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助!希望得到鼓勵與可施行的方法,怎麼幫助一個宅家裡多年的人重新融入社會?

Mc墨麒麟


如何幫助一個宅家多年的人重新融入社會?

宅家多年的人,一般有如下特點:

1、不善言辭、溝通。

2、不善人情世故。

3、不愛運動。

4、給人冷漠的感覺。

5、活在自己的內心世界。

如果要融入社會,首先,他要有想融入社會的意願,沒有這一點,什麼都是百搭。

有了想要改變的意願,然後從簡單並容易做的開始:

一、在家裡(家庭環境)

人是受環境影響的,在家裡的環境是最讓人感到安全、舒適的,那麼,就從最安全的環境開始去改變:

1、每天起床、睡覺跟父母家人問好,道晚安。

2、幫父母一起幹活、打下手。

3、多關心家人、父母。

【備註】重在塑心.

二、在外面(社區環境)

要融入社會環境,那麼走出家門是必須的,走出安全舒適的家門,到自己住的周圍走走看看,

1、跟每天見面的鄰居、保安問聲好。

2、觀察周圍鄰居都有些什麼愛好。

比如:打球、下棋、跳廣場舞等等,找一個自己比較喜歡的,慢慢嘗試的去融入。

其實最好的方式就是跳廣場舞,你去學跳沒人會問你,也不用跟陌生人講話,默默的跟著跳就可以了。

當你能夠熟練的跳的時候,你會發現自己已經可以放的開了,不會感覺到那麼拘束。在除了家的環境,你會感覺很舒適,沒有陌生感了。

人,只要放的開了,就是一個好的開頭了。

【備註】重在塑行.

三、養成閱讀習慣,找出興趣愛好

人除了要放的開,在外必定會與人交流,那麼與人交流必定要有話題,可以:

1、關注時下熱門話題,並形成自己的看法,觀點。

2、養成閱讀的習慣,提升自己的溝通技巧。

3、找出自己的興趣愛好,併成為好手。

【備註】重在塑型.

以上方法簡單易行,希望能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星宇然


作為一個很宅的中年人。

分享一下這麼多年怎麼挺過來的。希望能有借鑑。

介紹我自己哈,本宅從小就很宅,從小的興趣愛好無非是看書畫畫。

到了長大,畢業,工作,知道不能這麼宅下去,有意識要融入社會。

於是參見各種網友見面的活動——就是那種因為興趣而在一起的QQ群,每次有人發起聚會的提議,一定要參加的,畢竟有興趣會有話題,會有見面的動力。

見面很有趣,會認識很多志同道合的人,沒見到之前超緊張,見面以後聊起來就輕鬆多了,也結識了很多朋友。有的在工作中也能互相幫忙。

追溯起來,走到外面去的本源,還是有個愛好呀,比如熱衷的某遊戲群,比如種花養植物小組,有手作群。甚至還有一個愛讀書群,相約一起去書店看書。

走到屋子外面去,見到不同的人,其實也是開始第一步融入到了社會呢。

如果,你是在家宅了很多年的人,突然被家裡安排去一個安穩的單位上班,超緊張,對不對?

是不是擔心無法融入?其實同事嘛,不要融合太深,保持彼此熟悉就好啦。

你可以試著第一天入職,帶一個有特色的個人物品,可以觸發同事和你的問答,中午問一下身邊人怎麼吃飯,然後就能順理成章說話了。

比如我曾經帶了一個超大的馬克杯到新公司,有小姐妹問我為啥要用大杯子,我說有點大杯子情結,之前看書有一段描寫用大缸子喝咖啡,感覺好好哦,然後特意買了一個大杯子哈哈。。。後來吃中飯也是和這個第一個和我說話的姑娘一起去,我們現在都是好朋友。

。。。。。

總之哈,你已經有念頭要到外面去,想要融入人群,融入社會。

很棒了,是很主動的第一步呀!

