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进中举后疯了是为啥?把他当的官放到现代来看,可能你比他还疯

古代人才选拔制度

范进中举后疯了是为啥?把他当的官放到现代来看,可能你比他还疯


我们都知道中国古代选拔人才的制度多种多样,有春秋时期的分封制,嫡长子继承制度到了秦有军功受爵制度,再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九品中正制度,从隋炀帝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创科举制。从隋炀帝开始,中国就开始采用科举考试的制度来选拔人才,自此开始了中国长达一千三百多年的人才选拔制度。参加了科举考试博得了功名就可以踏上仕途,如果没有参加科举考试考取到功名那就只能够在家中劳役耕耘一辈子。所以在中国有这么一句谚语:“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古代等级制度森严,所以要突破等级的藩篱就只有好好学习,考取功名。

范进中举开兴的疯了

今天我们所讲述的主人公就是一个贫苦学生考取功名的故事。主人公是我们熟悉的范进,他考取功名,中了举人之后就直接疯掉了。许多人都觉得不就是考中了举人,何至于此呢?且听我细细道来。

范进中举后疯了是为啥?把他当的官放到现代来看,可能你比他还疯


考一个秀才,举人是多么的不容易

秀才,举人考取实属不容易。就先说一个秀才吧,要获得秀才的名号,首先要参加童试,“童试”考试又包括了:县试,府试和院试三种考试。童生考试通过后称作“生员”这就相当于考取了县里面的重点高中

读者们要知道当今教育这样发达的时代还不到百分之五十,这样我们可以试着想想古代是怎么样的。参加考试的人都叫做“童生”,这就有许多影视剧中七八十岁的斑白老者被人叫做童生,还去参加考试。考取了童试就获得了“秀才”的称号,这不仅仅是名声的问题,更是实实在在的利益实惠

范进中举后疯了是为啥?把他当的官放到现代来看,可能你比他还疯


说完了秀才我们在好好说说范进考中“举人”,在好不容易的情况下看取了“秀才”才有资格去参加举人的考试,这个考试叫做“乡试”,乡试是由省一级的行政区域组织,每隔三年举行一次

,每次都是在省城举行。因为每次考试的时间都是在秋收之后所以又叫“秋闱”。

参加了乡试,考试通过了才能够叫举人,乡试的第一名又叫“解元”这相当于省状元。我们现在是说十二年寒窗苦读,可人家范进是三十几年寒窗苦读啊!

考取功名后衣食住行方方面面的改观

通过这些,考取一个举人实在是不容易,这背后当然不会是只有儒家思想的积极入世,学而忧则出仕仁治天下。在这些君子之道的背后还有实实在在的好处,这才是为什么古代这么多人苦读一辈子则要考取功名的根源。俗话说“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这还是不好的行为,就从日常生活来说吧,简简单单的穿衣服。

范进中举后疯了是为啥?把他当的官放到现代来看,可能你比他还疯


在古代穿衣服,穿的不是衣服,是身份和地位,黄袍,龙袍这些是想都不用想的。一品大臣穿的是红色紫色绫罗绸缎,绣的图案是麒麟蟒蛇。普通的老百姓只能穿个布衣,所以在现在的文化常识考试中经常有一个“古代平民的代称就是白衣”

考得了秀才就可以穿件长大褂了,还记得鲁迅先生写的《孔乙己》吗?孔乙己不就成天穿个长大褂,展示自己的身份。考上了举人那就可以穿个青色或者绿色的衣服了,百姓穿的是麻布衣

,考取了功名就可以穿品质高一点的衣服了。这是衣着方面,行走的就不用多说了,普通老百姓就别说坐轿子了,不给别人抬轿子就算好的了。

秀才可以坐两个人抬的轿子,到了秀才可以坐四个人抬的轿子。食物这个关乎温饱的问题,普通百姓有一餐没一餐,上顿吃了忧下顿,考取秀才举人后在那个解决不了温饱的时代,你还可以想一想大鱼大肉的情景。这些只是衣食住行的生活小细节方面,让我们看看最为重要的一方面。

范进中举后疯了是为啥?把他当的官放到现代来看,可能你比他还疯


中举后的仕途和社会地位的提升

仕途和国家体系中的地位,这才是考取功名最吸引人的地方。在古代,每一个成年男子都需要劳役和服兵役,可是假如你是秀才这一个级别的不仅你可以不用服兵役,你还可以保一个人不用服役。

还有就是秀才就有资格任职政府部门的职务了,就算没被任用,待在乡里你也是一代乡绅受人尊敬。至于举人那就更加厉害了,一旦考上“举人”那就是在编人员了,每个月都可以领取朝廷的俸禄,哪怕你什么也没干。如果你干了朝廷职务起步就是知县,那可是六七品的职位

想想古代一个九品芝麻官都是风光无限,何况你起步就是六七品,如果以后干出一些功绩,懂得一些职场上的技能,日后是前途一片光明

对比古今,就怕你比范进还要疯狂

我们再来比较一下现在的国考竞争压力是一比几千,考上了也要从科级成员做起,想要往上做一个科长级别的职务不说多么正常的怎么也要一个七年八年的时间。古代举人起步就是县市一个级别的处厅级的人员,这是何等的厉害,何等的风光,何等的前途似锦

范进中举后疯了是为啥?把他当的官放到现代来看,可能你比他还疯


当今国考的竞争如此激烈,考取了也要从基层做起,依旧这样多的人员挤破头的去参加。那么如果你在古代,从一个人人冷嘲热讽的贫苦书生,通过一场考试一跃成为“举人”前途无量。是不是可以说是鱼跃龙门,飞上枝头变凤凰

所以回到我们的一开始的问题范进看上一个举人至于高兴的疯掉了吗?现在通过这一系列的对比,特别是和现代的对比,我不怕你说范进中举不至于疯掉,就怕把你放在当时你比范进还要疯狂吧?

《范进中举》的出处和作者的本意

说完了范进中举我们可以聊一聊《范进中举》这个故事的出处,它出自古代现实讽刺小说《儒林外史》。这本书主要描写的就是当时的清朝吏治的黑暗,我们可以从清朝大贪官和珅的家产中窥见清朝吏治黑暗到了什么地步。

范进中举后疯了是为啥?把他当的官放到现代来看,可能你比他还疯


《儒林外史》的作者就是希望通过描述人们对功名利禄的种种表现来揭露当时吏治的黑暗,和实行了上千年的科举制度的僵化危机。以此来劝诫世上的读书人,不要为了功名利禄而读书考试,要为真理,为了天下百姓的幸福生活而

好好学习,报效祖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