地处整个华夏的最中间位置,历来就是战略要地和兵家必争之地。

荆州在东汉末年的乱世中,因为最高长官荆州刺史王睿被当时的长沙太守孙坚逼死,以董卓为首的朝廷就派出了刘表出任荆州刺史,刘表带着委任状单骑入荆州,靠着蒯越、蒯良、蔡瑁等当地豪强大族的支持,迅速统一了荆州,成为名副其实的荆州王。

之后,刘表主政荆州长达17年之久,靠着不俗的个人能力,刘表杀死了孙坚,收编了张绣,挫败了刘璋东进荆州的意图,挡住了孙策与孙权攻打江夏的进攻,南征交州,北扰曹操,为荆州营造了17年的和平与繁荣,算得上成功有为的一方霸主。

刘备作为三国时期的一方枭雄,早年郁郁不得志,东奔西逃,颠沛流离,投靠过一个又一个的势力,从公孙瓒到陶谦、吕布、曹操、袁绍,最后在北方实在混不下去了,只得南下投靠荆州的刘表,这一年是公元201年。

刘备这个人特长不多,但有一点很突出,就是笼络人心的手段,三国没几个人比得上刘备的,关羽、张飞这样的英雄能够誓死跟随刘备,不就是因为刘备笼络人心的手段,就像刺客也被刘备忽悠得真情告白,连幕后主使都供出来了,刘备这能力可真不是吹的,能够一直忽悠人跟随,只能说明刘备就是真仁义。

自从刘备来到荆州后,笼络人心的老毛病又犯了,当时刘表让刘备为自己镇守荆州最北边的新野县,给人、给钱、给地盘,刘备也乐得有一块容身之外,靠出卖武力为刘表保平安,有仗时就打仗,没仗打时刘备就在当地收买人心,日后蜀汉政权很多人都是这个时候刘备笼络收买的,比如徐庶、魏延、向朗、诸葛亮等人才,大部分是刘备在新野驻守的五六年时间中得到的。

对于刘表来说,刘备是相当独立的势力,两人算是合作的关系,并不是从属关系,刘备在自己的地盘上收买人心,刘表自然不开心,再加上刘备本来就是颇有能力的枭雄,作为荆州王的刘表自然也对刘备有一份防范提防之心,据《三国志先主传》记载:

先主遣麋竺、孙乾与刘表相闻,表自郊迎,以上宾礼待之,益其兵,使屯新野。荆州豪杰归先主者日益多,表疑其心,阴御之。

可见刘表表面上对刘备是相当客气,以上宾之礼相待,但暗中对刘备是有防范之心的,暗中提防刘备,不过这也是人之常情,毕竟在那个乱世中,谁都有防备之心。

据《魏书》记载,刘表在临死前是把荆州托付给刘备的,因为刘表觉得自己的儿子不成器,同时荆州的将领衰败不振,想让刘备管理荆州,如同当年陶谦让徐州给刘备一样,但是刘备推辞不受,没有接受荆州,反而是回答刘表说:你的儿子贤能,你只是担忧自己的病而已。言外之意刘备是说刘表想多了。同时《汉魏春秋》也记载了关于刘表曾经托孤刘备的事:

表病笃,讬国於备,顾谓曰:我兒不才,而诸将并零落,我死之后,卿便摄荆州。备曰:诸子自贤,君其忧病。或劝备宜从表言,备曰:此人待我厚,今从其言,人必以我为薄,所不忍也。

《汉魏春秋》记刘备曰:刘荆州临亡托我以孤遗,背信自济,吾所不为,死何面目以见刘荆州乎!

那么刘表有没有可能托孤刘备呢?或者把荆州让给刘备呢?

《三国志》中没有记载过刘表有托孤刘备或者将荆州让给刘备的事,从刘表的一贯行为及后来的事态发展来看,刘表都没有托孤刘备或者将荆州让给刘备的可能性。

首先,刘表所主政的荆州并不是刘表说了算,刘表入荆州是一个人一匹马来的,他没有任何势力,刘表所依靠的是荆州当地士族的势力,也就是蒯家和蔡家的家族势力,刘表只是名义上的荆州王,说白了就是个代言人和傀儡,实际上能够决策荆州命运的还是蒯家和蔡家,刘表说将荆州让给刘备,蒯家和蔡家能同意吗?当然不能同意,因为这违背他们的利益,从蒯家和蔡家来看,刘备有自己独立的势力,如果刘备主政荆州,那蒯家和蔡家不是靠边站。

另外,蔡瑁和曹操在少年时就是好友,从蔡瑁、张允、蒯越拥立刘琮即位,并威逼刘琮投降曹操来看,蔡瑁等当地豪强对刘备并不感冒,就算投降曹操也不会投靠刘备,刘备在荆州招揽的人才大多都是当地一些出身较低的士人和中小地主,对于蔡瑁和蒯越这样的超级家族,刘备是无法招揽的,要知道刘表仅凭蔡瑁和蒯越的势力就平定了整个荆州,可想而知蔡瑁和蒯越的家族势力有多么强大。

其次,荆州不是徐州,刘表已经在荆州主政十多年了,早就根生蒂固了,从刘表多年的荆州治理上来看,刘表还不算百分之百的傀儡,至少有一定的话语权,也提拔过不少自己的亲信,东汉末年的地方政治早就是各自独立为战了,地方官职也由当初的中央任命转为世袭制,比如袁绍去世后,他的儿子接任的袁绍的官职,刘焉去世后,他的儿子刘璋接任了益州牧,父传子已经是普遍规律,刘表怎么可能把荆州让给刘备,况且自己的两个儿子并不笨。

最后,就算刘表有说过让荆州给刘备的话或者托孤刘备的话,也不一定是真心的。中国人的传统历来就是谦虚客气,所说非所想,更有可能是刘表试探刘备,因为刘表一直都在暗中防备刘备,也想试探一下刘备是不是真的对荆州有所意图,于是就假装托付荆州给刘备,而刘备作为过来人,也是历经沧桑的,很快就读懂了刘表的意思,于是假装推辞,虽然刘备内心很想要荆州,但口上不得不推辞,这看起来很可笑,但也许这就是三国中关于刘表托付荆州给刘备的故事。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


