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50億貸款被刷屏:不要跟驢辯論,它會踢你

在iPhone5之後,我常用的手機只有華為和小米。

可能談不上鐵桿米粉,但是對於小米和華為這兩家企業,以及他們的產品,我還是很滿意的。

前天開始,陸續有幾篇10W+的公號文章,刷屏了朋友圈,內容的核心是小米這類互聯網巨頭申請到幾十億低息貸款後,會通過個人貸款業務獲得高額利差。

如果只是公號作者自說自話,也就罷了,可怕的是這類文章篇篇10W+。

這就意味著在公號粉絲的文章打開率普遍只有百分之幾的情況下,要麼就是這些公眾號擁有幾百萬粉絲,要麼就是有大批不明真相的讀者,在點贊轉發推波助瀾。

小米50億貸款被刷屏:不要跟驢辯論,它會踢你

顯然,前者的可能性不大。

那麼問題就來了,為什麼那麼多人不願意相信小米?

陰謀論,是解釋這個世界最簡單的方法,但是,簡單不代表正確。

因為理解世界運行的底層邏輯,確實需要足夠的知識儲備和經驗,但顯然很多人不具備這些。

吐槽過這些“開局一張圖,剩下全靠編”的公眾號之後,我們來看看實際情況是怎麼樣。

通過幾個問題,你就可以瞭解。


一、這批抗疫貸款的背景是怎樣?

本月,央行會同有關部門出臺了30項金融支持疫情防控的專門措施,超預期提供流動性支持穩定金融市場,設立3000億元專項再貸款,向主要全國性銀行和湖北等重點省份的部分地方法人銀行提供低成本資金,支持銀行向重點醫療防控物資和生活必需品生產、運輸和銷售的重點企業提供優惠利率貸款。

這就是這批抗疫貸款的宏觀背景了。


二、謠言文章所稱的3.15%低利率是否存在?

這裡,只能說謠言文章的作者,讀書還是太少。

根據央行官網給出的文件顯示,運用專項再貸款資金髮放貸款的利率不能超過最近一次公佈的一年期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減100個基點,目前為3.15%,鼓勵金融機構以低於貸款利率上限的利率發放貸款。

中央財政按企業實際獲得的貸款利率貼息50%,確保企業實際融資成本降至1.6%以下。

所以,從貸款利率來看,很有可能不是3.15%,而是不高於1.6%,畢竟這批低利率貸款背後的作用類似於補貼。

聽風就是雨的自媒體作者,可以休息了,即便是要造謠,麻煩多讀點書,多做點功課行不行?

好歹也拿出點專業精神出來。


三、如何才能申請下這筆貸款?

同樣是央行官網文件指出,重點企業將實行名單制管理,由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和重點省份省級政府確定名單,金融機構負責審貸和貸後管理。


四、小米有沒有申請貸款?

沒有。

不過小米正在準備申請。

小米50億貸款被刷屏:不要跟驢辯論,它會踢你

在官方微博@小米公司發言人上發佈澄清聲明稱,小米並未獲得網傳的貸款,也未完成相關申請,更無確定的申請金額數字。

小米稱,此批央行專項再貸款的用途是用於抗擊疫情的研發、生產、物資採購等,而非誤解的“受災企業扶持貸款”,更非專項面向受災中小企業的扶持貸款。

抗擊疫情相關貸款為專款專用,不能用於跟疫情無關的業務、事項,無論是央行的管理制度還是上市公司的財務規則對此有嚴格管制。

在聲明的最後,小米也表示,“正在認真準備相關抗擊疫情專項貸款申請工作”


五、央行的態度是怎樣?

央行方面已經注意到了謠傳信息,正要求北京營業管理部會同北京銀保監局向北京市發改委、工信等部門有關部門核實。如果存在違反規定情形,必須嚴肅處理。

我不得不說,這些造謠的作者們,真挺牛的。

央行都被你們驚動了。

不過,恐怕央行後來的表態,就讓這些造謠者的美夢落空了。

央行稱,如果小米、美團的確因為參與疫情防控而需要貸款,銀行一定會給予貸款支持;如果符合五部門規定,也一定會給予利率優惠。


六、小米申請貸款,是不是缺錢了?

這個問題,就複雜了。

企業申請貸款,其實並不代表企業缺錢,從財務管理的角度上來講,能有更多低成本的資金供企業調用,同時在生產經營的過程中獲得更高比例的收益,那麼這樣的資金可以說是有多少要多少。

從商業上講,不是到了缺錢的時候才會去申請貸款。

以小米的友商華為舉例子,早在2019年11月,華為就在國內發行了60億債券進行融資。

要知道,華為以2018年7212.02億元人民幣的營業收入,連續四年在民營企業中排名第一。

2016年年末、2017年年末和2018年年末,華為的貨幣資金餘額分別為人民幣1254億元、1572億元和1840億元。

當然,關於華為發行債券的原因,業內也有很多分析,但是從沒有一種論調會認為是因為缺錢了。

反觀小米,在前幾天的小米10發佈會上,小米集團CEO雷軍披露,小米集團在2019年營收突破2000億。

今年研發投入將達到100億元,去年為70億元。

截至2019年9月30日,現金總儲備已經達到人民幣566億元。

數字都在這裡了,所以,你還相信謠言嗎?

