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死後,憑一己之力殺死魏延的馬岱,後來去了哪?結局如何?

justtheone


馬岱雖然不如蜀漢五虎出名,也不如姜維、魏延這些人,但是在後三國時代依然是蜀漢的中堅力量,為蜀漢立下汗馬功勞,馬岱本身的武藝也是不錯,也有許多優異的表現。

一、馬岱的武藝定位

馬岱,三國時期蜀漢重要將領,馬超的從弟。早年追隨馬超大戰曹操,反攻隴上,圍攻成都,漢中之戰等。後在諸葛亮病逝後受楊儀派遣斬殺了蜀將魏延。官至平北將軍,陳倉侯。

馬岱長期追隨馬超,征戰四方,屢立功勳,在西涼軍中馬岱的武藝僅次於馬超和龐德。

馬超進攻潼關,馬岱與鍾繇照面不一合,鍾繇大敗,當然鍾繇這個文官憨憨的去決鬥也是夠無聊。

馬岱其實和魏延有過一次交手,魏延只道是馬超,舞刀躍馬迎之。與馬岱戰不十合,岱敗走。延趕 去,被岱回身一箭,中了魏延左臂。延急回馬走。馬岱雖然武藝肯定不如魏延,但是二者相差並不多,十合只是詐敗讓魏延中計,最終詐敗成功魏延中箭。

之後張飛趕到和馬岱又是十合,能接住張飛十合的武將本就不多,而馬岱這次依然是詐敗,張飛準備追被劉備叫住。

除此之外馬岱還有不少擊敗及斬殺二、三流武將的戰績,南中之戰馬岱與孟獲照面,結果生擒孟獲;馬岱與忙牙長戰一合,忙牙長被斬;馬岱與曹魏將領陳造照面,陳造一合被斬。

可見馬岱武藝很是不錯,尤其是對那些武藝中等的武將,馬岱的斬殺率是很高的。

馬岱武藝已經很接近一流武將了,是一個優秀的準一流名將。

二、馬丁琳(馬岱)專治魏延(胃炎)

馬岱最成名的一戰就是一合突襲斬殺魏延。

演義中馬岱斬殺魏延其實是靠諸葛亮的計謀,否則正面對決別說馬岱就是姜維也不是魏延的敵手,魏延本來就是蜀漢武藝僅次於五虎的存在。

諸葛亮安排馬岱動手除掉魏延這個人選的很好,因為如果選其他人比如姜維,魏延肯定就有戒心,馬岱是半路加入蜀漢集團,並且當時馬岱就歸魏延節制,而諸葛亮死後,馬岱按照計策對魏延馬首是瞻,博得了魏延的信任,讓魏延對馬岱沒有了戒心。

魏延帶大軍和楊儀、姜維等人對峙之時,楊儀依照計策故意刺激叫囂魏延,說如果魏延敢大喊三聲誰敢殺我,楊儀就投降。

鐵憨憨魏延於是傻乎乎的在兩軍對壘前大喊了三聲誰敢殺我,最後被馬岱從後方殺出突然一刀把魏延給斬於馬下,最終不可一世的魏延被武藝不如自己的馬岱殺死。

三、馬岱之後的去向

馬岱在公元214年隨馬超歸降劉備,公元234年諸葛亮病逝,馬岱在蜀漢陣營已經整整工作了二十一年,馬岱生卒年不詳,但是參考馬超,馬超在公元219年病死的時候已經46歲了,作為馬超從弟的馬岱最少也有三十好幾了,到諸葛亮病逝五丈原,馬岱估計自己也有五十多歲了。

馬岱斬殺魏延後,史書只有一次記載,就是公元235年蜀漢平北將軍、陳倉侯馬岱率眾伐魏,為牛金擊退。之後馬岱再也沒有在史書上出現,以馬岱當時的年齡少則五十多歲多則六十多歲了,按照三國古人的壽命,估計馬岱時間不長就病死了。


我家的貓叫皮蛋


此人是蜀國的悍將,在諸葛亮死後,他一舉斬殺大將魏延,他更是獨自北伐,但是在他北伐之後,他卻神秘失蹤。在上世紀50年代,人們在四川發現了他的墳墓。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究蜀國這員悍將的那些秘密。

這位蜀國的悍將就是蜀國的武將馬岱,五虎上將馬超的從弟,扶風茂陵(今陝西興平)人。馬岱作為馬超的從弟,一直跟著馬超南征北戰,卻一直活在馬超的光環下,鮮有出彩的地方。直到諸葛亮死後,他才嶄露頭角。諸葛亮死後,楊儀和魏延就北伐的問題產生分歧,他們相互指責對方謀反,最後劉禪還是選擇相信了楊儀。

於是,楊儀派馬岱帶兵追擊魏延父子,馬岱一舉將魏延斬殺,並且帶著魏延的首級給楊儀覆命。馬岱斬殺魏延後,一戰成名。很多人萬萬沒有想到,曾經馬超的小弟竟然也是如此厲害。從此,馬岱不僅在史書上留下了響亮的名字,而且他也迎接來了自己的人生巔峰。他不再是小弟,而是蜀漢的中流砥柱。



在馬岱斬殺魏延後,據《晉書》記載:“(魏青龍)三年,蜀將馬岱入寇,帝遣將軍牛金擊走之,斬千餘首級。”這時候,馬岱獨自挑起大梁,率領蜀軍北伐,但是最終還是以失敗告終,並且從此之後馬岱從史書上消失了。關於他消失的原因多半是因為在諸葛亮死後,大臣們紛紛主張停止北伐,休養生息,而堅持北伐的馬岱希望通過一次勝利來讓劉禪支持繼續北伐,但事與願違,他最終以失敗告終。戰場上的失利,導致馬岱失勢,從此被雪藏,最後馬岱在遺憾中死去。



馬岱墓遺址位於四川省新都縣軍屯鎮與彌牟鎮交合之處,其墓雖不甚宏大,周圍卻是蒼松翠柏,茂林修竹圍繞。墓前有石桌祭臺有石碑,碑高約二米,碑上刻有:“漢平北將軍馬公諱岱之墓。”墓室依山坡而建,封土高約3米。1950年,曾於封土下發現花邊磚,磚上隸書“馬岱之墓”字樣。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密探零零發


