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吃先糟糕,後吃鳥來補”:關於潮汕鳥梨的故事

潮汕普通話笑話裡有句名言:“先吃先糟糕,後吃鳥來補。”它原來的意思是:“先吃山楂糕,後吃鳥梨脯。”本是熱情待客的介紹沒曾想變成一則經典笑話。

“先吃先糟糕,後吃鳥來補”:關於潮汕鳥梨的故事


其中,鳥梨是何物令許多外鄉人頗為疑惑!在一些資料上看到,汕尾稱“鳥梨”為“汕尾所獨有”;揭陽稱“揭陽特有稀有水果”;潮州更是稱:“潮州還有一種鳥梨,是別處所沒有的。”

“先吃先糟糕,後吃鳥來補”:關於潮汕鳥梨的故事


在著名的《潮汕特產歌》裡就唱道:“鄒堂出名青皮梨,石狗坑出鳥梨畔。”而在《普寧百果歌》中則說:“鳥梨甜梨出雲落,巨峰葡萄甜又鮮。” 石狗坑位於揭陽普寧市的雲落鎮,從這兩個歌謠裡可以看出,歷史上,潮汕地區最有名的鳥梨產地應該是普寧雲落了。而鳥梨其實不僅不是潮汕哪個市所獨有的,還不是廣東獨有,不是華南獨有,甚至早不是中國獨有!

“先吃先糟糕,後吃鳥來補”:關於潮汕鳥梨的故事


許多人常把“鳥梨”與“山楂”混淆,而從開篇的笑話中,大家也可以發現它們是兩種不同的果子。但鳥梨與山楂的確都屬薔薇科植物。在臺灣,不少資料認為鳥梨是“臺灣原生種之梨樹”,而且常被當作糖葫蘆之用,難怪容易與山楂混為一談。

一說到中國梨子,潮汕人必稱“山東梨”。記得母親年輕時在汕頭超聲儀器廠當工程師,超聲的探傷儀器賣到全國各地,母親負責維修工作,那時貨運很不發達,運人比運貨還方便些,所以,全國各地哪的探傷儀器出了問題就得派人到當地維修,因此母親經常要出差到各地修儀器,沒有飛機坐,全是火車汽車倒來倒去,一次出差一般都要十天半月。母親常出差我就得承擔許多家務活,所以,總盼著母親早點回家,而且每次母親出門都會帶點各地的特產回來,別提那是多麼幸福的時刻!記得有一回,母親就從山東帶回了一箱山東梨和蘋果,我是不曾理會帶這幾十斤水果一路的艱難的,那箱水果在院子裡引發了轟動效應。每家每戶都分到了幾顆,我吃到了從未品嚐過的最為美味的山東梨,甚至有些捨不得吃,那種想吃又怕吃完了沒得吃的感受至今記憶猶新!

“先吃先糟糕,後吃鳥來補”:關於潮汕鳥梨的故事


潮汕一帶也有產梨,其中較好的品種是青皮梨,青皮梨清脆,甜中微酸澀。於是潮汕人喜歡用它泡酸梅汁或浸鹽水後食用,這樣酸澀之味就可以除去。而鳥梨則被當成野果,因為,鳥梨往往不是專門種植的,而是山裡野生的,記得小時候夏季回鄉下,鳥梨成熟了,曾與夥伴們拎個小籃子上山,隨便就能摘上滿滿的一籃子,並不知道那些梨樹是屬於誰的。總覺得小時候山裡邊的東西特多,每次到山上玩手裡從不落空,總能帶點東西回來。還記得有一回遇上超兩米長的大蟒蛇,嚇得躲在樹上半天不敢下來。

“先吃先糟糕,後吃鳥來補”:關於潮汕鳥梨的故事


潮汕人對於鳥梨的吃法是做成甘草鳥梨。要先煮過再醃製,它是潮汕著名的甘草水果中的代表作。所以才會用於宴請重要的客人,有了文章最開始時出現的笑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