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隨何偉,尋路埃及

在四大文明中,中華文明是唯一延續至今的文明,這唯一的延續是政治、地理、經濟、民族性格等多重因素合力的結果,但時間觀也提供了一個思考維度。「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孔子站在河堤上,將時間比喻成滾滾逝去的河水,這個比例反映出古代中國人認為時間是線性的,單向往前、一去不返。正是因為深知既往不可追,所以詩人寫道「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

印度文明中滲透著圓形時間的觀念,在印地語中,昨天和明天是一個詞,時間迴旋,週而復始,同樣,古埃及人也秉承圓形時間的觀念。美國作家何偉(Peter Hesseler)在新書《被埋葬的:關於埃及革命的考古學》中談到,古埃及有兩個描述時間的單詞djet、neheh,這兩個詞無法被精準翻譯成為英文,後者指週期性的時間,比如天體的運動、尼羅河的泛濫,而前者指靜默的狀態,去世的法老以及金字塔等都處在永恆的靜默中。芝加哥大學學者雷蒙德·約翰遜(Raymond Johnson)認為古埃及人週期性的時間觀neheh來源於尼羅河給沿岸所帶去的變化,而靜態的時間觀djet則來源於沙漠的恆常。

凱撒與埃及豔后情史纏綿悱惻,面對強大的羅馬帝國,埃及豔后以美人計委身於羅馬皇帝凱撒,從而在托勒密王朝的權力內鬥中拔得頭籌,凱撒遇刺身亡以後,埃及豔后又投靠了凱撒的政敵、大權在握的安東尼,當凱撒的外甥屋大維滅掉安東尼,自知氣數已盡的埃及豔后自殺,托勒密王朝隨著埃及豔后的身故而終結,埃及被納入羅馬的版圖。凱撒在位時,基督教還沒有萌芽,羅馬人信仰諸多神靈,埃及同樣也是多神教國家。基督教萌芽後,以星火燎原之勢傳播,經過漫長的歲月,基督教從被羅馬皇帝打壓的對象,搖身成為羅馬的國教。教堂也在埃及的土地上矗立起來,埃及從法老統治的多神教國家成為一神教地區。羅馬帝國分裂為東西兩個國家後,東羅馬帝國的君士坦丁大帝遷都君士坦丁堡,代表東羅馬帝國的鷹旗在新都升起,鷹旗也在埃及的土地上飄揚。尼羅河三角洲是東羅馬帝國的糧倉,埃及成為東羅馬帝國重要的稅收來源。

公元610年,阿拉伯人穆罕默德創立伊斯蘭教,他將猶太教、基督教的教義吸納進《古蘭經》。新生的伊斯蘭教在阿拉伯半島迅速傳播,640年,阿拉伯人南下埃及,東羅馬帝國軍隊毫無招架之力,代表東羅馬帝國的鷹旗在埃及降下,埃及成為阿拉伯帝國的行省。阿拉伯人為北非帶來了伊斯蘭信仰,從此,基督教信仰在埃及漸漸退潮,古埃及的多神信仰更是塵封進了歷史的深處。日本作家鹽野七生在《羅馬滅亡後的地中海世界》中寫道,「九世紀,羅馬以南的沿海地區已經沒有一塊基督徒的安身之地了。」時間進入公元十世紀,當東羅馬帝國統治階級為了爭權爆發內訌,當1054年東羅馬帝國的官員與教皇的使者以遵循聖經正統為名,為了就餐時吃麵包還是吃餅爭論不休、捲入皇權和教權的博弈,東羅馬帝國旁信仰伊斯蘭教的阿拉伯人、突厥人蓄勢待發,1055年,突厥人建立起塞爾柱王朝。


