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祕約旦,老而智慧,也許神的旨意就在那裡(下)

納巴泰傳說

2000多年前在約旦落腳的納巴泰人(Nabataean),為約旦留下了最為獨特輝煌的遺蹟。在約旦,要避開佩特拉這個名字幾乎不可能, 作為世界新七大奇蹟之一,它已經成了約旦的名片。

它是一個在廣袤山谷的粉紅砂岩上鑿刻出來的獨特城市,勤


探秘約旦,老而智慧,也許神的旨意就在那裡(下)


探秘約旦,老而智慧,也許神的旨意就在那裡(下)


勞的納巴泰人使其成為當時運送乳香、絲綢和其他貿易路線的重要樞紐,連貫著中國、印度、阿拉伯南部,以及埃及、敘利亞、希臘和羅馬。後來商貿改道,佩特拉漸漸被遺棄以至完全被忘記。這種狀態持續了近300年,直到1812年,瑞士旅行者約翰·路德維格·白克哈特

探秘約旦,老而智慧,也許神的旨意就在那裡(下)

(Johann Ludwig Burckhardt)說服他的嚮導帶他去傳說中失落之城的所在地,才又重新發現了它。他悄悄畫下草圖,寫下筆記,記錄道:

“照情況看來在瓦迪穆薩的這片廢墟極有可能就是古老的佩特拉的遺址”。


探秘約旦,老而智慧,也許神的旨意就在那裡(下)


探秘約旦,老而智慧,也許神的旨意就在那裡(下)


探秘約旦,老而智慧,也許神的旨意就在那裡(下)


探秘約旦,老而智慧,也許神的旨意就在那裡(下)


探秘約旦,老而智慧,也許神的旨意就在那裡(下)


探秘約旦,老而智慧,也許神的旨意就在那裡(下)


探秘約旦,老而智慧,也許神的旨意就在那裡(下)


瓦迪穆薩(Wadi Musa)是佩特拉入口處的小鎮,為了保護佩特拉古城,所有的旅遊設施都集中在這裡。

要用怎樣的詞語來形容Petra by Night給我的震撼呢?事實上它真是再樸素不過了——入夜時分,我們和眾人一起從入口處向佩特

探秘約旦,老而智慧,也許神的旨意就在那裡(下)

拉古城走去,當地的小孩已經在通往主殿的路上擺上了燭光以作路燈照明。這些燭光不過是以紙袋裝上半袋沙子為基座,裡面插上一支點亮的蠟燭,簡單、環保,還浪漫至極。頭頂上,滿天的繁星嵌在絲絨般深邃的天空,約摸走上半個時辰,豁然看見空地上一大片燭光, 便是到了主殿門口。沒有人知道接下來發生什麼,但大家都知道會發生點兒什麼,因此都有序地席地而坐,並沒有人介意地上的沙塵弄髒了衣服。毫無徵兆地,Rababa的樂聲響起,這種也許是世界上最早的 樂器發生的聲音蒼涼空曠,帶著時間的迴響。我當下怔住,只覺貝都因人衣袂飄飄從沙漠走來,身後是大漠夕陽,宛如亙古。直到現在, 這個夜晚都是我打開佩特拉記憶的大門。

探秘約旦,老而智慧,也許神的旨意就在那裡(下)

白天的佩特拉與夜晚判若兩人。夜裡奇山異石消失遁形,到了白

天全帶著玫瑰紅的妖嬈曲線現身,如同置身美國波浪谷中的狹小路徑,不同的是,這裡通向一座座曾經無比繁華的住所和宮殿。主殿的雕刻經過2000多年風雨侵蝕依然可以清晰辨認,從門柱到橫楣,再到 上面的花壇,事實上都對應著當時的天文曆法,也就是現在的日曆。佩特拉古城很大,圓形劇場雖已殘蝕,依然可以看出當年的規模,已有的幾條徒步線路,如果花上幾天一一嘗試,便也算走遍佩特拉。


貝都因人的瓦迪拉姆

雖然瓦迪拉姆為世人所知是因為電影——1960年代,一部史詩 般的電影《阿拉伯的勞倫斯》在這裡開拍,講述的正是一戰中傳奇的英國人T. E.勞倫斯受命來到阿拉伯,聯絡各個部族,以此牽制土耳其進攻的故事。勞倫斯用他天才般的手腕贏得了阿拉伯人的支持和幫助,成就了他在阿拉伯世界的英名。這部電影在故事發生地開拍的時候,約旦國王侯賽因不僅慷慨地借出阿拉伯軍團以供拍攝,並多次親自去片場探訪。更早的時候,這片沙漠是在勞倫斯的自傳《智慧的七柱》中聲名遠播——“壯闊無垠、回聲悠盪、宛若聖境”,這是書中勞倫斯形容瓦迪拉姆的話語。

作為約旦境內面積最廣也最壯觀的沙漠風景,這裡幅員遼闊、 亙古不變而且人跡罕至。不論是沙漠地表或是高達1750米的龐大巨 石,多變的地貌給專業的登山者創造了一個自然的挑戰。徒步旅行者 可以享受無限空曠世界的靜謐,在峽谷和水洞裡探索4000年曆史的 巖畫和其他在這片壯闊荒漠裡所蘊藏的壯美瑰寶。2015年,電影《火 星救援》也在此取景,並將一部分道具贈送給當地政府,由此展開了 以電影為主題的“太空艙”住宿體驗。

在沙漠深處貝都因人的帳篷Captain Camp停留的一晚,我們吃到了貝都因人用傳統的錫箔紙將羊肉埋進沙土中加熱至熟的“扎勒波烤肉”——他們將羊肉從地下挖好的坑裡抬出來,打開錫箔紙香味四溢,貝都因人手起刀落將羊肉分好,爽快地分給在場所有人。

這片沙漠是屬於貝都因人的,他們世代居住在沙漠深處,直到一戰時期貝都因部落首領奧達加入了費薩爾王子領導的阿拉伯革命,貝都因人才開始走入外部世界。革命之後,有一部分貝都因人留在了當時還是小城的安曼,還有一些人去了彼時已無比繁華的大馬士革,還有一部分,回到了沙漠深處。“這片沙漠就像大海,而我們貝都因人就像海中的魚,我們的基因註定我們永遠無法割捨對這片沙漠的依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