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富士康復工獎勵3000元:90%iPhone出自這 不開工影響新品上市

2月15日消息,鄭州的富士康推出“防疫返崗激勵獎”,為iDPBG鄭州在職員級員工(不含陽光工場),在返崗時間、出勤要求等方面,符合條件的每人獎勵3000元。

對於富士康來說,雖然已在2月10日復工,但復工率不到60%,產能一直處於低負荷狀態。目前,全球90%的iPhone都出自鄭州富士康工廠,今年上半年蘋果還將發佈iPhone 9在內的7款智能電子產品,如果工廠不能全面復工,勢必影響蘋果新品的上市及銷售。

事實上,作為全球產業鏈最重要的世界工廠,中國製造有些許閃失,全球供應鏈都會出現巨大混亂。比如除了富士康,因病毒疫情造成中國零部件供應中斷,現代汽車已經暫停所有在韓生產線,包括蔚山、全州、牙山工廠,預計停產期間將持續至下週。而這個時間還取決於中國恢復生產的時間。

隨著新冠肺炎仍在持續,2月10日我國各地陸續開始復工生產,但製造業整體都在面臨著嚴峻的人員安排、運輸保障、疫情防控、生產效率等復工考驗。

疫情防控,導致員工復崗困難、人員短缺;運輸停頓、物流受限,原材料供應難;加之,防控期間,除了物資生產保障外,還要確保工人健康安全。如何快速恢復生產,實現效率最大化、經濟衝擊最小化成為製造業最為迫切的需求。

臨危需不亂,企業要鎮定

達利凱普是一家基礎元器件領域生產企業。相關負責人告訴融中財經,“我們將當前的項目進行了‘緊急、重要、經常性’三級任務劃分,針對不同任務定位關鍵重要人員,優先安排復工。其中,140餘名員工擔負緊急項目,第一批覆工;第二批覆工的是擔負重要項目的員工;然後其他員工,在家隔離進行網絡辦公。”

豐年資本合夥人趙豐接受融中財經採訪表示,“疫情當下,製造業想要實現安全復工生產,必須解決四大關鍵問題:人員安排、運輸保障、疫情防控和生產效率。而站在2020年中國高端製造業快速發展的關鍵路口,企業還需要意識到,‘管理’才是推動技術和企業發展的最重要手段。”

根據瞭解,高端製造業一直是豐年重點佈局領域,通過投後賦能體系,豐年不斷助推了被投企業順利迎接當下的(疫情)挑戰。“企業管理上只有靈活思考合理應對,才能夠在危機中順渡,在機遇中勝出,展現出最旺盛的生命力。”

豐年資本投資企業矽電半導體,位於廣東深圳。復工前,根據疫情提前制定了詳細的防疫措施,以保障復工審核的快速通過。其中,供應鏈部門、市場銷售部、生產部提前制定合理的生產計劃,減小因原材料供應商延期復工帶來的影響;非生產的供應鏈部門,則開展正常前端工作,保證原材料供應商正式復工後,能快速恢復生產。此外,對一些生產設備,提前啟動重新檢查。

相對矽電半導體的有條不紊,欣橫縱可謂經受住了疫情對公司各部門配合的考驗。2月10日,是欣橫縱參加維也納國際核安保大會的日子。受疫情防控影響,物料供應商早已停工停產,欣橫縱不得不臨時啟動備選方案——迅速尋求合格供應商完成物料準備。

“在國內物流運輸受阻的情況下,我們全面調動了在深圳的職工,親自開車到供應商廠家提貨,並交接給參展組,再由參展組與國際核安保大會組委會對接,通過空運最終順利抵達維也納。最後,順利參加核安保大會,我們也成為唯一一家在疫情下順利在國際舞臺進行國產化技術展示的企業。”

無疑,面對2020年疫情衝擊,“中國工廠”數十年積累的厚重底色,正在提供著始終不變的高效。

智能化,有序復工

2月10日,工信部印發《關於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幫助中小企業復工復產共渡難關有關工作的通知》。

