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泊桑小說《項鍊》:為成長付出的代價,怎麼評判值不值得?

她那時還年輕,不知道所有命運贈送的禮物,早已在暗中標好了價格。

——茨威格《斷頭王后》


莫泊桑小說《項鍊》:為成長付出的代價,怎麼評判值不值得?

法國著名作家莫泊桑的小說《項鍊》,講述了一個並不複雜的故事。

一位小職員的妻子瑪蒂爾德,為了在難得參加的舞會上出風頭,花了丈夫打算買獵槍的400法郎做裙子,但沒有與之相配的珠寶,就找有錢的朋友佛來思節夫人借了一條鑽石項鍊。

有了這條鑽石項鍊,瑪蒂爾德在舞會上大放異彩。可是舞會結束後,項鍊卻不見了蹤影。

為了還上這條鑽石項鍊,嚇壞了的夫妻二人拿出了全部家產,又借了許多高利貸,才買到了一條同樣的項鍊,還給朋友。

他們的生活水平急轉直下,從還能僱得起傭人的小資產階級,變成了每一個銅板都要計較的貧民。這樣的生活,他們過了整整10年。瑪蒂爾德再也不是當年那個虛榮、愛幻想的美貌女子,變成了一個高門大嗓、粗俗不堪的底層勞動婦女。

故事並沒有完。10年後,瑪蒂爾德偶遇昔日的朋友佛來思節夫人,並對她講了自己為這條項鍊付出的努力。佛來思節夫人感動之餘,卻道出了一個令人無語的真相:當年借出的那條鑽石項鍊,其實是假的!只值500法郎!

換言之,瑪蒂爾德夫婦為了一條他們原本消費得起的贗品項鍊,破了產,過了10年擔驚受怕、吃苦受累的日子!

當真相大白的時候,他們付出的巨大代價,顯得如此的荒謬和可笑。

一、 身為窮人,而犯了虛榮的過錯

故事開頭,瑪蒂爾德擁有令人豔羨的美貌,也受過教育,但因為出身不高,沒有財產,她喪失了跨越階層的機會,只能嫁給和自己一樣出身普通的小職員,過著溫飽但平庸的生活,看不到什麼改變的希望。

莫泊桑小說《項鍊》:為成長付出的代價,怎麼評判值不值得?

她是個心思細膩、充滿幻想的女子。在她的意識裡,老天給她的美貌和稟賦,足以使她配得上想象中那種無憂無慮的舒適生活,比如豪華的房間、體面的僕人、圍繞著自己的貴族男女、美味的飲食……這一切都那麼的讓她心醉神迷。

現實卻是充斥著三天沒洗的桌布、吃到肉湯就能滿足的丈夫、樸素甚至簡陋的房間……這一切,與她引以為豪的美貌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時時在提醒她的不幸,把她從美好的幻象拉回到平庸的現實裡來。

所以在有機會參加上流社會的舞會,可以展示自己的魅力之時,她更加感到辛酸:好容易做條新裙子,還要小心翼翼地規劃錢財,以免讓丈夫感到太大的壓力;做好了新裙子,連一粒與之相配的珠寶都沒有,也買不起。

這場本來讓她充滿憧憬的舞會,只是又一次提醒她的寒傖罷了。

撇開道德的評判,故事外,大概每個為生活掙扎過的人,都能體會到她這時的心情。就象小時候,因為家裡拿不出錢而錯過的集體出遊;長大後,因為物質、地位的差距而無奈放棄的愛情。

傾慕的人或事物近在眼前,卻栽在一個關鍵而自己無能為力的因素上,那種遺憾和自卑,心酸難言。

瑪蒂爾德沒有放棄這場舞會,丈夫的建議使她找到了看起來最好的解決辦法——找有錢的女友佛來思節夫人借珠寶。

莫泊桑小說《項鍊》:為成長付出的代價,怎麼評判值不值得?

