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疫新動能〡邊採摘邊直播,指尖上的“菜籃子”流行起來

戰疫新動能〡邊採摘邊直播,指尖上的“菜籃子”流行起來

“朋友們,真正的皮薄汁甜,買它買它買它!” 海南的瓜農小李操著一口濃郁的鄉音,喊著剛學的直播話術,說到動情處甚至直接拿起來咬一口。由於物流受阻等原因,採購商無法上門,於是多家生鮮平臺為農戶提供直播支持,農民們也多一條銷路。

據淘寶直播村播負責人淇藍介紹,各地農戶都主動學著上直播謀銷路,邊採摘、邊連麥,蔬菜大棚變成直播間。截止到13日,全國各地已經有上萬個這樣的 “大棚直播間”。在疫情中,生鮮電商平臺線上訂單量激增,指尖上的“菜籃子”流行起來,走入田間地頭的生鮮電商也把供應鏈鋪得更快、更遠了。

战疫新动能〡边采摘边直播,指尖上的“菜篮子”流行起来

生鮮電商訂單激增

全民宅家戰疫,生鮮電商平臺訂單量激增。京東最新數據顯示,生鮮禽肉、蛋品和豬牛羊肉累計供應量同比增長均達到了3倍,水餃、包子、花捲等冷藏冷凍食品供應量同比增長264%,蔬菜的供應量同比增長也達到了216%。盒馬方面也是線上訂單激增,為了應對這一情況,盒馬面向社會開放了3萬個崗位,據盒馬此前的介紹,春節時的訂單量已經接近去年的最高峰。

战疫新动能〡边采摘边直播,指尖上的“菜篮子”流行起来

“現在睜眼就趕緊預定菜,常常不到中午盒馬的配送服務就預約滿了。”家住東風東路的葉小姐感覺現在生鮮平臺的配送還是有延遲。確實目前多個生鮮平臺存在配送人員緊張的問題,因此“共享員工”這一方式首先從生鮮電商平臺出現。

為解決用工問題,盒馬和餐飲企業在2月3日開展了“共享員工”合作。之後,永輝超市、三江購物、步步高等上市公司紛紛發出“借調令”,試圖通過招聘因疫情而無法復工企業的員工,以兼職方式解決眼下的“用工荒”。此外,沃爾瑪、超市發、生鮮傳奇、美團買菜、綠G-super等多家零售企業也推出了自己的“共享計劃”,歡迎友商暫停營業的閒置員工來“上班”。

除了用工模式創新外,疫情之中多家生鮮平臺開展了助農行動,深入田間地頭幫助受疫情影響滯銷的農產品打通銷路,從另一方面來看,這也是生鮮電商重塑並優化供應鏈結構的契機,推動實現渠道扁平化。

京東開啟的“全國生鮮產品綠色通道”已有包括、三亞芒果、都江堰草莓、丹東草莓、東北蘋果等近30種地區農產品在通過京東開啟的綠色通道解決滯銷問題。淘寶吃貨則上線“吃貨助農”頻道,上線3天,銷售農產品已超過300萬斤。拼多多則是正式上線“抗疫農貨”專區。目前,該專區已覆蓋全國近400個農產區包括230多個國家級貧困縣近28萬個SKU的商品。

業內人士指出,疫情改變了消費者的習慣。這意味著,

受疫情影響,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選擇線上買菜,無形中加快了生鮮電商線上線下融合發展的步伐。“打通最後一公里”的生鮮電商平臺和社區生鮮門店構建起了更加的密切聯繫。

全產業鏈型生鮮電商更具競爭優勢

這次疫情對生鮮電商平臺來說是一次“大考”,訂單需求的暴增對生鮮電商的供應鏈管理和配送能力都提出挑戰,從目前的供應保障來看,京東生鮮、盒馬等平臺經受住了考驗。

“受疫情影響,我們供應給京東的禽肉、雞蛋、麵點、方便餐等民生食品在春節期間遭遇了一輪空前的訂單暴增。”正大電商部運營負責人區鑑雄對那幾天的挑戰還記憶猶新,“在補貨的過程中,通過京東平臺強大的供應鏈能力,幫助我們協調車輛、運輸、入庫等,快速有效解決了物流上的困難,保障了疫情期間民眾急需物品的供應。”

战疫新动能〡边采摘边直播,指尖上的“菜篮子”流行起来

“燒錢”燒出來的供應鏈基礎在疫情之中展現抵禦不確定衝擊的優勢。據一位知名物流企業工作人員,生鮮電商本來就是高投資的產業,一般的倉儲場地租金在35-45元每平方米,而冷凍倉的的租金一平方達到160元,甚至是200-300元,是一般倉庫的6-7倍,還要建冷鏈,要打通上下游的供應鏈,要匹配物流能力,要去產地直採……所以至今很多生鮮電商都處於虧損狀態。

時間回到2016年,生鮮電商賽道上的名單上倒下的數量驟然增多。“採購兄弟”在完成B輪融資後,因資金短缺、在競爭對手同質化等原因關停;“壹吉購”因為因資金鍊斷裂,虛假流量等原因關停;後廚網因供應鏈、模式出現問題關停,去年呆蘿資金鍊斷裂、妙生活倒閉……如今大浪淘沙剩下的都是擁有強大供應鏈基礎的平臺。

正是因為全鏈路的特點,在疫情中生鮮電商平臺可以迅速集聚資源,並可能重新定義下一輪市場行業格局。除了培養起用戶線上買菜的習慣外,生鮮負責人唐詣深表示,京東生鮮團隊基本上是超負荷工作,通過這次戰役,平臺對中國生鮮行情有了更深入的瞭解,不僅僅是區域的採購情況,還包括瞭解這一區域的採摘和運營能力,也沉澱了更多的合作伙伴,出來一下子擴大了平臺合作產業帶外,還有內部資源和外部資源的整合能力,比如和當地農戶、政府、物流、門店的協調。

“需求積聚不足,訂貨不穩,高投入的冷鏈陷入盈利難的窘境。”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採購與供應鏈專家委員、中國物流學會特約研究員楊達卿指出,此前國內生鮮電商企業仍難進入良性循環,難在面對兩個沙化市場,一是生鮮供應方仍是大量小農生產模式支撐的沙化市場,加之渠道多元,供應市場存在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二是生鮮需求方,高品質需求被各種渠道切割也呈現沙化市場,較難支持生鮮電商的穩健訂單,在戰疫之中,生鮮電商的供應鏈都迅速動起來的了,並且深入到農戶,未來全產業鏈型的生鮮電商在將競爭中更有優勢。

【策劃】陳韓暉

【統籌】程鵬 趙兵輝

【文字】彭穎

【海報設計】許蕾 鄭煒良

【出品】南方產業智庫

战疫新动能〡边采摘边直播,指尖上的“菜篮子”流行起来

【作者】 彭穎;許蕾;鄭煒良

【來源】 南方產業智庫南方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