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女兒快六歲了,不懂得感恩,這正常嗎?怎麼教導?

我叫張牧心


我是五月媽媽,對於這個問題我想說,孩子六歲了還不懂的感恩、其實並不是特別的好,因為這個年齡的孩子,已經有了一定的認知了,應該學會感恩,對於如何教導,我覺得可以這樣做:

1:可以給孩子賣一些相關的繪本,通過繪本的故事,和孩子一起閱讀,然後慢慢的薰陶孩子的思維,讓他們慢慢的學會感恩。

2:作為父母也要以身作則,平時的一些言行也要學會感恩,畢竟父母都是孩子的榜樣,會無形的教會孩子學會感恩。

3:可以帶孩子參加一些感恩的活動,讓孩子在活動中,變得越好。

這是我的一點小心得,希望能幫助到你


諾諾媽媽談育兒


寶媽你好👋,人之初,性本善。寶寶其實是我們的一面鏡子。寶寶出現這種情況,我們作為家長,首先應該反省一下各家庭成員的習慣,家庭氛圍。如果家裡沒有人說一些感恩的話,做一些感恩的事,那小朋友不知道何為感恩也不稀奇,這種情況需要父母帶頭去孝敬老人,相互體貼和關心。還有我們陪伴孩子的時間和方式,如果只是滿足了孩子的物質需要,而沒有陪伴和關心,孩子不知道感恩很正常。我有一個學員,做了很多年生意,去年發現她女兒變了,她放棄生意回到家,做好吃的,要什麼買什麼,送最好的輔導班,可是女孩子到了叛逆期,變得不可理喻,一次偶然的機會,我和她聊了聊,才發現是在她最需要父母陪伴的幼兒園和小學時期,父母為了工作,忽略了她,所以她認為現象買東西給她是應該的,陪她也是應該的。我在女兒7歲時,帶她去過殘疾兒童福利院,也是為了培養她的感恩之心。那次回來後,她也有一些變化。我們夫妻兩個平時很忙,但是一定有一個人會去管兩個孩子的學習和生活,也會告訴他們一些來之不易的事情。我們家不是好東西都留給孩子的,好吃的先給老人,再給孩子,也是培養他們的感恩之心。不在家裡討論一些消極的話題,特別在飯桌上。幼兒園的親子活動,親子作業,一次也沒有落下。希望這些對你有幫助!




仙娥說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才六歲。您想讓孩子怎麼感恩?

我小的的時候記得的,全部都是爺爺、奶奶、爸爸媽媽的愛護。

孩子都是被動接受學習的。比如說,您說的感恩,我記得我學的乖巧懂事起來都是跟著家長學的。記得媽媽每個星期都給奶奶洗腳,媽媽帶我出去見到長輩都非常客氣,記得媽媽做好飯不讓吃、先等爺爺奶奶坐下以後才讓動筷,記得爸爸從來都不生氣給我講道理、講他爸爸的事情,逢年過節第一碗飯是要送到爺爺那裡的等等......

孩子是否善良是否懂孝道懂禮貌,都是一家長為榜樣的,所謂的教導不如我們家長給孩子做榜樣來的更快更直接。


武林飛少


這得你自己深思自身是否存在問題。給自己提出問題?我有沒有給公婆父母每天打電話?我改善伙食時第一時間想到公婆父母。我自己經常添置衣服事有沒有想到公婆父母是否又需要?給自己每天都提問,然後從孝立行。孝門口,百門開。孩子不用教,全在父母的德行感覺裡。德就是孝。不孝就是缺了德了。


昕愫


你好😊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我家兒子剛6歲,針對你說的孩子說不想要媽媽了,因為看了一下午的電視,你又揍了孩子一頓,此事情我很理解你的心情。曾經因為一些小事我動手打過孩子,那時他5歲,兒子也還手打我,哭著說媽媽打我,我就打媽媽,後來我們約定好的從此誰也不動手打人。孩子看了一下午電視本身這件事非常嚴峻,電視電子產品不僅對視力有影響,更重要是孩子沉溺其中難以自拔,以電視為重忽略了很多有意義的事情。感覺你這個媽媽平時對孩子管教不嚴,或者說很多事都順著孩子,6歲了很多規則意識應該早建立了,時間是孩子自己的,應該引導孩子約會自己安排事情做。對於你打她可以給孩子道歉,但也要孩子承認自己看電視也是有責任的。教育孩子不是一天兩天的事,很多事需要家長用心對待,父母多陪伴孩子,記住是有效的陪伴。再有不清楚的問題可以聯繫我。祝你好運!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512,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i-0022/9dbaead768994d0f8f3e254ec9dd2777\

家有兒女Like


言傳身教

沒有說你家教不好的意思。家教就是言傳身教,她從小待在一個什麼樣的生活氛圍裡,周圍的人是怎麼樣生活,有哪些習慣,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會對她有影響。