三国时期,刘表要把荆州托付给刘备,这不是个小事,江湖上也一直在盛传,以为刘备仁德不想得而居之。

这事值得好好说道说道。

裴松之为《三国志·蜀书·先主传》作注,引用了一些史料:

英雄记曰:表病,上备领荆州刺史。  魏书曰:表病笃,托国於备,顾谓曰:“我儿不才,而诸将并零落,我死之后,卿便摄荆州。”备曰:“诸子自贤,君其忧病。”或劝备宜从表言,备曰:“此人待我厚,今从其言,人必以我为薄,所不忍也。” 

从《英雄记》和《魏书》引注的资料,都记载了刘表想把荆州让给刘备。刘备不愿意接受,有人就劝刘备听从刘表之言,但刘备说:“刘表待我很厚,如果我听从了他的话,别人不了解情况,还以为我不地道,所以不忍心哦。”

对此,裴松之的评论是:

 臣松之以为表夫妻素爱琮,舍适立庶,情计久定,无缘临终举荆州以授备,此亦不然之言。

他认为,刘表夫妻一直很溺爱刘琮,舍弃合适的继承人长子刘琦而立庶子刘琮,这事已经策划很久了。无缘无故、莫名其妙地把荆州让给刘备,这话不可信。

豹眼认为,裴松之说得有道理。长子刘琦适合做继承人,但刘表都不想让他继承荆州,咋会把荆州让给外人呢?尽管刘备也姓刘,也号称是皇室宗亲,但跟刘表是八竿子打不着的关系。

更何况,刘表与刘备的关系,并不是多么的融洽。

据《三国志·先主传》记载:

曹公既破绍,自南击先主。先主遣麋竺、孙乾与刘表相闻,表自郊迎,以上宾礼待之,益其兵,使屯新野。荆州豪杰归先主者日益多,表疑其心,阴御之。

陈寿说得很清楚,曹操攻击刘备,刘备就想投靠了刘表。刘表亲自到郊外迎接,以上宾之礼对待刘备,并增加刘备的兵力,让他屯兵新野防御曹操。

之后,荆州豪杰依附刘备的人日益增多,引起了刘表的疑心,于是,暗地里防备着刘备。

使拒夏侯惇、于禁等於博望。久之,先主设伏兵,一旦自烧屯伪遁,惇等追之,为伏兵所破。

刘表不放心刘备,就命令他出兵进攻曹操,在博望坡与夏侯惇、于禁等对战,设伏兵大败夏侯惇。

从这里看,刘表与刘备并不很融洽,刘表一直在防备着刘备,而且让他进攻曹操,以消耗刘备的势力,想借曹操之手除掉刘备的心思,也不是没有。借刀杀人,刘表会玩,杀祢衡就是一例。

这里说的荆州豪杰,可能是指徐庶等人,此时,诸葛亮还没有出山。也就在此期间,司马水镜先生,举荐了诸葛亮、庞统等人。刘备三顾茅庐,请出了诸葛亮。

刘备要做大事,招揽人才,无可非议,恰恰是英雄之举。但客观上,的确会引起刘表的猜忌,对他防范就在情理之中。

在这种情况下,正如裴松之所言,刘表要把荆州托付给刘备之言不可信。甚至,刘表把刘琮托付给刘备也不放心,担心刘备会抢夺了刘琮的地盘。

再看一下诸葛亮在《隆中对》中是咋说的:

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

诸葛亮说得很清楚,荆州可是个好地方啊,地理位置那是相当不错,而他的主人却不行,守不住这个地方,这是上天要赐给将军您哦,您难道就没有点想法吗?

接着,诸葛亮又说益州、汉中都可以拿来给您哦。

先主刘备倒也干脆,就一个字“善”。

于是,刘备跟诸葛亮就好得不行不行的。

关羽、张飞看不下去了,心中很不爽,醋意大发。

刘备就说,都不要逼逼啦:

“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没办法,关羽、张飞虽然还不服气,但也就不好再说啥。

从这里也可以佐证,刘表不会把荆州让给刘备。反而是刘表的顾虑并非多余,诸葛亮还没有出山,就与刘备一起打起刘表荆州的主意。

可知道,刘表是诸葛亮老婆的姨夫,也算是要紧的亲戚哦。

既然是亲戚,诸葛亮胳膊肘向外拐先不说,起码他对刘表家里的情况知根知底。这也是刘备对诸葛亮刮目相看的原因之一。

司马水镜向刘备同时推荐了卧龙、凤雏。庞统在司马水镜眼中是南郡士子之首,起码在他心里庞统比诸葛亮要上。但庞统投奔刘备时,刘备开始并没有对庞统青眼有加,远不如对待诸葛亮热心。其中的原因,不能说跟诸葛亮与刘表密切的关系无关。

据《先主传》记载:

十二年,曹公北征乌丸,先主说表袭许,表不能用。㈠曹公南征表,会表卒,㈡子琮代立,遣使请降。先主屯樊,不知曹公卒至,至宛乃闻之,遂将其众去。过襄阳,诸葛亮说先主攻琮,荆州可有。先主曰:“吾不忍也。”㈢乃驻马呼琮,琮惧不能起。琮左右及荆州人多归先主。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南征刘表,刘表病卒,次子刘琮继位。曹操大军一到,刘琮就投降了曹操。

刘备仓促从樊城撤退,路过襄阳。诸葛亮劝说刘备趁机进攻刘琮,就可以得到荆州。但刘备以“吾不忍也”拒绝。

刘备停下马,在城下呼喊刘琮。把刘琮这小孩给吓得趴在地上起不来,刘琮左右及荆州许多人多归附了刘备。

据孔衍《汉魏春秋》记载:

刘琮乞降,不敢告备。备亦不知,久之乃觉,遣所亲问琮。琮令宋忠诣备宣旨。是时曹公在宛,备乃大惊骇,谓忠曰:“卿诸人作事如此,不早相语,今祸至方告我,不亦太剧乎!”引刀向忠曰:“今断卿头,不足以解忿,亦耻大丈夫临别复杀卿辈!”遣忠去,乃呼部曲议。或劝备劫将琮及荆州吏士径南到江陵,备答曰:“刘荆州临亡托我以孤遗,背信自济,吾所不为,死何面目以见刘荆州乎!” 

