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早年真的是個愛國青年嗎?

林成龍


曹操早年是個愛國英雄,這一點毋庸置疑。

為什麼這樣說呢?

第一,曹操從小所受的教育,就是接受忠君愛國的思想。

曹操的祖上都是漢臣,從開國的曹參開始,經歷了漢朝所有的階段。這樣的家族,可以看出,是非常的忠誠於漢室的。

其二,從他二十歲舉孝廉,任朝廷官員開始,正遇到宦官之禍,當時他正是血氣方剛,勵志要為朝廷做點事情,任洛陽北部尉,置五色棒,懲罰了皇帝近侍蹇碩叔父。後來當濟南相,把所轄地區管理得井井有條,不論是地方權貴還是京都貴戚都不敢違法亂紀,規規矩矩的。

可以看出,曹操還是希望漢朝能治理好,對朝廷的期望值還是很高的。

第三,就是刺殺董卓的事情,這個事情雖然沒有成功,但令他的聲望一時無兩,為他後來爭奪天下積累了人望和人氣。也讓大家都知道他的確是忠於漢室的。

隨著後來對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行動的失望,讓他明白了有人有地盤才是最重要的。還有董卓挾天子以令諸侯對他的影響,他的忠心逐漸動搖直到後來的徹底失望。

這個心理歷程還是走了好久,但曹操早期的確是個愛國青年。

你沒有理解錯。


軍哥話歷史


曹操青年時期是忠於漢室,也想匡扶漢室,後來因為東漢實在是糜爛而辭官不做!可以說早年曹操是一個愛國者。

曹操在統一北方之後,實力增強,野心開始膨脹,有了取代漢室的心,限於時局和漢室雖然式微但民心仍在,沒能登基稱帝!

青年時期的的曹操為官正直、執法嚴厲,政績突出

年輕的時的曹操有拯救漢室的報負,他也有能力、有魄力做一個能臣。曹操二十歲舉孝廉,開始進入仕途,最後做到了東郡太守。

01、曹操的第一個官職是洛陽北部尉,負責治安。

曹操一上任就在衙門口放置了幾十個五色棒,有犯禁令的,不管權貴豪強,一律五色棒侍候。曹操幹了一件轟動的大事,棒殺了犯了夜禁令的蹇圖,蹇圖是靈帝寵信的太監蹇碩的叔叔,實打實的洛陽城裡幾乎沒人敢惹的權貴,而曹操就給棒殺了。

靈帝愛幸小黃門蹇碩叔父夜行,即殺之。京師斂跡,莫敢犯者。

《曹瞞傳》

曹操殺了蹇圖之後,京師人人畏懼曹操,不敢再犯禁令!

02、曹操做到了東郡太守的官職

曹操之後升任頓丘縣令、濟南相,最後做到了東郡太守的官職!一方面曹操有背景,他父親官至太尉,祖父曹騰是十大官宦至一,另一方面也與曹操能力有關係!

在曹操在任濟南相的時候,當地的作亂犯罪的人聽到曹操要來上任,都跑到其他郡州去了。曹操上任後,懲治貪官汙吏,整治治安,追補逃犯,使得一郡肅清。

後來曹操因政績卓越,被任命為東郡太守,但不久曹操辭官回老家去了。

曹操辭官的原因就四個字:報國無門。當時的朝政糜爛,人心渙散,官吏腐敗,讓曹操感覺無能為力,報國無門。

青年時期的曹操沒有和董卓、袁紹同流合汙

01、董卓想請曹操和自己共計大事

董卓進京後,廢了少帝為弘農王,立陳留王為帝,把持朝政,混亂朝綱。拜曹操為驍騎校尉拉攏曹操。曹操早看透了董卓的狼子野心,改名易姓逃到了陳留,散盡家財召義兵,準備討伐董卓。

