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說古歷史:道教最高的三位大神是誰?

多讀書,才能不被網上那些所謂的歷史公眾號給誘拐到別處還不知道,不要拿一本明朝文人寫的《封神演義》當道教歷史來讀,不要再去拿什麼鴻鈞老祖、陸壓道人說事兒。好好聽我掰扯一下出自正統道教中人寫的《道教三字經》,看看人家怎麼說的道教歷史和修行之理法。

說說古歷史:道教最高的三位大神是誰?

真誥製作的思維導圖

文接上回——《 》

《道教三字經》出自中國道教副會長易心瑩早年所寫。易心瑩站在道門立場,寫的是普及推廣的經典,自然不會像毫無價值底線和專業操守的很多自媒體那樣胡亂抄襲,其內容和典故當然也絕不會俗亂用。

《三洞經籙冠古今》,是《道教三字經》第二章,前兩章主要是介紹一些開天闢地相關知識,內容略微簡短。

元始尊,說洞真。啟大教,演三乘。

靈寶尊,說洞玄。金科立,寶籙傳。

道德尊,說洞神。十二部,度天人。

建法筵,寶珠中。傳經蘊,義無窮。

我皇人,集雲書。正天音,在劫初。

上章說了“大道一炁化三清”,說天地的由來,本章說道教著名道教經典概念“三洞四輔十二部”的由來。

所謂“三洞”,就是洞真、洞玄、洞神。經開頭就說“元始尊,說洞真”,洞可略等同於“通”,“洞真”就是說通向真仙之道。玉清境的元始天尊,也稱天寶君,算是道教推崇的最高無上的神祗。至於那些不懂裝懂的把什麼鴻鈞老祖、鯤鵬老祖、陸壓道人等封神榜拿來說事的,好比動不動拿金庸筆下的韋小寶故事認成正經八百歷史掌故來說一樣,咱們笑笑當娛樂就好了。

道教很多經典結構類似佛經,講經則大多是先有仙人提問,然後元始天尊解答,也有的是元始天尊看世間凡俗的人顛沛流離,兵災瘟疫種種苦痛不間斷,心中不忍,而主動宣說的。因為,元始天尊是整個世界宇宙的人文創始者,這點又與印度教相似,西方其他宗教都喜歡說上帝創世,而道教則說每次世界形成之後,元始天尊就會出來傳授各類知識給人類,幫助人類好好生活。他傳授的知識就是道經,稱為“開劫渡人”。


說說古歷史:道教最高的三位大神是誰?

昨天說過,元始天尊所處的地方,叫大羅天,大羅天是傳說中三十六重天最高一重,元始天尊所住的仙都叫玄都玉京。道教很多名字都取得極為優美,寫入詩詞都有一種飄逸的仙氣。李白就寫過很長很長的長詩《經亂離後天恩流夜郎憶舊遊書懷贈江夏韋太守良宰》,開句就是:

  天上白玉京,五樓十二城。仙人撫我頂,結髮受長生。

  誤逐世間樂,頗窮理亂情。九十六聖君,浮雲掛空名。

小時候讀古龍小說《七件武器》其中一篇主角就叫白玉京,動不動就朗讀前面四句,表現自己的超凡脫俗,登時讓我仰慕天起神仙來,可惜無論怎麼下苦功,都沒法把長詩背誦下來。而更多的中國人大約只記得詩裡面的另外兩句——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也是極美的。

元始天尊住在玄都玉京,但關心眾生,所以經常來演化度世,但天地不是他開闢的,是盤古開的,所以中國神話裡把盤古叫做大梵,其實盤古也是元始天尊的前生。有趣就在此,曾經就有好幾位老道長告訴真誥君,據他考證,道教一直就與印度宗教有交流,因此很多思想儀軌上有接近之處。

印度的大神就是大梵天,而其他兩尊神溼婆和毗溼奴,也是常常垂憫民生多艱,所以對眾生常常給與幫助和指導,甚至會化身成某個時代的人物,參與宇宙和歷史的變動。道教也一樣,比如在五大劫中的開皇劫時,被稱為太上道君(不是我們熟悉的太上老君哈)的靈寶天尊就曾投胎西方的洪氏以降世,然後宣化教導眾生。後世道經裡更多的則是太上老君各種投胎變化,甚至把上古很多神話人物都附會為太上老君投身的。

總之,本經此處就是告知大家,元始天尊在人類五個劫難中都出現引導人類,開啟道教,傳授通向修真的道路。因此很多時候,我們把修道叫做“修真”。

傳授的道教修行法門,被分成三乘,這裡是借用了佛教名詞,指出修行的三種不同模式。也就是我們所說的“三洞”——洞真、洞玄、洞神,洞真是元始天尊傳授的通真仙之道。

“洞玄”是前面說托胎洪氏的上清靈寶天尊傳授,上期的真誥也說過,靈寶天尊居的地方名字也好聽,是三十六天的禹餘天上清真境,他又名太上道君,算是元始天尊的弟子,指導的是通向玄妙之道,是為中乘。他經常手持太極圖和玉如意,站在元始天尊一側,傳授的是今天道門的符籙、齋醮儀軌等。