馬岱作為馬超的從弟,屬於劉備集團中涼州系的二號人物。當初,馬超歸降劉備時,本是希望和劉備合作,他幫助劉備平定西川,劉備幫助他反攻涼州,兩人只算同盟關係。但後來在劉備、關羽和諸葛亮的壓制下,馬超逐漸淪落成為劉備的小弟,徹底向劉備臣服。

不過,劉備給馬超所敕封的官職是驃騎將軍加涼州牧,從官職來看,劉備也是希望有一天能夠憑藉馬超在西涼地區根深蒂固的影響力,將涼州也納入到蜀漢的版圖內。只可惜,蜀漢在最鼎盛時突然急轉直下,隨後馬超、劉備先後病逝,奪取涼州的計劃就此擱淺。

等到諸葛亮北伐時,魏延被拜為涼州刺史,從官職來看,諸葛亮所要傳達的意圖是,蜀漢北伐的目標,是藉機奪取涼州,所以你魏延不要總想著打長安。當然,因為魏延是荊州人,在西涼地區並沒有什麼影響力,所以諸葛亮就將馬岱派到魏延身邊做助手,此後馬岱就一直跟隨在魏延身邊作戰,也全程參與了諸葛亮的五次北伐。

後來,等到諸葛亮病逝五丈原後,魏延因不滿諸葛亮見軍權交給楊儀,遂帶兵私自撤離,還防火燒燬通往漢中的棧道。在魏延看來,諸葛亮見軍權交付給楊儀,就是默認楊儀將成為諸葛亮的接班人,憑藉楊儀和魏延的惡劣關係,等到楊儀徹底掌權,魏延肯定不會有好下場,所以他才冒險燒燬棧道,打算借司馬懿的手除掉楊儀。



按照魏延所計劃,他的先行撤退必然會走漏消息,到時司馬懿肯定會率大軍對楊儀進行追擊,因為撤退的棧道已經被燒燬,楊儀很有可能會被司馬懿追上,到時楊儀自然凶多吉少。當然,作為久經沙場的名將,魏延很清楚所有的殲滅戰都會有生還者,搞不好楊儀也會逃出來。

所以,為以防萬一,魏延親率大軍堵在褒斜道南谷口,這裡是棧道被燒之後,回漢中的必經之地,在魏軍追擊之下生還回來的蜀軍必然要經過這裡,沒有比這裡更合適的展開阻擊了,魏延命人在這裡安營紮寨,只等楊儀的到來。

當時,魏延的先行撤退確實讓楊儀差點遭到司馬懿的圍殲,好在死諸葛嚇走了活仲達,而棧道雖然被燒,但好在楊儀知道另一條通往漢中的小道,所以最終有驚無險。而當楊儀的大軍出現在魏延面前時,魏延當場驚得目瞪口呆。他萬萬沒有想到,在他一手製造的險境中,楊儀的大軍竟然沒有遭受到任何損失。

此時,魏延以區區兩萬人對抗楊儀的八萬大軍,實際已經處於明顯的下風,只不過大家礙於魏延的威名,不敢冒然出擊。於是,楊儀就派王平出戰,結果兩軍還未打,王平便先聲奪人:“丞相剛剛去世,屍骨還未寒,你們這群混蛋就想造反麼?”

王平一語正中魏延部下要害,這些將士此前一直被矇在鼓裡,直到楊儀大軍出現才知道事情的原委,大多數人心裡本就已經不願賣命,現在王平又以大義相激,再思及家中父老妻兒,丞相恩德,一時間全部一鬨而散。



在這種背景下,孤家寡人的魏延也只能帶著他的兒子和少數親信撥馬落荒而逃,楊儀不打算就此放過魏延,他命令馬岱帶人前去追擊,總而言之,對敵需狠,斬草除根,男女老幼,不留一人。

很快,馬岱在漢中成功追上魏延,並將魏延斬首示眾。而楊儀則用腳踐踏著魏延的頭顱狂笑道:“庸奴,復能作惡不?”接著,楊儀下令誅滅魏延三族。這戰過後,馬岱因誅殺魏延的首功,被劉禪進封為平北將軍、陳倉侯,成為蜀漢為數不多封侯拜將的人物。

在諸葛亮死後的第二年,蔣琬已經全面替代諸葛亮掌握蜀漢大權,但與諸葛亮不同的是,蔣琬並不熱衷於北伐,這也讓馬岱很是憂慮,因為馬岱和馬超一樣,都是希望有一天能夠反攻回自己的家鄉西涼,加上當時馬岱年事已高,隨時可能會被上天給喚走。

在這種背景下,馬岱就連著給朝廷上了好幾道奏表,要求允許他出兵伐魏,一方面蜀漢朝廷也想奪取涼州,另一方面也是考慮到馬岱確實年事已高,如果等他也去世,蜀漢內部就再也找不出一個在涼州有根深蒂固影響力的人物,所以還不如趁馬岱健在,讓他試一試。

於是,蔣琬就同意了馬岱的出兵請求,當然,蔣琬肯定是不會向諸葛亮那樣舉全國之兵來伐魏,所以他只是讓馬岱帶領駐紮在漢中前線的一萬多士兵伐魏。蔣琬的意思很簡單,先小打小鬧一陣,打贏了就追加兵力,打輸了就趕緊跑回來,對蜀漢也沒什麼損失。

隨後在公元235年,馬岱正式率領一萬大軍發動了北伐曹魏的戰爭,但可惜的是,馬岱這支軍隊,很快遭到魏將金牛的阻擋。這金牛曾經是曹仁的部將,後跟隨司馬懿一同從荊襄來到關中,在得知馬岱出兵後,司馬懿就立即派遣牛金前去迎戰,而金牛也不負眾望,一戰將馬岱打得大敗而歸,斬首一千多人。馬岱兵敗回到漢中後,想到自己壯志難酬,很快就鬱鬱而終。