面對著佛來思節夫人那琳琅滿目的珠寶盒,她差點挑花了眼。相對於佛來思節夫人讓她挑選珠寶的漫不經心,她在看到自己心儀的珠寶之時,心跳得直髮抖,對著鏡中戴著珠寶的自己出神良久,借項鍊時,態度是遲疑而焦急的。

“你能借給我這件嗎?我只借這一件。”

“當然可以。“

她跳起來,摟住朋友的脖子,狂熱的親她,接著就帶著那件珠寶跑了。

二、 她為虛榮付出的代價,實在太大

瑪蒂爾德終於如願參加了舞會,如願在舞會上收穫了她渴望已久的、來自上流社會的讚美和傾慕。

儘管這讚美和傾慕並不能改變她的實際境遇,舞會結束後,她立刻就被樸素的外套和簡陋的出租馬車拉回了現實。但這是她的夢幻得以實現的時刻,她陶醉在這一刻的榮耀和狂喜中。

然而也因為這種榮耀和狂喜,她忘乎所以,項鍊在不知不覺中,被弄丟了。

這條項鍊,已經不是一件單純的首飾,而是承載了瑪蒂爾德對於上流社會的全部想象。她之前所有幻想過的豪華場景和元素,在見到項鍊時全部具象化了。

莫泊桑小說《項鍊》:為成長付出的代價,怎麼評判值不值得?

當然,這一切都建立在她以為這是條“真”項鍊的基礎上。

她對它,是不假思索的虔誠膜拜,根本不敢、也沒能力分辨它的真假。她全程都沉浸在自己想象出來的、由項鍊帶來的巨大幸福裡。

所以,在發現項鍊丟失了以後,她的狂喜立刻變成了巨大的驚慌。因為她清楚,她的家庭狀況,很可能無法承擔這麼大的損失。

他們的第一反應就是竭盡全力地尋找。然而,奇蹟是不會出現的,他們的尋找徒勞無功,這條項鍊徹底地不見了蹤影。

讀完小說的我們,知道了這是一條假項鍊,而且是他們完全可以負擔得起的。但小說中,無論是瑪蒂爾德還是她的丈夫,都不可能清楚這點。在他們的意識裡,富有的佛來思節夫人的珠寶,當然毋庸置疑地是真的。

他們根本無法想象這會是一串贗品,而是下意識地認為這串鑽石項鍊的價值巨大,項鍊的丟失給他們帶來的,將是巨大的災難。在突如其來的災難面前,他們沒有足夠的見識和資源予以甄別。

借來的東西總要還回去。他們按照自己的理解,掏空了不多的家產,冒著風險到處借那些足以使他們信用破產的高利貸。巨大的恐慌之下,他們顧不上考慮破產以後將會面臨的困難和窘迫,所有的努力,都是為了先度過眼前的難關。這是窮人的悲哀,沒有辦法的辦法。

莫泊桑小說《項鍊》:為成長付出的代價,怎麼評判值不值得?

昂貴的項鍊還給了佛來思節夫人,瑪蒂爾德夫婦開始了真正困頓的日子。

辭退幫忙的僕人,搬到貧民住的閣樓上,為了多賺幾個銅子,丈夫每日下班後抄寫文稿到深夜,妻子沒日沒夜地幹活,為了節省菜錢和人爭吵,一個銅子一個銅子地,從牙縫裡省出錢來還債。

至於那個舞會之夜的榮耀,除了瑪蒂爾德在繁重家務的間隙裡偶然想起,進而提醒她現實的壓力之外,沒有了任何的用處。

他們都變得無比的清醒和踏實。十年後,丈夫可能仍舊是個小職員,瑪蒂爾德的美貌也蕩然無存,變成了一個毫不在意形象、外表粗俗的貧苦婦人。唯一值得慶幸的,是他們終於還清了鉅額的欠債。

三、 虛榮是過錯,但不是瑪蒂爾德的罪過

我們的教科書上,把這一切都歸於她 “虛榮”的原因。這個結論不能說錯誤,卻有些片面。瑪蒂爾德的虛榮是事實,但虛榮對她來說是過錯,卻不是她的罪過。

故事開始時,瑪蒂爾德夫婦的角色並不是純粹的貧民,10年後的他們才是,當時的他們其實是標準的小資產階級,處於比上有巨大的不足,比下還有餘的狀態。

他們的身上,帶著這個階級特有的清高和虛榮。

比起整日為餬口奔波的貧民來說,他們的溫飽不成問題,也有那麼一點社會地位,自然也有了多餘的精力來追求一點更高的享受。比如瑪蒂爾德的丈夫還有18000法郎的財產,給妻子做新裙子的錢,也是他原本打算購買獵槍、和朋友外出打獵遊玩所用的,在這樣的條件下,瑪蒂爾德對於富貴生活的幻想其實不是讓人無法接受的。就算是純粹的窮人,也有嚮往美好生活的權利不是?

