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決勝汙染防治攻堅戰貢獻力量——2019年環保產業發展評述和2020年發展展望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

为决胜污染防治攻坚战贡献力量——2019年环保产业发展评述和2020年发展展望

北極星大氣網訊:為決勝汙染防治攻堅戰貢獻力量——2019年環保產業發展評述和2020年發展展望

剛剛過去的2019年,汙染防治攻堅戰取得關鍵進展,主要汙染物排放量持續減少,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成績取得,得益於生態環保鐵軍攻堅克難、積極作為,也離不開環保產業的技術支撐。2019年,我國環保政策密集出臺,生態環境監管力度進一步加大,政策紅利逐步顯現,環保產業已經從政策播種時代進入到全面的政策深耕時代。

2019年6月,生態環境部部長李幹傑在參觀第十七屆中國國際環保展覽會時指出,大力推進環保產業發展既是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的需要,也將推動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具有重要的環境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的收官之年,是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的決勝之年,是保障“十四五”順利起航的奠基之年。要堅持方向不變、力度不減,打好打勝汙染防治攻堅戰。在這樣的背景下,環保產業將迎來更多發展機遇。

法律法規出臺催生新市場

黨的十九大要求,堅持厲行法治,嚴格規範公正文明執法,實行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堅決制止和懲處破壞生態環境行為。2019年生態環境法律法規體系進一步完善,為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提供了法律法規保障,為環保產業發展注入了新的動力。

2019年是《土壤汙染防治法》正式實施的第一年,從根本上改變了土壤汙染防治無法可依的局面,為土壤修復行業注入了新的需求,有效帶動了行業發展。2019年中央財政安排土壤汙染防治專項資金50億元,比2018年增長42.90%,行業市場規模持續擴大。據不完全統計,2019年公開招標的工業汙染場地修復類工程項目約250個,項目金額約100億;公開招標的農用地修復類工程項目約20個,金額約4.7億;公開招標的礦山修復類工程項目約50個,金額約20.7億。

此外,2019年公開招標5個山水林田湖及區域綜合整治類工程項目,招標金額合計61.3億,其中也涉及部分農用地和礦山的修復任務。工業類汙染場地修復工程仍佔行業市場的主要部分。國家持續投入相關技術研發,2019年7月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場地土壤汙染成因與治理技術”重點專項啟動申報,國撥經費概算5.0億元。2019年,《固體廢物汙染環境防治法》修訂草案進入二審,“無廢城市”建設試點順利落實,以上海為代表的各省市《垃圾分類管理條例》陸續實施,《國家危險廢物名錄(修訂稿)》(徵求意見稿)發佈等,這表明我國固體廢物行業政策制度不斷完善,治理措施和力度不斷加強,帶動了固體廢物處理利用行業整體迅速發展。其中,生活垃圾分類及無害化處理效果顯著,全面啟動地級以上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46個重點城市居民小區垃圾分類平均覆蓋率達到53.9%。《中國統計年鑑—2019》顯示,2018年我國生活垃圾清運量為2.28億噸,無害化處理率達到99%。隨著危險廢物管理制度日趨嚴格,處置企業數量逐年增長。2018年,全國危險廢物(含醫療廢物)經營許可證數量增長265%,持證單位達到3091家,但龍頭企業佔有率低,仍呈現“小、散、弱”的特徵,且地區發展不平衡,危廢跨省轉移難。工業固體廢物領域發展迅速,先進適用技術有所進步,大宗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有所提高。

2018年12月29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以下簡稱《環評法》)修正案獲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七次會議通過。新《環評法》從法律層面取消了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資質行政許可事項。2019年,生態環境部制定《關於取消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資質行政許可事項後續相關工作要求的公告(暫行)》《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表)編制監督管理辦法》《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表)編制能力建設指南(試行)》《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表)編制單位和編制人員信息公開管理規定(試行)》《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表)編制單位和編制人員失信行為記分管理辦法(試行)》等配套文件。2019年11月,環境影響評價信用平臺(簡稱:信用平臺)正式運行,標誌著環評進入信用管理的新時代。按照國家簡政放權、放管服等工作要求,環評審批權限逐年下放,固定資產投資建設項目減少,環評報告類別和內容簡化,環評市場萎縮態勢持續。但是,2019年啟動第二輪中央環保督查,繼續保持環境保護高壓態勢,地方政府部門、工業園區、企業等各方環保服務需求激增,以“環保管家”為代表的綜合性環境服務受到歡迎,諸多環評機構根據市場需求紛紛轉型,開展環境諮詢服務。政策標準加嚴帶動行業發展進步

