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病人每次住院就要抽血檢查,病人可以拒絕嗎?

用戶6862570805


如果您兩次住院時間間隔不超過三個月,有一些大型化驗是可以不做的,比如大生化這樣的化驗。但是一些隨時變化的化驗,比如血常規、血糖、簡單的肝腎功能等這些可能會影響患者治療的化驗,該做還是要做。

我們拿一個手術患者舉例,您就會明白這個道理。

我們假設某一個糖尿病患者因為外傷導致了小腿閉合骨折,手術治療一個月後切口開始紅腫,高度可以感染,再次入院治療,這兩次入院會怎麼辦呢?


第一次入院需要做什麼檢查呢:

由於患者骨折需要手術,那我們需要給予患者檢查血常規、凝血機制還有血型這是必須的,而且為了手術的安全要檢查患者的生化功能,而且還有檢查患者是否患有梅毒和艾滋病,這兩項化驗很多患者不理解,為什麼要做手術之前一定要做到這兩項檢查,主要是是為了保護其他手術的患者,因為同樣的一套手術器械,如果是給梅毒艾滋病患者做完手術以後要有特殊的消毒程序,否則容易造成交叉感染。另外也是為了保護操作手術的醫護人員,一旦患者有梅毒和艾滋病手術當中有器械傷及醫護人員,必須要立即治療,及時阻斷可能的感染。

另外前面我們假設這個患者有糖尿病,肯定還要進行糖尿病的相關檢查,比如空腹血糖、餐後血糖、還有糖化血紅蛋白。由於糖尿病的患者非常容易出現血管的異常,那麼假設肢體骨折,我們還要檢查是否存在肢體血管的異常,指導患者術後是否需要用抗凝藥。

一個月後患者切口可疑感染,再次來入院需要做什麼檢查呢?

那麼一個月後,患者切口出現了紅腫可疑感染,那麼再次需要入院檢查。因為患者兩次的入院時間間隔沒有超過三個月,那麼前期的一些大生化的檢查,我們就可以不要做了,比如為了觀察術前下肢血管是否有異常的彩超檢查,也完全可以不要做了。

但是我們要著重檢查的是患者的感染相關項目,比如重新檢查患者的血常規,還有是否有C反應蛋白的增高,另外患者感染很有可能是由於血糖的異常導致的,那麼血糖的相關化驗我們必須要重新做,而且還要做得更加細緻。

另外我們還要給予患者複查骨折的x光片子,而且還要給予進行ct的檢查,明確是否存在骨髓炎的可能性。

如果超過三個月,建議還是要複查全面一點

相信看完我上面例子的朋友應該明白,如果兩次住院時間間隔時間比較短,不超過三個月的話,身體內環境的變化不會特別的大,那麼此時我們可以選擇化驗一些必要的相關項目。既達到了治療的目的,同時也降低了住院的費用。

但是如果有一些患者兩次住院間隔時間超過三個月,那麼很有可能因為這三個月的變動,某一些患者的身體內環境就會發生變化,比如說三個月前某一個患者的轉氨酶並不高,但是可能由於三個月時間的變化,他的轉氨酶會有明顯的升高。再比如有腎功能異常的患者,可能在三個月之前腎功能還可以,但是經過三個月的時間,很有可能腎功能已經發生了明確的變化,那麼如果在這種情況下不給予患者重新複查相關化驗的話,非常容易出現治療的風險。所以建議超過三個月時間再次住院的患者一定要儘量要複查,而且要查的儘量全面一點,這不是為了增加您的費用,而是為了您自己的安全。

我就是再次入院不想檢查,可以不可以?

那麼如果有的朋友說我再次住院,我覺得身體狀態很好,我就是不想檢查可不可以呢?

完全可以!

