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茶不洗杯,閻王把命催”,這句話有道理嗎?

魯西日月明


這句話本人是贊同的,題主問題提的很好。因為生活有很多細節被人們忽視,進而危害健康。




比如喝茶。中國茶文化源遠流長,所以有很多人喜歡喝茶。清晨一杯熱茶,洗盡濁氣。茶是一種健康飲品,茶葉中有茶多酚和兒茶素。適量飲用有降脂、軟化血管、還具有一定抗腫瘤作用。茶葉裡還含有氟,可以促進骨質生長。

但同樣物極必反,茶也不要喝太多、太濃。因為茶葉含有咖啡因,喝太多、太濃會引起血壓升高,出現頭暈、心慌、胸悶等症狀。

喝茶不洗杯

有人說喝茶不用洗杯,長期下來不用放茶葉,開水倒進茶具都能茶香四溢,但這種認知是錯誤的。

不放茶葉就有茶香,是因為長期用同一茶杯會形成茶垢,茶垢會讓白開水有茶葉的香味。但茶垢是有害的,茶垢中含有鎘、鉛、汞、砷等有毒物質以及亞硝酸鹽等致癌物。這些物質進入人體後,會阻礙人體對蛋白質、脂肪酸、維生素的的吸收。而且茶垢中含有大量重金屬,對健康極為不利。

茶葉超過12小時就不要喝了,超過這個時間,茶葉中的營養成份會氧化導致品質劣變。


泡茶杯具的選擇

泡茶不要用保溫杯,使用保溫杯泡茶,茶葉長時間浸泡在開水中。會使茶多酚、單寧等物質漫出,使茶水有苦澀味。茶中芳香油大量揮發減少茶香,維生素C等營養物質被破壞,降低茶的保健功能。

搪瓷茶具也不宜泡茶,因為用久了容易磨損露出鐵皮。金屬成分會隨茶溶解,使茶發黃失去原味,而且散熱快茶香也易散發。



紫沙壺和陶瓷杯具最適宜泡茶,使用這類茶具泡茶,不會產生有害物質,並能保持茶的營養和茶香。如想一直喝熱茶,可以用紫沙壺或陶瓷茶具泡好,再倒入保溫杯,這樣就可以一直喝到熱茶。
希望我的回答對各位喜歡喝茶的朋友有幫助,願各位愛喝茶,喝好茶。


小痣哥


記得小時候聽到過一個故事。故事說:一個商人到農村去收古董,一天碰到一個農戶在用一隻紫砂茶壺泡茶喝,當時他就看上了那把茶壺。但是,身邊沒有帶銀子💰他就與那位農戶約好第二天去取茶壺。他走後,那個農戶覺得茶壺有點髒。然後,他就用清潔球將茶壺洗得乾乾淨淨的。第二天那個商人來取茶壺,發覺他已將茶垢清洗乾淨了,商人也就不買農戶的茶壺了。



樂逍遙369


有道理的,因為茶垢危害健康?

茶是僅次於咖啡的大眾飲品。如果你喝茶,一定會注意到杯子、茶壺壁上留下的深褐色茶垢。

愛喝茶的人將這些茶垢稱為“茶山”,就像古董上的包漿,“無茶三分香”。但傳言說,茶垢裡面有很多重金屬,還有亞硝酸鹽,如果不清洗掉可能會危害健康,甚至有“喝茶不洗杯,閻王把命催”的說法。茶垢到底是什麼?會不會有害健康呢?

茶垢中主要是茶多酚

曾經有觀點認為,茶垢是碳酸鈣或碳酸鎂沉澱(水垢)吸附了茶黃素、茶紅素等色素。另有觀點認為,茶湯表面形成的漂浮物是茶葉表面的蠟質。事實上,這些說法都不對。 實驗表明,茶垢的主要成分是茶多酚,少量金屬離子參與了茶垢的形成。由於綠茶的多酚類物質更多,因此它更容易形成茶垢,而經過深度發酵的紅茶、黑茶的茶垢比較少一些。當然,不同類型的茶形成的茶垢成分基本相似。

茶垢是茶多酚在空氣氧化作用下產生的聚合物,因此主要在水線附近形成並附著在容器的內壁上。研究顯示,隨著時間的延長,茶垢中聚合物的分子量逐漸增加,這意味著多酚的聚合反應還在緩慢進行。因此,泡茶時間越長茶垢越不容易去掉。

重金屬元素不存在

隔夜茶的茶湯表面常常有一層帶有金屬光澤的“油膜”,讓人誤以為其中有某種重金屬。不過,從茶湯中沉積下來的茶垢轉身就釋放重金屬到茶湯裡面,這本身就不符合邏輯。其實,這層膜的成分和杯壁上的茶垢並無明顯差異,也是以茶多酚聚合物為主,不過它確實含有少量金屬離子。

元素分析表明,茶垢的絕大部分成分是碳、氧元素,來自多酚聚合物,也有少量鉀、鈣、鎂、鋁、鋅、硒等元素。金屬元素主要以不溶於水的碳酸鹽或氫氧化物的形式存在,其中鈣元素是茶垢形成的主要促進因素,主要來自泡茶的水。鉛、砷、鎘、汞等重金屬汙染物並不是茶垢的主要金屬元素,因此喝茶之人不必擔心。

蓋上杯蓋可減少茶垢形成

儘管茶垢並不影響喝茶,也不會對健康產生危害,但有不少人覺得茶垢讓杯子顯得很髒,因此希望茶垢少一些,不妨試試下面幾個方法。

1、喝完茶及時清洗是減少茶垢沉積最有效的方法,如果總是泡隔夜茶,茶垢難免形成“包漿”。

2、在鹼性條件下茶多酚的氧化速度加快,形成茶垢的量增加,因此泡茶的時候放一片檸檬可以減少茶垢的形成。國外有研究者發現,一次泡一袋英式紅茶形成的茶垢比一次泡兩袋的還多,一次泡五袋竟然不形成茶垢,這很可能是因為茶葉中的多酚讓茶湯的pH值下降了。