但另一方面,她對於嚮往的生活,其實始終停留在“幻想”的層面。儘管幻想時時提醒她現實的缺憾,但她的反應是鬱悶和更多的幻想,並未因此做出不顧臉面向上攀爬的舉動來。在丈夫為好不容易拿到的舞會請柬自得和興奮時,她先想到自家條件不夠,去到舞會上會被人嘲笑;但借到了一條滿意的項鍊,舞會上眾人的恭維和欣賞,也使她心滿意足了,並沒有因此生出別的非分之想。

從這一點看,她的行為倒好象一個孩子羨慕一件買不起的玩具,當有一天玩具拿到她手裡時,她欣喜若狂,盡情賞玩之後也就滿足了一樣。她並不是一個為了享受而貪婪、不擇手段的人。

莫泊桑小說《項鍊》:為成長付出的代價,怎麼評判值不值得?

如果不是在狂喜中放鬆了戒心,以至於丟失了項鍊,她的人生會是一個什麼模樣?誰也不知道。我們知道的是,在發現項鍊丟失之後,他們夫妻並沒有逃避或推卸責任,而是決然選擇了承擔,哪怕傾家蕩產,也要把項鍊還回去。

這件事,說起來簡單,但落到每個人頭上時,真不是隨便哪個人都能承擔得起來的。

在莫泊桑的作品裡,我們看到了太多為了過上嚮往的生活,不惜出賣自己的例子。

《遺產》中的小公務員勒薩伯爾,為了得到大筆遺產,放任和支持自己的妻子與人通姦懷孕。《珠寶》中,朗丹夫人一邊出賣身體換來享受,一邊用謊言欺騙丈夫。當最終真相大白後,悲痛的朗丹先生,看到妻子留下的珠寶的價值,立刻厚著臉皮享受起了這筆巨大的財產。

比起他們來,瑪蒂爾德夫婦甘願破產也要償還債務的行為,簡直是一股清流。在項鍊所代表的浮華面前,他們有虛榮的一面,也堅守著人性中的誠實與擔當。

四、 命運的懲罰的沉重與荒謬

一條假的鑽石項鍊,一個破產的家庭,整整10年的勞苦生活。這份來自命運的懲罰真的不輕。

這份懲罰又充滿了荒謬之感。

荒謬在主人公付出了巨大的代價,差點完全毀掉了自己的生活,換來的結果卻是得知他們為之付出的努力,從一開始就錯了。

這份錯誤又不是別人施加的。完全是源於他們當初對於富貴生活的迷信和崇拜,而不敢有一點置疑的心思,慌亂之下,自己把自己拖入了一個巨大的泥沼之中。

更荒謬在這份沉重的懲罰,施加的對象是一對雖有虛榮心,卻不逃避問題、甚至勇於承擔的本份人,恰恰是這份難得的勇敢和擔當,讓他們付出了難以想象的代價。

而象勒薩伯爾和朗丹夫人那樣,為了財產不顧廉恥、出賣自己的身體和靈魂的人,卻如願以償地得到了世俗給予的豐厚回報。

莫泊桑小說《項鍊》:為成長付出的代價,怎麼評判值不值得?

五、 結語

對於小說中的人物,作者莫泊桑的態度並不是批判。他只是用不帶多少感情色彩的筆觸,客觀地講述了這個故事。唯其如此,故事在最後的巨大轉折,才更讓人感到人生的荒謬,甚至命運的虛無。

透支快樂的代價有多大?10年後面目全非的瑪蒂爾德知道了。

無法想象瑪蒂爾德知道那是一串假項鍊之後,心情會怎樣。反正對於每一個犯了錯誤的人來說,不管原因如何,付出的代價是永遠不可能消失的了。誰都無法回到從前。

人的一生中,總會遇到一些人和事,能讓我們瞬間成長。遺憾的是為之付出的代價,總是在長大之後才能知道。而知道後再去評判是否值得,已經沒有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