太祖至陳留,散家財,召義兵,將以誅卓。

《三國志 曹操傳》

02、曹操拒絕了袁紹另立皇帝的建議

建安二年,袁紹和韓馥共同密謀立幽州牧劉虞為帝。袁紹私自刻了一塊玉璽,來找曹操商議立劉虞為帝,想再京城之外再建立一個朝廷,曹操笑著拒絕了袁紹,內心對袁紹起了殺心。

此時的曹操內心想的是匡扶漢室,而董卓和袁紹的做法都是通過廢立或者自立皇帝,來達到取代漢室的目的,曹操沒有與他們同流合汙,而是深惡痛絕,內心對董卓和袁紹起了必殺之心。

03、諸侯會盟討伐董卓的時候只有曹操是真心為漢室

初平元年正月,後將軍袁術、冀州牧韓馥、豫州刺史孔伷、兗州刺史劉岱、河內太守王匡、渤海太守袁紹、陳留太守張邈、東郡太守橋瑁、山陽太守袁遺、濟北相鮑超起兵會盟討伐董卓。董卓聽到聯軍信息後,將天子遷往長安。

各路諸侯會盟於酸棗,相互推諉,不敢進擊董卓,整日高宴飲酒,曹操看不下去,多次勸進,實在沒辦法,他帶著自己的本部人馬去追擊董卓,因為兵力懸殊結果大敗,自己差點身死,辛虧曹洪把自己的戰馬給了曹操,才逃脫出來。當曹操到酸棗的時候,各路諸侯還在飲酒宴會,心灰意冷的曹操帶著部下的殘兵離去,此時的曹操準自己單幹。

曹操看清了董卓的野心,也看清了各路諸侯只顧自己的利益,完全不管漢室的安慰,終不能一起成事。相比於其他人,曹操不僅為官的時候努力做一個能臣,想拯救漢室,在諸侯會盟的時候,也想誅殺董卓,重振漢室,可以說他是一個立志報國、也付諸行動的愛國者。

曹操青年時期就表現出了狡猾多疑的一面

曹操小時候喜歡駕鷹獵狗,活脫脫的一個紈絝子弟。我們可以從三個小故事裡看出曹操奸滑的一面:

  • 曹操小時候不好學習,紈絝胡作非為,周邊的人都對他不屑,他的叔叔老說他,還給他父親曹嵩說你這個兒子該好好管管,曹操呢很不爽他叔父。有一次見到他叔父的時候,曹操歪嘴斜眼,他叔父就問曹操怎麼了,曹操說自己中風了,他叔父趕緊跑去告訴曹嵩說你兒子中風了,等到曹嵩去看的時候,曹操一臉正常,他父親就說你叔父不是說你中風了嗎?曹操一臉無奈的說我叔父從來不喜歡我,他的話你能信嗎?從此以後曹嵩再不相信曹操叔父的話,曹操更加的放縱。
  • 曹操小時候和袁紹一起玩大的,兩個人是臭味相投。有一次他們商量著去幹點壞事,就合謀去偷人家的新娘子,等到晚上的時候,偷偷潛入新房把新娘子捲起來扛著就跑,曹操便跑便喊抓賊啊,跑的時候,袁紹的衣服被刺給掛住了,慌了神就問曹操怎麼辦,結果曹操手一指袁紹的位置,大喊一聲賊人在那!
  • 曹操從董卓那逃跑跑出來,到了呂伯奢家,因懷疑對他有殺心,便殺了呂伯奢一家,說了句
    :寧我負人、毋人負我。

從這個三個小故事裡我們看出了曹操奸滑狡詐又心狠手辣的一面,但這並不影響曹操想拯救漢室的理想,他雖然算不上英雄,但這時候的他是忠於漢室的。

曹操青年時期的奸臣形象來源於一句評價

說起曹操很多人會想起許子將對曹操的一句評價:“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也是這一句評價讓很多人覺得曹操從年輕的時候就是一個奸雄,就想著篡奪漢室,這是不正確的。

太尉橋玄也是當時的名士,他就對曹操相當看好,覺的將來曹操一定能安邦濟世,甚至將自己的家人託付於曹操。

玄謂太祖曰:“天下將亂,非命世之才不能濟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

《三國志 曹操傳》

結語

早年的曹操做官後秉公執法、不畏豪強,且政績突出,想通過自己的努力來拯救漢室,後來諸侯會盟,他也是真心為漢室起兵誅殺董卓,早年的他是忠於漢室的,而且他也付諸了行動。與袁紹、董卓等人相比,早年的曹操可以說是一個愛國的熱血青年。

