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理垃圾捡到这张“请假条”,竟成无价之宝

相信读者们一定看过许多鉴宝类的节目,经常动不动一个普通人,因为家里传了好几代的一个碗,或是不小心捡到一个瓷器,被专家鉴定后发现值个百万千万。一夜暴富、咸鱼翻身的神话在这种节目里屡屡发生。

清理垃圾捡到这张“请假条”,竟成无价之宝

不知各位读者留意过没有,这些普通人偶然得之的传世珍宝,基本上全是瓶瓶罐罐的瓷器。大众对文物的认知还是相当朴素,看到那些有年头的容器,嗅觉相当灵敏,认为是古董的几率相当大。对于一些不是瓶瓶罐罐的文物,老百姓的嗅觉就没这么厉害了,甚至有些是价值连城的古董,因为没认出来,险些被当成垃圾扔掉。

今天笔者就要给大家讲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工作人员,在废纸堆中无意间捡到一张“请假条”,最后竟成了无价之宝!具体是怎么一回事呢?

清理垃圾捡到这张“请假条”,竟成无价之宝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这个工作人员也不是一般人,是上海博物馆文物小组的成员,叫万育仁。1972年,万育仁在正常清理博物馆仓库的垃圾时,无意中在仓库边上的废纸堆里看见了类似字帖一样的东西。出于职业敏感,他走进前瞧了瞧,还真是一本发黄发黑的字帖,还是王羲之的《上虞贴》。

同样是出于职业素养,万育仁很快就对这本字帖失去了兴趣,王羲之何许人也,可是垂名青史的东晋大书法家。他的作品随便一张都是价值连城,怎么可能会被扔在废纸堆,十有八九是赝品。

清理垃圾捡到这张“请假条”,竟成无价之宝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随后,他又将《上虞贴》扔回了废纸堆,但他越想越不对劲,因为那本字帖上还盖了宋徽宗的收藏印,真正造假的赝品很难刻意去添加后世皇帝的收藏印,毕竟藏品发现前,没人知道它经历了什么风雨,更别提谁收藏过了。

想想不对劲,万育仁便叫来当时博物馆的鉴宝专家来鉴定,说出这幅字帖的来龙去脉后,专家们都没有动摇自己的常识,纷纷说是假的,毕竟谁会相信王羲之的书法竟是从废纸堆里捡的。眼看得不出个结果,万育仁便将这字帖带回自己家收藏了起来。

清理垃圾捡到这张“请假条”,竟成无价之宝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直到1975年,上海博物馆迎来了学识渊博的新馆长沈之瑜,万育仁决心再将字帖拿出来去重新鉴定。沈之瑜看到该字帖后,十分重视,马上领导鉴宝小组进行了2天的鉴定,终于确定这幅字帖并非王羲之的真迹,但其是唐朝时期的书法家临摹的,同样价值连城。

鉴定为王羲之《上虞贴》的唐摹本后,在全国古董界刮起了一阵不小的旋风。如今,这本字帖成了上海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清理垃圾捡到这张“请假条”,竟成无价之宝

那为何说这个《上虞贴》是“请假条”呢?原来,《上虞贴》也叫《夜来腹痛贴》,全文内容如下“得书知问。吾夜来腹痛,不堪见卿,甚恨!想行复来。修龄来经日,今在上虞,月末当去。重熙旦便西,与别,不可言。不知安所在。未审时意云何,甚令人耿耿。”

清理垃圾捡到这张“请假条”,竟成无价之宝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意思就是,王羲之早前约好和朋友见面,但由于肚子疼无法赴约,只好写下这张“请假条”给朋友送去,以表歉意。这就是《上虞贴》被称为“请假条”的由来。

清理垃圾捡到这张“请假条”,竟成无价之宝

当然,要发现这样一件古董绝非易事,要是没有文物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普通百姓估计就直接扔进垃圾堆了。也是庆幸被工作人员发现,这样一件流传千年的古董瑰宝才能得存于世。这里,必须得感谢当年的文物工作人员万育仁。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