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金庸在倚天里要设计三圣使这段情节,仅仅是为了送圣火令吗?也太突兀了吧?

韩贞禹


金庸先生之所以在新修版倚天屠龙记中,设计三位宝树王从波斯送来圣火令的情节,有以下几个原因:

1. 是为了让主角张无忌的教主之位做的名正言顺

在倚天屠龙记中峨眉派前往光明顶的路上,灭绝师太说过圣火令是明教教主的身份象征和凭据,有了圣火令才是名正言顺的的教主。明教第三十二代衣教主和第三十三代阳教主都是有权无令的教主,所以这教主做的有些勉强。


而之所以这两任教主没有圣火令,是因为圣火令在第三十一代石教主那里被丐帮夺走了。后来圣火令辗转流入波斯,落入了波斯明教的手中。张无忌虽然拥有几乎所有教众的拥护,但是毕竟还是有圣火令更好一些。


此外,阳顶天在临终前的遗命也是明教中人,无论谁得到圣火令,立刻就将成为明教教主。假如是明教中的其他人得到了圣火令,那么张无忌也得将教主之位让给他。而假使得到圣火令的是一个不能服众的人物,那么明教恐怕又要陷入内乱之中了。


而如果是张无忌得到圣火令,那就不存在这个问题了。因为他本来就是威望极高,众人皆服的教主。

2. 完成第三十二代衣教主的遗命

当初明教第三十二代衣教主临终前,嘱咐阳顶天要练成乾坤大挪移,然后前往波斯迎回圣火令,但是阳顶天因为夫人和成昆之故,刚练到第四层就走火入魔身亡了。


衣教主的这项遗命就始终没有完成,而乾坤大挪移张无忌在做明教教主前就已经练成了,那么剩下的就是前往波斯迎回圣火令了。而作者设计波斯明教前来送回圣火令,则就免去再设计张无忌前往波斯的情节了,简化了许多。

3. 为小昭将来回归做准备

金庸先生在当初三联版后记中便说,他最喜欢小昭,可惜不能让她和张无忌在一起,每每想到总觉得惆怅。而在新修版的修改中,作者便大笔一挥,彻底解决了惆怅问题。


就是在三宝树王送圣火令的这段情节里,便设计了小昭给张无忌做的衣服、鞋袜,并且还有书信的情节。信中便阐述了小昭对张无忌的思念,以及将来的愿望是回到张无忌身边,仍然做一个小丫头。张无忌看到这些后,非常感动,情不自禁地流泪。


而这里还有一个关于赵敏的细节,那便是赵敏主动将当初送给张无忌的那个簪子,托三位宝树王带给小昭,我感觉这是赵敏主动接受小昭的意思。


而新修版倚天屠龙记后记作者所说张无忌未选定配偶,其实指的是小昭、周芷若、殷离三位姑娘未来都有回到张无忌身边的可能,赵敏是不会离开张无忌的。


而在这三位未来可能回归的姑娘中,回归可能性最大的便是小昭了,作者设计三位宝树王送圣火令的情节可以说小昭回归的因素是非常重要的原因。总的说来,还是金庸先生偏爱小昭。


星空一炜


波斯三使被总教派来中原,有以下几个目的:

1,拿回乾坤大挪移心法顺便接圣女回总教。

2,联络中原武林的明教势力,希望明教能够大统一。

他们的出现虽然描写笔墨不是很多,但是在情节上还是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他们的出场起到了两个重要的作用:

1,决定了小昭的归宿,也应该间接的促成了张无忌和赵敏。


2,张无忌得到了圣火令上的武功,增添了张无忌的实力。



小昭的真实身份是波斯明教总教的圣女,这个身份在中原武林没有人知道,但在波斯总教是公开的。

波斯总教的乾坤大挪移心法断了传承,所以让小昭前往中原武林,不惜一切办法要找到乾坤大挪移的心法带回总教。

彼时明教阳顶天教主已经下落不明,杨逍成了明教的掌权者,而且他也曾被阳教主传授这门武功。

所以小昭化身为杨不悔的婢女,潜伏在杨逍家中,暗中打探乾坤大挪移的下落。

结果机缘巧合之下结识了张无忌,两人在相处的过程中暗生情愫。

在光明顶密道中,小昭和张无忌得到了阳顶天留下的乾坤大挪移秘籍,因为对张无忌的感情她选择成全了张无忌。

张无忌这个时候身陷和三女的感情纠葛中,周芷若,赵敏和小昭张无忌没有办法做出抉择。

波斯三使的出现,小昭意识到了自己陪伴公子的时日不多,即便是万般无奈,她也只能屈服宿命的安排。

波斯总教方面久等也没有圣女关于乾坤大挪移的消息,而且随着小昭的年岁增大,唯恐有变故,所以被总教方面派来中原接应。

这样一来,倒是间接的促成了张无忌的感情抉择,毕竟三选一和二选一之间,哪个更容易是显而易见的。



不管是阳顶天还是张无忌,他们带领的明教前身都是从波斯总教分化出来的,波斯总教和中原明教的关系就相当于光明顶和明教的关系,简单来说,一个是总部,一个是分支。

明教在阳顶天和张无忌的带领下,都是一股不小的势力,同是明教,波斯方面当然希望实现大统一。

所以波斯三使带着圣火令出发了。

这趟行程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顺利,和张无忌的动手甚至还搭上了圣火令,还被张无忌学会了圣火令上的武功。

不过也总算是个中原明年搭上了关系,圣女小昭也被顺利接回波斯总教,勉强算是完成了任务。

波斯三使的到来,最大的受益者其实是张无忌。

本来阳顶天的遗命是谢逊做教主,他在光明顶的表现征服了众人,加上他学会了乾坤大挪移,所以被众人推举为教主。

波斯三使虽然和他的相处不友好,但也算是承认了他的教主身份,更加坐实了他明教教主的位置。

还因此得到圣火令的武功,实际大增也是好事一桩。



波斯三使的出现是情节的需要,所以并不是题主说说的很突兀的出现。

武侠小说中,很重要的一点是所有的人物和情节都是更好的凸显主角,说白了就是为主角服务。

很显然,波斯三使的出场,张无忌是最大的受益人,确定了感情归宿,得到了武功绝学,正是符合这个特色。


浪子与侠客


明教又称摩尼教,成立于公元三世纪。由波斯当地的祆教、基督教、佛教结合而成。从历史上看明教从公元6世纪传入中国,后来明教又吸收了本土的道教文化。从金庸先生的作品来看,明教从北宋徽宗时期传入中原。虽然被黄裳剿灭了,但是死灰复燃。明教经历了宋朝和元朝。到了元末时期,明教的影响达到了巅峰。中土明教是波斯明教的一个分支。历代教主有两个信物一个是圣火令,另一个就是乾坤大挪移。


波斯三使来到中原这一环节设计的非常巧妙。一方面阐述了中土明教和波斯明教的关系,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波斯明教正在走下坡路。

  1. 波斯明教丢失乾坤大挪移后,派黛绮丝到中土明教偷出乾坤大挪移。后来黛绮丝认阳顶天为干爹,成为了四大护法之首。波斯明教寻找乾坤大挪移的计划落空。当波斯明教教主死亡以后,波斯明教终于坐不住了。一方面继续寻找乾坤大挪移,另一个面寻找圣女任波斯明教的新教主。


  2. 张无忌虽然练成了乾坤大挪移,但是缺少信物。乾坤大挪移是明教最难练的武学,阳顶天只练到第四层,杨逍只练到第一层。明教人员众多,不但有中原人还有外国人。乾坤大挪移看不见摸不着,虽然明教上下拥护张无忌,但是张无忌还不算真正的实至名归。

风云三使的到来,不但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而且还形成了双赢的局面。张无忌得到圣火令,学会了圣火令的武功,不但功力大涨,而且还拿到了信物。

  • 波斯明教迎来了新的圣女小昭,避免了波斯明教的内斗。小昭一直深爱着张无忌,张无忌也喜欢小昭。张无忌优柔寡断的性格,决定了张无忌不能同时拥有很多女人。在这方面,张无忌远远不及段正淳。小昭的离开,对于张无忌和小昭来说都是好事。

  • 通过灵蛇岛的分争,可以看出中土明教和波斯明教已经貌合神离。波斯明教试图控制中土明教,但是中土明教根本不听波斯明教的命令。由小昭继任波斯明教的教主,可以缓解这一局面。张无忌不会和波斯明教闹翻,甚至会承认波斯明教的地位。波斯明教保住了脸面,没有必要再闹下去。小昭已经在中土明教的禁地记录了乾坤大挪移心法,虽然波斯明教丢掉了6枚圣火令,但是得到了乾坤大挪移心法。所以波斯明教和中土明教双赢。