我是趙帥鍋


當時諸葛亮死於北伐途中,大軍密謀撤退,但魏延不贊同撤退,並與早與不和的楊儀交惡,於是兩人都向後主舉報對方要造反。

正當後主不能下定論之時,朝中大臣董允、蔣琬都表示更相信楊儀一些,認為魏延造反可能性大,畢竟楊儀是文官。


在朝中認為魏延可能造反後,魏延其實就處於劣勢了。而王平進攻魏延時又搬出了諸葛亮,說丞相才剛剛去世,你們怎麼能這樣呢?魏延的大軍覺得王平說的很對,於是都散去了。

魏延於是與兒子還有幾個親信逃往漢中,而楊儀又命馬岱追上逃亡的魏延,將其斬殺。

馬岱是不是將魏延單殺的呢?這個不得而知。但馬岱既然是被派去的追兵,就一定會有帶軍隊,不可能單槍匹馬追殺。而帶了軍隊去追殺一直疲於逃亡的魏延與他的幾個兒子、親信,可以說一點難度都沒有。不過馬岱單殺也有可能,畢竟當時的魏延可能已經疲勞的沒戰鬥力了,加上自己人多可以車輪戰,單殺還是群毆馬岱說了算。


那殺了魏延的馬岱到底去了哪呢?因為馬岱沒有列傳也就沒有說明,這裡只能從一些事蹟裡看出他的後來的一些蛛絲馬跡。

說這個之前,我們先來簡單瞭解下馬岱。馬岱早年跟隨從兄馬超,即便是馬超陷入低谷,依附於張魯,他依舊不離不棄。馬超投劉後,馬岱也跟著到了劉備這頭。不過這時候馬岱並沒有得到重用。

馬超臨死前,上書劉備要他重用跟隨自己多年的這個家人,而劉備在夷陵戰後也是損兵折將,缺人手,於是馬岱才正式被重用。諸葛亮北伐時期,他一直跟隨,立下了不少戰功,官至平北將軍,陳倉侯。

在公元234年,他斬殺魏延後,應該是回到了蜀中。而這個時候蜀漢因為大將少,馬岱又資歷老,權力必定已經不小了。在次年,即公元235年,他還率伐過魏,不過被司馬懿部將牛金給擊退了。

他在被牛金打敗之後就徹底沒有了記載,很有可能沒多久就去世了。不過也有可能是被雪藏了,畢竟當時諸葛亮死後掌權的蔣琬等人主張休養生息,本來就對馬岱攻魏不太贊同,而馬岱又新敗,於是乘機解除他的兵權,不再重用他也是有可能的。

馬岱死後葬於四川省新都縣,這是在成都裡頭,也說明馬岱很可能並沒有被派去地方鎮守,所以他有可能被收了權,在成都做了一個閒差,最終去世。


夏目歷史君


馬岱(生卒年不詳),扶風茂陵(今陝西興平)人。三國時期蜀漢將領,馬超的從弟。早年追隨馬超大戰曹操,反攻隴上,圍攻成都,漢中之戰等。後在諸葛亮病逝後受楊儀派遣斬殺了蜀將魏延。曾率領軍隊出師北伐,被魏將牛金擊敗而退還。官至平北將軍,陳倉侯。


在今天,大家耳熟能詳的還要數劉備、曹操、孫權、諸葛亮、周瑜、五虎上將,對於他們的結局,人們可能都能說出個一二三,但是其他的人物呢?遠的不說,就從馬岱說起,諸葛亮死後,憑一己之力殺死魏延的馬岱,後來去哪裡了?最終結局如何?公元234年,諸葛亮去世後,魏延和楊儀的矛盾徹底爆發,雙方都向劉禪上書誣告對方謀反,最終兵戎相見,王平率軍戰敗了魏延。當時魏延眼見大勢已去,所以帶著兒子和幾名親信準備逃往漢中,這時楊儀選擇趕盡殺絕,在沒有獲得朝廷允許的情況下,派遣了馬岱追殺魏延,最終將魏延處死。

之所以說馬岱離這些人不遠,是因為他是五虎上將中馬超的叔伯兄弟,並且還算是馬超親手託付給主公劉備的從弟。雖然是攀親帶故,但馬岱也確實是一個爭氣的孩子,他一直跟隨在諸葛亮身邊,跟著他數次北伐、平南中,征討四方,也算是功勳卓著的人,劉備和諸葛亮對馬岱也是很放心,並封他為平北將軍,這個官職雖說不高不低,但對於嶄露頭角的馬岱來說,已是不小的恩賜,而在這段歷史中,最出名的應該要屬馬岱憑一己之力斬殺魏延。對於馬超來說,曹操是他最大的仇人,他曾對劉備說,家中兩百多口人都死於曹操的刀下,這樣的仇他不得不報。因此,馬岱最初也是跟隨兄長馬超征討曹操,在馬超死後,馬岱在諸葛亮手下,多少也能夠獨當一面。據說當時,諸葛亮病逝之後,魏延的手下已有許多人不服他,無奈之下,魏延只得帶著剩下的人逃往漢中,而馬岱也是在這一過程中,受了楊儀的命令,一路追擊,最後單槍匹馬殺了魏延,成為他獨自為蜀漢立下的軍功。

“三年,遷太尉,累增封邑。蜀將馬岱入寇,帝遣將軍牛金擊走之,斬千餘級。”這裡的三年,指的是曹魏青龍三年,即公元235年,在諸葛亮去世後的第二年,馬岱便帶兵攻打曹魏,不過最終被司馬懿愛將牛金擊敗,並且損失上千兵馬。