这里说得很详细,刘琮投降曹操时不敢告诉刘备,等到刘备听说追问时,刘琮才派遣宋忠去跟刘备说明情况。刘备大怒,恨恨地说:“你们不早说,祸到临头才告知我。就是砍了你的狗头也不解我之恨。”

在这里,孔衍没有明确说明是诸葛亮劝刘备攻打刘琮把守的襄阳。但刘备明确地说:“刘表临终之前托孤于我,为了自己的利益背弃诺言,我不能做这样的事。否则,将来有何面目再见刘荆州哦。”

这段记载,与陈寿的表述,对比来看,就特有意思了。

可以设想一下,刘备说完这话,诸葛亮脸上是青一块紫一块,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孔衍为了给诸葛亮留个面子,没有点名道姓说是谁建议刘备攻襄阳。而陈寿毫不客气地说诸葛亮建议的,没给诸葛亮留一点脸面。

陈寿仅仅说刘备“我不忍也”,而没有具体细说,就是不想说刘备多么仁德。而孔衍为了表述刘备的仁德,详细记载了刘备说得一通话,明确记载刘表临终托孤于刘备,刘备不愿意背弃信义,做对不起刘表的事。

但刘表托孤一事是刘备自己说的,是否是真没人佐证。

孔衍为了提升刘备的仁德,就以刘备之口说出此事,是真是假,由后人自己琢磨。但也不好直接说诸葛亮的不仗义,因而隐瞒他的名字;而陈寿没有隐瞒诸葛亮的不仗义,但却有意在隐瞒刘备的仁德。

这就是史书,读史书读得就是这个味道。

《典略》记载:

备过辞表墓,遂涕泣而去。  

刘备经过刘表坟墓,还专门去祭奠一下,涕泣而去。这让诸葛亮情何以堪?

但史实究竟如何呢?刘备又为何涕泣呢?

现在已经没有人准确地清楚了。

回到题主的问题,豹眼认为:刘表并不会把荆州让给刘备,但在临终之际,尽管不放心刘备,把刘琮托付给他还是可能的。因为刘表没有更好的选择,或许他认为刘备得到荆州比曹操得到荆州要好,在对待刘琮的问题上会好一些。两害相权取其轻,这或许是刘表的真心。

那么,诸葛亮的建议有没有道理,刘备真的是因为不忍心而不攻打襄阳吗?

这恐怕不是。

取荆州是诸葛亮在出山前就与刘备沟通好了的,诸葛亮建议刘备取襄阳也是正确的。之所以诸葛亮有此建议,是有信心守住的。

但刘备并非不想要襄阳,只是怕守不住。如果守不住,既丢了道义,恐怕还带来麻烦。如果被曹操包了饺子,想再撤走就难了。

这是刘备真正担心的问题,但他不会如此说,却讲出了一大篇冠冕堂皇的话。这让诸葛亮羞愧地无地自容,不说想死的心都有,起码后悔出山。

等到刘璋要求刘备入川时,刘备故伎重演,但诸葛亮吃一堑长一智,一言不发了。好在又冒出了庞统这个不知根底的伙计,力劝刘备入川。

在豹眼看来,刘备心比天高,但的确有些运气。这是另一个问题,这里就不多说了。

东晋著名史学家、文学家习凿齿说:

先主虽颠沛险难而信义愈明,势偪事危而言不失道。追景升之顾,则情感三军;恋赴义之士,则甘与同败。观其所以结物情者,岂徒投醪抚寒含蓼问疾而已哉!其终济大业,不亦宜乎!

看看人家刘备,越是颠破流离越是讲信义,越是遇到危难越是不失仁道。用这种方式感动三军,最终能成就大事,也就在情理之中哦。

其实,刘备这一招也就忽悠关羽、赵云这样的忠义之人,诸葛亮心里门清,是忽悠不了他的。


豹眼看历史


公元207年,雄据荆州近二十年的荆州牧刘表病重,临死前召来了同宗室的刘备,希望他能接任荆州牧

按理说,刘表耗尽了一辈子心血经营的荆州,是不可能将其轻易送人的,何况刘备在初到荆州后,是大力地收买荆州人心,对刘表来说,刘备此人只能使用,不能交心,表面同仇敌忾,实际上提防小心,心理的芥蒂就这样埋下了。


特别是刘备火烧博望坡,以伏兵打败夏侯惇和于禁大军后,不但不回新野前线,反而是渡过汉水,来到了离襄阳不远处的樊城驻守,襄阳是刘表时期荆州的治所,是刘表荆州整个政治、军事中心,而樊城在东汉时期为南阳郡的边界城市,和襄阳很近,曹操赤壁之战后,更是把樊城并入了襄阳。

公元219年关羽发动的北伐之战,就是发生于襄阳、樊城两地,也多称呼其为“襄樊之战”,足见襄阳和樊城离得有多近。刘备将驻守地南迁到樊城,可能是以新野过于接近宛城,容易遭受攻击为由内迁,但这对于猜疑心重的刘表来说,却有着非比寻常的含义。



刘表对刘备肯定是有着既用之、又防之的防备心理的

一、他并没有给刘备多少兵马。当年刘备去陶谦那里时,陶谦是“以丹杨兵四千益先主”,丹扬兵是公认的步兵第一,陶谦为拉拢刘备可谓是下了血本了。可刘备到了刘表那里,只是“益其兵”,并没说给多少兵马。

以后面刘备入蜀,刘璋也是“益其兵”,结果刘备满打满算才三万余人,这里面还有刘备自己带来的“数万步卒”和白水关的军队,可见刘表和刘璋这些汉室宗亲,对刘备这样一个身份不明且能力强大的外来者,始终是心怀鬼胎的。