為打贏藍天保衛戰,各級政府不斷出臺大氣汙染治理相關的政策和標準,一方面帶來了巨大的市場空間,另一方面也帶動行業不斷髮展進步。

通過近10年的治理,煤電超低排放改造完成率已達80%,全國8.1億千瓦的燃煤機組基本達到了天然氣的排放水平,培養了一支達到國際領先水平的煙氣超低排放治理產業隊伍。煤電之後,煙氣治理市場重點轉向非電行業。隨著《關於推進實施鋼鐵行業超低排放的意見》發佈,鋼鐵企業超低排放改造時間表敲定,2025年前力爭80%以上產能完成改造。初步測算,一個國內先進環保水平的500萬噸鋼鐵企業完成超低排放改造的一次性建設投資約20億元,環保運行成本將達到250元/噸以上,甚至接近300元,環保水平低的鋼鐵企業相應投資將大幅增加。總體看來,冶金環保領域市場空間較大,超低排放的穩步推行還將繼續拉動行業環保治理需求。在除塵領域,由於煤電行業大氣治理業務增長乏力,電除塵行業在2019年度承壓,但在海外市場開拓和適應於更嚴格排放要求和更復雜煙氣條件的技術創新層出不窮。目前,高質量發展已經成為電除塵企業的共識,該行業也成為我國環保產業中最具國際競爭力的細分領域。

非電行業實施超低排放和環保督查,為袋式除塵行業發展帶來了機遇。2019年,袋式除塵行業總產值預計約200億元/年,利潤約20億元。袋式除塵相關企業加班搶活成為常態,涉及主機、濾袋和配件等整個產業鏈,尤其纖維、濾料等骨幹生產企業產值增長明顯。隨著生態環境部印發《重點行業揮發性有機物綜合治理方案》,涉及VOCs汙染控制方面的標準規範制訂工作持續推進,VOCs治理行業整體發展勢頭良好。行業規模與2018年相比有所擴大,預計總體行業規模增長率達到6%以上。其中,骨幹治理企業繼續發展壯大,企業總數預計在2000家以上。VOCs治理服務行業有了較快發展,治理設施的運營服務受到普遍重視。機動車等移動源汙染已經成為大氣汙染的重要來源,國家及地方對移動源汙染排放工作的逐步推進和深化。

一方面對源頭排放管控更加嚴格,通過採取更加先進的發動機管理、燃油蒸發控制、電控裝置、後處理等技術手段降低新車排放汙染;

另一方面,新車汙染物排放標準實施、對在用車和非道路移動機械監管升級,為後處理裝置提供了巨大市場空間。2019年4月,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生態環境部和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發佈《城鎮汙水處理提質增效三年行動方案(2019—2021年)》,力促加快補齊城鎮汙水收集和處理設施短板,儘快實現汙水管網全覆蓋、全收集、全處理。

汙水提質增效已經成為近幾年城鎮汙水處理行業發展的重要需求,以黑臭水體治理和汙水提質增效為抓手,從最初的汙水處理廠提標改造向管網、泵站、廠站等全系統的提質增效轉變,從汙水處理達標排放向水環境改善、實現水生態修復目標轉變。為補齊農村水環境治理的短板,2019年7月,中央農辦、農業農村部、生態環境部等九部門聯合印發《關於推進農村生活汙水治理的指導意見》,結合國內不同地區的發展水平現狀,明確提出了到2020年農村汙水治理需要達到的目標要求。2019年11月,生態環境部發布《農村黑臭水體治理工作指南》,全面推動農村地區啟動黑臭水體治理工作,促進形成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農村黑臭水體治理模式。2019年,水處理行業創新與發展能力持續增強,成為打好碧水保衛戰的重要支撐。這一年,水汙染處理行業在問題診斷、工藝設計、技術裝備及系統解決方案等方面的水平和質量穩步提升,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湧現,地方綜合性環保產業集團相繼出現。多學科融合、產業和技術融合、系統思維促進了汙水處理行業全面發展,主要體現在優化傳統處理技術、提升精細化運營、解決難點問題三方面。2019年環境監測領域政策頻出,以空氣環境監測、水質監測、汙染源監測為主體的國家環境監測網絡已經基本形成,主要監測設備市場趨於穩定,環境監測行業整體平穩增長。其中,空氣質量監測的需求主要來自於鄉鎮空氣監測、揚塵監測、激光雷達、機動車尾氣監測、微型站、大氣溯源組分監測等方面。固定煙氣汙染源監測市場略有增長。