由此可見,馬岱斬殺魏延之後,劉禪賦予了馬岱一定的軍權。不過馬岱的軍事能力的確一般,加上後來又蜀漢戰事減少,所以最大的可能就是被雪藏。而自己雪藏到了姜維北伐的時代,很可能已經去世。還有一種可能是很多人都贊同的,那就是馬岱可能被“雪藏”了。因為諸葛亮死之後掌權的人主張休養生息。而馬岱卻主張繼續對外鬥爭。然後又加上他所領導的北伐的失敗,他有可能被掌權人降低了官職,奪去了軍權。從此以後他便再沒受到重用,所以歷史上最大的記載也就很少了。但是歷史上卻對他的死做了記載,馬岱被葬在成都的內部這個遠離戰爭的地方,從這點就可以看出,他可能真的被沒收兵權不受重用了。
馬岱墓遺址位於四川省新都縣軍屯鎮與彌牟鎮交合之處,其墓雖不甚宏大,周圍卻是蒼松翠柏,茂林修竹圍繞。墓前有石桌祭臺有石碑,碑高約二米,碑上刻有:“漢平北將軍馬公諱岱之墓。”墓室依山坡而建,封土高約3米。1950年,曾於封土下發現花邊磚,磚上隸書“馬岱之墓”字樣。諸葛亮於五丈原病逝後,蔣琬繼承丞相諸葛亮的大權,拜尚書令,又加行都護、假節。楊儀護送諸葛亮遺柩千里迢迢回到成都,僅僅被後主劉禪封為中軍師。他不甘屈居蔣琬之下,經常對費禕抱怨發牢騷,還說出“當初寧願投魏”的不當言論。


大老二爺


以《三國演義》為背景,先看看馬岱是怎麼殺的魏延?

諸葛亮臨死前,感覺時日無多,便開始交待後事,諸葛亮依次叫了三個人,先是姜維,將自已所記兵書、陣法、兵器都傳給姜維;接著找來馬岱,授以密計,並囑付死後按計行事;最後找來楊儀,並授予錦囊一個,告知死後魏延必謀反,等魏延反時,可拆開錦囊依計行事。



當晚,諸葛亮去世。蜀軍按丞相遺命準備全軍後撤,楊儀派費禕到魏延營中告訴魏延諸葛亮去世,告知讓魏延斷後,楊儀暫代兵權,並探探魏延口氣,結果魏延不肯斷後,還看不起楊儀,於是費禕就找了個藉口離開魏延營地,回到楊儀處。

結果楊儀就不再理會魏延,率領大軍後撤,由姜維斷後,結果魏延聽說後,派出馬岱去打探消息,馬岱回來告訴魏延,楊儀已率軍後撤,魏延問馬岱是否願意相助,馬岱欣然同意,於是魏延率領本部兵馬也開始南撤。



結果魏延抄小道跑到楊儀前面並燒絕棧道,攔住楊儀軍的去路,接著楊儀與魏儀互相向後主劉禪上表告對方謀反,隨後楊儀、姜維等人抄小路避開燒燬的棧道,往漢中進發,楊儀派王平為先鋒,領兵三千先行。

王平率領的三千先鋒碰上魏延的軍隊,王平勸魏延手下的士兵不要與魏延一起謀反,大家都是益州,你們可以先行回家。當時魏延手下的士兵就散了一半,王平與魏延戰了幾個百合便退走,魏延手下有一半的士兵逃跑,魏延殺了幾人都攔不信,只有馬岱率領三百人紋絲不動。



之後,魏延與馬岱一起率軍進攻楊儀與姜維佔據的南鄭城,楊儀看到魏延前來,便拆開了諸葛亮給他的錦囊,隨後楊儀便率軍出城,對魏延說:你敢在馬上大叫三聲誰敢殺我,就是大丈夫,我就把漢中城池獻給你。

魏延說:楊儀你聽著,如果孔明在世,吾尚懼他三分,他今已亡,天下誰敢敵我?別說連叫三聲,便是叫三萬聲,這有何難!於是魏延大叫:誰敢殺我?誰敢......魏延話音未落,直見身後傳來一個聲音:“我敢殺你!”接著手起刀落,魏延的人頭被斬於馬下,殺魏延的人便是馬岱。



原來諸葛亮早就安排好了讓馬岱殺魏延,並且還授予了楊儀配件的錦囊,於是魏延不出諸葛孔明所料被馬岱斬殺。

由此可以看出,魏延並不是馬岱一已之力殺的,而是諸葛亮早就計劃好的事,如果真要算,只能算是諸葛亮設法殺了魏延,馬岱只不過是最後那個執行者而已。



蜀軍回到成都後,馬岱因為斬殺魏延有功,便將魏延原來的爵位都賜給了馬岱。

馬岱應該是病死或者老死的,也就是說正常死亡。因為馬岱是馬超的堂弟,而馬超去世比劉備還早一年,到諸葛亮去世時,馬超已經去世了12年,馬超死的時候是47歲,到諸葛亮去世這年,馬岱也相近60歲了,這個年齡已經不小了。



在諸葛亮去世後,蜀漢的政策主要是處理內政,很少對外用兵了,沒有對外用兵,武將也基本上是生老病死,不會死在戰場上,因此馬岱也是如此,和他差不多的王平、吳懿等將領也是病死的,所以馬岱也是,馬岱最終的結局就是病死在益州。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馬岱的一生與其兄馬超一脈相傳,終生不得蜀漢集團重用,幾乎沒有建立什麼功勳,最為諷刺的是馬岱為蜀漢建立最大的功勞是殺了支柱大將魏延。

馬岱是跟隨馬超一起投降了劉備的,按照劉備與馬超的協議(口頭上的),馬超率領西涼殘軍投靠(不是投降)劉備,共同打敗了張魯,佔領了戰略要地漢中,馬超期望劉備未來能夠幫助他重新打回西涼。

馬超算是劉備的盟友,但是在蜀漢卻得不到劉備的重用,劉備以前都是靠投靠割據諸侯起家的,投靠陶謙,賺了徐州;投靠劉表,賺了荊州。劉備在這方面是專家,肯定也防止別人學他的樣,走他的路,對馬超集團進行打壓。