五六歲的孩子已經可以理解這個概念了,你可以告訴她,她的玩具,她的衣服,她吃的東西,這些都是家人們給她的。家人通過辛勤勞動,才獲得了這些東西,要珍惜。

智慧的母親

一個新聞裡說過這樣一個故事:小男孩不想上學,媽媽為她請了一天假,說你不想上學可以,但你要工作。於是帶著小男孩去撿垃圾,可是他在半路上想吃冰棍,賣垃圾的錢根本不夠買冰棍吃,天氣又熱。他很沮喪,媽媽趁機教育他,你看,不是所有的東西你想要就能得到的,你是願意在教室裡享受知識與陰涼,還是在外面被烈日暴曬下撿垃圾呢。小男孩肯定選前者啊,媽媽就趁機說,那你要好好學習哦,因為老師教導同學很辛苦,一直站著,還要寫字說話。媽媽供你學習也很辛苦,要冒著烈日去上班,你如果不好好的學習,以後想吃冰棍都不能買了。

如果孩子不接受言傳,就可以考慮一下身教了。上面的故事不僅教會了孩子感恩,還教會了孩子珍惜,努力。

軟硬兼施

看電視要交電費,菜籃子也是錢買的,你可以抓住她這兩件事情教育她,給她長個記性,小孩子看電視,大人肯定是幹別的去了,沒有陪伴她。看電視傷害孩子眼睛,可以以後和她商量好一天看幾個小時的電視,到時間把電視關了。心態不要太崩潰,以後還有那麼多時間,娃上學後輔導作業更麻煩。

告訴她,你愛她。


羅絲愛寶寶


依我看來,這件事只是小孩子的一點小情緒而已,並不能說是孩子不懂的感恩。不要在心理上否定孩子。

其實3-6歲的孩子,正是長身體和長知識的朦朧期,就好象一塊樸玉,需要我們去雕刻、修飾。我們要讓孩子去生活中體驗、讓孩子從貼近生活的活動中感悟、讓孩子去體會生活中的愛,去感受生活中無處不在的感恩。父母想把孩子培養成一個什麼樣的人,孩子便會或多或少地會向那個方面去發展了。

社會日益發展,競爭也越發的激烈,孩子的成長路上就更多了父母的操勞。有些父母過早的為孩子計劃好了一切,什麼時候該學鋼琴了,什麼時候該學畫畫了,什麼時候該學舞蹈了。然而,學這麼多的東西,對一個尚未懂事的孩子來說真那麼重要嗎?

再看看現在的孩子,一切向錢看,把自己的利益看的比什麼都重,對待任何人都沒有對待自己好,把中國的很多傳統美德—感恩,都拋得乾乾淨淨,這難道真是我們家長所希望的嗎?感恩教育十分重要,只有讓孩子早期養成良好的品德,才能為孩子成才奠定基礎。

那麼如何對孩子進行感恩意識的培養?

1 以身作則 幼兒時期,孩子做任何事情都以模仿為主,電視裡的動畫片,漫畫書中的主人公,童話故事裡的大灰狼,都能成為他們模仿的對象,正如一句名言所說,孩子是一張白紙,你在上面畫什麼,上面就會有什麼。所以,與孩子朝夕相處的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會成為孩子模仿的對象。父母喜歡打麻將,孩子一定往麻將館去得多,父母喜歡說粗話,孩子必然出口成髒。所以,在孩子的面前,做父母的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讓自己成為孩子生活中的榜樣。

舉個例子來說,曾看到這樣一個場景,一個父親帶著一個孩子走在馬路上,兩個人手裡都拿著一盒冰激淋,父親的吃完了,隨手扔在了馬路上,孩子看到了,立馬說:“我們老師說的,不可以隨便亂扔垃圾”。可這個父親卻對孩子說:“會有環衛工人掃的,他們拿錢就是做這個的。”可想而知,之後,孩子也把手中的盒子扔到了馬路邊。如此的教育,不懂得珍惜他人勞動果實,不知感恩以身作則,將來那個孩子會變成什麼樣,還真不能判斷。同樣是教育孩子,如果父親選擇回過去拾起盒子,對孩子說上一句:“你說得對,我們一起把它扔垃圾筒吧”,相信會給孩子帶來另一種完全不同的結果。 

2 敢於放手   現在的孩子,父母們是捧在手裡怕掉了,含在嘴裡怕化了,什麼事都不讓孩子去做,生怕孩子會有什麼閃失。因此,現在的很多孩子,一做到事就張口喊父母,什麼苦都不能吃,什麼事都不會做,從來都無法堅持完成一件事。試想,這樣的孩子,將來能做成什麼呢?因此,敢於放手,其實是給孩子一個機會,一次鍛鍊,一種嘗試。