跟隨何偉,尋路埃及

塞爾柱(Seljuq)地圖


跟隨何偉,尋路埃及


跟隨何偉,尋路埃及

世界上下三千年綜合國力動態排行

塞爾柱王朝時期正值中國的宋朝。塞爾柱皇帝勵精圖治,一度曾把塞爾柱的國力提升到了當時的世界第一。在塞爾柱人、東羅馬軍隊和歐洲十字軍的夾擊中,阿拉伯帝國式微,效忠阿拉伯帝國的埃及宰相、庫爾德人薩拉丁於1171年建立起阿尤布王朝,帶領阿拉伯人抵禦十字軍,1174年,薩拉丁宣佈埃及獨立。時間進入13世紀,內訌與壓境的蒙古大軍讓塞爾柱從歷史的舞臺上退場。13世紀前期,埃及的綜合國力坐上了世界頭把交椅,當時的埃及正值阿尤布王朝統治時期。阿尤布王朝倚重能征善戰的突厥奴隸兵團,1250年,突厥兵團運籌反殺,終結了阿尤布王朝,開創馬木留克王朝,馬木留克正是奴隸的意思。到了13世紀後期,突厥人在東羅馬帝國旁建立了新的國家奧斯曼土耳其。1453年,奧斯曼土耳其蘇丹穆罕默德二世率領逾十萬軍隊圍攻君士坦丁堡,東羅馬帝國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率領將士浴血奮戰,然而最終人亡城破,君士坦丁堡落入突厥人手中。1517年,奧斯曼土耳其的軍隊終結馬木留克王朝的統治,將埃及納入奧斯曼帝國的版圖。

1805年,奧斯曼土耳其任命的總督穆罕默德·阿里成為了埃及的實際話事人。早在18世紀,在工業與資本的雙重助推之下,大英帝國在全球殖民擴張,英國將手伸向了奧斯曼土耳其控制下的埃及。穆罕默德·阿里主政以後,宗教信仰維繫著埃及與奧斯曼土耳其的聯繫,而經濟利益是英埃關係的潤滑劑,阿里通過從英國引進技術開啟了埃及的現代化進程。

1914年,塞爾維亞青年槍殺了奧匈帝國王儲和他的妻子,點燃了一戰爆發的導火索。一戰中,奧斯曼土耳其帝國與德國為伍,已經在埃及耕耘許久的英國趁機宣佈自己是埃及的保護國。一戰結束,同盟國戰敗,同盟國成員德國面臨的是向協約國割讓土地、付出重額戰爭賠款,而埃及名義上的宗主國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土崩瓦解。1922年,穆罕默德·阿里的重孫福阿德治下的埃及獨立,福阿德成為埃及的國王。1936年,福阿德的兒子法魯克繼位,法魯克政府與英國簽訂《英埃同盟條約》。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以後,同盟國與軸心國在非洲爆發了激烈的衝突,納粹法西斯的指揮官隆美爾展現出卓絕的指揮才能,力壓英軍,英國軍方從下到上承受巨大的壓力,首相丘吉爾經歷著至暗時刻。1941年,日軍偷襲美國太平洋海軍基地珍珠港,美國對日本宣戰。美國在大西洋、非洲、歐洲戰場為英法盟軍提供了強有力的武器補給。1942年,在埃及的小鎮阿拉曼,經過激烈的鏖戰,獲得美軍軍備補給的英國軍隊力克德國、意大利軍隊。阿拉曼戰役的捷報傳到倫敦,丘吉爾旋即發表演講「現在不是結束,這甚至不是結束的開始。不過,也許,這是開始的結束。」阿拉曼戰役具有扭轉戰局的關鍵作用,丘吉爾後來回憶道,「在阿拉曼戰役之前,我們從未勝利過,而在阿拉曼戰役之後,我們從未失敗過。」

二戰結束以後,埃及國內的民族解放運動聲勢高漲,皇位危如累卵的法魯克國王希望英國的軍事力量能夠平息埃及國內的示威抗議,法魯克的親英更加刺激了埃及國內的反英示威,1952年,軍官納賽爾領導埃及人推翻了法魯克王朝,法魯克流亡意大利,1953年,埃及共和國成立,納賽爾出任第一任總統。

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來自歐洲的軍火訂單刺激了美國工業的發展,二戰更是讓美國成為首屈一指的世界強國。二戰結束以後,美蘇兩大陣營開啟冷戰對峙,美蘇兩國都急於擴大自己的勢力範圍,兩國在阿拉伯世界的中東與北非開啟了拉鋸戰,埃及成為了他們角力的舞臺。埃及獨立以後,美國向埃及提供了大量貸款,是埃及建造阿斯旺水壩的主要金主。就綜合國力而言,當時的埃及是阿拉伯世界的排頭兵,埃及領導阿拉伯世界對抗1948年5月14日宣佈建國的以色列。1948年5月15日,埃及、敘利亞等國軍隊向以色列發動襲擊,第一次中東戰爭爆發。以色列以一挑五、力壓五國軍隊,戰爭結果是猶太人的國家穩穩楔入中東地區。

