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两千担的朝官,相当于清朝什么官衔?

想想头都会疼


这我们可以将汉朝和清朝的官制中官衔等级做一个简单的对比,从而得出答案。

汉朝官制中官衔等级共分为为五等十八级,以印绶样式和获得工资数即粮食的担数多少进行划分。

清朝官衔等级则是九品十八级。

两者官衔等级数量相等。

题目中提到汉代朝官即是中央官员,他们又能拿到两千担。那么应该是九卿、中尉、京畿三辅主官。

在汉代应该是第二等第一级,即官衔中的第三级。

对等过来的话应该是清朝的正二品官员。

但是,汉朝和清朝相隔两千多年,中国的官制也一直在变,汉朝两千担朝官地位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其官衔或升或降 。

如九卿中的负责皇帝车马仪仗的太仆,但在清朝却是正三品官员。

又如九卿中负责全国最高司法的大理寺卿,在清朝开始是正二品官员后又晋升为从一品官员。

因此如果一一对应汉朝两千担官员在清朝的官衔等级很难得出统一的答案。

幸亏汉朝和清朝的官衔等级是一致的。等级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在官员中当时官场中的相对地位。

因此汉朝两千担朝官应该相当于清朝的正二品官员。


历史小知


四品:中护军、武卫将军(中护军资深者为护军将军。以上为禁卫军)屯骑校尉、越骑校尉、步兵校尉、长水校尉、射声校尉(以上野战军五校尉)中坚将军、骁骑游击将军、左军将军(以上为四品常设将军)建威将军、建武将军、振威将军、振武将军、奋威将军、奋武将军、扬威将军、扬武将军、广威将军、广武将军、宁朔将军、左积射将军、右积射将军、强弩将军(以上为四品杂号将军)东中郎将、南中郎将、西中郎将、北中郎将(以上为四中郎将)振威中郎将、建义中郎将、奉义中郎将、平虏中郎将、典军中郎将、抚军中郎将、武卫中郎将、司金中郎将、司律中郎将、护匈奴中郎将、率善中郎将(以上为四品杂号中郎将)戊己校尉、平虏校尉、讨寇校尉、建忠校尉、护羌校尉、护东羌校尉、护乌丸校尉、护鲜卑校尉、西域校尉、西戎校尉、东夷校尉(以上为派遣军)、监军(以上为监军或护军)五品:偏将军、裨将军(以上为五品常设将军)鹰扬将军、折冲将军、虎烈将军、宣威将军、威远将军、宁远将军、伏波将军、虎威将军、凌江将军、荡寇将军、昭武将军、昭烈将军、昭德将军、讨逆将军、破虏将军、讨寇将军、宣德将军、威虏将军、捕虏将军、殄吴将军、殄夷将军、扬烈将军、建忠将军、立义将军、怀集将军、横野将军、楼船将军、复土将军、忠义将军、建节将军、翼卫将军、讨夷将军、怀远将军、绥边将军(以上为五品杂号将军)安夷护军、抚夷护军(以上为监军或护军)六品:和戎护军、殄虏护军(以上为杂号护军) ------------- 如果我回答对你有帮助,请关注我一下。或有其他问题也可以关注我,给我发私信


草莓爱音乐


我们都知道汉朝的官位是以石作为衡量的单位的,那若想与清朝做比较,那我们首先则应该知道这两千石的朝官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级别呢?

我们都知道,汉官秩以万石为最高,中二千石次之,真二千石再次,后一级就是两千石,其下有比二千石。

中二千石

汉代官吏秩禄等级,中是满的意思,中二千石即实得二千石,月俸一百八十斛,一岁凡得二千一百六十斛。其地位在真二千石、二千石、比二千石之上。凡太常、光禄勋、卫尉、太仆、廷尉、大鸿胪宗正、大司农、少府、执金吾等到中央机构的主管长官,皆为中二千石。在地方官中还有三辅的设置。所谓“三辅”,即指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秩皆中二千石。

真二千石

汉官秩。《汉书·百官公卿表》、《续汉书·百官志》举百官俸给数,万石、中二千石之下,为真二千石,在二千石之上。惟《汉书·外戚传》言妃嫔等级,云:

“傛华视真二千石,比大上造。美人视二千石,经少上造”。据此,二千石之上尚有真二千石一级。同传颜师古注云:“真二千石,月得百五十斛,一岁凡得千八百石耳。”

二千石

汉官秩,又为郡守(太守)的通称。汉郡守俸禄为两千石,即月俸百二十斛,因有此称。

因此我们可以知道两千石的朝官,在汉朝时等同于太守,也就是地方大官的级别了,那到清朝以后,太守这个名字叫做了什么呢?他叫做知府,他在省之下,手底下管着几个县。

因此总的来说两千石的朝官,在清朝来讲基本相当于一个地方的从四品知府。




猿人鉴史


汉官秩以万石为最高,中二千石次之,真二千石再次,后一级即为二千石,再次一级为比二千石,其下依次为千石、比千石、六百石、四百石、比四百石、三百石、比三百石、二百石、百石、斗食、佐史。佐史最下,月俸八斛。凡俸禄一半发谷,一半发钱,偶有变动。两千石月俸百二十斛,一岁凡得一千四百四十石。汉代州牧、州刺史、郡太守均为两千石。汉代的州和早期的郡大致相当于后世的省。所以,汉代的二千石大概对应清朝的巡抚。


山南東道荷蓧耕農


汉朝郡守、九卿都是两千石的高官,郡相当于省,两千石相当于总督、巡抚,好像也不准确,如果明朝相当于布政使,其实清朝也一样,巡抚拥堵相当于刺史,都是监察区转行政区,朝廷里相当于六部尚书,都察院、九卿之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