二、刘备在荆州一直是个客将,而不能和刘表平起平坐。刘备入荆后,刘表给他的待遇是“自郊迎,以上宾礼待之,益其兵,使屯新野。”看似很高待遇,实际却没有一个名正言顺的名号给刘备,只是让他来帮忙,坐镇在荆州前线,养着你帮我抵抗一下外面的压力(曹操),至于要进入到荆州决策中心,抱歉了,走好吧您。

同样是请人帮忙,陶谦的做法就比刘表高明得多,除了四千丹扬兵外,还直接把刘备提升为豫州刺史,东汉末年刺史的权力虽然没有州牧那么大,但也足可以管一州军政事务的。东汉末年的十大诸侯讨董中就有两位刺史:孔伷和刘岱。所以刘表没给刘备正经的官职,使得他在荆州的地位十分尴尬,连蔡瑁等人都敢直接暗杀他,我认为这很可能是得了刘表的指示,要好好打压一下刘备的那日益增强的气焰。

综上所述:刘表和刘备这对同宗君臣,关系并不像表面上看的那样亲近,而是处于互相利用的情况,既然刘备有野心,刘表有疑心,那所谓荆州托孤一事又是怎么发生的呢?刘表为何临终大方,将千难万险才打下来的荆州让给刘备?刘备又是为何临门一脚,主动放弃了大好江山呢?




从刘表方面来看:他为什么让荆州?

让荆州可以很好地看清刘备此人的野心大到什么程度,刘备虽然迁驻地、收人心,可他毕竟也是实打实地击败了曹军大将夏侯惇等人,没有拥兵自重的情况,刘表虽然对其有疑心,但同样也不能失去像刘备这样的战力。

对刘表来说,只要刘备不垂涎整个荆州,能好好帮助自己的儿子的话,其实也不是非兵戎相见不可的。所以刘表此举就是在试探:刘备的野心到底大到哪里,是要鸠占鹊巢还是一人之下。

当然刘表话虽然说了,但他并不害怕刘备敢要:

  1. 刘备在荆州虽然呆了七年,可刘表可是在荆州呆了近二十年,把一个破破烂烂的荆州打造成公认的“天府之国”和“文学圣地”,刘表一家在荆州可以说是公认的旗帜性家族。以刘备一个外来者的身份,不足以撼动刘表家族在荆州的统治。
  2. 除了刘表之外,当时在荆州事务里说得上话的是蒯越和蔡瑁为代表的荆州士族集团,甚至连刘表的妻子蔡氏,比起刘备来都要有权威。如果刘备真的敢要的话,蔡瑁他们自然会出来阻止,刘表只需要听之任之就可以了,顺便还可以把刘备赶走,毕竟曹操、孙权这些对手,隔着自己还有一段距离,可刘备却是实实在在的榻旁猛虎,不可不小心。

所以刘表才会临终大方这么一次,要把整个荆州赠送给刘备,给他这个烫手山芋,看刘备是接还是不接,不接吧,那刘备还算聪明,可以继续利用,接吧,那刘备这人聪明得也有限,完全看不清荆州内部的权力金字塔,只能活该倒霉了。


刘表心思如此,那刘备又是怎么想的,他为什么不要近在咫尺的荆州呢?

刘备拒收荆州的做法,各人理解不同,或者是失策,或者是仁德不忍,但我个人认为,刘备不敢要荆州,既有估计自己实力不足,不足以雄据荆州的原因,也有考虑到刘表那表里不一的试探,可更多的,还是出自于政治上的考虑。

当年刘备接受徐州的时候,很快就得到了徐州豪族和士族的支持,包括在徐州山野间的盗贼,也是全力配合刘备,可以说是众望所归。这其中的原因有三:

一、刘备是在徐州危急存亡关头,率兵前来救援陶谦的。

曹操当年征徐州的时候,屠城、杀俘,搞得尸横遍野,泗水为之不流,这时候的刘备却敢以一千多人的兵力,和青州刺史田楷南下救援陶谦,公然和兖州牧曹操翻脸,这份勇气和情意,陶谦自然铭感于心,所谓患难见真情,陶谦对刘备的态度,比起刘表来要亲切得多了。


二、刘备在青州人心归附,甚至出现了刺客都不忍杀害的情况,而青徐两州地势接壤,文化氛围相似,所谓志同道合就是这样。所以刘备在徐州,很容易融入徐州士族之中,也比较容易得到士族的支持,可荆州离青徐两州很远,荆州人对于刘备的名声可能连听都没听过。

即使刘备在荆州七年,但人心这东西谁都预料不了,那年代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人还少吗?刘备入荆州,实际是一切从头做起,他的名气、能力、威望都得格式化重新开始,七年的时间是长,可要收服荆州人心却始终不够,加上刘备还得应付曹操和蔡瑁等人,就更显得顾此失彼了。

三、刘备能得徐州,除去徐州内部的支持外,外部的支持也不少,仅《先主传》记载:刘备面对让徐州时犹豫不决,除了麋竺、陈登劝谏外,连远在北海的孔融和河北的袁绍都来信支持,而刘备和公孙瓒又是好友,公孙瓒肯定也是支持的,这结果就是连对刘备恨之入骨的曹操,也只能默认这一非正规任命,让刘备做了徐州牧了。

可到了荆州,内部刘备无法得到荆州士族支持,外部也得不到认可,袁绍、公孙瓒、孔融等人相继湮没,整个北方只剩下曹操的“一言堂”,西边刘璋、东边孙权、西北马超这些又都不熟,刘备如果接受了荆州牧位置的话,其结果只能是惹火曹操,引兵南下,和孙权可能连亲家都做不成了。



所以对刘备来说:接受荆州无疑是把自己置于危险之地,内部人心不服,暗流涌动,外部没有盟友,曹操、孙权、刘璋等人也不可能让刘备这样一个在荆州根基薄弱的人来分一杯羹,内部外部都得不到支持,刘备拿荆州是一笔风险极大又毫无政治收益的投资,很划不来。

至于蔡瑁、蒯越等人,他们在荆州的实力也足以让刘备望荆兴叹,刘备不是不想得到荆州,而是不敢拿,就算是刘表已死、荆州无主的情况下,刘备也是先把刘表之子刘琦奉为荆州刺史,打着他的旗号来夺取了荆南,又和孙权结盟得到了南郡,时机成熟后再取刘琦而代之,这一出曲线救国虽然曲折了一点,但绝对比直接接受刘表的荆州要好。


作者/一贰一橙:天文地理,一概不懂;古今中外,都靠瞎掰,主要百度,然后乱编,喜欢点赞!


