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個成語出自一個典故,和吃有關,一位皇帝丟了命,你能猜到嗎


這兩個成語出自一個典故,和吃有關,一位皇帝丟了命,你能猜到嗎

我們常說,玩笑不能亂開,輕則傷和氣,重則甚至可能會鬧出人命,這可不是危言聳聽。在春秋時期就有一位皇帝,因為和大臣開玩笑,結果把自己的命都給搭進去了。這位倒黴的皇帝就是當時齊國的國君鄭靈公。

鄭靈公是春秋時鄭國第十位第十二任國君,姬姓,鄭氏,名夷。前606年的冬天,他的老爺子鄭穆公去世後繼任為國君。說起來他也是個短命的皇帝,次年夏天,他就一命嗚呼了。而導致他丟了性命的不是疾病,而是一個再平常不過的玩笑。

這兩個成語出自一個典故,和吃有關,一位皇帝丟了命,你能猜到嗎

據史料記載,靈公元年(前605年)的春天,鄭國的臨時盟友楚國為了慶賀盟友新皇登基,派人送來一隻黿(王八界的巨無霸,體重可達一百公斤)。這隻黿當然是用來吃的,但是如此巨大,鄭靈公一個人肯定吃不完,為了避免浪費,也是想表現一下自己的親和魅力,他便想到召集朝中一干親近大臣一起來分享美食。

為了給大臣們一個驚喜,小孩子心性的鄭靈公在召集大家的時候,並沒有說具體的事情。一想到等大臣們到齊了,這一大盆王八湯端上來,大臣們一邊驚訝一邊感恩戴德的表情,鄭靈公心裡就暗爽。

但是,讓鄭靈公沒想到的是,這件事讓一個叫子公(這名字取得)的大臣提前知曉了。說起來這個子公是雖然是當時鄭國世家大族子弟,在朝中權柄深厚,但本人卻是個喜歡賣弄的人,平日裡最大的愛好就是給人問卜算卦,然後告訴別人你有血光之災云云。

這兩個成語出自一個典故,和吃有關,一位皇帝丟了命,你能猜到嗎

這天,到了鄭靈公燉王八湯的日子,被召集的大臣一個個從家裡往王宮裡趕,作為朝廷重臣子公自然也在召集之列。半路上,子公碰到了另外一個被召集的大臣子家,於是兩人相伴而行。看著一頭霧水不知所為何事的自家,子公忍不住又賣弄了起來。

走到半路,子公的食指突然抖動了起來,他邊讓子家看自己抖動的食指邊跟自家說:“我這個食指可不得了,它一抖動就肯定有美味佳餚等我去吃”。子家嘴上敷衍著,心想卻暗想:“這不扯淡嗎?”

不一會兒兩人就進了宮,一眼就瞧見了廚子正在給那隻大王八放血,子家於是由衷佩服,拉著子公要給自己算桃花運。這時候鄭靈公也過來了,看到兩人打鬧便問是怎麼回事?於是子家就把子公路上如何食指抖動,如何卜算有好吃的等等事情原委一一告訴了鄭靈公。

這兩個成語出自一個典故,和吃有關,一位皇帝丟了命,你能猜到嗎

鄭靈公聽完後也沒說啥就走開,但是心裡卻對這個成天神神叨叨的子公相當不爽。沒過多久,一眾大臣到齊,王八湯也燉好了。因為前面的事情,鄭靈公在分湯的時候就開了個小小的玩笑,所有大臣都分到了湯,吃得不亦樂乎,單單就子公面前還是空碗一個,滴水全無。

“你不是算的準嗎?我偏讓你看得見吃不著,讓你下次還顯擺”。這還不算,鄭靈公邊喝湯還邊大聲誇讚:“這湯真是鮮美無比,人間至味啊......”一邊只能能對著一鍋湯乾瞪眼的子公越發顯得窘迫,場面那是相當尷尬。

一向養尊處優的子公何曾吃過這樣的虧,他心一橫,在眾目睽睽之下,走到盛湯的大鼎前,然後把手指伸進去,攪拌一下,再拿出來,放到嘴裡,邊吸吮手指邊大搖大擺揚長而去。

這兩個成語出自一個典故,和吃有關,一位皇帝丟了命,你能猜到嗎

這下鄭靈公可就坐不住了,本來就是開個玩笑,你居然這麼放肆,完全不把我這個國君放在眼裡,此事不處理,以後還了得,於是暗下決心,一定要把這個子公除之而後快。

他哪裡知道,子公敢這樣做,早就起了反心。還沒等鄭靈公動手,子公就先找到了管軍事的子家,密謀造反。或許是子公神算的本事蠱惑了子家,在他的脅迫下,兩人在這年的夏天合夥造反,把黃帝位子還沒坐熱的鄭靈公給殺了。

鄭國由是大亂。

這兩個成語出自一個典故,和吃有關,一位皇帝丟了命,你能猜到嗎

就因為一碗王八湯的玩笑,不但自己丟了性命,還讓國家陷入動盪的局勢,你看這玩笑開不得吧。

故事講到這,可能大家也把那兩個成語猜出來了,其中一個是“食指大動”,現在多用於形容眼前有一些美食,正準備好好享用的情況;另外一個則是“染指於鼎”,現在多以“染指”二字出現,比喻人們分取不應該得到的利益,或是橫行插手某件事情,你猜對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