統一北方後,隨著實力增強,野心開始膨脹,有了取代漢室的心。


小任淺談史


東漢末年分三國,烽火連天不休……爾虞我詐是三國,說不清對與錯。這句歌詞大家應該都耳熟能詳。

用一句歌詞開始我對這個問題的回答,三國時期的歷史人物有很多,無論是史料裡記載的還是各種影視劇裡表演的都活靈活現,尤其是曹操這位大神更是有講也講不完的故事,既然你提到了曹操早年的事,那我就講一講曹操早年的故事:

曹操,字孟德,小名阿瞞,沛國譙縣(安徽亳州)人。他父親夏侯嵩是漢恆帝時大宦官曹騰的養子,隨曹騰改姓了曹。

曹操從小就很聰明機智,善於隨機應變,當時汝南名士許劭以善於評論人物著稱,曹操特地登門拜訪,請他品評自己,許劭起初不肯評說,經曹操再三追問,他才說:“你在治世時,會成為能幹的大臣;在亂世裡,會成為奸雄。”這番評論深深印在了曹操心裡,並給了他很大的自信心。

曹操在20歲的時候,當了一個叫洛陽北部尉的小官,洛陽是一座大城,皇親國戚、達官顯貴很多,他們經常胡作非為,沒人敢管,曹操到任後,命令手下做了十幾根五色棒,高高掛起,表明無論是什麼人,只要觸犯法規、禁令,就要挨五色棒,大宦官蹇碩的叔叔依仗權勢,違法亂紀。一天,他違反了禁令,深更半夜提刀亂闖,被巡夜的當場捉住,捱了一頓五色棒的痛打,從此以後,誰也不敢違反禁令,洛陽的治安在曹操的管理下有了好轉,曹操的威名一下子也傳開了。

公元190年,關東州郡牧守聯合起兵,共討董卓,大家共同推舉袁紹作為聯軍盟主,聯軍在陳留附近的酸棗(今河南延津西南)集合,在這隻隊伍中,有一支不太引人注目的小隊伍,帶領這支隊伍的首領就叫曹操。

董卓聽說各地起兵的消息後,心驚膽戰。他不顧大臣們的反對,決定遷都長安。漢獻帝被迫離開洛陽後,董卓下令放火焚城,一時間,洛陽城內一片火海,致使洛陽的百姓流離失所,屍骨棄野。

這時,在酸棗附近集結的各路討伐董卓的大軍都按兵不動,互相觀望,曹操看到這種情形,義憤填膺,帶領手下的五千人馬向成皋進兵,曹操的人馬剛剛到了汴水,便遭到了董卓部將徐榮的攻擊,雙方力量對比懸殊,一交手,曹操便敗下陣來。

曹操損兵折將,回到酸棗,他看到討伐董卓的大軍不能與他一起成就大事,就單獨去了揚州(今安徽淮水和江蘇長江以南),在那裡招兵買馬,養精蓄銳,為以後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從這兩件事不難看出,曹操早年不光是個愛國青年還是個熱血青年。

受《三國演義》的影響,在許多人的心目中,曹操是個反面人物,實際上,曹操是一位雄才大略的政治家和軍事家,他統一北方,是混亂的社會經濟得到了恢復,對於結束東漢末年的戰亂功不可沒。同時,曹操在文學上也卓有建樹。咱們欣賞一下:

《觀滄海》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秋風蕭瑟,洪波湧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若出其裡。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品讀歷史者


要說曹操早年真的是愛國青年嗎?這個是否定的。曹操早年為國除奸,刺殺董卓,而犧牲自己,他敢嗎?他要殺董卓本來是有機會的,又假裝獻刀試騎離開,有所做作,不過是沽名釣譽,為日後發展搏取聲望。曹操自己的至理名言:寧教我負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負我。一個損人利已的人,和自私自利的人,他會愛國嗎?。。。曹操自身聰明機警,雄才偉略,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統一了北方,挾天子而令天下,北征烏桓,打擊匈奴,西克羌氐,使邊境安寧。駐軍屯田,發展經濟,為地方為百姓辦了許多實事,但也是大漢丞相職責所在。在封建時代,一個不忠君的人談不上愛國。





