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曉梧談疫情對經濟影響:現在需要雪中送炭

2020年2月15日,由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主辦的博智宏觀論壇線上專題研討會通過網絡平臺順利召開,主題為“疫情對經濟影響的判斷、短期對策和中長期改革”,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原會長、學術委員會主席宋曉梧參加併發言。

現在需要雪中送炭

這次新冠狀病毒,跟SARS相似度很高,以SARS為例,是到了4月中下旬5月以後才消失蹤影。我們與其把困難估計的輕一些不如估計的重一點。因此,按照這樣的預設前提,我估計到4月中下旬、5月初,基本上可以把新冠病毒控制住。現在採取了很多封城隔離等強力措施,遠比抗SARS力度大,新冠肺炎確診人數可能在2月下旬出現明顯拐點,但是隻要這個病毒還能傳播,對經濟社會仍然是很大的威脅。有些專家說,新冠病毒的傳播性到夏天也不一定止住,可能會延續一年。我認為到4月中下旬以後能消除大面積疫情,對經濟的影響就已經相當大了。估計一季度GDP增長能夠到3就不錯了,二季度能夠恢復4到5就不簡單,全年估計在5左右。這可能還是比較樂觀的預測。總的想法,在這種特殊情況下,更不要以追求GDP增長作為經濟工作的主要指標。不要把6%作為紅線,也不要把GDP翻兩番作為底線,一切從實際出發。

這次抗擊新冠肺炎舉全國之力,廣大醫務工作者、基層黨員幹部處在一線,軍民團結,民族團結,各方馳援武漢,好人好事、英雄事蹟感人淚下。但至今我們對病毒產生的根源及疫情擴散的原因並沒有檢測查明,可是病毒把我們的社會治理水平、中央與地方的關係、公共衛生防禦系統、省市幹部素質、民眾道德水平等,倒是檢測查明得很清楚,暴露出的眾多問題出人意料。

這次會議主要討論經濟問題,關鍵是從什麼角度考慮經濟政策?我們不要把重點放到經濟增速上,重點應該是雪中送炭而不是錦上添花。現在誰在雪中?

先看群體。農民問題不是特別大,農村人少、地域遼闊,只要隔絕,村自為戰,問題就不太大。SARS對農業影響也不大。這次封城堵路,一些養殖業飼料短缺,糧食等大田作物熬得過去。現在受影響最大的群體是農民工。2.8億農民工,一多半要跨縣跨市跨省流動,而流動目前還受到很大影響,一些地方完全斷絕。農民工佔了全部城鎮就業4.2億人中的大多數,本來就處於社會底層,這次雪上加霜。農民工不盡快流動起來,企業就復不了工。再看企業。中小微企業規模小,底子薄。春節不營業,延長到正月十五,算是放長假了,但再拖到二季度,不知多少小企業資金流就斷了,難以為繼,這對就業將產生巨大的負面影響。三是看行業。這次新冠肺炎對各行各業都是沉重打擊,其中文化旅遊和餐飲業首當其中。本來春節是文化旅遊和餐飲業大賺一筆的當口,現在進貨都呆滯在庫裡,一些大飯店賣菜賣半成品,中小餐館基本停業,搞文化產業的,如一些連鎖歌廳、體育館所的老闆更是束手無策。此外,對保障民生的基礎設施行業和公共服務行業,目前都應作為雪中送炭的目標。從扶危解困的角度把經濟工作做紮實,從雪中送炭的角度考慮財政政策、金融政策、社保政策、稅收政策,等等。而不是從單純刺激經濟增長的角度來考慮經濟政策。這方面,中央已經出臺了一系列應急的政策措施,對緩解中小企業資金困境,促進復工和保障民生起了很好的作用。

兩難之處在於既要擴大就業恢復經濟,又要進一步做好防疫,尤其是萬一疫情不會在夏天自動終止傳播的情況下。可以說,在嚴格防止疫情擴散的前提下,儘快暢通經濟通道是重中之重。醫院確診病人減少了,亟需把防疫的重點轉到各類交通通道的衛生安全檢測,轉到工作場所和職工駐地的防疫,這也需要大量的投入。這樣的投入是生產性投入,比起那些眼花繚亂的演出更值得,附帶還能拉動GDP增長。

這次疫情對一些行業的發展,尤其是新經濟,可能有促進作用,比如醫藥衛生用品、公共衛生體系建設、網絡直銷、互聯網加,等等。對靈活就業、居家辦公等就業方式也是一次促進,但我覺得現在討論這些還不是當務之急。

我的觀點再歸納一下:一是圍繞雪中送炭考慮今年的經濟工作,認真貫徹中央深改小組近期會議提出的“補短板、補漏洞、強弱項”的一方針。待疫情消散,經濟走上正軌,我們可以較為從容地思考中長期經濟政策和下一步經濟工作。二是與其把困難想的簡單一些,不如想的嚴重一點。

關注同花順財經微信公眾號(ths518),獲取更多財經資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