西亞、北非的地緣政治雲波詭譎,戰爭隱患巨大,衝突一觸即發。埃及想從美國購買武器擴充軍備,然而支持以色列的美國對與埃及的軍火貿易非常保守剋制,於是納賽爾轉而向蘇聯求購武器。納賽爾在美蘇陣營之間逢源周旋讓美國不滿,而美國國內棉農也抗議美國政府援建阿斯旺水壩,美國棉農擔憂阿斯旺水壩建成之後,美國國內的棉花貿易會受到埃及棉花的激烈競爭。經過研判,時任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下令停止援建埃及的阿斯旺水壩。美國金援的終止讓阿斯旺水壩建設面臨鉅額的技術、資金缺口,納賽爾一邊向蘇聯尋求技術支援,一邊思考經濟上的開源之道。1956年7月,納塞爾將蘇伊士運河的所有權收歸埃及政府國有,將蘇伊士運河的通航費用於建設阿斯旺水壩。

埃及的強硬引發了英法的反彈,為了報復埃及收回蘇伊士運河的所有權,1956年10月,英法兩大老牌殖民帝國聯合以色列,揹著美國,發動了第二次中東戰爭。世界潮流浩浩蕩蕩,明目張膽殖民侵略已經行不通,在美蘇的斡旋之下,英法停戰,以色列軍隊撤出西奈半島,埃及獲得蘇伊士運河的主權。

美國對以色列的袒護讓埃及與美國分道揚鑣,投入蘇聯的懷抱。蘇聯專家從祖國飛赴埃及各地支援、指導工業生產,於是阿斯旺水壩的工地上有了斯拉夫技術專家。納賽爾引入蘇聯的援助想發展經濟,但因為地緣政治,中東火藥桶騷動欲爆,埃及遲遲沒有獲得和平發展的契機。納賽爾領導埃及對抗以色列及其盟友,他也密切關注其他阿拉伯國家的內政,尋找主動出擊的機會。1962年10月,也門爆發內戰,也門軍官起義反抗君主,通過推翻法魯克王朝執掌世俗政權的納賽爾熱切支持自己在也門的效仿者,而君主政體的沙特、約旦擔心也門政變會在阿拉伯世界引發廢除君主制的多米諾骨牌效應,沙特、約旦成為也門皇室的堅定後援。雄心勃勃的納賽爾派兵進駐也門,然而現實凌厲冷峻,埃及國內沒有建成完善的輕重工業體系、經濟發展遲緩,一邊要向蘇聯打白條買武器,一邊又要將武器和補給輸送給也門。捲入也門內戰,讓埃及陷入了債務泥潭,埃及入局加劇了也門的戰事,戰爭猶如達摩克利斯之劍高懸於埃及人頭頂。1967年6月5日,以色列向埃及、敘利亞等國發動襲擊,第三次中東戰爭爆發。進入60年代中期,埃及內外交困,納賽爾的副手薩達特將埃及國內的狀況形容為「悲慘」。埃及拖著一副病體,力圖以一種昂揚的戰鬥姿態出現在阿拉伯世界。6月5日當天,埃及軍隊總司令阿密爾協同所有的司令官乘坐飛機巡視西奈半島,埃及軍隊接到命令不能對空發射火箭,以色列趁機對埃及所有機場進行空襲轟炸,6月5日上午11點左右,以色列摧毀了埃及所有的飛機,這些飛機根本沒有起飛迎戰的機會,對戰場的敗績,薩達特感到「茫然和心碎膽裂」。

第三次中東戰爭以阿拉伯國家的慘敗告終,納賽爾不滿美國偏袒以色列,憤而與美國斷交。1970年納賽爾因病去世,薩達特上任成為埃及總統。薩達特在回憶錄《我的一生——對個性的探討》中寫道,「我從納賽爾那裡繼承的遺產非常可悲。在政治方面,我發現,除蘇聯之外,我們同世界各國的聯繫都斷絕了。」薩達特為埃及被其他阿拉伯國家孤立、與歐美國家敵對的現狀憂心忡忡;而蘇聯也對埃及購買武器的欠款、埃及的貸款逾期焦頭爛額。埃及缺錢也缺武器技術,作為武器技術供應方的蘇聯缺錢,埃及沒有足夠現金換回武器技術,蘇聯也沒有足夠的財力虧本支援,曾經濃情蜜意的蘇聯與埃及心生罅隙。1972年7月,薩達特宣佈結束蘇聯軍事專家和顧問的使命,在埃及經營多年的蘇聯雖然心有不甘但去意果決,蘇聯派出大型運輸機,在幾天之內撤走了2.1萬名援埃蘇聯專家。