但是按照法律規定,您需要跟醫生簽訂一個協議,如果因為您不復查相關化驗,導致的風險,您要自己承擔。

在這裡謝醫生要說一句,醫療無小事,現在的醫療環境促使每個醫生做任何的選擇之前都會非常的謹小慎微。很多人覺得我身體不錯,再次住院的時候不需要做一些檢查,但是您自我的感覺和身體內的環境變化是不一定匹配的,在我們臨床上,很多患者都說自己的身體沒問題,但是在住院以後檢查發現有肺癌,發現有肝功能異常,發現有早期的腎功能異常的患者比比皆是。這也是為什麼很多癌症病人、肝衰竭或者是腎衰竭的病人發現的時候,就是中晚期的原因。

最後囉嗦一下:

如果兩次住院的間隔不超過三個月,1~2個月的時間,有一些大型的比較貴的檢查是可以暫時不查的。

但是如果兩次住院的時間超過了三個月或者是更長的時間,建議您一定要複查,而且建議要複查的詳細一點。

如果就是不想做化驗或者做相關的檢查,選擇權在您,只要您能同意,後果自負,做與不做都可以。

希望我的解答您能明白,如果還有其他不明確的地方可以私信我,或者在下方留言,請鍵盤俠理性思考,合理指責,不要謾罵,謝謝!


想好好做醫生的胖子


我也有一點不明,有一次在頭條說到每次住院都查我的血型,還被很多人痛批惡懟。你說肝功腎功血常規這些可能有變化,或許出院之後又感染了艾滋梅毒乙肝丙肝,但是我住了幾次院,就被測了幾次血型,難道我的的O型血,RH陽性,一段時間就自己變了?


交機LG


在臨床上確實經常碰到這樣的事情,很多病人或家屬抱怨一住院就得抽血化驗,甚至有些拒絕抽血並簽署後果自負的病情告知書。其實這個問題的關鍵點在“住院”,既然達到住院標準了,病情肯定不太穩定,醫生要進行抽血化驗主要是基於以下目的:

1、 術前檢查。外科準備做手術的所有病人,都必須要查血常規、凝血功能等,這是診療常規,不抽血化驗萬一術中大出血就問題大了。


2、 診斷的需要。既然住院,肯定有一定的主訴(最主要的不舒服症狀表現),醫生根據患者的描述及體格檢查,會擬診一些疾病並需要排除一些疾病,這就需要抽血化驗進一步明確。如一個胸悶胸痛的患者,醫生為了明白是不是心梗,需要抽血查心肌酶,要排除有沒有心衰,需要抽血查BNP;一個發熱咳嗽的病人,醫生需要了解是不是細菌感染,需要抽血化驗血常規、C反應蛋白、降鈣素等。


3、病情評估的需要。有些疾病雖然診斷明確,如老慢支繼發、冠心病再次發作等,但需要抽血評估本次病情的嚴重程度。如慢支急發的患者經常要查血氣分析瞭解有無缺氧和二氧化碳瀦留。


4、治療的規範化要求。很多臨床疾病的單病種質控或臨床路徑都要求了入院後必須抽血檢查一定的臨床項目。


當然,也有少數病人不理解,堅決拒絕抽血化驗,要求只輸液。碰到這種情況一般管床醫生會先耐心進行溝通,如果實在無法溝通的,會讓患者委託人簽署後果自負的告知書。


醫患家


我是小影大夫。生病了去住院,醫生要診斷病情,必有的一個項目就是抽血,特別是血常規,這是入院的三大常規之一,可以簽字拒絕,但是最好不要拒絕。

為什麼每次住院都要抽血?