一贰一橙


刘表向刘备托付荆州,发生在刘表病逝前。刘备之所以拒绝,表面原因是刘备受到刘表厚待,不忍心夺人所爱,其实那都是《三国演义》的立场,真正的原因有三个,一是刘表托荆州不是真心,二是刘备根本没办法镇得住荆州豪族势力,三是荆州的实力难以抗曹,守不住。

建安十二年,刘表病重,托付荆州之事,大致发生在这一年底或者第二年去世前,《魏书》记载:

“表病笃,讬国於备,顾谓曰:‘我儿不才,而诸将并零落,我死之后,卿便摄荆州。’备曰:‘诸子自贤,君其忧病。’或劝备宜从表言,备曰:‘此人待我厚,今从其言,人必以我为薄,所不忍也。’”

感情因素:刘备受刘表厚爱,不忍心夺人所爱

袁绍被曹操打败后,刘备失去了在河北生存的依靠,他仓皇逃命期间,连老婆都不要了,关羽也成了曹操的俘虏。刘表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对刘备张开了温暖的怀抱:

“曹公既破绍,自南击先主。先主遣麋竺、孙乾与刘表相闻,表自郊迎,以上宾礼待之,益其兵,使屯新野。”

刘备自建安六年,到刘表去世的建安十三年,整整在荆州生活了七八年。期间,刘表对待刘备以上宾之礼,还给了他部分兵权,让他镇守新野。

以刘备的处境,刘表没有把他捆送给曹操,就已经是大恩大德了,刘备心生感恩之意,也是人之常情。假如刘备接受刘表所托,那就是鸠占鹊巢,这个道德枷锁刘备背不起。

心理因素:刘表言不由衷的试探,刘备心知肚明

三国时期,东汉政权其实已经名存实亡,地方州牧事实上都成了军阀,官职继承都采用父子相传,俨然独立王国。


刘表有四个儿子,长子刘琦和次子刘琮的继承人之争,闹了好几年,但不管怎么说,都不应该落到刘备头上。刘表自己的理由是,儿子们都不成器,荆州名将凋零,他们都承担不了大人,只有刘备有能力守得住荆州大业。

不过,刘表的这话很言不由衷,怎么听都像是对刘备的试探。

其一,刘表一直对次子刘琮疼爱有加,因此不惜牺牲法定继承人长子刘琦。可见刘表就不是个理性的人,感情用事。请问他凭什么对客居的刘备,产生那么大的好感,连最疼爱的儿子都要放在其次?

其二,荆州到底是谁的荆州?假如是个人的,就没有理由给刘备,假如是国家的,为何非要给刘备而不是曹操?曹操毕竟代表了朝廷,他的话就是汉献帝的圣旨,刘表凭什么不听从?把荆州给谁,才能利益最大化,这个结论很难得出吗?

其三,刘表对刘备的态度,怎么看都不是一条心。刘备在荆州期间,不断结交当地豪杰,这件事引得刘表很不高兴:

“荆州豪杰归先主者日益多,表疑其心,阴御之。”

刘表一直暗地里防着刘备!一句话点名了刘备在刘表心目中的地位:你就是一名走投无路的客,留你是让你为我服务的,不是让你反客为主!

所以,刘备在荆州,生活待遇不错,政治待遇很微妙,刘表给他布满了雷区!因而刘表病重期间的话,其实就是一种试探,假如你野心侧漏,我一定要干掉你,免得你将来生事!

这一招被刘备学会了,多年后,他躺在白帝城,也对诸葛亮说了相同的话。

政治因素:荆州豪族势力不站在刘备这一边,他坐不住

刘备对刘表的言不由衷看得很透,这还不是最主要的,老谋深算的刘备,早就看出了自己的另一大短板:荆州豪族势力不站在他这一边,即便刘表真心将荆州让给他,他也镇不住。

俗话说强龙不压地头蛇,荆州地盘豪族势力非常强大,当年刘表被任命为荆州刺史,他竟然被当地豪族阻隔,不得上任:

“初平元年,长沙太守孙坚杀荆州刺史王叡,诏书以表为蒯州刺史。时,江南宗贼大盛,又袁术阻兵屯鲁阳,表不能得至 。”

刘表依靠蒯氏和蔡氏家族的支持,用一场鸿门宴,诛杀了当地豪族五十五人,这才入主襄阳,又通过近二十年的经营,才将荆州、交州千里疆域控制在手。

地方豪族势力有个特点,他们通过联姻、师生关系、上下级关系等等,经年累月,形成复杂的利益关系网,外力势力根本无法渗透。刘表之所以能突破这层关系,就是由于他与蔡氏、蒯氏、诸葛氏、张氏、黄氏等家族,形成了利益链结构。

刘备没有这个条件!

一来他是河北涿郡人,不是荆州坐地户,两眼一抹黑。二来刘备的出身就是寒门士族,与东汉末年的豪门士族集团没有交集。事实上,豪门士族集团对寒门士族的立场是鄙视的,排斥的,寒门士族的出路只能依附豪门士族。

刘备虽然靠个人的努力,让自己名声大噪,但是他缺少利益集团追捧,这个先天缺陷是无法在短期内得到补足的。这就是刘表敢收留他的原因,也是刘备到荆州后,不停地忙于结交豪杰的原因。包括诸葛亮等人在内,就是在那个时候加入刘备阵营的。

只要蔡氏、蒯氏、张氏等核心成员不点头,刘备想接管荆州就是个笑话!这些豪族能站在刘备这一边吗?呵呵,没杀了刘备就算不错了,他们的利益要在刘琮身上才能最大化!

