蝗虫最怕什么?为什么?

用户1319871902680


蝗虫最怕什么?这对于生活在农村或者是在农村长大的人来说,这个问题实在是太简单了。小时候的我们并没有像现在小孩子这么多的玩具和电子产品,每到周末和寒暑假,只能自己去寻找有意思的事情。从每年的暑假开始,一直到玉米收获,我们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在玉米地里逮蝗虫,有些胆子大的人会直接在田间地头点上一把火将逮到的蝗虫烤着吃,而那些胆子小的人,会将逮到的蝗虫拿回家喂家里的鸡鸭,虽然蝗虫一跳特别远,但是在鸡鸭面前,蝗虫还没蹦哒就被鸡鸭吃到嘴里,所以蝗虫最害怕鸡鸭。

现在农药化肥使用的太多,在玉米地中蝗虫、蛐蛐十分的罕见,在以前蝗虫和蛐蛐多到让人忍不住想在地里放几十只鸡来将这些蝗虫和蛐蛐吃的干干净净,但是又担心这些鸡到了地里不仅吃自己家的蝗虫和蛐蛐,肯定还会四处乱转,到时候自家地里的蝗虫和蛐蛐还在,鸡也跑的无影无踪,那真的是赔了夫人又折兵,所以逮蝗虫和蛐蛐这件事情就到了我们小孩子的头上。

小时候最烦家长让我们去地里边逮蝗虫,因为蝗虫一般在玉米长到腰部以上时才会有,那个时候也是一年之中最热的时候,虽然很不喜欢去,但是看在零花钱的分上,我们却乐此不疲。记得当时哥哥带着我在我家地里逮蝗虫,逮十只蝗虫就是一毛钱,以此类推,有的时候一下午可以挣一块钱。长大以后才知道为什么大人让我们去地里逮蝗虫还给我们钱,因为蝗虫会啃食玉米颗粒,导致玉米减产。蝗虫还富含丰富的蛋白质,在以前人们养鸡多是散养,母鸡经常吃不饱下蛋也很少,所以将逮到的蝗虫喂鸡,还能使母鸡多下蛋,所以可以说,逮蝗虫可谓是好处多多。

以前蝗虫太多,是因为以前并没有像现在这么多的农药和化肥,也就是说蝗虫并没有天敌,所以在以前经常会发生蝗灾。近几年由于农民使用化肥农药越来越多,蝗虫也越来越少。尤其是从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国家对蝗灾防控越来越严格,近几年没有发生过蝗灾。


悠悠乡村路


说到蝗虫最怕什么这个问题,老张最有资格来回答了,因为老张从小就生活在农村,在我们这里蝗虫叫做蚂蚱,所以下边老张就给大家说一说。实际上现在随着农药的使用,田里出现的蚂蚱越来越少了,不像以前的时候,每年夏天到田里的蚂蚱简直多的还必须要有人去捉。

以前在农村,基本上种地就是咱们农民的主业,不像现在农村人都到城里面去干活,反而外出务工成为了主业,种地成了副业。以前我们这里蚂蚱非常多,所以每天下午大家吃过晚饭之后,会成群结队的到家田里面去捉蚂蚱,自己捉自己家的,也有帮别人捉的。当然了,以前捉蚂蚱不是为了吃,而是出于两个目的:一个目的是为了保护水稻,辛辛苦苦种这么久,要是水稻叶子被蚂蚱全吃完了,基本上一年收成就没了。另一个原因是捉到的蚂蚱可以喂鸡和喂鸭子,以前的时候农村基本上家家户户都喂鸡和喂鸭子,像蚂蚱这种昆虫含有很高的蛋白含量,最适合喂鸡和喂鸭子。