傳統的監測設備(SO2、NOX、顆粒物)趨於飽和,包括鋼鐵在內的非電行業全面進入“超低”時代,帶動超低排放監測市場和逃逸氨監測市場快速增長,引導監測技術創新迭代。揮發性有機物(VOCs)監測設備在政策刺激之下,取得了較好的發展,從事VOCs檢測的企業數量也不斷增加。此外,機動車排放監管工作,帶動排放監測裝置(OBD車載通訊終端、OBD排放快速檢測設備、非道路移動機械排放監控設備等)等細分領域的快速發展。水環境監測在2019年增長較迅速,雖然省控水站項目的推進較慢,但市級監測項目增加,2019年大的採購項目皆來自水質監測領域。固定汙染源水質監測市場規模基本與去年保持一致,產品門檻較低,行業競爭加劇,利潤空間大幅縮小,總磷、總氮兩項參數監測設備市場呈現出了較大的增長。發展中的問題不容忽視綜觀2019年的環保產業發展,機遇與挑戰並存。我們欣喜地看到產業發展壯大的同時,也不能忽視存在的問題。

資金問題依然是困擾環保產業發展的攔路虎。一方面,融資難、融資貴問題仍舊存在,另一方面,企業面臨大量的應收賬款和貨款回籠問題。以VOCs治理行業為例,由於治理企業規模普遍較小、融資困難,而且存在工程回款困難、回款週期長、需要企業墊付資金比例高等問題,企業的發展受到限制。在除塵領域,企業資金緊張,貨款回籠困難問題同樣嚴重。再如,礦山修復行業資金來源單一,多依靠政府投入和專項資金補貼,資金總量小,地方配套困難,修復後的盈利模式不清晰,制約了礦山修復行業發展。技術創新有待加強。技術是環保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也會直接影響產品的技術含量和附加值。經過前期的不斷努力,容易解決的問題已經解決,汙染防治攻堅戰進入“啃硬骨頭”階段,對技術要求更加嚴苛。以非電行業煙氣治理為例,與電力行業相比,非電行業的超低排放改造更加複雜,排放源眾多,包括鋼鐵、水泥、焦化、有色、玻璃等眾多行業;各個工業行業的工藝過程不同,排放的汙染物種類複雜、流量及濃度差異較大;不同行業煙氣的溫度、溼度及流量、流速等參數波動較大,要用一種技術或一套技術滿足非電各個行業汙染源排放特徵,實現超低排放難度可想而知。

市場期待規範。低價中標、惡性競爭等問題,一直困擾著環保產業的發展。雖然近年來業內企業不斷呼籲,市場規範、行業自律不斷加強,但問題依然存在。比如,在除塵領域,低質量的設備給行業帶來較多負面影響。較低的產品附加值、不規範的市場競爭及勞動力成本增加,導致企業利潤水平始終不高。再如,信用平臺註冊環評單位數量與原來具有資質的環評單位數量相比,增加了260%以上,其中擁有10名以上環評工程師的僅佔10%;擁有1-2名環評工程師的約佔50%,報告編寫質量令人擔憂。政策、標準、法規等有待繼續完善。例如,目前土壤修復領域出臺的管理政策很多,但場地修復環境監管政策的合理性和實用性仍需要進一步優化,應牢牢抓住“汙染者是修復的第一責任人”這一核心,引導修復行業逐步向規範化、可持續化發展。汙染場地修復資金需求量大,已實施的汙染場地修復項目中,大部分是由地產驅動,少數是利用國家財政資金,盈利模式不明確、商業模式不清晰一直困擾我國汙染場地的修復行業的發展,急需政策進行支持引導。決勝汙染防治攻堅帶來發展機遇

堅決打贏藍天保衛戰,大氣汙染治理領域重任在肩。煙氣脫硫脫硝改造重點由電力行業轉向非電行業,而非電行業中鋼鐵企業超低排放改造又首當其衝。京津冀、長三角、汾渭平原等重點地區鋼鐵企業改造取得積極進展,特別是在燒結機頭有組織排放治理方面,但絕大多數鋼鐵企業的面貌並未發生根本轉變,與全面超低排放,且經得起歷史檢驗的要求相比還有較大差距。未來,除塵脫硫脫硝行業繼續向非電發展,市場上紛繁的技術將通過實踐考驗優勝劣汰,非電行業煙氣治理逐步走上更加規範、高質量的發展之路。

伴隨著我國VOCs相關政策標準管理體系逐漸完善,VOCs的減排與控制行業將延續精細化、規範化的發展方向。2020年將繼續以重點行業為主要著力點,繼續實施重點行業VOCs治理和工業園區綜合整治工作,逐步提升汙染源監管及監督性監測能力建設,削減VOCs排放總量。在移動源汙染控制方面,國家及地方政府將繼續探索採用多種手段、多種途徑來全面降低機動車汙染排放,提升移動源遠程在線監管手段,形成在用車全鏈條環境監管;機動車環保監管手段也將持續升級,針對國六階段車輛的OBD篡改、故障屏蔽、故障模擬等問題的檢查設備將被大力研發和推廣應用;各地還將持續開展在用高排放機械及船舶的排放治理工作,降低高排放移動汙染源造成的汙染。著力打好碧水保衛戰,持續改善水環境。