劉坤忠120


曹操被人評價為“治世之能臣,亂世之梟雄”。年輕時曹操確實對漢朝很忠誠,但是漢朝的腐敗讓他徹底絕望。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小名吉利,小字阿瞞,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東漢末年著名軍事家、政治家、文學家和詩人,三國時代曹魏奠基者和主要締造者。曹操於建安年間權傾天下,在世時官至丞相,爵至魏王,諡號武王。其子曹丕受禪稱帝后,追尊其為武皇帝,廟號太祖。

生平

早年(155年-174年)

東漢永壽元年(155年),曹操出生於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的一個宦官家族,養祖父是宦官曹騰,歷侍四代天子,漢桓帝時封為費亭侯。父親曹嵩是曹騰養子,漢靈帝時官至太尉。《三國志》中記載曹操遠祖是漢代初期的相國曹參,但是裴松之注曰:“嵩,夏侯氏之子,夏侯惇之叔父。太祖於惇為從父兄弟”;曹操身世眾說紛紜。

曹操少年時機警過人,通權謀機變,十歲時曾經在家鄉擊退鱷魚。但行為放蕩不羈(如曾和袁紹偷新娘),不為世人看重。只有橋玄、何顒、李瓚和王俊認為曹操是非常之人,將來一定會安定天下。當時曹操還默默無聞,橋玄建議曹操去結交當時的名士許劭,以提高名望。於是曹操就去拜訪許劭,向他詢問說:“我是怎樣的人?”許劭鄙視曹操的為人,不肯回答,曹操找到機會威脅許劭,許劭不得已,給曹操做出了“君清平之奸賊,亂世之英雄。”的評價(《異同雜語》作:“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曹操聽罷大笑,並逐漸知名。建安七年(202年)曹操北征,路過橋玄之墓,下令祭祀橋玄,並且寫了悼文。

曹操早年就喜愛武藝同時也很有才華,曾經潛入中常侍張讓家,被張讓發覺後,手舞著戟越牆逃出,全身而退。又博覽群書,尤其喜歡兵法,曾經抄錄古代諸家兵法韜略,還有註釋《孫子兵法》的《孫子略解》;是為《孫子兵法》最早的註釋本。

初入官場(174年-189年)

曹操年輕時是名諸生],熹平三年(174年),二十歲的曹操察舉孝廉成為郎官,不久司馬芳推薦曹操為洛陽北部尉,但曹操想擔任洛陽令,不過負責人事的選部尚書梁鵠並沒有遵從曹操的意願。曹操上任洛陽北部尉數月,宦官蹇碩的叔叔違禁夜行,被曹操依律棒殺。這使曹操得罪宦官集團,可是曹操是依法而行,這些人又無法中傷詆譭曹操,只好轉而稱讚他,舉薦他去擔任地方官。177年,曹操被任命為頓丘令,第二年,曹操因堂妹夫滁強侯宋奇被宦官誅殺,受到牽連,被免去官職。其後,在洛陽無事可做,回到家鄉譙縣閒居。

180年,曹操又被朝廷徵召,任命為議郎。此前(168年),大將軍竇武、太傅陳蕃謀劃誅殺宦官,不料反為閹黨所害。曹操上書陳述竇武等人為官正直而遭陷害,致使奸邪之徒滿朝,而忠良之人卻得不到重用的情形,言辭懇切,沒有被漢靈帝採納。而後,曹操又多次上書進諫,雖偶有成效,但是東漢朝政日益腐敗,曹操知道無法匡正。