很多次,在家附近會看到一個五、六歲的孩子,那是一個農民家庭的孩子,他正用小推車推著一個更小的孩子,用心地呵護著,彷彿那就是他的一種責任。看到這,心裡總是有一種說不出的感覺,那孩子多懂事啊。曾有很多次和家人探討,外來農民工的孩子總是更健康,更能幹些,這是為什麼呢?細細想來,不就是因為,外來打工者沒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為孩子做好他們想要的一切嗎?不得不放手,讓他們的孩子更趨於健康,更懂得珍愛。

所以,讓孩子去洗一下自己的碗,即使打掉一個碗,也會讓他知道,母親的付出其實並不容易,心存感恩;讓孩子去整理一下自己的房間,哪怕依然未能收拾乾淨,也會讓他知道,看似容易的事,做起來也需要毅力。   

3 及時教育

  孩子的成長路上,常常會有許多的錯誤,這時就需要有人及時給他們指出來,這樣,才可以讓他們知道什麼是錯,什麼是對。由於現在的孩子太嬌慣,所以,家人對他們總是疼愛有加,特別爺爺奶奶,一有些什麼事,就護著,擋著,不管孩子做的對與不對,都不讓別人說一下,似乎只要說了,孩子就少了塊肉似的。這樣的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便會養成想做什麼就做什麼,想要什麼就一定要拿到手的習慣,容不得任何人說一句不。這樣,自然不可能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

曾在閒聊時聽到過一位奶奶說過這樣一句話,“我的孫子在很小的時候,罵了我一句老太婆,被他爸爸狠狠地打了一下,教育他要懂得尊老愛幼,到現在也沒有罵過人,每次都“奶奶、奶奶”,叫得親熱地不得了”說話時,臉上還洋溢著笑容。誠然,我們不贊成動手打孩子,但奶奶的話,不是很清楚的告訴我們,當孩子做錯了的時候,只要有人能及時的幫他指出,那他就會很快改正自己的錯誤,並向更好的方向發展嗎?  

 生活教育理論博大精深,我們只有從身邊去不斷的發現,在生活中不斷探索、運用,只要我們心中充滿感恩,並付之於行動,在生活中不斷的進行感恩教育,就一定會成功。孩子的成長,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而傳統美德——感恩的養成無疑是最為重要的,多年以來讓我深深地體會到:孩子的感恩教育並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我們正確、持續的教育。引導孩子學會感恩、知恩、報恩、施恩,是培養孩子健全人格,形成完美品質的重要途徑,只要做有心人就會有所作為。


誠佑爸爸育兒分享


第一:教育孩子懂得分享
經常告訴孩子,把自己喜歡的玩具拿來給別人分享,孩子才能體會到與人分享的那種幸福,自然也就懂得收到別人的禮物是多麼開心的一件事!

第二:教導孩子多幫助別人
在孩子幫助別人的同時,讓孩子學會感受那種別人感謝他的時候,內心的那種滿足感,只有親身體會,孩子才能明白得到別人幫助的時候,感謝別人的重要性!

第三 讓孩子跟家長一起做家務
每次吃飯後,讓孩子和家長一起收拾碗筷,擦桌子,週末大家一起大掃除,讓孩子親身體會,親身經歷,下次看到同樣的的事情,才能明白其中的艱辛,才能更好的關心別人!

第四 培養正確的價值觀
從小給孩子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不要給孩子灌輸有錢就是幸福,不要把錢當成孩子的唯一目標,讓孩子感覺這個世界的美好!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808,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f7d2d515800d4d42a1964ce5694cf479\


陽妞媽咪


我覺得對於6歲的孩子來說,不懂得感恩,是正常的,因為對於6歲的孩子來說,她或許都不懂得感恩這個詞是什麼意思。在這個時候,作為家長的我們一定要慢慢的去引導孩子,比如在幼兒園裡,如果老師和小朋友幫助了她,告訴孩子一定要說:謝謝你!現在很多家庭孩子去學都是爺爺奶奶每天接送,因為爸爸媽媽要工作,這個時候一定要告訴孩子,爺爺奶奶每天接送她都很辛苦,要經常對爺爺奶奶說:“爺爺奶奶,我愛你們”或者說:“爺爺奶奶,你們辛苦了”。最主要的還是我們家長一定要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來引導孩子,因為孩子的模仿能力超強的,你是怎麼樣來做的,孩子就會怎麼樣!好習慣都是養成的,所以說,我們做家長的一定要用心才行!我相信,每一個孩子都想成為好孩子!懂的感恩,多些溫暖,美好同在!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288,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i-0022/20721670a0b24b7eb1d173d16e53030a\

琳琳工藝坊


女兒六歲,不懂感恩也正常,有的孩子都結婚了對父母還不懂得感恩。不是有一句話說的好養兒才知報娘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