那会儿下午的时候,我们就会到田间地头,一手拿着空瓶子,一手捉蚂蚱,并且把捉到的蚂蚱都装进瓶子里。别看蚂蚱个头特别小,实际上蚂蚱的腿非常有劲儿,而且蚂蚱的腿上有短刺,冷不丁的被扎一下也很疼。我们把做到的蚂蚱都装进瓶子里,经常是啤酒瓶那种瓶子,一下午捉满满一瓶子基本上是标准,直到捉的蚂蚱完全塞不进去,然后扯几片黄豆叶子把瓶口一塞,回到家里面拿根竹棒把蚂蚱挑出来。那个时候农村的鸡和鸭子基本上以看见拿着瓶子回来的,一般你都会围着过来。

小孩子的话也喜欢玩蚂蚱,因为蚂蚱只要轻轻一捏,从嘴巴里面就会吐出黑色的血水,不过这种这种血水千万不要弄到衣服上,否则的话洗不干净,当然了,也有可能是以前的洗衣粉性能不好的缘故。然后把蚂蚱的两条大腿都摘掉,用注射器往蚂蚱肚子里面注水,注完水然后再喂鸭子或喂鸡。不过现在的小孩子,即使是农村的,也很多都不敢捉蚂蚱,可能的确是时代变了。所以要说蚂蚱最怕什么?那肯定是最怕鸡和鸭子!


老张谈三农


蝗虫又叫蚂蚱。小时候最爱干的事情就是等到秋后收割完了玉米到地里面捕捉蝗虫了。把捉住的蝗虫用狗尾巴草串成一串带回家,用油一煎顿时香味扑鼻,哈喇子都流出来了。那真是美好的童年回忆。

现在由于农药和除草剂使用的原因,田地里面再也找不到蚂蚱了。现在能够吃到的蚂蚱都是养殖的,远没有野生的蚂蚱好吃。

蝗虫给我们大多数留下的印象可能就是一种会飞会蹦又好吃的昆虫。但是在一些老人的印象里面,蝗虫还是一种很可怕的自然灾害——蝗灾。大旱之后必有蝗灾。本来大旱之年粮食就欠收,粮食就不够吃。这时候再发生蝗灾,蝗虫把庄稼都啃食精光,那可就是雪上加霜了。在那些余粮不多的年代发生蝗灾,庄稼颗粒无收是非常可怕的事情。

蝗灾是怎么发生的呢?说来很有意思,科学家研究发现蝗虫平时是一种喜欢独居的昆虫。但是当它们的后腿某个部位倍触碰到受到刺激后,就会突然变得喜欢群居。蝗虫一旦成群结队了,可怕的蝗灾就要发生了。

同时,劳动人民总结出经验,“大旱之后必有蝗灾”。这是有着科学道理的。科学家研究认为,干旱有助于蝗虫的繁殖,生长发育和存活。蝗虫的卵都是产在土壤里面的。干旱的土壤有利于蝗虫卵的发育。因此在干旱的年头,蝗虫的数量就会大大增加。蝗虫数量的增加就有可能触发蝗虫的群居习性,从而引发蝗灾。

那蝗虫最怕什么呢?蝗虫是一种昆虫。在自然界中,蝗虫的天敌是很多的。鸟类、蛙类、甚至我们饲养的鸡鸭鹅都喜欢吃蝗虫。如果是在平时,自然界中的这些蝗虫天敌就能够控制住蝗虫的数量。

然而当蝗虫聚集成群发生蝗灾的时候,当蝗虫的数量变得非常庞大的时候,仅仅依靠自然界中的蝗虫天敌是消灭不了它们的。这时候我们就必须采取喷洒农药的办法来消灭它们了。

既然干旱容易引发蝗灾,那说明蝗虫最喜欢的就是干旱了。那么蝗虫最怕的就是风调雨顺的天气了。因此兴修水利,做到旱涝无灾,植树造林保持水土湿润这样就会减少蝗灾的发生的机会了。