放眼2020,在城鎮汙水治理領域,將從點源控制到面源控制、從被動防治到主動修復等方面的轉變,合流制溢流汙染和麵源汙染治理也將成為行業重點,為參與水環境治理的企業從領域、技術和工藝等方面都提供了新的發展空間。在工業廢水處理方面,圍繞典型行業廢水治理,將促進細分領域工業廢水處理的核心設備、高端材料及藥劑的生產製造。在伴生汙染問題方面,在汙水治理過程中,汙泥、蒸發後的廢鹽以及廢催化劑的資源化利用與處置將有可觀的市場需求。在流域性、區域性汙染問題控制方面,水環境綜合治理體系將進一步完善,特別在水環境質量監測和監管方面,5G、AI人工智能、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等新技術將促進水環境監測儀器設備、集群監控預警維護系統及管理平臺向著信息化、智能化的方向發展。土壤修復方面,隨著各地土壤詳查的完成,工作重點將轉入治理,修復項目有望加速釋放。短期來看,江蘇響水“3.21”特大爆炸事故之後,江蘇、山東、河北等地開展的化工園區整治將促進相關修復市場快速發展;長期來看,隨著華東、西南等地詳查和治理方案制定的完成,修復需求逐步明確,有望支撐2020年以後的市場增長。根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國已完成風險評估並確認需要採取風險管控或者修復的地塊有550多塊,其中已完成風險管控或者修復的地塊460多塊。(來源《生態環境部舉行11月例行新聞發佈會》)。修復行業的主要從業單位包括環保科研院所及高校、國內修復企業、國際環保領域跨國公司及中外合資修復企業。目前,市場呈現龍頭企業全國佈局大項目、地方企業合作完成中小項目的局面。由於技術約束相對較少,現階段市場拓展能力至關重要,而企業的經驗、資質、綜合技術能力、資金是市場能力的重要支撐。未來隨著土壤環境監管要求進一步加嚴,龍頭企業憑藉優勢將進一步擴大市場份額;具備專有技術或設備提供能力的中小型企業也將在市場中佔據一席之地。2020年我國固體廢物處理利用行業將迎來高速發展時期,加快“無廢城市”的建設進程中,通過制度創新,提升固體廢物環保產業的集中度,形成有利於骨幹企業發展的政策和技術支持機制。各地將繼續推進城鄉生活垃圾分類,加快垃圾分類設施建設,形成與生活垃圾分類相適應的收運處理系統。企業將加大固體廢物治理投資與研發投入,引進先進設備和技術,提升固體廢物資源化利用裝備技術水平,提高綜合利用率。行業將大力推動固體廢物處理利用標準體系建設,科學合理界定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團體標準和企業標準的定位,以滿足固體廢物處理利用行業健康發展需要。2020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各地政府和企業面臨環境治理成效考核壓力,環境監測需求相應增加,市場增長空間較大。環境監測任務逐步向生態狀況監測和環境風險預警領域拓展;從常規理化指標監測向有毒有害、生物、生態指標監測拓展,將促進細分技術領域專業化發展。空氣站設備更換市場將逐步啟動;鋼鐵行業為代表的超低排放監測市場空間進一步擴大;水環境監測市場空間巨大,小型/微型水質監測站的市場佔比將大幅增長。在噪聲與振動控制方面,未來一年的市場熱點仍將集中在高速鐵路、城市軌道交通等領域。隨著我國經濟結構調整,工業領域環境噪聲與振動控制需求減少,預計行業總產值將比2019年有所下降。在室內環境控制行業,空氣淨化器領域仍然處於深度轉型階段,除顆粒物、除甲醛、加溼、除臭等多功能淨化產品將逐漸興起。廚電產品將圍繞整體化、美觀化,智能化、人性化、多樣化和健康化進行升級。新風產品向空氣解決方案方向發展,將實現舒適家居系統、智能控制系統、智能平臺的深度融合。在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資質行政許可事項取消、環評市場整體萎縮的背景下,環評單位數量爆發式增長,這一供需反向增長的現象,預示著即將到來的2020年是環評行業大浪淘沙的一年,信用好、質量優、經營能力強的單位將獲得更多發展機會。行業信用管理的啟動,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穩定市場的作用,但管理成效還有待觀察。剛剛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確定2020年要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堅持方向不變、力度不減,突出精準治汙、科學治汙、依法治汙,推動生態環境質量持續好轉,這必將給環保產業帶來更多機會。

原標題:為決勝汙染防治攻堅戰貢獻力量——2019年環保產業發展評述和2020年發展展望

全國能源信息平臺聯繫電話:010-65367702,郵箱:[email protected],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金臺西路2號人民日報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