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封神》懂人性:崇黑虎為何與兄長決裂?(連載四)

<strong>《封神演義》集結懸疑、厚黑、陰謀、因果、歷險、魔幻等諸多元素,以及人性在極端情況下的表現更是震撼人心,不僅看著有趣還可引發思考,反觀自我。此為連載,請點關注!


接上一回說到姬昌是個解決問題的高手,沒有出一兵一卒,只用了一封書信就解決了冀州戰事,並說服冀州侯蘇護將小女妲己獻與紂王。

<strong>(我們設想一下另外一種結果:如果姬昌不用此計,而是兵臨城下,那結果會是如何?直男boy蘇護定會死戰到底,最後與家人以及愛女妲己共赴黃泉。這個推測是有根據的,蘇護在兒子蘇全忠被生擒後曾有過殺妻女後自殺這個絕望想法,但看到愛女妲己的盈盈笑臉後終究沒有捨得下手。如果姬昌選擇了此方案,那紂王可能就不會因妲己的魅惑葬送六百年商朝天下了,也不會慘死那麼多無辜的忠臣。那麼上一回我們也分析了,姬昌採用攻心的策略是有違旨風險的,那為何他會這樣選呢?難道真是為了蘇護家族安危嗎?要知道姬昌可是後來鼎鼎大名的周文王啊!一場翻天覆地的蝴蝶效應因他的一個決策就這樣開始了。。。。)


讀《封神》懂人性:崇黑虎為何與兄長決裂?(連載四)


話說這崇黑虎<strong>(就是小時候門上貼的那位爺)告別冀州侯蘇護回到自己營中,對強橫boy崇侯虎厲聲大叫:“兄長,身為大諸侯不幹好事,和佞臣勾結,天下人都恨你。如今你帶五萬之師損兵折將還不如姬昌一紙之言,真是有辱崇門。從今一別,我黑虎再不會你!”

讀《封神》懂人性:崇黑虎為何與兄長決裂?(連載四)

<strong>(分析:崇黑虎前後態度反差為什麼這麼大?當初他可是主動從曹州興沖沖趕來相助兄長崇侯虎的,見面時崇侯虎就已經兵敗了,當時他對這個兄長還是敬重有加的,可為何從蘇護處回來後態度就180°大轉彎呢?顯然他之前是帶著助崇侯虎建功立業的心態來的,而且他抱著兩手準備:一、他是帶兵來的,二、見到蘇全忠叫陣時,讓蘇全忠回去把蘇護叫來有話說。這可能是想先談後打,結果被血氣方剛的蘇全忠給激怒直接動手打了起來。這一動手不要緊,把形勢完全搞亂了,失去了控制,他生擒了蘇全忠後是可以拿這事當砝碼,賣給蘇護個人情,勸解會蘇護應該會有效果。但沒成想半路殺出一個督糧官蘇倫,恰恰一物降一物,蘇倫的法術略勝崇黑虎一籌,把崇黑虎給生擒了。這就導致仗打了,話也說了,但沒起到預期效果,畢竟你已經成為階下囚了嘛,雖然形式上還是個座上賓。結果功勞還被沒有出面也沒有出兵的姬昌一封書信搶去了。相比之下崇侯虎損兵折將又名聲掃地,搞得崇黑虎不僅無功而返,還可能在名聲上與崇侯虎被天下人混為一談。於是,當即就和崇侯虎劃清了界限。)



大家都說《封神演義》是一部很有爭議的作品,包括近年改編的影視劇。如果我們查看一下網上的評論,就會發現說它不好的原因基本都出自同一種價值觀,而且這種價值觀我們實在太熟悉不過了,我並不反對這種主流價值觀,我只是不太贊成所有人都用同一種價值觀進行二元褒貶。

《封神演義》其實是一部很有意思的古典名著。它題材迥異,文法古典,對於普通讀者在閱讀體驗方面會有些小困難。我這次試圖用白話語言混入現代流行詞,以及對情節的分析點評加調侃,為讀者通俗演義封神。力求看的懂,看得流暢,看著好玩,並深入瞭解情節背後的因果關係和人物心理,讓讀者產生好奇心新發現,並進一步引發思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