形势因素:曹操兵临城下,以荆州的实力根本守不住

刘表刚一死,曹操的五十万大军就浩浩荡荡一路南下,旬月间,南阳郡就丢了,刘琮也乖乖地奉上了降书。

荆州虽然地域广阔,军士十几万,但是是虚胖。刘表长期以来采取自守策略,既不归附任何势力,也不积极进取,小日子过得很滋润,军队疏于征战,战斗力不强。

更要命的是,刘表晚年,因为继承人问题,内部政治斗争激烈,导致内政荒疏,各派势力各怀鬼胎,一盘散沙。曹军刚一出动,内部立刻分崩离析,刘琮在蔡氏的撺掇下,立刻投降了。

老江湖刘备,不可能看不出荆州内部的这个巨大黑洞。以荆州的局势和实力,即便刘备接手荆州,他也不可能在短期内改变这个局面,也无力抵挡曹操的攻击。

我们可以想象得到,假如刘备接手荆州,荆州势力一定会毫不犹豫地,将他捆巴捆巴送给曹操做见面礼!

综上所说,刘表将荆州让给刘备,本身其诚意就值得怀疑,刘备不光出于道德不能接受,他也没能力接管荆州,更无力短期内改变荆州政治格局,形成对抗曹操的战斗力。


寻根拜祖


先纠正一下,这时不是三国时期,而是东汉末年,汉献帝还在皇宫里住着呢,不能当人家不存在。建安十三年,距离东汉结束还有一纪,足够阿斗从出生上到小学毕业。

正史记载中,刘表并没有向刘备托付过荆州,这是《三国演义》中创造的情节,所以后面的讨论都是在演义的基础上展开。

总结成一句话就是,刘备不是不要荆州,而是不能要荆州。

刘备十分想要荆州

刘备有多想要荆州呢?就像宋丹丹老师的一句话,“我十分想见赵忠祥!”可以说是朝思暮想。何以见得?

玄德乘着酒兴,失口答曰:“备若有基本,天下碌碌之辈,诚不足虑也。”表闻言默然。

刘备这个人酒量不行,一喝多了就容易举止慌张,行为失措。在许昌时整天浇菜种地,志乐山林,曹操一壶青梅酒下去,刘备立马就露了馅,被曹操试出了破绽。初到荆州时,刘表曾宴请刘备,酒到深处刘备又发起感慨来,“日月蹉跎,人已将老,而功业未建……”刘表宽慰说,听说曹操曾和你共论天下英雄,你遍举天下名士,曹操却说“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以曹操的权势都不敢排在你前面,何愁不能建功立业。刘备一时耳热,说道我就是没有基业啊,如果我有钱有人有粮食,天下碌碌之辈都不值得一提。而在刘备遍举的天下名士里,就有对面坐着的名称八骏的刘景升,这不就是说刘表是碌碌之辈,这个基业不就是刘表的荆州,大型翻车现场啊,酒后吐真言,可见刘备对于荆州是看在眼里,想在心里。

碍于仁义不能要荆州<strong>

表曰:“吾今年老多病,不能理事,贤弟可来助我。我死之后,弟便为荆州之主也。”玄德曰:“兄何出此言!量备安敢当此重任。”孔明以目视玄德。玄德曰:“容徐思良策。”遂辞出。

刘备素有仁义之名,当他即将面见刘表时诸葛亮就交待,如果景升托以荆州之事万不可推辞。可是,刘表真的说出这话时刘备还是当着诸葛亮的面本能地拒绝了,事后刘备解释到,景升待我恩礼交织,我怎么能忍心趁人之危,夺人之地呢?诸葛亮佩服刘备真乃仁慈之主。

刘备的仁义是真的,所以当刘表托付荆州时他一定会推辞,至少要推辞再三才可能接受。就像陶谦也曾让徐州于刘备,凡此再三,刘备才勉强答应暂管徐州。古代人讲究谦虚,起码要三辞三让才能接受,刘备更是如此。

刘备实力太弱,掌控不了荆州

刘备投奔刘表已经八年了,但是刘备一直屯驻在新野小县,兵力不过数千人,兵力太多了新野也养活不了,因此刘备的实力十分有限。而荆州马步水军有二十八万,新野即便近在襄阳之侧,但以刘备的实力强行占据襄阳,武力接管荆州是很不现实的。

内部:蒯氏、蔡氏等荆州实权派排斥刘备

刘备自带皇叔的美丽光环,本身已经是左将军、宜城亭侯、豫州牧,刘表虽然礼遇备至,但是从他一到荆州就受到荆州本地豪族蒯氏、蔡氏的猜忌。由于在立后之争中,刘备态度明确支持长子刘琦,蔡夫人及蔡瑁多次加害刘备,幸得伊籍通风报信才勉强逃过一死。蔡瑁及兄弟蔡中、蔡和,他的侄子张允等皆掌握荆州兵马,他们不支持刘备,刘表即便把荆州牧让给刘备他想坐也坐不稳。

外部:曹操、孙权虎视荆州,刘备无法安坐襄阳

建安十三年,曹操已经平定北方,正整备兵马准备南下,荆州是他下一个进攻目标。东吴孙权第三次西征黄祖,终于攻进江夏,斩杀黄祖。荆州正处于东、北两面受敌之时,刘表召刘备去首要的也是商讨如何应对这两方面的危机之策,当此之时刘备即便坐在襄阳城,任他那点兵力也无力招架曹操、孙权的进攻。

刘表不想也不能把荆州托付给刘备

荆州由谁来掌管,其实刘表早有打算,而刘备根本不在侯选项之内。刘表早先的纠结在于立长子刘琦,还次子刘琮,为此曾推心置腹地向刘备征求过意见,刘备态度鲜明地支持立长,反对废长立幼,认为那自古以来便是取祸之道,不合礼法。刘表心中倾向于立刘琮,刘琦懦弱难成大事,刘琮聪颖很讨他喜欢,而且刘琮是蔡夫人所生,蔡氏是荆州本地大族,又掌管兵权,立了刘琮才能顺利继位,不至于祸起萧墙。