試試先從認識一個人開始,然後一圈人,不知不覺就是在融入了


阿紫與鈴鐺


你好,我是i小獻,很高興為你解答,希望下面六條建議能給你帶去幫助。

克服心理的問題。

因為長期宅在家裡,擔心害怕見到熟悉的人,主要原因是擔心熟悉的人詢問自己工作,生活等一些自己不願意面對的問題。其實就是太在乎自己的感受了,不要把自己在別人眼裡的印象看的過重。而且對方詢問,只是禮節上的問候。

不善言談的原因。

自己不善言談,因此導致不想與人交往,因為見到熟悉的人需要聊天,搭訕。因此要鍛鍊自己善於表達的能力。你越是不與人交往,就越是不善於言談。

克服心理的問題。

因為長期宅在家裡,擔心害怕見到熟悉的人,主要原因是擔心熟悉的人詢問自己工作,生活等一些自己不願意面對的問題。其實就是太在乎自己的感受了,不要把自己在別人眼裡的印象看的過重。而且對方詢問,只是禮節上的問候。

不善言談的原因。

自己不善言談,因此導致不想與人交往,因為見到熟悉的人需要聊天,搭訕。因此要鍛鍊自己善於表達的能力。你越是不與人交往,就越是不善於言語。

不自信的心理。

別人都在奔波忙碌,為社會,為家庭做著付出和奉獻。因為自己長期宅在家裡,感覺脫離了社會,脫離了大眾,因此導致自卑,產生不自信心理。相信你宅在家裡,一定會有一些原因,而且人生都是一波三折,只要不是把自己得失看得過重,你就會克服自己不自信的心理。

性格的問題。

可能即使你不宅在家裡,平時也很少與人接觸,喜歡封閉自己,再加上長期宅在家裡,就更不喜歡見人了。因此要讓自己走出去,多參加一些社交活動,鍛鍊自己開朗的性格。

困惑。

因為某件事情遭受的打擊,使自己無法從陰影中走出,因此不喜歡與人接觸,不喜歡與人交流。這樣容易造成自己抑鬱。儘量多與人接觸,多與人交流,才能有助於你從困境走出。而且有些事情發生了,就已經無法挽回,過去的就讓它過去,要珍惜現在,不要總是回憶過去。

焦慮。

因為長期宅在家裡,缺少與人互動,導致自己的身心都出現問題,因此產生焦慮,煩躁的心理和情緒。除了增加與人接觸的時間,還要讓自己的興趣多元化,這樣才不能脫離現實,脫離社會,脫離大眾。

希望以上六點能讓你重新振作起來,早日走出困境,回到工作崗位上努力工作,謝謝!


i小獻


不清楚那個宅在家裡多年的人的年齡狀態,文化程度。以及家庭組成狀態,比如是否結婚了?爸爸媽媽的狀態,年齡大小等等這些情況都很重要。這些情況對於解決這個人的宅在家裡的問題,解決問題使用的方式方法很重要。。。一個人宅在家裡很多很多年,問題是比較嚴重程度的,你想在這裡找到一個解決問題的方式方法的想法是可以理解的,只是我實話實說真的是太難太難的事情了,難於攀登喜馬拉雅山。。。。因為在我們這裡心理諮詢服務工作中接觸過這樣的人太多太多了,,,年齡有大有小,宅在家裡的年齡有長有段,,,徹底解決問題是一個大工程。。。這裡面需要正確的方式方法,需要這個人爸爸媽媽或者夫妻對方的密切配合,真的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如果想徹底解決問題,,,這個宅在家裡的人最親近的人(比如爸爸媽媽、婚姻狀態下的夫妻對方)需要尋求專業心理幫助才可以完成,,,尋找正規心理諮詢服務機構幫助,,,尋找水平高的心理諮詢師幫助指導訓練,通過學習成長改變提高這個人的智慧水平,提高他的各方面的能力(比如人際交往能力),才能徹底解決他(她)宅在家裡的問題。。。不是一件簡單事情,,,需要一個過程,需要一段時間,需要不要著急慢慢來。