當然,我羅列的這些問題,只是針對謠言文章列出的最核心的幾個。

其實還有很多碎片時刻,可以讓你更清楚的瞭解小米這家公司。

小米總是被米黑罵,最典型的就是“這麼大一公司,怎麼捐贈這麼不積極?”

  • 早在1月24日,由小米捐贈了價值超過30萬元的醫療用品,包括口罩、溫度計。這可是新年前夜,小米是唯一一個捐贈行動如此迅速的科技公司。
  • 1月29日,小米集團向武漢市慈善總會捐贈1000萬元人民幣,定向支持武漢五大抗擊新冠肺炎一線醫院。
  • 2月2日,小米集團、西山居和雲米公司向武漢火神山醫院和雷神山醫院捐贈大批物資,總金額248.57萬元,包括用於遠程視頻探視系統的1750臺小米平板電腦以及空氣淨化器、紅外體溫計、對講機和自動洗手機。
  • 2月3日,雷軍捐贈湖北省仙桃市200萬元,相關款項將指定用於購買防疫醫用物資和設備。
  • 2月4日,雷軍捐贈1070萬元,聯合其他多位武大校友企業家,委託武漢大學校友會從韓國緊急採購的醫療防護用品,已於2月4日凌晨送達。這是當時武漢市單筆接收物資總量最大的一次援助。
小米50億貸款被刷屏:不要跟驢辯論,它會踢你

小米創始人雷軍是湖北人,武漢大學畢業,家鄉有難,怎麼不會拔刀相助?

米黑們,可能忘記這一點了吧。

在緊急調度物資和集團捐贈之後,2月10日,小米集團復工的第一天,小米集團高管和員工捐款1155萬元。

尷尬的是,米黑又開始罵了。

真是罵的我一臉黑人問號。

這次罵的角度,也是很清奇,說小米先捐30萬物資,然後連續大筆捐贈,“欲揚先抑”,又在營銷。

??????

看著米黑蜂擁的點贊,我只能安慰自己:

不要跟驢辯論,它會踢你。

小米是怎麼一家企業,我不下定論,我畢竟不是鐵桿米粉,沒必要為小米大唱讚歌。

但是,事實如此清晰,為何還有那麼多人寧願相信之前刷屏的謠言?

這是令我最痛心疾首的。

我們可以不挺小米,但是,做人說話有點公道還是比較好。

謠言為何能傳播?

從傳播學上來講,有一個謠言公式可以參考。

謠言公式是對於謠言傳播方式的一項研究,內容為:

謠言=(事件的)重要性×(事件的)模糊性÷公眾批判能力。

這個公式說明,謠言產生和事件的重要性和模糊性成正比,而公眾的判斷水平在謠言傳播中也具有重要作用。

小米是大家熟悉的公司,所以重要性毋庸置疑。

而貸款政策的細節,大家又不甚瞭解,所以事件本身在之前也是模糊的。

最後一點是公眾的批判能力,反正應該不會太高。

我們順帶還原下另一個刷屏的謠言。

1月30號,Nature上的一條新聞《Chinacoronavirus: how many papers have beenpublished?》指出,截至1月30日,至少有54篇關於新型冠狀病毒的英文論文發表。

小米50億貸款被刷屏:不要跟驢辯論,它會踢你

然後自媒體文章火速刷屏,結論也很“震驚體”:

“科學家光寫論文不抗擊疫情”

然後很多人也相信了。

這也太多了吧!許多微博網友們對此非常憤怒,狂噴中國專家學者只想發論文不想抗疫情,中國SCI體制害人,高福院士為了搶發paper不惜瞞報疫情,毫不顧及大眾的生死。

其實,這些數量巨大的內容,也並非全部是論文,其中不少是新聞、評論和主編寄語。

正兒八經的論文,只有十幾篇。

很多自媒體作者,開局一張圖,剩下全靠噴。這是在利用大眾對於疫情的關切,混淆黑白,顛倒是否。

正如醫學科普作者“畢導”所言:

寫論文的目的,是把自己的成果共享給全世界的學者,讓大家都可以及時更新科學界對新冠病毒的認知水平,讓全世界的科研力量都可以為抗擊病毒做出貢獻。這樣既能集世界學術的力量攻克難關,又能督促國內科研不要放慢腳步。

所以發論文,本身就是他們抗疫情的工作之一!不要隨便指責人家發論文不抗疫情了!你咋不質疑鍾南山院士接受採訪是耽誤看病呢?

當然,我們舉論文刷屏的例子,只是在說明,很多讀者,只會相信自己願意相信的“震驚”新聞,而少有時間去深挖背後的邏輯和真相。

同事下午告訴我,昨天,韓紅又被黑了。

天啊,造謠者真是誰都不放過啊。

當然,我們能做的,也只是力所能及的還原一部分真相,至少,讓七色保的讀者們,不要被奇奇怪怪的文章汙染了眼睛。

對於米黑們,我只有一句話:

小米9用著挺好,我本來沒打算買小米10的,我現在要去預定了。

而大家,可以問一下自己:

為什麼你們寧願相信謠言,也不願意相信小米?

不對,我還沒說完,對於如何回覆謠言,我要告訴我們的讀者,同時強調一下標題:

不要跟驢辯論,它會踢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