抽血的目的有兩個,第一是為了診斷病情,第二是瞭解病人的基本情況。

抽血的是入院三大常規之一,另外兩個常規是尿常規和大便常規。血常規可以瞭解一個人血液最基本的情況,有沒有貧血,有沒有白細胞升高,有沒有血小板的問題。


比如,腹痛住院,如果有貧血,那就要找是什麼原因的貧血,特別要注意胃腸道癌症引起的貧血。

如果有貧血,需不需要輸血,都要看這個抽血血常規的這個指標。

還有一些抽血的檢查是用來診斷病情的,比如肝硬化的人,肝臟有結節,要抽血查AFP有沒有升高,如果升高明顯,是肝癌的可能性很大。

很多疾病的診斷都需要抽血來實現,比如常見的高血脂高血糖,就是通過抽血來診斷的。

住院抽血還經常要查肝功能腎功能情況,因為生病了住院,肯定要用藥呀,如果有肝腎功能不好的,很多藥都不能用。如果沒有查這些指標,醫生就不知道,如果用了對肝功能有影響的藥,正常人可以代謝了,但是對肝腎功能不好的人,那就是雪上加霜。

還有一些特殊的抽血檢查,比如艾滋、梅毒,很多要做手術的朋友,都要查這個。因為讓醫生了解病人的情況,以便做好防護。如果術前就有了艾滋,但是沒有查,術後出院才知道自己有艾滋,很多人會懷疑會不會在上一次的手術中被傳染的。術前查了,如果有,就會告訴當事人,就不會出現後續那麼多的疑問。

住院的抽血可以拒絕,但是最好不要拒絕

上面說了住院抽血的目的是為了診斷病情和了解自身情況。也是為了患者著想,但是每個患者都有決定做不做的權利,沒有哪個醫生會逼迫患者強行抽血(除非嚴重的傳染性疾病),可以拒絕,但是最好不要拒絕。因為這樣醫生無法診斷,更沒法瞭解患者的情況,沒有診斷,就無從治療。

很多人說住院了,糊里糊塗的就抽血,自己很不解,如果可以的話,醫生可以儘量跟患者解釋清楚為什麼要抽血,為什麼要查這個項目,這樣作為患者會更好的理解,也會積極去配合。


醫療本來就是醫患雙方共同參與的活動,如果一方強制性的要求,另一方無法理解的去接受,那麼治療效果肯定要差很多。但是要做到這樣,國內的醫療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因為醫院裡患者太多了,而醫生太少,醫生有時候沒有那麼多時間去解釋。醫生不是神,也有喜怒哀樂,也有悲傷,也會發脾氣。所以,希望大家共同理解,一起努力戰勝疾病。


小影大夫


可以拒絕,但後果自負!
下面解釋一下。


以外科來說,內科黑鍋不懂,就像不懂中醫一樣,所以沒法說合不合適。

外科的病人,一旦決定收住院了,一般情況下都是打算做手術的病人。當然一些非三甲醫院收病人入院做檢查為了報銷的也大有醫院在,這個不是重點。

手術不管是局麻、腰麻、全麻,都是對人體的一種打擊,人體可能在這種打擊下出現各種應激反應,如果是人體本身就存在問題,那麼這種打擊可能被放大,嚴重時甚至影響病人的生命安全。


有沒有這麼誇張啊?

就拿一個要做關節置換的病人來舉例吧!


術中大出血,找不到原因,啊!原來術前病人沒有抽血查凝血指標,病人下不了臺了;


手術後傷口感染,後面炎症累及關節假體,只能再做一次手術,再花幾萬塊......啊!原來術前病人沒有查感染指標,查了原來這麼高;


手術中血壓非常高,出血非常多,輸了很多血,病人還是沒有救過來......啊!原來術前病人血壓就高,還長期沒測血壓,沒吃藥;術前沒查血常規,身體裡面的血已經很少了,加上高血壓,術中出血不出事才怪;


術後患者出現頻繁嘔吐,皮膚髮黃,找不到原因......啊!原來病人術前肝功能非常差,手術加重了肝功能惡化,肝功能非常差;


手術後病人無尿,電解質紊亂......啊!術前腎功能就有問題,電解質全低,手術後又加重了,這怎麼辦呢?


手術的時候,病人心臟驟停,在手術檯上去世了!哦,原來術前沒做心電圖......做了就會發現,病人存在頻發的室性早搏!