兔斯基聊科学


我们当地童谣:小闺女捂蜻蜓,捂不着直哼哼,小小子捉蚂蚱,捉不到直蹦哒。蚂蚱是我们小时候的玩具和改善生活的小零嘴。

可以说农村无论男孩还是女孩,在我们那个年代,就没有不吃蚂蚱的,每年秋天都要到山上或者田里抓蚂蚱玩,玩够了拿回家放在土锅灶里烧熟了吃,连点油都没有,吃得满嘴黑乎乎的颜色,那香味至今还记忆犹新。

那时候总是能看到很多蚂蚱,大蚂蚱背着小蚂蚱,我们说那是妈妈背着孩子,后来长大了才知道人家是夫妻,但现在秋天去田里收庄稼,基本上很难看到蚂蚱了,大概是除草剂和农药用得太多了,所有虫子都很少了,就连吃虫子的燕子如今也少多了。

蝗虫也就是蚂蚱,数量少的时候最怕的是吃虫子的鸟类和喜欢抓它们吃的人类,但如果数量多时,那是人类和鸟类所吃不了,抓不完的,所以2017年山东潍坊发生蝗灾时,是靠无人机高空喷施农药为主,农民们辅助捕杀,最终解决了这一问题。

近日印度和巴基斯坦也遭遇蝗灾,有很多人担心是否会蔓延到我们中国,这样的事情还真是说不好,万一在国外控制不了,这玩意繁殖能力特别强,到时候真的比现在的4000亿蝗虫多出500倍,想想都脑袋疼。

我认为蝗虫最怕农药,实在不行的话就用农药吧,不然农民的庄稼保不住啊,然后把中国吃货动起来,药物和捕捉同时进行,只能这样来对付了,用火烧并不靠谱。


看农村说农事


蝗虫怕什么?广西人、广东人、湖北人看了看手中还没吃完的蚂蚱,冷冷的嘲笑道:听说过“飞蝗腾达”吗?

好了,言归正传,今天咱就来介绍一下蝗虫怕什么。

蝗虫在中国来说一般叫做蚂蚱,不过这次东非发生蝗灾的蝗虫和中国境内的蝗虫可不是一个品种,据说东非的蝗虫叫做沙默蝗,被称为“蝗虫中的战斗机”,威力远比国内的凶猛的多。

据说这种蝗虫的长度和一根手指相当,成千上万的蝗虫组成的蝗虫群的规模极大,往往能达到长60公里、宽40公里。这次非洲蝗灾,在1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1.5亿多只蝗虫,每天消耗约3万5千人份粮食。

目前,东非境内的入境蝗虫总量已经超过3600亿,所到之处片草不留,沿途国家的粮食安全岌岌可危。

而且更可怕的是,目前这些蝗虫群已经迁徙到了印度,距离我国云南、四川等地仅仅一步之遥。

所以,众多网友问了,蝗虫怕什么呢?下面我就来列举一下。

“飞蝗腾达”

我国曾是世界上遭受蝗灾最严重的国家。《中国救荒史》统计:秦汉蝗灾平均8.8年一次,两宋为3.5年,元代为1.6年,明、清两代均为2.8年,受灾范围、受灾人数堪称世界之最。

但是,近几十年来,我国蝗虫灾害时有发生,但是都得到了很好的控制,这里面少不了中国吃货的贡献。

据生物研究所的实验表明,蝗虫的蛋白质占体重(干重)的75%,是一种优质的蛋白质。正因为蝗虫营养丰富,肉质鲜嫩,所以在中国的餐馆里,出现了一道以蝗虫为原材料的菜——“飞蝗腾达”,深受民众的喜爱。至于味道嘛,用一句“隔壁小孩都馋哭了”一点都不过分!