孤膽騎俠


從後世之人對他褒貶不一的評價可以看出,他的雙重性格表現得很明顯。他為父報仇,率兵攻打徐州陶謙,攻城掠地,屠戮三縣百姓十餘萬,使泗水梗阻。以“忠孝”之名,行人神共棄之事,不可不為之殘暴、兇悍。此時的曹操性格如此,那麼年輕時曹操的性格也是否也一樣呢?答案是否定的。

年輕時的曹操非但不以強凌辱,反倒還行俠仗義,有一顆悲天憫人、盡忠報國的心。溯年輕時曹操的德行,史書《三國志》有載:太祖少機警,有權數,而任俠放蕩,不治行業,故世人未之奇也; 惟梁國橋玄、南陽何顒異焉。玄謂太祖曰:“天下將亂,非命世之才不能濟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年二十,舉孝廉為郎,除洛陽北部尉,遷頓丘令,徵拜議郎。

載在《三國志》中的曹操,絕對算得上是一個熱血青年。青年時代的他聰穎睿智、武藝超群。他喜歡像俠客一樣,劫富濟困、除暴安良。他廣交英雄豪傑,錢財散盡還一往如初。也就是因為他這種放蕩不羈的個性,頗受品評大家橋玄的賞識,他對曹操說,現在天下將要大亂,而想要擺平這次大亂,得需要一位文武雙全的天下奇才。我看你氣度不凡,或許拯救天下之人的重任就要靠你了,你可要好自為之。果然,橋玄的一席話對曹操產生了奇效,這便是日後曹操發跡時的最初動力。在曹操二十歲時,晉官為洛陽北部尉,成了執掌京城一方安定的重要官員。曹操一上任,便出臺禁令數則,凡有違禁者,當用掛於衙前的五色殺威棒施以懲戒。當時自仗有顯赫家世,皇族庇佑的城中一霸騫圖,在一些好事之徒的慫恿下,公然蔑視宵禁令,有恃無恐地溜達著闖入了禁區。次日聞訊後的曹操立斷,用五色棒杖斃了騫圖。這一次,使曹操的威名遠揚,一個不畏強權、敢於擔當的愛國青年的形象被百姓所銘記。一時間,地痞無賴無不聞風喪膽,京城洛陽一派井 然、祥和之景。而在此之後,因宮廷內鬥,曹操受到了牽連,這不得不使曹操離開京成洛陽,赴河南任頓丘令。從此,曹操便又開始了一段悲催而又漫長的生活。而當有一日,他聞聽亂臣董卓發兵攻陷了長安並廢黜皇帝時,他內心鬥志的火焰又被重新燃起,一個熱血青年又重新煥發了活力。他急速返鄉,散家財、買兵馬,以忠義救國為己任,廣納天下英豪。各路諸侯紛紛響應,這才有了“十八路諸侯伐董卓”之故事。

那麼,曹操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由一個愛國小青年變成了有狼子野心的亂世奸雄呢?那就是曹操被提至“典軍校尉”之時,他巧用朝廷之力俘獲黃巾軍,並對俘獲之兵加以整頓來擴充自己的實力。這時的曹操既有了稱雄天下的軍備,又漸獲了自立天下的野心,最終建立了曹魏江山。這就是一個無權力之人到有權之人的漸漸轉變,這也是曹操從一個愛國青年變為一代奸雄的必然過程。


陶政聰


曹操早年是不是個愛國青年,咱先看看早年曹操的人生經歷,一窺究竟。

曹操二十歲的時候在首都洛陽當了個洛陽北都尉(相當於城管局局長),“有犯禁者,不避豪貴,皆責之”,就連當時太監總管的叔叔都敢杖責,以至於沒有敢犯法的。且不說愛不愛國,起碼人家盡職盡責了。

董卓進京之後,專斷朝政,屠戮忠臣,滿朝文武都對其言聽計從,敢怒不敢言。只有曹操假裝曲意迎合董卓,獲得了董卓的信任後,就借了把寶刀去行刺董卓(操屈身以事卓,欲乘間圖之)。不料,被董卓識破,幸好腦瓜子轉得快給瞞了過去,沒等董卓反應過來就跑出城去了。曹操還以身犯險,這絕不是為了出風頭,逃跑途中被陳宮擒住之後曹操自己說“吾祖宗世食漢祿,若不思報國,於禽獸何異”。