.........

做不做檢查,是病人的權利,但對於抽血必要性,醫生必須告知患者,這是醫生的義務。如果病人自己決定不做,那麼這是病人作為一個人的權利,不可強迫!但對於這種病人,手術也別想做了,因為沒有一個醫生在現在這種醫療環境下,敢去給你手術。


如果有,那麼他不是良醫,也不是華佗在世!他是在禍害病人!


回答完畢!


骨科小黑鍋


“快樂的小大夫”為您解答,歡喜關注



病人每次住院都要抽血化驗檢查,這個必須的,就像人每天都要吃飯一樣,一不能說今天吃了明天就可以不吃了!為什麼要這樣那?

1.是西醫學決定的,因為西醫診斷疾病和治療評價都需要化驗來確定和證實。西醫診斷疾病的一個診斷依據就是化驗指標,異常的一般為疾病提供診斷依據,正常也可以排除一些疾病。同時動態觀察指標可以明確治療的有效性。

2.是人身體不斷變化決定的。一個人從出生到成長衰老死亡,是一個動態變化的過程,從來不是一成不變的,上次身體沒事不等於現在沒事。所以住院治療患者通過化驗對患者診斷和全身狀況的評估!以便更好的實施治療。

3.每項化驗都是針對患者疾病實施的,並不是每個住院患者住院化驗都是相同的,但大部分都會有一兩項一樣的,比如血常規和尿常規,這兩個化驗不貴,但能確診或者排除身體所處的狀態。而外科患者一般都要查凝血象,為了瞭解患者的凝血狀態,適不適合手術,如果太差需要術前調整,防止手術時出血不止!

4.不同科室查的化驗不完全相同,同一科室的患者得不同疾病檢查項目也不同。比如神經內科患者,腦梗塞和腦炎的患者檢查項目就不完全相同,前者要查同型半光氨酸,後者要查腦脊液!

5.不同疾病,或者同一疾病檢查頻次不同。比如同樣是闌尾炎,一個是單純闌尾炎,一個是闌尾炎穿孔出現感染休克,前一個可能住院期間查一兩個血常規,後一個可能要每天查,住院時間還長!

所以,大家不要再質疑為啥每次住院都檢查了,這些都是診斷治療監測病情的必要措施,希望大家理解並配合!

關注“快樂的小大夫”,每天為你推送實用醫療知識


快樂的小大夫


首先,拒絕可以,但幾乎沒有人拒絕!

因為拒絕表示不配合診斷及治療,給下一步診斷及治療帶來困難,其後果需要自己負責。

那誰得病了願意不配合醫生呢?

當然如果您是這幾天剛抽過血,而且是不會短期變化很大的化驗,自然不需要再次抽血。


但如果是短期內會有明顯波動,就需要抽血複查!

我們一般抽血的常見項目:

1、血常規

看有沒有貧血、細菌感染、血小板問題等等。

如果近期細菌感染,白細胞不正常,那麼就需要抽血複查。

如果血常規正常,但又出現新的問題,也需要複查。

2、血脂、肝功、腎功、電解質

目的明確,膽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高密度、肝臟功能、腎臟功能、血鉀、血鈉氯等。短期不會波動,如近日化驗過,就無需複查。

3、血糖

如果有糖尿病,肯定需要多次抽血化驗,如果血糖正常無需多次抽血。

4、凝血時間

如果正常,且沒有用抗凝藥物,化驗一次即可,如不正常或使用抗凝藥物,需要監測。

5、甲狀腺功能、腫瘤標記物

一年內一般都有效,除非異常需要複查。

6、心肌酶

如果是心肌梗死,心肌酶需要多次抽血,因為同工酶、肌酸激酶、乳酸脫氫酶、肌鈣蛋白,在急性心肌梗死期會隨時間的推移,逐漸升高,逐漸達到高峰,逐漸下降,逐漸正常。有時候不得不幾個小時就抽一次血。



一般抽血的化驗項目,就是這些,有些是變動的變化大的,需要監測複查。

有的化驗比較穩定,短期內只要有一次結果即可。

總之,抽血化驗對於現代醫學診斷疾病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助手,甚至可以說是不可或缺的助手!

