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浩輸給白凱南,《歡樂喜劇人》缺少包袱,卻把自己演成了笑話

2月16日晚間,《歡樂喜劇人》播出十強選拔賽最後一場。在這一場當中,白凱南憑藉自己的小品《角兒》,戰勝張浩的小品,成功晉級十強。爭議也隨之而來。節目電視臺播出之後,轉向各大網絡平臺播映。而網絡平臺形成的彈幕當中,大量的聲音開始質疑白凱南,並未為浩哥抱不平。

張浩輸給白凱南,《歡樂喜劇人》缺少包袱,卻把自己演成了笑話


其實,白凱南戰勝張浩,並未影響浩哥最終晉級。張浩依舊以小組最後一位的方式進入到了十強席位當中。在稍後的《歡樂喜劇人》節目當中,浩哥依舊會有喜劇作品登場。顯然,張浩通過網絡劇和網絡電影為自己積攢了大量的人氣,也為這檔喜劇綜藝帶來了不少的觀眾期待。

但對於張浩輸給白凱南,《歡樂喜劇人》還是把自己演成了笑話。對於白凱南的小品而言,最大的問題就是“沒有包袱”。如果說其他喜劇選手的問題還是喜劇包袱太少的話,那白凱南已經屬於全程尬演的序列了,根本沒有包袱可言。

張浩輸給白凱南,《歡樂喜劇人》缺少包袱,卻把自己演成了笑話


對於這個小品《角兒》,到底是優質的,還是值得商榷的呢?這其實是一個非常值得討論的問題。在這個作品當中,白凱南先是以網絡直播的方式各種賣萌、耍賤,最終面對了網絡用戶的流失。在這種困境面前,戲中的白凱南接受了師父的建議,改成專門表演京劇,反倒是大火了。

目前,這種喜劇作品的創作和表演形式,已經在不少的喜劇作品當中“大行其道”了。前邊搞一堆惡俗的表演內容,最後來一個猛然間的專場,表演一點好東西,並且喊幾句口號,還是優質的內容更經典,要弘揚傳統等等。而這類作品,無一例外,在前邊的內容當中大量設計喜劇包袱,在後邊的弘揚傳統內容當中,絲毫沒有包袱,只剩下煽情了。

張浩輸給白凱南,《歡樂喜劇人》缺少包袱,卻把自己演成了笑話


從觀眾的角度講,這種喜劇創作模板,是弘揚了傳統藝術形式,還是暗地裡給惡俗的內容做宣傳呢?我認為是後者。拿白凱南的《角兒》為例,從觀眾的角度來論,大家看的熱熱鬧鬧的,只有白凱南搞網絡直播的那些內容,更是請來了網絡直播賣貨的高手薇婭助陣。這些內容,給觀眾製造了一些笑點,如果它有笑點的話。

而在這部分的表演當中,絲毫看不出表演者對於這些惡俗內容的厭惡,相反,基本上所有的演員都樂在其中。甚至於,連方清平飾演的師父形象,也在直播表演當中搞了幾個所謂的喜劇包袱,為惡俗添磚加瓦。而這部分內容,越精彩,其實越說明後邊煽情反轉的無力了。

張浩輸給白凱南,《歡樂喜劇人》缺少包袱,卻把自己演成了笑話


前邊演得這麼熱鬧,怎麼到了後邊真正想弘揚的內容上,就不好看了呢?這是此類創作模板的最大問題。這個創作模板,看似弘揚傳統藝術,實則不過是撿著新鮮的娛樂形式和內容給自己貼金罷了,用這些新鮮的內容來拼湊一點又低級又可憐的笑點。

創作模板之外,我們不妨再看看白凱南在劇情當中人物行為動機轉換的理由。在《角兒》當中,白凱南先是搞網絡惡俗直播,造成沒人看的局面。最後搞起了京劇直播,突然獲得了非常不錯的人氣,所以他開始京劇直播了。等於說,這個作品反轉的真正原因,還是追求觀看人數的最大化。若是惡俗直播有人看,而且更多人看,是不是戲中的白凱南也就不唱京劇了呢?

張浩輸給白凱南,《歡樂喜劇人》缺少包袱,卻把自己演成了笑話


追求更多人看的人物行為動機,本身就是架不住推敲的。這類創作模板,真心希望那些低端的喜劇演員們摒棄之。前邊演得那麼歡,本身就是對作品想要批評的娛樂方式的內心暗暗讚譽罷了,哪裡還能體現出諷刺的力度來呢?

僅基於《角兒》這個作品而言,想要弘揚京劇,其實有不少的喜劇表現方式,讓京劇和網絡直播真正對打都是可行的。但這無疑給白凱南等人增加了京劇上的表演難度。京劇的真正魅力不是演員惡俗表演之後嚷嚷口號喊出來的,而是直接通過全程的表演,是騾子是馬溜出來的。

張浩輸給白凱南,《歡樂喜劇人》缺少包袱,卻把自己演成了笑話


反觀張浩的作品,雖然當代情感不足(講的是古代兵卒鎮守糧倉),但至少笑點頗多,包袱層出不窮。最終的劇情反轉部分,也不似《角兒》那樣無力量。張浩作品會輸給白凱南,我不理解。難道《歡樂喜劇人》不要喜劇,只要廉價的口號了?對於已經晉級的白凱南而言,別老拿著俗套的喜劇模板套弄作品,才是正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