曹操召集天下諸侯興兵討伐董卓,各路兵馬都是擁兵自重,各自觀望,曹操看不下去了,大怒道“董賊焚燒宮室,劫遷天子,海內震動,不知所歸,此天亡之時也,一戰而天下定矣,諸公何疑而不進?”,“豎子不足為謀”,自己就帶了萬餘兵馬討伐董卓去了,不出所料,操軍大敗,胳膊還中了一箭。回到行轅,曹操嘆息“吳始興大義,為國除賊,……,今諸公遲疑不進,大失天下之望,操竊恥之”。這麼多諸侯,各有私心野心,曹操也有,可人家辦實事,有行動。

可以說,早年的曹操是個憤青,有一種說法是“憤青代表正能量”,所以說曹憤青用實際行動證明了自己是愛國的。




胡家小胡


答:他自己說他是。

“……後來我被徵召做了都尉,又調任典軍校尉,心裡就又想為國家討賊立功了。希望得到封侯,當個徵西將軍,死後在墓碑上題字說:“漢故徵西將軍曹侯之墓”。這就是我當時的志向。

然而遇上董卓犯上叛亂,各地紛紛起兵討伐。這時我完全可以招集更多的兵馬,然而我卻常常裁減,不願擴充;所以這樣做,是因為兵多了意氣驕盛,要與強敵抗爭,就可能重新引起禍端。所以汴水之戰時,我部下只有幾千人,後到揚州再去招募,也仍不過三千人,這是因為我本來的志向就很有限……”

照常理問題至此已經回答完畢。但是,為了回敬QQ群裡的“懟”,有必要進一步說明曹操為什麼後來又做強做大了:

“後來我擔任兗州刺史,擊敗了黃巾農民軍,收編了三十多萬人。再有袁術在九江盜用皇帝稱號,部下都向他稱臣,改稱城門為建號門。衣冠服飾都按照皇帝的制度,兩個老婆預先搶著當皇后。計劃已定,有人勸說袁術立即登基,向天下人公開宣佈。袁術回答說:“曹公尚在,還不能這樣做。”此後我出兵討伐,擒拿了他的四員大將,抓獲了大量部屬,致使袁術勢窮力盡,瓦解崩潰,最後得病而死。

待到袁紹佔據黃河以北,兵勢強盛,我估計自己的力量,實在不能和他匹敵;但想到我這是為國獻身,為正義而犧牲,這樣也足以留名後世。幸而打敗了袁紹,還斬了他的兩個兒子。還有劉表自以為是皇室的同族,包藏奸心,忽進忽退,觀察形勢,佔據荊州,我又平息了他,才使天下太平。自己當上了宰相,作為一個臣子已經顯貴到極點,已經超過我原來的願望了……”

“但計投死為國,以義滅身,足垂於後”!這句話就是“但想到我這是為國獻身,為正義而犧牲,這樣也足以留名後世。”

這可是曹操自己說的呀。


中行偃1


我覺得你真的理解錯了。曹操會是個愛國青年?別鬧了。

首先,曹操一直是一個精緻的利己主義者。

別拿曹家世代是漢臣,他的祖父又是皇帝近臣來說事兒,就算老子是忠臣,兒子就一定會忠心於漢室?而且曹操從小就聰穎頑劣,不拘泥於禮法,他少年時飛鷹走狗,活活一個紈絝子弟。叔父多次告給其父曹嵩聽。曹操怕他再次去打小報告,就設計在路上逢叔父,假裝口眼歪斜;叔父怪而問其故,曹操說:“突然中風。”叔父忙告曹嵩。曹嵩大驚,一見曹操卻口貌如故。曹嵩問:“叔父說你中風,已好了嗎?”曹操說:“沒有這回事,只是失愛於叔父,所以他騙您。”此後叔父有所告,曹嵩都不再相信了。一個這樣的孩子,家族教育能改變曹操的觀念?別做夢了!