“洞神”是居大赤天太清仙境的道德天尊,也就是由我們熟悉的寫了《道德經》的太上老君演化出來的人物,在道教古史中,也是元始天尊傳授的。洞神經典傳授主要是通於神靈,能夠召制鬼神,這是小乘。

以上三洞的經典,各又分了十二類別目錄,包括一本文,二神符,三玉訣,四靈圖,五譜錄,六戒律,七威儀,八方法,九眾術,十記傳,十一讚頌,十二章表。其實這些分類看著很清晰,但真正翻閱道經,甚至只看《雲笈七籤》的人,還是模糊不堪,我們大致瞭解就好了。

反正本章這一節,主要就是說了三洞的由來,告知大家元始天尊手拿寶珠,將天下修真之神仙人群容納其中,然後講演說法,敷衍出道教整個系統出來。

說說古歷史:道教最高的三位大神是誰?


附錄:看誰能背下《經亂離後天恩流夜郎憶舊遊書懷贈江夏韋太守良宰》

(唐)李白


  天上白玉京,五樓十二城。仙人撫我頂,結髮受長生。

  誤逐世間樂,頗窮理亂情。九十六聖君,浮雲掛空名。

  天地睹一擲,未能忘戰爭。試涉霸王略,將期軒冕榮。

  時命乃大謬,棄之海上行。學劍翻自哂,為文竟何成。

  劍非萬人敵,文竊四海聲。兒戲不足道,五噫出西京。

  臨當欲去時,慷慨淚沾纓。嘆君倜儻才,標舉冠群英。

  開筵引祖帳,慰此遠徂徵。鞍馬若浮雲,送餘驃騎亭。

  歌鐘不盡意,白日落昆明。十月到幽州,戈鋋若羅星。

  君王棄北海,掃地借長鯨。呼吸走百川,燕然可摧傾。

  心知不得語,卻欲棲蓬瀛。彎弧懼天狼,挾矢不敢張。

  攬涕黃金臺,呼天哭昭王。無人貴駿骨,綠耳空騰驤。

  樂毅儻再生,於今亦奔亡。蹉跎不得意,驅馬還貴鄉。

  逢君聽絃歌,肅穆坐華堂。百里獨太古,陶然臥羲皇。

  徵樂昌樂館,開筵列壺觴。賢豪問青娥。對燭儼成行。

  醉舞紛綺席,清歌繞飛樑。歡娛未終朝,秩滿歸咸陽。

  祖道擁萬人,供帳遙相望。一別隔千里,榮枯異炎涼。

  炎涼幾度改,九土中橫潰。漢甲連胡兵,沙塵暗雲海。

  草木搖殺氣,星辰無光彩。白骨成丘山,蒼生竟何罪。

  函關壯帝居,國命懸哥舒。長戟三十萬,開門納兇渠。

  公卿如犬羊,忠讜醢輿菹。二聖出遊豫,兩京遂丘墟。

  帝子許專征,秉旄控強楚。節制非桓文,軍師擁熊虎。

  人心失去就,賊勢騰風雨。惟君固房陵,誠節冠終古。

  僕臥香爐頂,餐霞漱瑤泉。門開九江轉,枕下五湖連。

  半夜水軍來,潯陽滿旌旃。空名適自誤,迫脅上樓船。

  徒賜五百金,棄之若浮煙。辭官不受賞,翻謫夜郎天。

  夜郎萬里道,西上令人老。掃蕩六合清,仍為負霜草。

  日月無偏照,何由訴蒼昊。良牧稱神明,深仁恤交道。

  一忝青雲客,三登黃鶴樓。顧慚禰處士,虛對鸚鵡洲。

  樊山霸氣盡,寥落天地秋。江帶峨嵋雪,川橫三峽流。

  萬舸此中來,連帆過揚州。送此萬里目,曠然散我愁。

  紗窗倚天開,水樹綠如發。窺日畏銜山,促酒喜得月。

  吳娃與越豔,窈窕誇鉛紅。呼來上雲梯,合笑出簾櫳。

  對客小垂手,羅衣舞春風。賓跪請休息,主人情未極。

  覽君荊山作,江鮑堪動色。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

  逸興橫素襟,無時不招尋。朱門擁虎士,列戟何森森。

  剪鑿竹石開,縈流漲清深。登臺坐水閣,吐論多英音。

  片辭貴白璧,一諾輕黃金。謂我不愧君,青鳥明丹心。

  五色雲間鵲,飛鳴天上來。傳聞赦書至,卻放夜郎回。

  暖氣變寒谷,炎煙生死灰。君登鳳池去,忽棄賈生才。

  桀犬尚吠堯,匈奴笑千秋。中夜四五嘆,常為大國憂。

  旌旆夾兩山,黃河當中流。連雞不得進,飲馬空夷猶。

  安得羿善射,一箭落旌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