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秦任職六國丞相,最後的下場卻十分悽慘,這是為何?

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爭鳴,人才輩出,蘇秦便是其中之一,他年少時曾向東到齊國遊學,師從鬼谷子,治學多年,弄得自己窮困潦倒,家中兄嫂、妻子都嘲笑他不去學習經商,倒去學賣弄嘴皮子的本事,窮不是應該的嗎!

蘇秦任職六國丞相,最後的下場卻十分悽慘,這是為何?

蘇秦聽到後,那肯定害臊呀,於是就奮發圖強研習《陰符》,欲求逢迎國君取利的方法。閉門研究1年後,蘇秦突然和家人激動的說:我已經可以去遊說當代的國君了(我可以出去掙錢啦!)。由此展開了遊說各國合縱抗秦的序幕,使得經商鞅變法後,國力日漸強盛,本應開關東出,與山東六國一較高低的秦國,停下了腳步,15年不敢出函谷關,蘇秦也因此配六國相印,風光無限。

蘇秦任職六國丞相,最後的下場卻十分悽慘,這是為何?

這15年是蘇秦的人生巔峰時期,享盡榮華,尊榮無比,後秦國派遣使臣“犀首”遊說齊、魏兩國攻打趙國,這使得六國合縱大策不攻自破,蘇秦辭相,離開了趙國。

蘇秦任職六國丞相,最後的下場卻十分悽慘,這是為何?

蘇秦輾轉來到燕國,燕易王厚待之,蘇秦向燕易王進言說:我留在燕國,並不能使燕國的地位提高,假使我在齊國為“間者”,為燕國取利,那麼就一定能提高燕國的地位。燕王聽後同意蘇秦的計策,於是蘇秦就假裝得罪了燕王,跑到齊國請求庇護,齊宣王得之任客卿之職。

蘇秦任職六國丞相,最後的下場卻十分悽慘,這是為何?

此時蘇秦雖然身在齊國任客卿,但實際上是燕國間諜,在此期間蘇秦服侍過齊國兩代君王,即宣王和閔王,那是屢進讒言,不遺餘力的想要齊國衰敗,使燕國獲利。(老給力了,戰國時期做間諜做的最好的應該就這小子了)

蘇秦任職六國丞相,最後的下場卻十分悽慘,這是為何?

蘇秦先是勸說齊閔王將宣王的葬禮辦的鋪張隆重,以此來顯示自己的孝道,高高的建築宮室,大規模的開闢園林,以顯示自己的尊貴,漸漸齊閔王驕奢淫逸之名在列國傳播開來,令各國君王不齒。

蘇秦任職六國丞相,最後的下場卻十分悽慘,這是為何?

其後更是唆使齊閔王派出國內精兵,攻打臨近的宋國,擴充疆土,使其滅國。此後齊閔王驕橫之氣更加強盛,對外依靠強大國力四處攻打鄰國,對內苛政暴行,百姓怨聲載道。

蘇秦任職六國丞相,最後的下場卻十分悽慘,這是為何?

公元前285年,齊國徹底失去楚國和韓、趙、魏四國的信任,再加上秦、燕兩國,六國合縱以樂毅為將討伐齊國(後楚國退出合縱),齊王以觸子為將抗擊聯軍,哪知道觸子臨陣退縮,齊軍大敗。

正在此時,身在齊國從事間諜活動的燕國密探蘇秦,眼看著大功告成之際,卻遭到了燕國派去的殺手刺殺,受重傷生命垂危。

蘇秦任職六國丞相,最後的下場卻十分悽慘,這是為何?

(這事聽起來都好笑,自家的間諜叫自家的殺手刺殺了,身上紮了個窟窿,滋滋冒血,想想那畫面,再想想蘇秦當時的心情,真是有意思。)

齊王急派人捉拿兇手,而蘇秦卻對齊王說:臣傷重,恐難愈,王上無需費心,臣死後,請將我在人口集中的街市上將我五馬分屍示眾,就說蘇秦在齊國為了燕國謀亂,這樣做,刺殺我的兇手一定可以抓到。當時齊王就按照他的話做了,過了不久後,兇手果然出現,齊王將他誅殺。

蘇秦任職六國丞相,最後的下場卻十分悽慘,這是為何?

燕王默然(殺手正是燕國權臣派去,防止蘇秦功成後威脅自己的地位,而這一切也未嘗不是燕王想做的,試想蘇秦身為燕國間者,設局破壞齊國,功成歸國,燕王必然重重賞賜,可是問題就來了,當時齊國四處攻打,有很多都是蘇秦的諫言,楚與三晉之國都視蘇秦如豺狼如蛇蠍,這樣的一個蘇秦回到燕國受封受賞,其它曾經被利用的國家,怎能甘願呢?所以為了當時燕國的大局為重,蘇秦不能回來,決不能回到燕國,最好的結果就是蘇秦一肩擔起其它各國的憤恨,燕國不能摻和進去。那我們再往回想一想,蘇秦死前要求齊王將自己的屍體五馬分屍,是不是也想到自己最後的下場了呢?其本意並非是引出什麼兇手,而是以自己死後五馬分屍,消除其它各國的憤恨,這在當蘇秦重傷垂死時,是不是最善的選擇呢?未嘗不是)

蘇秦任職六國丞相,最後的下場卻十分悽慘,這是為何?

回顧蘇秦的一生,跌宕起伏,卻終是施展了自己的抱負。

少時家貧,志在天下,師從鬼谷,研習《陰符》,遊說合縱,配六國相印,秦15年不敢出關,後為燕臣,“死間”入齊,以天下為棋盤,設局列國,合縱伐齊,頃刻間齊國灰飛煙滅,功成身死,然千古留名。

蘇秦任職六國丞相,最後的下場卻十分悽慘,這是為何?

蘇秦死後不久,五國聯軍統帥樂毅,領兵連下齊國72城,聯軍所過之處,齊國兵丁無不望風喪膽,奪齊國臨淄城內珍寶無數,盡數運回燕國,燕國國君出城相迎,攻至最後,昔日強大的齊國僅剩兩座城池,齊閔王被楚國將領淖齒所殺,聯軍大勝,燕國大仇得報。

自此燕國多了一位領導燕軍,以弱勝強,大敗強齊的名將樂毅,榮耀加身,尊榮無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