但是,由于野外的蝗虫很难捕捉,所以商家往往通过养殖来满足吃货们的胃。据业内人士介绍,现在一斤蝗虫的价格大约是35元,大概是猪肉价格的2~3倍。

蝗虫的天敌

遮天蔽日的蝗虫群虽然令人类恐惧,但在大自然中,还是由你很多飞禽猛兽可以降服它们的,它们的天敌大概有如下几类:

01 蛙类

我们在河边常见的青蛙就是制约蝗虫的一大利器,青蛙与蝗虫的生活环境类似,芦苇地、长满杂草的低洼地、坑塘、沟渠等处,都是青蛙和蝗虫的栖息地。

那么。青蛙消灭蝗虫的能力怎么样呢?据统计,一只青蛙一个夏季能消灭10000多只害虫,一只泽蛙平均每天可以吃掉50只害虫,最多的可达266只,即使是身体笨乎乎的蟾蜍,夏季三个月也能捕食近万只害虫。

02 鸟类

吃蝗虫的肯定少不了小鸟,这些鸟类有燕子、白翅浮鸥、田鹩等,家禽中的鸡鸭也吃蝗虫,不过和前三种鸟类比就吃的少多了。以燕子为例,成年的鸟和一窝雏鸟这一大家子每月吃蝗虫的数量约为16000多只。

03 蜘蛛

蜘蛛的分布范围极其广泛,以昆虫、其他蜘蛛、多足类等昆虫为食。别看蜘蛛的体型没有蝗虫大,但只要粘在了它的蜘蛛网上,蝗虫和苍蝇、蚊子就没多大区别了,而且这么一个庞然大物对于蜘蛛来说可以美美的吃上一段时间了。

04 螳螂

螳螂在同体型的昆虫中属于战斗力爆表的存在,属于顶级的肉食性昆虫,可捕食如蝇、蚊、蝗、蛾、蝶、蟋蟀等40多种昆虫,即使面对体型比自己大的蝉、飞蝗等大型昆虫,它也可以利用自己孔武有力你的大钳子将对手大卸八块。

如何控制蝗虫规模?

至于为什么说是控制,而不是消灭呢?因为蝗虫在世界范围内的种类之多,种群数量之大都是个天文数字,我们人类目前的技术还没办法将其灭种。而且,蝗虫作为生态链中的一员,它肯定是有存在的必要性的。接下来,我就讲一下有哪些有效控制蝗虫规模的方法。

01 生态控制技术

蝗虫喜欢干旱环境,干旱环境有利于蝗虫的产卵和发育,所以民间一直有“极旱而蝗”的说法,所以在发生蝗灾的区域进行水土保持,植树造林,可以有效的迫害蝗虫的产卵环境。

另外,在灾区种植棉花、冬枣等蝗虫不喜欢吃的植物,也能抑制蝗虫的发生。

02 化学药剂防治技术

化学农业是治理蝗虫的应急手段,之所以称之为应急手段,因为农药虽然见效快,但对环境也有一定的副作用,所以只有在蝗虫成片、密度较大的区域利用飞机进行喷药处理,如果密度较低的话建议采用其他方式。

03 生物防治技术

生物防治一般是采用蝗虫微孢子虫、绿僵菌等微生物农药防治。也可引进蝗虫的天敌进行防治,但天敌的引入也存在破坏当地生态链的可能性。

说起生物防治技术,由于咱们家禽中的鸡、鸭、鹅也是蝗虫的天敌,所以我国曾经有过使用鸭子进行灭虫的先例。据2001年6月新华社援引2000年的媒体报道,浙江当时曾“派出”3万只鸭子乘飞机赶往新疆吃蝗虫。可见,鸭子不仅能烤,在消灭蝗虫方面也有一技之长啊!