在納賽爾時代,埃及的朋友圈中除了蘇聯,寥寥無人,薩達特嘗試重構埃及的朋友圈,在把蘇聯從親密老友組移出以後,埃及與蘇聯並沒有相互拉黑,1972年12月,埃及反而將向蘇聯地中海艦隊提供海上便利的協定延長5年,此舉就像埃及突然給曾經熱絡但後來又冷淡的友人發了一個不大不小的紅包,蘇聯也投桃報李,1972年底到1973年中旬,埃及從蘇聯得到的武器超過過去兩年的總和。

為了打破蘇聯在中東維繫的「不戰不和」的僵局,1973年10月,在猶太教的贖罪日,埃及、敘利亞聯軍對以色列發動襲擊,第四次中東戰爭爆發。為埃及提供武器彈藥的任務依然落在蘇聯身上,但1973年、1974年之交,薩達特拒絕了蘇聯協調中東問題的建議,1974年1月,經由美國斡旋,埃及與以色列簽署了脫離軍事接觸的協議,同年2月,埃及與美國重新建交。埃及與美國互加好友也意味著埃及與前蘇聯相互拉黑刪除,美國旋即將小夥伴以色列的名片發給埃及,埃以互加好友。1977年,埃及與以色列實現了外交破冰,埃及總統薩達特訪問以色列。1978年,在美國總統卡特的斡旋之下,埃及與以色列先後在美國達成《戴維營協議》《埃以和平條約》,埃及與以色列正式建交、相互開放朋友圈。薩達特以戰迫和,為埃及國內贏取了發展經濟的和平環境,從美國獲得了高額的經濟援助,但是與以色列的和解也讓埃及在阿拉伯世界備受指責,薩達特本人也被埃及國內的反對派刺殺。在亂局中,1981年,在第四次中東戰爭中表現卓越的埃及軍官穆巴拉克成為埃及總統。

美國作家何偉熱衷觀察、記錄轉型社會,他曾常駐中國,2011年後,他前往埃及。何偉見證了阿拉伯之春對埃及社會的重塑:執政超過30年的穆巴拉克下臺,穆爾西領導的穆兄會重新回到權力中央,穆爾西下臺,軍方領袖塞西上位。

從2011年搬到埃及到2016年離開,何偉將他的觀察與思考整理成《被埋葬的:關於埃及革命的考古學》出版。何偉的寫作重點是埃及久遠的歷史與現在錯綜複雜的政局,從古至今可寫的故事紛繁眾多,何偉選擇以美國在埃及的考古人員、自己在開羅的住宅區裡的垃圾工、自己的阿拉伯語老師、埃及的媒體同行為重點描述對象,串聯起一幅埃及社會從古至今的長卷。與資深考古人員的交流讓何偉更瞭解埃及的歷史,與垃圾工的接觸讓何偉深入埃及的底層社會,受教於埃及本地的阿語老師讓何偉瞭解埃及的社會中間層,作為來自美國的記者,何偉有機會採訪政府高層人士,而與埃及同行的來往讓何偉有更多的角度旁觀從下層到上層的埃及社會。

何偉在埃及住的是高檔小區,垃圾工賽義德在這裡發現過多國的錢幣以及多國的廢棄護照。賽義德是手停口停的體力勞動者,他的父親在他6歲時去世,年幼的賽義德與母親一道扛起養家的重任,他從來沒有接受過一天的正規教育。兒時,他給其他垃圾工看守裝滿垃圾的驢車來賺錢,後來他能夠獨立作業、進行垃圾回收販賣。雖然得不到確認,但熟人們相信賽義德的父親有貝都因血統。貝都因人是北非沙漠中的原住民,他們遊牧為生,歷史上在東羅馬帝國衰落、伊斯蘭軍隊席捲北非時,貝都因人紛紛轉信伊斯蘭教。