总结:风云三使的到来,让倚天剑和屠龙刀重逢。迎合了“武林至尊,宝刀屠龙,号令天下,莫敢不从,倚天不出,谁与争锋”的主题。为周芷若变成一流高手,做了很好的铺垫。


雨缘竹读书


《倚天屠龙记》里三圣使的出现是必须的,并不仅仅只是为了送圣火令,毕竟张无忌即使没有圣火令,明教上下对他敬若天神,自始至终都会承认他这个教主。这段情节的出现,并不算是突兀,而是不得不为之。


首先,《倚天屠龙记》的前半部分把紫衫龙王黛绮丝和小昭的戏份以及悬念铺垫的实在太多了,尤其是紫衫龙王的问题更严重。

这个时候亟待要解决这两个波斯女人的归属问题,金花婆婆到底何去何从,留给她的戏份同样不多了。


其次,张无忌的身边四美只允许一个赵敏作为正统原配,其他如周芷若、小昭、殷离都要被迫拆散。

其中殷离最好解决,周芷若次之(峨眉派和灭绝师太的因素),而小昭则是最难取舍的。理论上小昭哪怕只是做个丫头伺候小张教主,两个人都甘之若饴。

所以要解决这个矛盾,明教波斯总教是最好的方法和途径。


第三,不光张无忌教主个人的感情归宿问题要解决,他的武功还存在瑕疵,这次刚好用波斯三圣使和圣火令上的武功一次性补足。

这样明教终于迎回了圣火令,而且后面又有了张无忌和杨逍对战金刚伏魔圈时有了圣火令作为武器的戏份。

总而言之,这一切都给全书增加了不少趣味性和观赏性,同时也令作品更加的饱满和完整。


孙少侠品金庸


圣火令的出现是个承上启下的东东,非常必要。



第一,交代了明教的来龙去脉。一部倚天屠龙记,就是一部明教发展史,而圣火令作为明教圣物,从中土明教开创起来就有了,有了圣火令的才是合法的教主,没有的就不合法,即使强人阳顶天,教主也当的很勉强,所以他死后留下遗嘱,一定要找到圣火令。如果这部书到最后也没找到圣火令,那么就会留下虎头蛇尾的结局,用现在的网文就是,填的坑没补起来。



第二,交代了韩昭的结局。金庸说,张无忌最喜欢的女人就是韩昭,他也最想让韩昭嫁给张无忌,但是事实上这是不可能的。韩昭再厉害,也干不过赵敏和周芷若,事实上张无忌认识的女人没有一个省油的灯,相对而言就是杨不悔单纯点。当时的金庸爱情观还比较正,没敢写四女同嫁一夫的桥段,没让张无忌像韦爵爷一样享尽人间绝色。所以张无忌只能忍痛割爱了。



第三,不能说。


唐风宋月


三圣使剧情出现,引出了波斯明教的剧情,接小昭回波斯明教总教做圣女,进而出现张无忌在灵蛇岛大战风云月三位使者夺取圣火令,

圣火令是波斯明教的镇教之物,也是中土明教教主的象征,见到圣火令就像见了教主,就像见到圣旨就见到了皇上

1,没有圣火令,张无忌这个教主当的名不正言不顺,有了圣火令,张无忌这个教主才明正言顺,圣火令里面有圣火令心法,能使张无忌的武功修为大大增长

2有了三位使者来,才能引出,小昭和小昭母亲黛绮丝的真正身份

3我觉得金庸大侠在写任何小说的时候,不管有多少个红颜知己,但媳妇只有一个,(除了鹿鼎记)

殷离,先假死,后来才知道喜欢张无忌

周芷若,杀死了殷离,黑化

小昭,送回波斯明教当圣女

那就只剩下一个赵敏了

这完全是我的猜想




西红柿不吃土豆


鉴于元代始终没有颁布完备的法典。至元八年(1271)以前,中原汉地断理狱讼,基本上参用金泰和律定罪,再按一定的折代关系量刑。至元八年十一月,在建“大元”国号同时,下令禁用泰和律。以后曾数次修律,都没有完成。判狱量刑,主要根据已断案例,类推解释,比附定刑,与其他封建王朝相比,司法的随意性较显著。其他方面的立法行政,也都以诏制、条格(经皇帝亲自裁定或直接由中书省等中央机关颁发给下属部门的各式政令)为依据。因此,元朝的法制体系,主要是由因时立制、临事制宜而陆续颁发的各种单行法构成的。更能充分的说明金庸先生对当时朝代的政治文化人物形象描述。


易中智慧


好看就得,粤港奥文化传统与大陆,台湾有出入。


用户勇往值钱


金庸大侠想告诉读者,天外有天。——今后想写武侠的,不妨根据那条线索往下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