好了,今天的介绍就到这里了。这里是科学驿站,关注我,每天懂一点科学哦~

科学驿站


目前东非沙漠蝗虫正在泛滥成灾,已经在我国边境的印度、巴基斯坦肆虐,但危害中国的可能性较小,这得益于中国的发展战略。

旱极而蝗。

蝗灾是旱灾的产物,蝗虫产卵于土,雨水是蝗虫的终极杀手。中国对大江大河的治理,以及农田水利建设的普及,防灾水平有了较大提高。

地理屏障。

蝗虫具有聚集性和迁飞性。中国本土蝗虫无法成灾,迀飞性蝗虫被喜玛拉雅山脉和昆仑山脉阻挡,也算蝗虫一怕吧。

动物天敌

鸟、蛙、鸡鸭是蝗虫的天敌,蝗虫富有高蛋白,是人类餐桌的美食,与小龙虾一样,油炸蚂蚱非常好吃。

棒打鸳鸯

化学防治能克敌制胜。新农药苯乙腈能在交配期驱散雄蝗,因而不能交配产卵,抑制虫口。

中国的农业有了快速的发展,我们建立了完整的监测防控体系,蝗虫在中国成灾的可能性极小。


施鹏来


在2020年的年初,长宽大约50公里的蝗虫大军从东非出发,开始向亚洲蔓延。目前,蝗灾已经肆虐了印度和巴基斯坦。蝗虫所到之处,一片狼藉,大量的农作物被啃食破坏,甚至导致一些非洲国家可能会出现粮食危机。


据统计,蝗虫数量已经达到了4000亿只,这是目前全球人口总数的51倍。根据专家的预测,如果不对蝗虫数量加以控制,其规模还将进一步大幅增长,最多可能会达到200万亿只,因为蝗虫现在已经进入繁殖季节。

为什么会发生蝗灾呢?

蝗虫容易泛滥成灾的一大主要原因在于它们的繁殖能力非常强。蝗虫每隔三周就能进行一次繁殖,而且对于产卵地的要求很小,只要土质较为松软就行,几乎可以随时随地繁衍后代。而且虫卵都在地下,它们不容易遭到破坏。

据估计,每只雌性蝗虫能够产下大约100枚虫卵,每平方米的土中可能会存在多达30万枚虫卵。因此,只要条件合适,蝗虫就能大规模繁殖,种群数量会快速增加。血清素会让本来独居的蝗虫将会变得群居,其身体颜色会从绿色变为褐色,它们飞到哪里就会吃到哪里,从而出现蝗灾。

蝗灾的发生与气候变化有关,尤其是与旱灾的出现有关。古语有云:“旱极而蝗”。较为干燥的环境对于蝗虫的繁殖比较有利,而且干旱还会迫使蝗虫大规模迁徙。

除了繁殖能力很强之外,蝗虫还不挑食,包括农作物在内的各种植物都是它们的食物来源。而且蝗虫的飞行能力非常强大,它们可以接连飞行数小时,飞行距离可达150公里。只要一周的时间,蝗虫就能飞到1000公里之外。

那么,人类该如何面对来袭的蝗灾?蝗虫最怕什么?

首先,可以从蝗虫的繁殖行为来治理蝗灾。由于蝗虫生性喜旱,我们可以设法提高植被的覆盖率,较为湿润的环境让蝗虫难以把虫卵产到土壤之中。因此,保护植被的作用不仅在于防护风沙,而且也能用于阻止蝗灾。

其次,可以用蝗虫的天敌来消灭蝗虫。蝗虫的天敌主要包括蛙类、鸟类、游走蛛以及家禽,通过蓄养或者保护蝗虫的天敌,也能有效抑制蝗虫的数量。

另外,还可以通过消杀蝗虫的虫卵和幼虫来控制它们的数量。蝗虫的虫卵和幼虫都是在地上,可以通过化学防治方法进行杀灭。从源头上抑制蝗虫的数量,这样也可以预防蝗灾的发生。

不过,上述两种方法需要提前做好准备,它们都是长期性的预防方法,例如,蝗虫的天敌数量有限,它们不可能一下子消灭掉蝗灾;而且如果蝗虫的天敌过多,可能也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反而造成负面影响。