所以,該抽血還得抽血化驗!


心血管王醫生


在手術之前,一般要做患者的一個評估,除了常規的白細胞、凝血功能、肝功能、免疫指標之外,我們比較關心的就是患者的血色素。只要是有出血可能性的手術,比如肌瘤剝除術,無論是開腹做還是腹腔鏡做,都會存在著一個出血的風險,甚至有可能出血比切子宮還要多。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我們要求患者的血色素要維持在正常的一個水平,也就是說要達到110g/L以上,如果患者能夠達到130g/L以上的血色素,這樣即使術中因為出血丟失了一部分的血色素,術後仍然可以維持在一個理想的水平,那麼對術後的恢復,會更好一些。所以如果是術前檢查發現貧血比較厲害的患者,一般都推薦通過口服鐵劑補充好血色素,再進行治療。

除了血常規裡面的血紅蛋白過低需要補充外,其他的情況也有可能導致手術日期的延後。比較常見的是白細胞增高,白細胞可以理解為我們體內的衛士,白細胞的數量過高的時候,提示可能有炎症的情況存在,那麼這個時候如果同時手術,可能會加重這種情況,於是一邊需要等待消退後再手術。除了過高,白細胞可能還會出現過低的情況,有的病毒感染可能會導致白細胞的降低,當然還有血液系統方面的疾病也可能導致。血常規還有一個重要的指標就是血小板了,血小板是我們身體凝血機制的重要組成部分,部分血液系統疾病或者嚴重肝臟疾病的患者可能有血小板過低的情況,這個時候匆匆進行手術顯然也是不利的。 針對凝血功能,更詳細的檢查就是凝血功能4項/6項了,能夠完整的評估我們的凝血功能的工作情況,如果有異常的情況,顯然手術中出血的風險就會增加。 肝腎功能則是反映我們身體的代謝功能情況的,肝臟和腎臟是人體的主要代謝器官,除了我們日常產生的一些“廢料”外,手術中或者手術後使用的一些藥物,也是要通過肝腎來進行代謝的,如果他們有異常,輕微的可以通過避免使用一些肝腎負擔重藥物,而選擇負擔輕的藥物來代替,但如果是嚴重的異常,那麼就提示可能還有其他疾病需要先治療了。除了上面這些血液的檢查外,如果有計劃宮腔鏡手術的患者,通常還要檢查術前的白帶情況,如果白帶提示有黴菌性陰道炎這樣一些情況,那麼可能會增加術後感染的風險,所以也是需要先治療好後再手術的

龔曉明醫生


病人連抽血都拒絕還住什麼院呢?有時候感冒都需要抽血化驗一下才能更好的選擇藥品,抽血也是最基礎的檢查。你是愛惜你那一點血呢還是擔心花沒用的錢呢?

已經住院的病人,看來肯定有問題了,否則你不會去醫院,醫生也不會收住院。現在醫院床位多麼緊張啊,走後門都難住進去。都已經住院了還計較是否需要抽血,你與醫生掰扯這些醫生有時間理會你嗎?醫生不反感嗎?,醫生多忙啊,還要每項檢查都告訴你為什麼,都爭求你的建議嗎?而且,和你商量你懂嗎?