馬超在蜀漢的爵位高,地位也高,卻沒有實權,劉備只是把他當作抵禦羌、氐族的一面旗幟,完全不讓他進入到朝中權力圈子,盡最大的可能壓縮馬超的勢力發展。

馬超唯一的鐵桿兒就是其堂弟馬岱,劉備為了分化馬超集團,把馬岱調離了馬超帳下,一直被諸葛亮當作陣前將軍使用。

諸葛亮死後,楊儀與魏延引發衝突,魏延理虧,逃回了漢中,而楊儀令馬岱追到了漢中,不但斬了魏延,並殺了魏延三族。馬岱的這種蠻夷手段和性格暴露無遺。

馬岱後來一直沒有在史料中出現,甚至是病死、戰死都不清楚,至少他沒有投降曹魏,通過現代馬岱墓的發現,我們能一窺斑豹。

馬岱墓遺址位於四川省新都縣軍屯鎮與彌牟鎮交合之處,這裡屬於成都邊緣,從葬地來看,馬岱應該是蜀漢沒有滅亡之前死亡的,而根據馬岱的封號來看,他應該是在諸葛亮在世的時候因為陳倉之戰受封“陳倉候”,馬達任平北將軍可以看出他在蜀漢北伐戰爭中擔任的職務,還是非常重要。

據相關史料記載,馬岱還有一個弟弟馬抗,他並沒有入蜀漢,而是在馬騰與曹操之亂中一路西逃,並在西域融入了當地成為貴族,這個國家至今猶在,亞美利亞。


沉墨I方之城



公元234年,蜀漢丞相諸葛亮積勞成疾,病逝於五丈原。他死後,長史楊儀和大將魏延的矛盾全面升級,達到了不可調和,你死我活的地步。這時,有一個關鍵人物出場了,演義中他接受諸葛亮的秘密任務,偷襲斬殺素有“反骨”的魏延。這個人就是馬岱,他是五虎上將中馬超的堂弟,他憑一己之力斬殺魏延後,銷聲匿跡,他去哪了?依據演義及相關史料,分析得出三個結局,分析如下。


其一,馬岱可能看透了世態炎涼,隱居西涼,度過餘生。

馬岱,演義中,他初次登場是隨叔父馬騰入京,後來因衣帶詔事件,曹操將馬騰及其兩個兒子斬殺,只有馬岱喬裝趁亂逃出。馬岱千里奔襲,向遠在西涼的馬超彙報慘劇,並跟隨馬超起兵,討伐曹操。他曾在潼關前打敗鍾繇,後馬岱跟隨馬超投奔劉備。馬超病逝後,馬岱繼承了他的爵位,並受到劉禪和諸葛亮的重用。如蜀漢丞相諸葛亮七擒孟獲和六出祁山伐魏等軍事行動,都有馬岱的身影。


馬岱久經沙場,為蜀漢的穩定和發展,立下了汗馬功勞。他作戰冷靜踏實,深得諸葛亮信任。諸葛亮臨終交代給馬岱秘密任務,即斬殺被諸葛亮認為他死後必反的魏延。馬岱不負眾望,在楊儀引誘魏延大喊三聲誰敢殺我時,手起刀落,一刀斬魏延於馬下。演義中相關描述如下:

遂提馬按轡,於馬上大叫曰:“誰敢殺我?”一聲未畢,腦後一人厲聲而應曰:“吾敢殺汝!”手起刀落,斬魏延於馬下。眾皆駭然。斬魏延者,乃馬岱也。


馬岱斬殺魏延,是投靠長史楊儀的投名狀,是楊儀的嫡系親信了。如果楊儀在蜀漢朝堂掌握大權,馬岱自然會受到重用。楊儀自己想的也是,他安全護送丞相諸葛亮靈柩回到成都,並順利帶回伐魏大軍,還除掉可能謀反的魏延,立有大功,僅僅被後主劉禪封為中護軍。

蔣琬成了諸葛亮的接班人,掌握了蜀漢的大權。楊儀被閒置了,他非常不滿,還發了幾句牢騷,如他曾和謂費褘訴苦:“昔日丞相初亡,吾若將全師投魏,寧當寂寞如此耶!”


沒想到費禕將此話上奏劉禪,劉禪將楊儀變為庶民,楊儀羞慚,自殺而亡。馬岱本以為楊儀是諸葛亮的接班人,是自己再次追隨之人,沒想到楊儀是一個反覆無常的小人,還口出不遜,人品惡劣。馬岱心灰意冷,對蜀漢朝堂失去了信心,他可能退隱江湖,回到老家西涼隱居,不問世事。

其二,馬岱在楊儀倒臺後,受到牽連,鬱鬱而終。


蜀漢丞相諸葛亮病逝五丈原後,馬岱失去了靠山,他重新選擇了靠山。表面上,他選擇的是大將魏延,實質上是長史楊儀。在關鍵時刻,馬岱給了魏延致命一擊,從魏延背後下手。馬岱的這致命一擊,使魏延被滅三族,楊儀奪取蜀漢軍隊大權。然而,好景不長,楊儀與蔣琬、費禕的爭權重,失利,被邊緣化,發了幾句牢騷,被劉禪廢為庶人,隨後羞慚自殺。演義中相關描述如下:

蔣琬奏曰:“儀雖有罪,但日前隨丞相多立功勞,未可斬也,當廢為庶人。”後主從之,遂貶楊儀赴漢中嘉郡為民。儀羞慚自刎而死。


楊儀自殺後,馬岱在朝中失去了靠山,他也可能被清算。“一朝天子一朝臣”,楊儀死後,馬岱被邊緣化。如果馬岱人緣好,他只是被閒置,回家養老,不管事情了。如果馬岱人緣不是太好,可能面臨牢獄之災。

其三,馬岱可能看到伐魏報仇無望,憂憤而亡。


馬岱的叔父馬騰,及馬氏宗族二百餘口被曹操滅族。西涼馬氏和曹魏有著血海深仇,不共戴天。蜀漢集團裡,估計就數馬超和馬岱最想伐魏,克復中原了。他們想的是為冤死的家人們報仇雪恨。公元235年,即諸葛亮病逝的第二年,馬岱率領蜀漢大軍,伐魏,被魏將牛金擊敗,損失慘重。《晉書》中記載如下:

蜀將馬岱入寇,帝遣將軍牛金擊走之,斬千餘級。

估計這是一次很小的戰役,這代表了馬岱誓死伐魏的決心。這次戰役之後,各大史書失去了馬岱的記載,估計馬岱伐魏無果,受到蜀漢朝臣排擠,鬱鬱而終。


總結,馬岱在堂兄馬超、丞相諸葛亮死後,失去了靠山,他重新尋找的靠山楊儀,不靠譜,失去了在蜀漢朝堂立足的基礎,受到排擠。馬岱在在斬殺魏延後,他可能退出隱居,也可能鬱鬱而終,還有可能伐魏無望憂憤而亡這三個結局。

關注三國、分析三國、研討三國,為您揭開三國未解之謎。


魁哥說歷史


關於馬岱,史料記載的並不多,就是生卒年也不詳。

除了斬殺魏延這個橋段,馬岱露臉的機會並不多。

但由於魏延是諸葛亮死後,蜀漢超級大佬級別人物,馬岱幹了這麼一件大事,他的結局自然受到很大的關注。

探討一下他的結局,也的確是一件很有必要的事情。

這對了解三國曆史,正確評價那個時期的歷史人物很有意義。

一個人的歷史命運,必須適應歷史的潮流。

否則,不僅不會有大的建樹,而且可能是個悲劇。

馬岱的人生經歷,比較簡單,僅從他的本身經歷,看不出很大的歷史價值。

但如果把他與馬超父子的命運,結合在一起看待,那就很有意義。

我一向認為,作為歷史愛好者,我們不是考古學家、歷史學家。

如果我們僅僅把眼光侷限在一些歷史細節上,恐怕感悟不多,意義不大。

把眼光放得更寬一些,感覺會很不一樣。

這是我看歷史的習慣,希望友友們認可和喜歡。

馬岱(生卒年不詳),扶風茂陵(今陝西興平)人。
三國時期蜀漢將領,官至平北將軍,陳倉侯。

漢伏波將軍馬援的後代;
祖父馬平,曾任天水郡蘭幹縣尉;
伯父馬騰,蜀漢驃騎將軍馬超的從弟。

涼州的馬氏家族,是漢伏波將軍馬援的後人,在西涼很有勢力。

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也非常看重以馬騰為代表的馬氏宗族力量,極力拉攏。

馬騰的兒子馬超,少年成名,曹操多次徵召入朝為官,都被馬超拒絕。

後來,馬騰與韓遂等人一起對抗曹操,結為異性兄弟。

以利益結成的聯盟,終因利益而解體。

由於部曲之間的矛盾,馬騰與韓遂最終失和,相互攻殺,韓遂殺掉了馬騰的妻子,從此成為了仇敵,連年交戰。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派遣鍾繇、韋端前去勸和,並以馬騰為前將軍,封槐裡侯。

之後,馬騰聽從張既的建議,也迫於壓力,決定入朝為官。

曹操上表封馬騰為衛尉;封其子馬超為偏將軍,代替馬騰統領軍隊,屯於原地;封其子馬休為奉車都尉,馬鐵為騎都尉,同其餘家屬遷徙鄴城。

如果馬騰像漢中太守張魯一樣,依附朝廷,追隨曹操,也會是不錯的結局。

建安十六年(211年),曹操在赤壁之戰後,開始對關中用兵。

關中馬超與韓遂、楊秋等十部心生疑懼,一時俱反。

這與曹操的宣傳工作沒有做好有很大關係,但與馬超等人缺乏政治智慧,認不清大勢所趨,更有絕對關係。

張魯就有句名言:“寧願曹公為奴,不做劉備上賓”。

這是很明智的選擇。

但此時,馬超卻選擇了在潼關抗拒曹操,而馬岱選擇追隨從兄馬超一起抗曹。

七月,曹操率大軍親征,大敗關中聯軍。

馬超、韓遂等欲割地求和,曹操不許。

後來,馬超、韓遂又以兒子為質求和。

曹操採納賈詡建議,用離間計大敗馬超,韓遂投降曹操。

平定涼州地區後,曹操撤軍,斬殺了馬騰及其兒子,夷滅其三族。

馬超不自量力,這事就玩大啦。

213年,馬岱跟隨馬超逃亡漢中,依附張魯。

馬超還是不安分,引起張魯疑懼,就想殺了他。

無奈之下,馬超只得再次逃亡益州,依附劉備。

劉備可不是吃乾飯的,深知馬超的套路。

馬超遇到劉備,那真是小巫見大巫。

馬超念念不忘想打回西涼去,做個西涼王。

劉備寧可不要西涼,也不會讓你馬超去做西涼王。

可想而知,馬超是多麼的鬱悶,馬岱也就無所作為。

222年,馬超病重,上書劉備:

"臣宗族門下二百口人,被曹操誅殺殆盡,只剩下從弟馬岱,當以我卑微的宗族讓他繼承,深深地託付給陛下您,其他的也沒什麼話了。"

同年十二月,馬超就掛掉了。

就此看來,馬超的智商也不會比呂布高多少,何苦來著?

