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互尊重,才能合璧成新大中华医学


相互尊重,才能合璧成新大中华医学


中医产生于原始社会,春秋战国中医理论已经基本形成。之后,中医是有不断地发展的。在明朝后期成书的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标志着中药药理学没落。同一时期,蒙医、藏医受到中医的影响。在朝鲜东医学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例如许浚撰写了《东医宝鉴》。

中医基础理论是以天人合一的叁个哲学观的整体理念与辨证论治、相似观(分形观)的循证观点为最大特色的祖国传统医学体系的基础与核心。显然,这与现代的唯物辩证哲学观相比显得朴素些。

现代西方国家的医学体系起源于近代时期的西方国家,它是在近代时期的西方国家的学者否定并摒弃了古希腊医学之后,以解剖生理学、组织胚胎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作为基础学科所发展出来的一门全新的医学体系,而且这一门全新的医学体系就是现今中国人常说的“西医”。

很明显,中医与西医的关系就是旧与新的关系,久与短暂的关系。如此,中医以悠久自居而嫌西医嫩;西医则以新嫌中医旧。

再说,中医的“以天人合一的叁个哲学观的整体理念与辨证论治、相似观(分形观)的循证观点”,与西医的“以解剖生理学、组织胚胎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作为基础学科所发展出来的一门全新的医学体系”很难对接。

怎么办呢?

我以为:中医要尊重西医的现代科学理念;西医则要尊重中医的经验积累。这是中西结合的前提,而在前提下,中西才能合璧成新大中华医学。


相互尊重,才能合璧成新大中华医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