病人總是有些“小心眼”,總會堤防自己被騙,堤防被醫生過度醫療,以至於達到較真的地步。

舉個例子。乙肝患者抗病毒治療期間要定期複查,一般都是3--6個月複查一次,複查內容也很多,對於這樣的複查頻率和內容有很多患者不認同,也做不到。特別是每次檢查結果出來發現自己各項指標都正常的時候會怪醫生讓自己白白花錢了,會覺得這樣頻率的複查沒必要。——難道看到檢查結果正常不應該高興嗎?難道非要看到檢查結果異常才覺得沒白檢查嗎?醫生是根據病人實際病情需要建議檢查頻率和內容的,是非常必要的,這些病人不應該懷疑。

有些檢查即使醫生和病人耐心解釋,病人也未必懂這些檢查的意義,所以信任醫生,把各項檢查做好就是了。前幾天去看一個剛剛住院的病人,他一個星期的時間都是在做各項檢查,我大概看了一下那些檢查項目,只血液檢驗的結果就好幾張化驗單——密密麻麻的小項非常多,每一項對診斷或者評估疾病都是必要的,也都是病人不能理解的,否則病人還需要讓醫生看病嗎?

負責任的醫生即使遇到一個疑似感冒的病人時可能也需要抽血化驗,要區別是病毒性感冒還是普通感冒,如果病人認為沒必要,那隻能說病人無知。

有時候病人怪醫生敷衍或者不負責任,有時候病人又懷疑醫生過度醫療——就不能相互信任嗎?不要把醫生想的那麼壞,他們在醫治你的病,並不是在害你,所以沒必要懷疑他們,應該尊重信任醫生。


百姓體育


首先,我們應該搞明白住院抽血檢查查什麼,有什麼作用?

住院抽血檢查應該分為三種:常規檢查和針對性特殊的檢查、術前檢查(可對比下,如有經歷過的你,看是否被坑)。

  1. 常規檢查包括:血常規、肝功能(轉氨酶、膽紅素等)、腎功能(肌酐、血糖等)、電解質等。常規檢查最主要是評估病人的基本身體狀況,便於醫生對病情有一個大概瞭解,最初的情況(很有必要的,不然下一步用藥治療後,怎麼知道你的病情是否是原發還是繼發性表現,如何做出治療效果評價)。
  2. 針對性特殊檢查:為便於大家理解!我舉例說明:如患者冠心病住院,那麼就要檢查心臟方面的指標,在我們檢驗項目裡叫做心肌酶譜,包括肌紅蛋白、肌鈣蛋白等,就像是不小心得了肺炎,要查病原菌,得了糖尿病要查胰島功能一樣的意思!所以特殊性檢查是對住院病人所患疾病的針對性檢驗,從而評估病情,為下一診療提供依據!
  3. 術前檢查:包括凝血功能、艾滋梅毒乙肝等傳染病檢查、血型檢測等術前常規檢查,主要是為了評估手術指徵,是否可以做手術!具體:凝血功能是否良好,避免術中大出血,血型檢測為了術中輸血準備,傳染病是術中切開傷口,接觸病人,醫生自我的保護,更主要為了避免術後發現傳染病,病人說之前沒有的,導致嚴重醫患矛盾!



其次,這個問題我覺得應該換角度看問題

如果你是醫生,你的病人拒絕抽血檢查,你會怎麼做?

第一,反思。是否跟病人說明情況,及時溝通交流,因為有時候病人真的什麼都不懂;

第二,理解。因為病人病了,難免有不良情緒;

第三,尊重。如病人真不能理解,執意拒絕,說明病情後,尊重他的選擇!

如果你是病人,你拒絕的理由是對的嘛?

第一,是否缺乏信任感。如今醫療矛盾突出,是個別醫生造成的,亂開檢查單只是個別行為,請多給大多數醫生一些信任!

第二,是否真的理解。你是否理解檢查對你病情意味著什麼?而不是簡單的認為無用,多餘檢查,病情在變化,指標也是變化的!

第三,是否互相尊重。尊重自己選擇,也要尊重醫生的處方和檢查單!


最後,任何人都有拒絕權利,甚至拒絕治療的權利,可我們應該看到拒絕背後是社會醫療矛盾突出,病人與醫生之間信任的缺失!


南無醫谷,一名前線的檢驗工作者,如有不同觀點可留言與我交流,感謝你的點贊支持和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