此後的馬岱也就死心塌地成了劉備的小跟班,與曹魏成為了死敵。

魏延一向不聽諸葛亮的招呼,馬岱也就成了諸葛亮最後處決魏延的棋子。

之所以囉裡囉嗦說這麼多,我的意思是,馬岱的命運完全不必交給蜀漢的劉備。

馬岱及馬超等整個馬氏家族完全有更好的選擇和出路。

這就是歷史,沒有假設,但卻能給後世以足夠的啟迪和感悟。

馬岱與整個馬氏家族的命運在一起,也沒有選擇的機會和權利,等待他的也不會有好的結局。

馬超死後,馬岱一直追隨諸葛亮,多次參加北伐。

但隨著諸葛亮屢屢北伐失敗,馬岱也沒有機會,能夠打回老家去。

234年,諸葛亮最後一次北伐,病逝五丈原。

按照諸葛亮的最後安排,馬岱斬殺了魏延。

馬岱因為這個功勞也被封為平北將軍、陳倉侯。

據《晉書》記載,235年馬岱率領蜀漢軍隊,繼續北伐。

司馬懿也沒很當回事,僅僅派遣部將牛金就擊敗了馬岱,斬殺蜀軍千餘首級。

之後再也見不到馬岱的蹤跡了,連啥時候死去的也沒有任何記載。

西涼派系本來在蜀漢就沒有多大的實力,馬超死後,更沒有了發言權。

就個人能力而言,能夠斬殺魏延,可見馬岱也不是等閒之輩,但落得如此下場,也是可悲可嘆。

一個人的命運,如果不能融入歷史的潮流中,只有一腔熱血是遠遠不夠的。

具體說就是,如果馬岱跟隨馬超一起,投奔曹操,其結局就大不一樣了。

馬岱的一生,儘管留給後世的史料不多,但足以給後世許多可以汲取的東西,

這就是回答這個問題的意義所在。

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活法,所有結果都是自己的選擇。

每個人都值得尊敬,但不妨從另一個角度來品味歷史,感悟人生。

馬岱墓遺址位於四川省新都縣軍屯鎮與彌牟鎮交合之處。其墓雖不甚宏大,周圍卻是蒼松翠柏,茂林修竹圍繞,無侵葬野墳。墓前有石桌祭臺有石碑,碑高約二米,碑上刻有:"漢平北將軍馬公諱岱之墓。"墓室依山坡而建,封土高約3米。1950年代曾於封土下發現花邊磚,磚上隸書"馬岱之墓"字樣。廣漢市向陽鎮(與青白江接壤)在修大件路時也發現馬岱碑,現存於政府院內。



豹眼看歷史


三國曆史中上,不僅存在一批流傳千古的名將,更有許多不知名的將領。有些將領中有些因小說《三國演義》存在世人皆知,不過在歷史上他們卻只是輕描淡筆的走個過場,也有些將領在史書有濃墨重彩的一筆,卻被人遺忘。從而就形成一個現象,如果按照時間線閱讀史書,看著看著這人就莫名其妙的消失了,這些人就成了“失蹤將領”。而馬岱就是這樣一位“失蹤將領”,那麼馬岱究竟是有如何輝煌戰績呢?

在歷史上馬岱是為數不多沒有字號記載的將領

小將歲月

馬岱,扶風茂陵人,馬超從弟。與其他草根出身不同,馬岱的出身可謂是身份顯赫。叔父馬騰早在東漢末年虎據西涼成為一方諸侯,堂哥馬超更是年少成名。西涼邊陲,屢屢發生羌亂也讓西涼民眾有崇武這傳統,因此傳統馬岱的武藝也不會差到哪去。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正當曹操準備與曹劉兩家赤壁決戰之時,因害怕馬騰韓遂在西涼地區趁火打劫(韓,馬兩人本身就以叛軍起家,且多次反反覆覆。曹操的擔心並無道理)於是派張既去勸說馬騰入朝為官(實則作為人質),馬騰感覺到自己年紀大了,也厭倦與自己結拜兄弟韓遂多年來爭鬥,接受張既勸說前往鄴城赴任。不過馬騰這一走可不光是自己一個人《典略》記載:

及騰之入,因詔拜為偏將軍,使領騰營。又拜超弟休奉車都尉,休弟鐵騎都尉,徙其家屬皆詣鄴,惟超獨留。至於馬超的留任更多的是馬騰勢力與曹操談判的結果。這一段後來在《三國演義》中成了馬岱登場背景:馬騰父子被殺,馬岱扮成客商逃回西涼報信,馬超起兵反曹為父報仇。似乎合情合理實則漏洞百出。馬超於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發動著名的潼關之戰,馬騰被殺的時間卻是在次年也就是建安十七年(資治通鑑記載夏,五月,癸未,誅衛尉馬騰,夷三族),不過這也恰恰證明馬岱是留在西涼軍中。為什麼這麼說呢?《三國志 龐德傳》記載道:“每戰,常陷陳卻敵,勇冠騰軍。後騰徵為衛尉,德留屬超。”在這裡可以看出龐德因勇冠三軍成了馬騰留給馬超的一張王牌,作為代表宗親力量的馬岱則是馬騰留下的另一張王牌。眾所周知西涼勢力錯綜複雜,除了馬騰,韓遂,曹操這三家之外更有羌、氐勢力存在,就像現代企業二代接班一樣,除了父輩留下的老臣之外,自己宗室親屬則成了可以信賴的人,馬騰浩浩蕩蕩的帶走馬氏宗親也該考慮到這點。因此可以肯定馬岱在軍營中扮演重要角色。
然而潼關之戰馬超所謂的十萬聯軍本身就是一幫心懷鬼胎集結而成,哪是曹操的對手,被一封塗塗改改的招安書搞的互相猜忌,最終土崩瓦解。關中之戰的失敗不僅讓馬騰多年的基業毀於一代,也讓馬超軍團從主動變成被動開啟流亡歲月。

作為馬超的堂弟,馬岱從小將歲月一路陪伴到馬超最後歲月

流亡歲月

潼關之戰之後,不甘心失敗的馬超準備捲土重來。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趁著曹操與孫權大戰濡須口期間,馬超瞄準時機聯合羌、氐、張魯勢力發動

冀城之戰試圖奪回涼州故地。期間雖一度得到隴右地區,無奈寡不敵眾。在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帶著龐德,馬岱等親信投奔漢中張魯。張魯對馬超才能是十分欣賞,這可引來張魯手下對馬超的嫉妒,先是張魯打算把自己的女兒嫁給馬超,結果被部下勸諫下反悔了,後又漢中大臣遭受的排擠。而馬超原本想依靠張魯的力量重回故鄉西涼,可惜讓馬超失望的是張魯只想著偏安一隅,根本就不想為了馬超得罪曹操。時間一長馬超對張魯就有所不滿,張魯的手下楊白(就是被現代網友戲稱“松柏二聖”的楊柏的原型)就打算除了馬超以絕後患。《典略》記載:“又魯將楊白等欲害其能,超遂從武都逃入氐中,轉奔往蜀。是歲建安十九年也。”可見馬超投蜀是相當急的,不僅留下父親馬騰留給自己的王牌龐德(當然不排除已告知龐德,但龐德本身與自己的兄弟龐柔有殺妻之恨拒絕前往),還拋妻棄子。帶著馬岱從氐人的領地投奔劉皇叔,結束流亡歲月。可以說在馬超最艱難的歲月當中,只有堂弟馬岱這一位親人伴其左右讓他堅持殺回西涼的決定。也許讓馬岱沒有想到這次投奔之後,他走上自己的巔峰。