3、鈣離子是形成茶垢的關鍵元素,因此水越“硬”茶垢越多,而用純淨水泡茶形成的茶垢會少很多。

4、茶垢的生成量主要取決於茶湯與空氣接觸的面積,因此大口茶杯形成茶垢的量會更多一些,蓋上杯蓋可以減少茶垢形成。

看完這些,想必很多人可以理直氣壯的不洗杯子了吧。如果你還是想去除茶垢,怎麼折騰都行,但千萬別把你家紫砂壺上的茶山蹭掉了。

喝茶是我國自古以來的傳統習俗,喝茶如果喝得好的確會有養生的功效,但若喝茶方式不對,不僅營養物質得不到好的吸收,有可能還會對身體帶來不利影響。下面就讓我們來看看5種傷身的喝茶習慣吧。

飯後喝茶。茶葉中含有大量鞣酸,鞣酸可以與食物中的鐵元素髮生反應,生成難以溶解的新物質,時間一長就會引起人體缺鐵,甚至誘發貧血症。正確的方法是餐後一小時再喝茶。

喝濃茶。濃茶含有較多的咖啡因,茶鹼多,刺激強,易引起頭痛、失眠。同時還可以引起心跳過快,對患有心動過速、早搏和房顫的冠心病患者不利。特別是女性在經期、孕期、產期、哺乳期內更加不宜喝濃茶。

喝太燙的茶。太高的溫度會對人的咽喉、食道和胃造成強烈的刺激,長期喝太燙的茶,可能引起這些器官的病變。據國外研究顯示,經常喝溫度超過62℃茶的人,胃壁較容易受損,易出現胃病的病症。

喝多次沖泡的茶。頭開茶湯可含水浸出物總量的50%,二開茶湯含水浸出物總量的30%,三開茶湯則為10%,四開茶湯卻只有1%-3%,再多次沖泡就會使茶葉中的某些有害成分也被浸出,因為茶中的微量有害元素往往是在最後泡出的。

喝久置的茶。飲茶以現泡現飲為好,茶水放久了,不僅會失去維生素等營養成分,而且易發餿變質,飲了易生病。而且茶水久置會變冷,冷茶對身體有滯寒、聚痰的副作用,特別是對於體寒的女性來說,更不宜喝冷茶。





清子媽媽生活錄


以前我見過很多老年人,對茶特別愛好,在天氣不是太冷的日子,半夜三點鐘就要起床上茶館,吃茶和找老朋友談心。吃過早點後,回家就用紫砂壺泡茶,次日泡茶時將隔夜茶葉倒掉,茶壺並不洗,每日如此,而且都很長壽。所以“渴茶不洗杯………”這說法並無科學根據。


蘇州說笑老客


喝茶雖然有益身心,如果不注意細節和習慣,卻可能適得其反,保健不成反傷身。我國有句俗語“喝茶不洗杯,閻王把命催”。

大家都知道,茶杯、茶壺等茶具容易積澱茶垢,但很多人對此不以為然,不愛清理,喝完茶大多是隨手一衝就作罷。同時不少人認為茶垢多反而能增添茶香,茶具有較厚的茶垢方能達到“無茶三分香”的效果。殊不知這種習慣性認識,很可能給自己埋下嚴重隱患。

茶垢是由於茶葉中的茶多酚,與茶鏽中的金屬物質在空氣中發生氧化反應而產生的。其中鎘、鉛、鐵、砷、汞等多種金屬以及亞硝酸鹽等對身體有害的物質,會附著在光滑的茶杯表面。茶垢隨著飲茶進入身體,與食物中的蛋白質、脂肪和維生素等營養結合,生成難溶的沉澱,阻礙營養的吸收。同時,這些氧化物進入身體還會引起神經、消化系統病變和功能紊亂,甚至引起人體過早衰老。

不能以為茶垢不多就可以不清洗,每次喝完茶都要清洗茶具,因為茶垢越多越難清洗。

所以,日常的護理清洗非常重要。為了避免積累茶垢,最重要的還是即刻清洗,喝完茶之後馬上就泡茶的熱水沖洗茶具,是最省力的衛生習慣。


鄉野胖丫


命題並沒有表達清楚,不洗杯是哪個階段,如果是在喝茶期間,一人一個杯的情況下是不需要洗杯的;在準備喝茶的前奏杯子是需要洗乾淨,如果不洗有誰敢喝你的茶;喝茶後也需要洗杯,不然茶垢時間長了也難洗乾淨。喝茶的習慣也要分地區風俗習慣。


一片小茶葉的故事


這句話的道理也是有一點的。不過我覺得說得太有些言過其實了。在傳統上從飲食養生的角度來說,是存在不贊成喝隔夜茶的這種說法的。因為喝久置的茶。不僅會失去維生素等營養成分,而且易發餿變質,飲了易生病、而且茶水久置會變冷,冷茶對身體有滯寒、聚痰的副作用。同時久置的茶,對胃壁膜的傷害也是不可小視的、嚴重時,還會因此而誘發急性腸胃炎等疾患來。但是,從來還沒有理有據的聽到或看到過“喝茶不洗杯,閻王把命催”這樣的說法。我想,這一說法十有八九也是從“不喝隔夜茶”中引申而來的。多般是一些喜歡編段子的人信口編的順口溜罷了。


瓜鄉人家


還是講點衛生好!


王大爺


有點道理哦,主要是裡面有細菌,而且隔夜茶更是有毒


飄流杭州


有道理,病從囗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