何偉曾經長期居住在中國學習,熟練掌握中文。在去埃及之前,他就開始學習阿拉伯語,作為多語學習者、應用者,語言給他提供了思考的鏡像。90年代的中國因為改革開放經濟快速發展,當時國內出版的面向外國人的中文教材中,充斥著與經濟建設有關的內容。然而何偉發現他的阿拉伯語教材中很多內容都是與遲到、不守時相關的道歉。在經濟建設的過程中,為了向發展要績效,時間就是金錢的口號應運而生。在市場經濟繁榮的國度,人們把時間與金錢化等號。相應的也可以反推出來,時間觀念普遍淡漠的地方,市場經濟並不發達。何偉提到,現代埃及社會的效率低下的問題可以追溯到古代,古埃及人書面表達真分數時,會將真分數拆分成分子是一、分母是不同整數的不同分數的和,這種表達方式非常低效。

何偉的阿拉伯語老師在授課時樂於向自己的美國學生表達自己對政治以及社會問題的看法,他是納賽爾忠實的支持者。和納賽爾一樣,何偉的阿語老師不喜歡穆兄會。納塞爾在領導埃及國內的反帝運動之初,團結可以團結的力量,其中就包括穆兄會。納塞爾上臺以後,他開始打壓穆兄會,並一直警惕穆兄會可能暗中壯大。薩達特上臺後,對穆兄會採取懷柔態度,釋放了一批納塞爾時期被捕的穆兄會成員,穆兄會的元氣得以恢復。軍事強人穆巴拉克上臺以後,穆兄會的生存空間再次被壓縮。而當阿拉伯之春埋葬穆巴拉克及其家族長達三十年的統治,穆兄會再次來到權力中心。然而穆兄會領導人穆爾西懂得鬥爭卻不擅長建設,沒有能力握住手中權力的指揮棒,軍方強人塞西上臺。

在納賽爾去世的1970年,阿語老師還是12歲的小孩。遇見何偉時,他人到中年,熱切懷念強人納賽爾。納賽爾與歐美對抗、親近蘇聯,也導致他更加青睞計劃經濟,然而計劃經濟效率低下,只能夠釋放有限的產能,所產生的有限崗位不能滿足求職者的需求。埃及大學生看到學長們拽著一隻文憑找不到工作,於是熱切擁抱宗教,有的甚至成為被納賽爾壓制的穆兄會的骨幹。在政治架構方面,納賽爾也向老大哥學習,打造了龐大的公務員隊伍,納賽爾繼任者們不斷擴編公務員隊伍,擴編加大了政府財政的壓力,埃及國內基礎設施建設比較滯後,民生物資供應以及水電供應常常不能及時到位。埃及政府在財政上無法節流,更難以開源,何偉在書中提到,而今,埃及的主要財政收入來自國際援助。經濟的困頓讓埃及人常常夢迴法老時代埃及的豐饒,在一節阿拉伯語課上,何偉的學習內容是法老時期的榮耀,書上的一句話是「埃及被持續掠奪了上千年,但現在依然富足。」而何偉也注意到,埃及憲法中有長篇的文字頌揚埃及遠古的文明。

從古至今,埃及都是冒險家的樂土,當何偉開著一臺二手車沿尼羅河尋路埃及,他發現了中國浙商的蹤跡。何偉結識的浙商與埃及的緣分可以追溯到1997年,97年經濟危機爆發,一位在北京從事服裝外貿的浙商生意遇阻,聽聞浙江老鄉在埃及做生意發了財,於是果斷西行,這位先行者選擇了前往開羅以南的城市艾斯尤特淘金,他直覺要避開可能會有更多中國同行的開羅。經過前期的嘗試,這位先行者明確了生意的方向:賣女士內衣。時間推移,他將生意交給了自己的女兒女婿,而他的女兒女婿在經營內衣店面的同時,發現艾斯尤特街上塑料瓶隨處可見,但是塑料瓶回收的生意還沒鮮有本地商人、外國商人沾手,於是他們從國內購買塑料瓶回收機器,在艾斯尤特開動了第一條廢舊塑料瓶回收加工的生產線。