羅桂田心理諮詢


非常讚賞你的這份助人的熱情!其實你的求助貼內容比較簡單,我很想幫你,卻又因為情況描述的太簡單了,我只能分幾種情況,你看看那種比較符合。

分年紀和性別的不同,方式不太一樣。

如果年紀比較小的男孩,一般35歲以內,宅在家裡一般是因為在外界得不到共鳴,沒有共同語言,他覺得不懂他,也可能極度自卑到不願意見人,如果是前者,需要觀察瞭解他喜歡什麼,自己去接觸那個圈子,先成為和他有共同話題的人,但是要真誠,一旦他覺得你是為了和他有共同語言而交流,他可能會再度回到殼裡。

如果年紀比較小的女孩,一般35歲以內,宅在家裡多半和異性有關,追星不成,情感挫敗,性侵,和父親關係不好……,女性會更容易值得她們信任,陪她聊聊天,找到共鳴點,讓當事人知道有人知道她的那份苦痛,願意開口說話,慢慢建議她接受心理治療。

如果年紀稍長,可能經歷了很多事情的人,陪著他們就好,給他們關愛,一段時間的陪伴,他們會願意開口講故事的,就知道癥結了。給他們的愛,是允許,不帶有任何的個人主觀意願,就是沒有我希望他怎樣做,就是心疼他,我來看看你最近好麼,不用說話,陪他坐一會,當事人不想說話,你也不要說話那種。

上述的幾種,都是緩解壓抑,也不知道你說的這個人現在能不能和你交流,我是按不怎麼講話,心情特別不好這種出發的。

想要根本解決這個問題,需要知道你要幫助的這個人在不出門之前的一段時間內發生了什麼,有可能和小時候發生的有關,也有可能家人不知道,只有自己知道,如果詢問不出來,可以請親近的人接受心理諮詢找到原因,弄清楚之後,針對什麼問題才好著手解決。

希望可以補充更具體的資料,才能給到更好的建議。


心家源心理諮詢


不管你是長期宅在家裡不工作,還是小部分時間工作而大部分時間宅,宅時間太長確實不好。因為人的本質是社會性,只有融入社會,你才能參與社會。只有你還活著,你就有還要完成的使命,只是你沒有找到。拿出兩張紙,一張紙上寫下你想在有生之年完成的心願,另一張紙上寫下你的興趣和特長,看看是否能將兩張紙上的內容鏈接,你會發現自己的出路,追隨你內心的召喚。


果進


首先,從你分享的信息來看,這個青年應該是一直沒有工作,他不工作的原因只是從你反饋的內容及精神分析的角度來看,他正在用這種防禦來緩解他內心的焦慮。是一種不錯的保護措施。

其次,情況不同,建議不同。我共分了二種情況:

1、他宅在家,玩遊戲掙錢或用其它方式掙錢,對於這種方式不建議一定要走出來,可以養活自己就好。

2、單純的在家,沒有一點收入。

對於以上二種,建議尋求心理諮詢師的介入。另外,家庭成員要配合,不要一直批評或說教他一直不出來。這樣的情況,只會加大他宅下去的可能。家庭成員有的更多的是理解和幫助,建議用不說教做為信任建立的基礎,然後進行溝通去了解他宅在家的感受體驗,信任建立之後可以嘗試溝通,讓他走出去。

希望對你有幫助。


靜溢山房


如果您是父母,我建議您帶孩子去看看。不想融入社會,為社會興趣缺失。任何症狀都有病因,我相信他並不是生來就這樣。幫他找到病因,解決最初的問題。一般這種孩子的問題應該出在童年4-5歲左右。家庭原因佔大部分。小孩應該遇到過讓自己懼怕與社會接觸事件。別去用過度刺激的言語去刺激他,會讓他更加懼怕,會更退群。您要知道,人是社會性動物。不可能有人想孤獨一身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