如果要在短期内遏制蝗灾,只能采取一些有力杀灭蝗虫的方法。目前,通过飞机喷洒农药是杀灭蝗虫的最有力的方法,可以大规模杀灭蝗虫。


火星一号


蝗虫灾害对于农业种植影响是非常大的,一般出现在气候比较热,天气比较干旱的时候。在我国发生蝗虫灾害的地方,目前只听说过新疆地区,而黄虫灾害发生频率最频繁的应该是在非洲国家,因为非洲的气候以及降雨量稀少,给蝗虫的繁殖和生存提供了很好的条件,因此非洲国家经常会因为蝗虫灾害导致粮食绝收。非洲国家的农业种植技术本身比较落后,一旦遇到什么自然灾害农民几乎是无计可施。尤其是遇到蝗虫灾害,几乎所有的粮食都会被啃食殆尽。


而今年非洲地区发生了一场70年一遇的蝗虫灾害,数以千亿只的蝗虫,如今已经席卷到了印度和巴基斯坦,而且极有可能会对我国造成一定的影响。印度和巴基斯坦同样属于热带地区,目前正是这两个国家的旱季,因此正是适合蝗虫生存的时候。目前这两个国家已经有几千万亩的粮田被蝗虫啃食掉,如果不能采取措施的话,那么损失将会更大,不过在这么多的蝗虫面前,可能他们也无计可施了。

其实如果发生蝗虫灾害的话,靠人工去清除这些蝗虫成本将会非常的大,如果同样能够借助自然的力量去清除这些蝗虫,可能效果反而会更好。因此我们最好的方法不是去打农药或者是驱虫剂,而是利用蝗虫的一些天敌,去清除这些蝗虫。蝗虫一般在天气比较寒冷或者多雨的地方很难生存,而且皇城的天敌包括一些鸟类以及禽类。我国新疆地区曾经发生过蝗虫灾害,不过很快被遏制住了,当时据说新疆有很多人家里面养殖了鸭子,这些蝗虫飞过来之后很多都被鸭子吃掉了。


除了鸭子以外,其实很多鸟类也同样会食用蝗虫,所以我们应该要保护大自然,尤其是鸟类,因为一旦发生蝗虫灾害,这些鸟可以大量的捕捉这些蝗虫,从而减少蝗虫带来的危害。而且现在在我国蝗虫已经成为人们餐桌上的美食,如果真的发生蝗虫灾害的话,可能很多人会用网去捕捉这些蝗虫。这种方法其实对于消灭蝗虫也是不错的选择,大家认为呢?


少三番


蝗灾自古被称为农业三灾,同旱灾、涝灾齐名,有“旱极而蝗”的说法。

干旱气候是蝗虫的最佳繁殖期,在热量高的土壤层是绝佳孵化的场所。

每逢干旱就会有一场蝗虫爆发事件,那么有什么办法杀死蝗虫呢?

蝗灾治理基本采用两种方法,喷洒灭蝗药和天敌防治。

喷洒灭蝗药:

喷洒灭蝗药物,可以使蝗虫密度下降。 不是盲目的地毯式轰炸,而是在土壤裸露的蝗虫主要产卵地域重点喷洒。

但大规模使用农药消灭蝗虫并不可取,药费、人工费、设备费用会是一笔天文数字。并且这一行为对环境危害十分严重,对蝗虫的天敌伤害更大。

综合治理:

想要“治本”还是要从综合治理方面下手,采取 找“天敌”的方式,蝗虫泛滥成灾主要还是因为当地天敌没了,那么只需要引进它们的天敌,采取“敌对敌”的方式。

2000年,新疆发生过一场较大的蝗灾,当时邀请了一批了养鸭户,十万只鸭子临危受命,赶赴新疆。起到了很好的治理效果。

蝗灾消失,鸭子肥了,一举两得。


会讲故事的外星人


蝗虫最怕什么?