宗教矛盾是數次中東戰爭的導火索,何偉在書中也記錄了他在埃及體驗到的不同宗教的交融與交鋒。中國人無豬肉不歡,在埃及打拼的浙商從科普特基督徒手中購買豬肉。埃及的基督教會被稱為科普特教會,因為在古希臘羅馬時期,希臘人與羅馬人將埃及稱為科普特(Copt),後來,人們用這一地理名詞來指埃及的基督徒。何偉在書的末尾記錄了一個猶太人的故事。旅居埃及時,他在美國報紙同步連載關於埃及見聞的專欄,有一次,他提到一幢建築,結果收到法國讀者來信,讀者說那幢建築曾經是自己的祖產,他們全家信仰猶太教,在納賽爾領導埃及與美國、以色列全面對抗的五十年代中期,作為一家之主的父親嗅到政治風向的變化,果斷折價變賣家產,攜家帶口開埃及、定居法國。讀者來信也激發何偉進一步挖掘猶太人在埃及的故事,他發現在二十世紀四十年代,埃及境內的猶太人高達八萬名,到了2016年,這個數據縮減到六人,六人都是六十五歲以上的女性。從納賽爾執政時期開始,埃及與以色列水火不容。薩達特在傳記中記載,1966年,納賽爾領導的埃及背靠蘇聯老大哥,與美國全面對抗,美國想緩和局勢,遂邀請薩達特以國民議會主席的身份訪美,當時美國禮賓司司長是一位猶太女性,司長以身體抱恙為由向上級申請更換美方接待人選,但上級駁回了司長的申請,司長不得不貫徹上級指示,全程陪同薩達特和夫人。

1869年,蘇伊士運河通航,時值穆罕默德·阿里之孫伊斯梅爾統治時期。在賽德港入海蘇伊士運河竣工,法國設計師巴托爾迪應邀為賽德港設計燈塔,他左思右想有了埃及農婦手擎火炬的思路,但埃及以燈塔造價太高為由放棄了巴托爾迪的方案。巴托爾迪沒有自我放棄,他成功將火炬女像推銷給了法國,法國計劃將之送給美國以慶祝美國獨立100週年。面對新的甲方,他將原來手持火炬的農婦形象改成了身著古希臘服裝的女性。火炬女像沒能成為埃及的地標,但意大利作曲家威爾第為蘇伊士運河通航創作的歌劇《阿依達》成為了永恆的經典。埃及與埃塞俄比亞兩國交戰,戰勝國埃及的公主與戰敗國埃塞俄比亞的公主阿依達愛上了同一名埃及勇士,埃及公主在伊西斯(Isis)神廟祈求與本國勇士的良緣,但勇士與敵國公主阿依達兩情相悅不辭死。單相思的埃及公主之所以在伊西斯神廟祈禱,是因為伊西斯女神是埃及神話中的愛與生育之神。

蘇伊士運河竣工後,美國沒有派代表出席運河落成典禮,因為在運河通航前後,美國國力還處在培養期,行經此處的美國商船的貨運量無足輕重。隨著時間推移,美國在西亞、北非的局勢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19、20世紀由英國人主導的埃及遺蹟發掘被美國、埃及的考古合作取代。何偉注意到,埃及的考古現場也逐漸有了中國專家的身影。在古代,中國文明與埃及文明在絲綢之路上的碰撞,歌劇《阿依達》中出現的伊西斯神廟建成於古埃及托勒密王朝時期,托勒密王朝最後一任統治者埃及豔后與她的情人凱撒都是絲綢的忠實擁躉,然而當時的羅馬與埃及並沒有養蠶制絲的技術,豔后與凱撒華服的原材料是來自東方的舶來品。今天,中埃攜手「一帶一路」共建,考古合作正是這種共建的一部分。

何偉在書中常常將埃及和中國進行對比。比如中國自秦漢以來,中央政府推行書同文,這既有利於中央政策的上傳下達也利於地方的交流,這反過來促進了國家的聯合。然而在埃及,自古以來,各種外部勢力的你來我往,不同語言雜交導致了埃及人錯綜複雜的語言體系。不同於標準的書面阿拉伯語,埃及阿拉伯語是在埃及民眾尤其是下層民眾中更普及的阿拉伯方言。納塞爾生前發表演說時,通常是以書面阿拉伯語開頭,情之所至,他會切換到埃及阿拉伯語。為了方便深入埃及社會進行採訪,何偉選擇學習埃及阿拉伯語而非標準阿拉伯語。在一個社會中,信達雅的書面語與大白話的口語各行其道,「書同文」難以實現,規範難以明確,社會內部的高效協同便難以實現。