流亡歲月讓馬岱成長為馬超的左右手,也讓他更渴望重返西涼

兄志弟繼

投奔劉備之後,哥倆也沒有忘記重返西涼的夙願,跟隨劉皇叔參加大大小小的戰役只求能回到故土。章武二年(公元222年),壯志未酬的馬超走完了四十九年的歲月,臨終前上疏劉備:“臣門宗二百餘口,為孟德所誅略盡,惟有從弟岱,當為微宗血食之繼,深託陛下,餘無復言。

”曾經赫赫一時的馬氏一族現如今只剩下馬岱一人。隨著時光流逝,蜀漢王朝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主公劉玄德在“夷陵之戰”之後駕崩,原先漢中王時期前後左右四大將軍(分別為:前將軍關羽,左將軍馬超,右將軍張飛,後將軍黃忠)紛紛隕落。但重返西涼的夙願在馬岱心中從未改變。建興六年(公元228年)堂兄馬超死後的第六年,馬岱隨著丞相諸葛亮進行北伐之戰,史書上沒有記載相關馬岱在這五次北伐戰爭中有什麼功績,但可以肯定的是在對羌、氐上馬岱發揮他的貢獻。《三國志 楊阜傳》記載:“超有信、布之勇,甚得羌、胡心,西州畏之。”也從側面看出西涼馬氏對羌、氐的影響力。可惜五次北伐均已失敗告終。建興十二年(公元234年),蜀漢丞相諸葛亮於五丈原逝世,臨死前與楊儀,費禕,姜維三人密謀定下留下讓魏延斷後,姜維次之,如果魏延不服從,就不必管它。諸葛亮死後楊儀令費禕去探探口風,魏延說“丞相雖亡,吾自見在。府親官屬便可將喪還葬,吾自當率諸軍擊賊,云何以一人死廢天下之事邪?”那魏延為何會如此的目中無人?魏延這人吧史書對他評價是“
既善養士卒,勇猛過人,又性矜高,當時皆避下之。”簡單點說就是牛人有牛脾氣,其他都怕他躲著他(可見魏延這人緣有多差),在劉備,諸葛亮庇佑下也沒有捅大簍子,但偏偏遇到楊儀這塊硬石頭,楊儀這人估計也牛脾氣一個也不管你魏延脾氣如何就是不給你面子,結果兩人都看對方不順眼勢同水火。就形成了一個要撤,一個要進,魏延中途攔截楊儀部隊,一天之內雙方向劉禪上書都說告對方謀反。這下把阿斗難糊塗了就詢問董允和蔣琬,董允和蔣琬兩人原本就對魏延不滿,更擔心魏延趁機鬧大亂子,於是都保楊儀懷疑魏延(畢竟秀才造反,三年不成也可以理解)。楊儀接到指令之後先派王平去抵抗魏延,在王平的勸退下,魏延手下的人都跑散了不部分,而魏延不服氣帶著自己的兒子準備回漢中整頓然後去成都理論。楊儀就派馬岱去討伐魏延,馬岱不負眾望斬了魏延防止蜀軍內部分裂,這雖然是馬岱這輩子唯一載入史冊的功績,但也是蜀漢崩塌的序章。馬岱的夙願也隨魏延之死再次渺茫了。

魏延雖然驍勇善戰,無奈不懂朝中規則。但不可否認他對蜀漢的忠心

後事迷蹤

討伐魏延之後,馬岱也因斬殺魏延之功封為平北將軍、進封陳倉侯。次年(公元235年)馬岱率眾伐魏,結果是大敗而歸。《晉書 帝紀 高祖宣帝》記載:蜀將馬岱入寇,帝遣將軍牛金擊走之,斬千餘級。令人奇怪的是馬岱這次行動幾乎是不著調,既不清楚帶了多少人,也不清楚目的何在,就損失千餘人,但從兩件事或許可以佐證馬岱此次伐魏的目的:一是《晉書 帝紀 高祖宣帝》記載:武都氐王苻雙、強端帥其屬六千餘人來降。二是《三國志 楊儀傳》:廢儀為民,徒漢嘉郡。儀至徒所,覆上書誹謗,辭指激切,遂下郡收儀。儀自殺,其妻子還蜀。此前楊儀就因蔣琬接諸葛亮的班感到不滿,蔣琬本身也沒諸葛亮的影響力導致武都氐部對蜀漢有了動搖念頭,馬岱此次出征可能是蔣琬為了轉移矛盾,樹立威望同時又震懾武都氐部的軍事行動,只可惜戰敗讓這一切付之東流。這戰過後馬岱也就從史書上消失了,後續的的歷史資料中並沒有記載他的結局,不過從後世發掘的馬岱墓來看,馬岱因這次戰敗在成都掛個閒置渡過餘生(參考諸葛亮,馬超死後葬於所在來看,如果馬岱是在外駐軍應葬於其駐軍相近的地方,而馬岱卻沒有故此推斷馬岱只是掛著平北將軍虛銜在朝廷內部)。

至此威震西涼的馬氏一族退出歷史舞臺,馬岱也未完成堂兄馬超重返西涼的夙願抱憾終身。

未能迴歸西涼這是馬岱一生中最大的痛

有人責怪馬岱斬殺魏延是一件不光彩的事,但也應理解此時的楊儀作為馬岱的上司,更是在阿斗的授意下斬殺魏延(畢竟君命難為)。只是這一輩子從最大的遺憾卻是沒有迴歸故鄉,可以從馬岱的官位和爵位來看,平北將軍原本是馬超入蜀後在勸劉備進位漢中王時的官職(詳見立漢中王上表漢帝)是馬岱繼承堂兄馬超的心願象徵,陳倉候則更進一步表明這個心願(畢竟誰都明白韓信因暗度陳倉取得關中,關中旁邊就是馬氏一族的故鄉)。

或許對於馬岱這樣小人物來說他們拼盡一生只是為了一個小小的心願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