工信部表示,在支持企業提升智能製造水平方面,引導大企業及專業服務機構面向中小企業推出雲製造平臺和雲服務平臺;推動中小企業業務系統雲化部署,對接工業互聯網平臺,引導有基礎、有條件的中小企業加快生產線智能化改造,推動低成本、模塊化的智能製造設備和系統在中小企業部署應用。

以河南省為例,疫情期間,發佈132個雲服務和應用解決方案,免費向河南企業提供,助力企業使用雲服務等手段開展生產經營和管理活動,最大限度減少企業復工復產現場用工數量和人員聚集、流動,降低感染風險。

事實上,近兩年,我國製造業智能化轉型步伐在明顯加快,智能製造帶來的生產線人員減少、產品質量優化、生產效率提高等優勢,在此次防控疫情背景下,對復工復產的助力顯得十分關鍵。

位於重慶高新區的臺晶電子,是家來自臺灣的電子零部件製造企業。“春節以來,我們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堅持生產,目前基本能滿足訂單需求。”臺晶(重慶)電子謝佳翰接受媒體採訪時稱,智能化改造已經讓企業生產環節的人均效率提升了一倍左右。

作為國內電子產品重要生產製作商的聯想,其武漢基地的手機生產已經高度自動化,從物料進場到貼片焊接、部件檢測,到組裝和整機檢測,再到最終包裝與交付出場的整個過程中,已經實現了物料可追溯、電路板焊接的自動檢測、生產線安全的全自動監控、整機的全自動出廠測試、廠區物料運輸的AGV機器人全自動運輸。

楊元慶對外稱“藉助聯想遍及全球的製造及銷售網絡,我們能夠將本次疫情給消費者帶來的潛在影響降至最低。”

復工亦有風險,防疫需落實到人

復工,就會面臨另一個現實問題:感染了怎麼辦?

2月10日,一張群聊天記錄截圖在網上和朋友圈被轉發:“最新消息,蘇州有一家公司提前開工,已經確認感染了……有200多員工,統統隔離……”引起市民諸多恐慌。

鄭州富士康復工獎勵3000元:90%iPhone出自這 不開工影響新品上市

有媒體記者第一時間趕到事發企業採訪獲悉,該企業因生產春節未停工,發燒員工無疫區活動經歷,且兩次核酸檢測結果均為“陰性”。雖然不是被感染。但仍產生了一定影響。

復工路上,有人開私家車上班,有人騎電動車上班,也有人可能坐廠車上班,當然可能大部人還在擠公交、坐地鐵。隨著疫情愈發嚴峻,聚集性疫情事件數量與日俱增。

欣橫縱方面,建立了疫情防控制度,明確責任人。具體而言,前臺設置疫情管控點,測量體溫、重點部位消毒、指導洗手、發放口罩、登記信息;下午3:00安排檢測體溫,登記個人體溫及健康狀況;對所屬辦公室進行全面消毒、擦拭,保持開窗通風;延長員工就餐時間,分批分散就餐;取消所有集中式會議,改用視頻和電話會議;整理每日預防工作所有記錄信息,形成各類崗位相對固定接觸交流網絡,以便發生緊急情況時採取隔斷性措施。

昌力科技方面,也是快速成立了防疫小組,購買口罩、消毒液等必備防疫物資。同時,對員工身體狀況和地理位置進行隨時記錄,及時備案。設置隔離室,食堂、工廠全面消毒、廠區辦公間隔超過2米等,都做了系統性防控佈局和安排。根據2003年非典疫情,製造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大於服務業貢獻率。不僅如此,製造業佔比高的城市,在非典過後,復甦更快,效率更高。由此也表明,城市發生疫情後,製造業對經濟復甦和持續增長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中國,有著全球最為龐大的製造業,也是全球唯一滿足聯合國對製造業所有細分門類的國家。隨著全國各地陸續復工,防控新冠疫情進入一個全新階段。多數行業已經感受到了疫情壓力,包括防疫措施引發的製造行業供應鏈中斷、延遲復工帶來的衝擊。當然,疫情,是挑戰也是機遇,此刻能夠度過難關、順利復工的企業一定會成為製造行業的模範和先鋒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