早在距今100多年前,名叫竇納樂的英國人也曾將中國和非洲國家放在一起對比。在清朝開始推行變法的戊戌年也就是1898年,英國駐華公使是竇納樂。1882年英國對埃及發動戰爭,當時30歲的竇納樂正在英國駐埃軍隊中服役。在英埃戰爭爆發後的10餘年中,竇納樂都在非洲服役。1896年從軍隊退伍以後,竇納樂被英國政府派到了清廷統治下的中國。竇納樂為英國從清朝手中「租借」下威海衛與香港,也為英國的工業巨頭們贏下了舊中國的鐵路訂單。在2019年出版的《青年變革者:梁啟超》一書中,作者許知遠提到,「竇納樂不願學習中文,只把中國視作另一個奧斯曼帝國或者非洲國家。」也是2019年,何偉回到中國定居,中國建築企業承建的埃及新行政首都的地標建築「標誌塔」的鋼結構首吊成功,建成後的「標誌塔」高度將超過380米,將成為非洲第一高樓。

後記

這篇文章從1月上旬開始動筆,原計劃春節中完成,但新冠肺炎疫情爆發,關注疫情新聞,無心寫作。某天看到國資委新聞中心微博號國資小新2月6日發的一條微博,大意是中國交建埃及分公司在埃及採購了3M防護用品馳援武漢。據人民網2月4日報道,四川航空3U8392搭載了包括埃及華人華僑協會捐贈的13萬片無菌口罩在內的來自埃及社會各界捐助的10噸醫療物資,醫療物資在2月5日隨機抵達成都後被轉運到抗疫前線的醫院。疫情爆發,醫療物資的日均消耗量極大,加上正值春節放假,工人返鄉過年,國內醫療物資的產能跟不上需求,諸多通過「走出去」戰略落地海外市場的國企、民企從海外採購國內急需的防護物資支援抗疫,緩解了國內防護物資緊缺的壓力。

我習慣關注公司新聞,任何閱讀過程中會留意涉及的公司,閱讀何偉時,注意到他提了麥當勞、雀巢。2011年,阿拉伯之春蔓延到埃及,正在埃及進行考古的一組美國研究員計劃撤離,他們擬定的路線是從挖掘地前往盧克索,再從盧克索乘飛機前往希臘雅典。當他們成功抵達盧克索機場,想在麥當勞吃一頓漢堡,卻沒有如願,因為盧克索麥當勞的肉已經用光了。何偉在埃及城市廣場採訪時,遇見過賣雀巢咖啡的老者。

全球化進程中,高效的信息與交通網絡讓地域空間的隔閡消弭,跨國公司將產品輸送到世界各個角落。工業化與隨之而來的生活方式在時間的進程中到來,世界各地的人們幾乎都可以在自己的國家找到3M這家工業防護巨頭的產品,如果說3M產品是工業生產的標誌,那麼跨國食品巨頭麥當勞與雀巢的速食、速溶食品則是工業時代生活方式的縮影。

全球化讓身處「山川異域」的人們感受到「風月同天」。疫情期間,「山川異域,風月同天」這八個寫在日本漢語水平考試局捐贈給湖北高校的抗疫物資包裝箱上的漢字走紅網絡。典雅的中文很美,生命很美,美好的種種特別值得珍惜。今天我依然在長沙家中未出門,1月20日坐高鐵從長沙回老家過春節,30日坐高鐵返回長沙,20日至今,除了兩次乘高鐵,其他時間都在家裡按兵不動。在家裡待著,感覺時間靜默,瀏覽疫情新聞,感到時間強大的裹挾力,裹挾著眼淚、血汗、生命。

珍惜生命,敬畏生命,有生的日子裡,才能在書籍方冊中深深淺淺地中探索,才能在物理世界中遠遠近近地體驗,才能與具體的人產生苦甜參半的羈絆。


1. 陳志強《鷹旗飄落:拜占庭帝國的末日》

2. 陳建民《埃及與中東》

3. 王海利《埃及通史》

4. 安瓦爾·薩達特《我的一生——對個性的探討》

5. 加書亞《我在印度學本地人都不屑的印地語,卻無意間參悟了 “圓形時間” 的哲學》

https://m.sohu.com/a/259404557_119079/

6. 世界上下三千年綜合國力動態排行

https://v.qq.com/x/page/c0867y56ugc.html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