表曰:“前妻陈氏所生长子琦,为人虽贤,而柔懦不足立事;后妻蔡氏所生少子琼,颇聪明。吾欲废长立幼,恐碍于礼法;欲立长子,争奈蔡氏族中,皆掌军务,后必生乱:因此委决不下。”玄德曰:“自古废长立幼,取乱之道。若忧蔡氏权重,可徐徐削之,不可溺爱而立少子也。”表默然。——《三国演义》

为了给刘琮继位创造条件,刘表临终再次试探刘备,假称要将荆州托付给他看他的反应。刘备推辞不敢接受,称日后再议,若是刘备答应接受,恐怕他就出不了襄阳城。黄祖战死,江夏防守空虚,刘表的本意是让刘备移防江夏,保障荆州东面的安全,同时也远离了襄阳,这样刘琮继位就更加安全,由蔡氏辅佐刘琮打理荆州北面的防务。刘备按照诸葛亮的叮嘱,没有答应去江夏,但是后来诸葛亮又出谋让刘琦主动请缨去驻防江夏,这样让刘琦离开襄阳对刘琮继位也是有好处的,所以刘表很快便同意了。

让刘表万万没想到的是,蔡瑁根本没打算用心辅佐自己的外甥刘琮,替刘家卖命,曹操一进兵就主动献上荆州,保全自己的利益,博了一个镇南侯。千算万算不如天算,早知如此立刘琦为后,让刘备辅佐,或许还能稳坐荆州二十年。

所以阿中觉得刘表没有真心想托付荆州给刘备,刘备也是心知肚明,心里虽然很想要,但是肯定不能要荆州。这个时候接荆州,既有损自己的仁义之名,又不可能稳坐荆州,最好的选择还是坚持辅佐长子刘琦,以后再徐徐图之。


中州史话


关羽刘表要把荆州托付给刘备这个说法确实流传很广,但是可信度不高,所以谈不上刘备要不要了。

刘表对刘备并不信任,加上宠爱自己幼子,不大可能把荆州让给刘备

在《三国演义》第四十回中,刘表病重以后曾经想托孤给刘备,因此特意把他招来,对刘备说:“我子无才,恐不能承父业,我死之后,贤弟可自领荆州。”不过从之后刘表遗嘱任命长子刘琦为荆州之主,刘备只是辅佐刘琦看,刘表说这句话只是为了试探刘备而已,并不是真心想把荆州交给他,要是刘备一句话说错,估计就没好果子吃了。当然,刘备也是千年的老狐狸,这个时候自然不会说错话,表示一定竭力辅佐刘琦,不会有二心。

除了《三国演义》外,《英雄记》和《魏书》也记载过刘表临死前有意把荆州交给刘备,但是被刘备拒绝。从这点来说,《三国演义》这段描述倒也不是空穴来风,但是结合《三国志》的记载看,这个说法可信度不高。

在刘备兵败汝南逃到荆州依附刘表以后,刘表亲自出城相迎,以上宾之礼相待,又给刘备部队,让他驻守新野,以防曹操南下。不过刘表虽然表面上对刘备很客气,实际上并不是太信任刘备。特别是随着刘备在荆州时日一久,结交了很多荆州人士,刘表的疑心就更重了。所以曹操北上攻打乌丸时,刘备劝说刘表袭击许昌,刘表并没有听从。

刘表既然对刘备如此猜忌,加上一向喜欢幼子刘琮,为此不惜跳过了自己的长子刘琦,自然更不可能把荆州交给毫不相干刘备。

而从另一方面来说,刘表要把荆州交给谁,也不能完全做主。

刘表单骑入主荆州,却能很快稳定荆州的局势,和得到了蔡、蒯等荆州豪族的支持有很大的关系。东汉时期地方豪族本来就有很大势力,此时有了拥戴刘表的功劳,蔡、蒯等家族在荆州的力量也是更进一步。蔡瑁、蒯越、蒯良等人成为刘表手下的重臣,刘表还娶了蔡瑁的姐姐蔡氏为妻。

而刘表的次子刘琮是蔡氏所生,又娶了蔡氏的侄女为妻,和蔡氏一族关系密切。也正是靠着蔡家的支持,他才能挤掉刘表的长子刘琦,成为刘表的继承人。而蒯越、蒯良等人都支持刘琮投降曹操,从这点来说也不可能支持一向和曹操关系不好的刘备。

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刘表真的有意让刘琦或者刘备接管荆州,也要面对不小的阻力。按照刘表哪种优柔寡断的性格,不大可能有此魄力把荆州交给刘备,因此演义里的说法不大可信。


不沉的经远


不是不要,那是要不了。刘表不会真的给,只怕刘备一答应就会有一群刀斧手冲出来剁了刘备。荆州不是一袋烟,谁抽都可以,也不是一餐饭,谁吃都一样。这是一个关于家族生死存亡的根基之地,刘表兵强马壮儿子还不止一个,凭什么给一个远房族弟呢?这不过是刘表对刘备的考验。

这个考验就像刘备托孤诸葛亮时的一样,三国刘家人就喜欢玩这种游戏,假得冒泡但是乐此不疲。谁相信谁是傻子,认真你就输了。

再说,荆州给谁哪怕刘表自己说了都不算,在中国什么时候都是山头林立,任何重大事情都是众多山头力量博弈后的结果。荆州最大的山头――刘表妻舅蔡瑁一干人,他们实力很强,就连大公子刘琦都要到江夏去避祸。何况刘备实力当时还不如刘琦,在荆州官场也没有什么人脉和根基,这就注定了他要不了荆州。

这就是原始积累和自知之明的问题,刘备很明白自己的实力,知道要了荆州只怕杀身之祸不远,只能韬光养晦静待时机。中国的英雄都是等得起的英雄,刘备等得起,他等到了卧龙,等到了赤壁之战,荆州还是到了他的手上。