▲曹操劇照

還有人拿曹操刺董來證明曹操想捨身報國,這就更扯淡了。

曹操那陣和董卓混的著實不錯,甚至董卓睡覺身邊的侍衛都不攔曹操。在這種情況下,曹操手持神兵利刃,殺不死一個熟睡中的董卓?所以胖子認為曹操刺殺董卓可能另有玄機。曹操這樣的聰明人深知,即便能成功刺殺董卓,也必然會被憤怒的西涼軍處死。不如獻刀後逃走,再散步消息說自己刺董失敗了。這時董卓必定會派人來拿曹操,天下英雄也會對曹操孤身行險另眼相待,自己就成了這一事件的最大贏家。

▲曹操刺殺董卓

事實上,曹操確實從董卓控制司隸地區逃了出來,如果是真的是刺殺不成,假意獻刀,董卓反映再慢,曹操也一定會被逮到。除非是曹操主動獻刀後出逃,跑出了董卓的勢力範圍再散佈消息,這樣就能安全的收貨名望,振臂一呼來招攬義軍了。曹操起家就在這時候。


胖子說:認為曹操早年是愛國青年的,大概都受到了許邵那句“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中前半句的影響。即便這句話評價的十分中肯,請問各位,東漢末年,到底算“治世”還是“亂世”呢?


胖哥侃歷史


提到曹操,條件反射會想到“梟雄”、“奸雄”。歷史上或文學資料中,多對曹操的定位就是一個“白臉奸臣”,是背君棄主的奸佞之輩。但在漢朝分崩離析之初,我認為曹操也曾是一個“忠君護主,以天下為己任”的理想愛國青年。

羅貫中的《三國演義》中,曹操第一次出場,是在何進和十常侍鬥法的時候。何進聽信袁紹建議,欲發檄文,召集天下英雄聚集京城,討伐十常侍。京城乃國家根本所在,召集各懷異心的軍隊討伐十常侍,簡直就是引群狼入室,擾亂天下的愚蠢之舉。相比“袁紹”,曹操在這時並沒有李代桃僵,攪亂天下成就曹家霸業的想法。曹操這時及時阻止何進,十常侍之亂,懲治元兇就行了,不必將宮中太監趕盡殺絕。我看到他在與何進的對話中,曾頗有新意的提出:“要除閹黨之患,只要交給一個獄卒就可以了,何必勞師動眾,邀來天下英雄,機事不密反受其亂。”何進最終沒有聽取曹操意見,曹操恨何進身處高位,腦袋一團漿糊,併為漢家天下惋惜,稱何進是亂天下的罪魁禍首。

董卓掌權,天下諸侯紛紛揭竿討伐。此時,曹操依然沒有拉起自己人馬,稱雄天下的想法,而是試圖以身涉險,刺殺挾天子以令諸侯的董卓。但曹操的性格更務實,在滿朝文武痛哭流涕而無計可施時,曹操假意奉承董卓,成為董卓親信,並伺機刺殺董卓。不過,可惜的是,這次刺殺行動並未成功。

從這兩件事可見,曹操一開始並不是一個奸詐竊國的小人,而正好相反,他在入仕之初,還是一個衷心維護大漢江山,體恤百姓的忠臣良將。在許多文學資料中顯示,曹操最終走上稱霸梟雄的道路,一定程度上也是形勢所逼。我認為讓曹操最終產生心理裂變的,除了朝局急劇轉變外,應該是錯殺了救他於危難的呂伯一家後。曹操逃命途中,為躲避追兵,到世交呂伯家中住宿。呂伯殺豬宰羊、買酒備菜盛情款待的行為,讓曹操誤以為呂伯要殺他邀功,在殺了呂伯家人後,已經知道犯下大錯的曹操,見到呂伯後,怕的是透露自己的行蹤,依然把呂伯也殺了,以絕後患。“恩將仇報”,曹操在呂伯這件事上將這個詞演繹得淋漓盡致。“寧可我負天下人,莫讓天下人負我。”

曹操自此之後,招兵買馬,自立門戶,最後走上了他所痛恨的挾天子以令諸侯的道路,直至建立魏國,走了一條“奸雄之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