浣熊缺黑衣


我我是青史回声,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谁说刘备不要的,刘备这叫以退为进。难道你真的觉得刘表会将荆州交给刘备?开玩笑,刘表这是试探他。试想一下,你开了一家公司,换成你,你会把一家自己的公司交给外人吗?不可能,没有人这么大公无私。亦然,刘表也是如此,自己打拼几十年的荆州,不留给自己的儿子,却要交给刚投奔不到几年的刘备,你觉得可能吗?显然这是不可能的。


刘备本身也很清楚刘表的意思,虽然他们同时刘氏宗亲,可刘氏宗亲多了去了,不差他们两个,更何况他们压根就不是同一宗的,刘表也不是真的把刘备当贤弟看待,推荐只所以接纳刘备,还将新野城交给刘备,目的很明显,让刘备做抵挡曹操的“先锋”,新野离曹操很近,万一曹操前来进攻,新野还能够为刘表抵挡一阵子。说白了,刘备就是刘表用来抵挡曹操的工具,你当他真的希望刘备接替他荆州牧的位置,且不说他自己同不同意了,即使同意,他后面的荆州士族也不会同意的,因为刘表早已经和荆州士族们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了,否则刘表也不会再娶蔡瑁的妹妹为妻了。


而刘备刚来不久,就不怎么受荆州士族接纳,你说刘表会将荆州牧的位置交给他吗?他之所以这么说,其一为了试探刘备,其二就是给荆州士族放出一个信号,我很欣赏刘备,让他们互相“伤害”,而他则坐收渔翁之利。不过机会赶不上变化,不久刘表就死了,而他一死,荆州也就走向乱的局面。


青史回声


在《三国演义》的渲染下,大家对蜀国掌舵人刘备的事迹可谓耳熟能详。虽然刘备起点低、底子薄,在前半生基本上是一个颠沛流离无立足之地的状态,但是他的仁德和爱民却使得他自带主角光环,走到哪里都有人想送地盘给他!

我们且不说陶谦三让徐州,在《魏书》和《英雄计》中都有刘表临死之时想把荆州托付给刘备的记载:

表病笃,讬国於备,顾谓曰:“我兒不才,而诸将并零落,我死之后,卿便摄荆州。

刘备想都没想立马就拒绝了,那么刘备是基于那些考量呢?

代领荆州牧,有失仁德之名

不管真也好、假也罢,刘备的人生准则就是:惟贤惟德,能服于人!刘备的仁义无双也正是他前半生虽然颠沛流离却从未被彻底打败的凭仗;也是关羽、张飞、赵云、糜竺等人一直跟在他身边的依据;更是他有着良好群众基础的根本所在……


官渡之战袁绍被曹操打败,依附袁绍的刘备被曹操一路追杀。刘表能够接纳刘备是仁义在先,虽然刘备依附刘表后一直被刘表忌惮,天天让刘备在抗曹前线当屏障,但是却也是为刘备提供了栖身之地和物资支持。

刘备如果已从刘表的意思领了荆州牧,由于刘表还有刘琦、刘琮两个子嗣,刘备相当于是篡夺了人家刘表的家底儿,这势必对刘备的仁德之名带来冲击!刘备这种爱惜羽毛的人自然不会干这档子事儿。

刘备识破刘表欲擒故纵之计

刘备虽然依附刘表,但两人是貌合神离,存在很大分歧。

一、刘表接纳刘备是为了抵抗曹操南下,而刘备只不过是无处可去没有别的选择;

二、刘备又是汉室宗亲又是仁德无双,荆州人士归附者甚多。这引起了刘表的忌惮,经常在暗地里使个绊子什么的,刘备自然是门儿清;

三、刘表在荆州的统治依靠的是荆州氏族蔡氏、蒯氏这样的世家大族,自然要受他们的节制。在继承人的问题上刘表与老婆和氏族们商量着想立二儿子刘琮,而刘备却认为废长立幼不合适还是大公子刘琦合适;

四、的卢马的故事不用再细述了。蒯越、蔡瑁想接刘备参加聚会的机会干掉他,幸亏的卢马给力刘备才逃过一命。这事儿要说刘表啥都不知道是不可能的;

分析来分析去,刘表根本就没有把荆州给刘备的打算,跟刘备提想把荆州给他只是想看看刘备有没有谋夺荆州之意罢了。刘备如果答应了,估计也就交代了,能在“煮酒论英雄”中搞定曹操的刘备自然不会上这个当!

刘备自诩没有接手荆州的能力<strong>

刘表时期的荆州已经是支离破碎,刘表统治荆州的措施是虚与委蛇,在荆州蔡、蒯、黄等几大家族之间委曲求全。特别是老年时期的刘表基本是失去了对荆州的绝对控制,下属官员们为了家族利益大多想着早早归顺曹操,避免家族受损。

刘备甚至其中事宜,刘备这时的团队连荆州一半疆土的控制都做不到,如果接手荆州估计不用曹操带兵南下,自己就被荆州的降曹派捆着送给曹操去了。

另一方面刘备经历过徐州失败,拿荆州与徐州相比,荆州局势可以说差太多。首先,刘备势力综合实力还未恢复到徐州那会儿;然后,荆州四通八达毗邻曹操、孙权、刘璋是四站之地;最后,曹操统一北方与徐州会战那会儿相比已不可同日而语……

刘备有自知之明,这种弊大于利的活儿当然不会接!

当然,我们也不排除以下这样的画面:

刘表:“贤弟啊,你那俩侄儿不中用,这荆州交给你我才放心啊!”

刘备暗喜,心想老子这王霸之气不是盖的,但是要谦虚,还是得像徐州那会儿谦让一番。

刘备:“老哥啊,我看我那俩侄子都还不错啊,他们能行的!”

刘表心想真的啊,都说玄德贤弟看人准,估计我那俩儿子还真行。

刘表:“那好吧!那就给我的儿子吧!”

刘备悔恨不已,这刘表不按套路出牌啊,倒是再谦让一番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