蝗虫是一种主要的全球害虫,威胁着农业产业,影响了至少世界人口的十分之一。目前,肯尼亚、埃塞俄比亚、索马里、印度正遭受数十年来最严重的蝗灾爆发之苦。那么这么多的蝗虫该怎么消灭呢?它们最怕什么呢?下面我列举6样蝗虫最怕的东西。

  1. 鸟类,鸟类可以以蝗虫为食。但是,我们指望鸟类把蝗虫吃光可能并不理想或不可行,因为我们的鸟类数量很少,而且它们并不集中在蝗灾爆发的地区。
  2. 掠食性黄蜂和苍蝇,它们会掠食蝗虫的幼虫,但由于群居的蝗虫数量众多,所以它们对蝗虫的抑制作用也很有限。
  3. 马毛蠕虫(一种线虫),也是蝗虫的一个明显的天敌。被马毛蠕虫感染的蝗虫很少产幼虫,线虫通过产卵在植物上,然后这些卵被蝗虫吃掉。进入蝗虫身体内部的年轻线虫会钻过蝗虫的胃壁,严重时可能会导致蝗虫死亡。
  4. 螨虫,这是蝗虫重要的天敌。这种螨虫以蝗虫的卵为食,也会附着在蝗虫幼虫和成虫的各个部位。它们利用其嘴从蝗虫身上吸取液体。一只被螨虫侵扰的蝗虫会四处拖曳,没有食欲,被螨虫感染的蝗虫常常会过早死亡。

  5. 烟气,古时候的人们一直在使用鼓、石头和烟气驱除昆虫。不过这些方法效率低下,即使完全依靠这些方法,也将导致受影响该地区的植被和谷物遭受更多的破坏。此外,这样做会迫使蝗虫移至邻近地区而不会彻底消灭它们。
  6. 农药,几乎所有害虫都怕农药,蝗虫也不例外。用无人机在空中喷农药可以有效杀消灭蝗虫。不过这是控制蝗虫快速传播和繁殖的一种不得已的手段,因为这是对环境非常不友好的措施

蝗虫对农业的影响

蝗虫群会毁坏农作物,对农业造成重大破坏,并伴随着人类的痛苦—饥荒和饥饿。它们发生在世界许多地方,但是今天,蝗虫在非洲的维持农业地区最具破坏性。


在所有蝗虫中,沙漠蝗虫(Schistocerca gregaria)最臭名昭著。它们生活在非洲,中东和亚洲,生存在大约60个国家,可以覆盖地球五分之一的地表。沙漠蝗灾可能威胁到全世界十分之一的人类的经济来源。

每个蝗虫每天都可以在植物中吃掉和自己的体重相当的食物,一群大规模的蝗虫每天将吃掉2亿公斤植物。

像蝗虫中的单个动物一样,蝗虫群通常处于运动状态,可以覆盖很远的距离。1954年,一大群蝗虫从非洲的西北飞到了英国。

沙漠蝗虫与气候变化之间有什么关系?

在蝗虫安静的时期(称为衰退期),沙漠蝗虫通常局限于非洲和西南亚的半干旱和干旱沙漠,那里每年的降雨少于200毫米。在正常情况下,蝗虫数量会因自然死亡或迁徙而减少。

但是,自工业革命以来,全球气温变得越来越高。 研究表明,蝗虫灾害与气候炎热有关,全球升温最快的国家中有20个位于非洲,除此之外潮湿的天气也有利于蝗虫的繁殖。从2019年10月至2019年12月,非洲之角的降雨普遍高于平均水平, 比正常降雨量高出400%。


该如何做好防御蝗灾的准备?

尽管气候变化是一种全球现象,但非洲因其脆弱性而脱颖而出,这主要是由于目前非洲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低下所致。生活在贫困中的人们更容易受到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因为他们缺乏迅速摆脱其影响的资源。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应该在沙漠蝗虫到来之前就在田间收割庄稼以减少损失。

控制沙漠蝗虫群主要通过用无人机在庄稼上空喷洒有机磷酸盐化学品,或者而在较小的程度上由背负式喷雾器和手持式喷雾器给农作物喷洒农药。

关于生物防治和其他非化学防治手段的研究正在进行中,目前集中在病原体和昆虫生长调节剂上。到目前为止,由于蝗虫可以迅速远离大多数天敌,因此自然天敌和寄生虫对蝗虫的控制受到限制。尽管人和鸟经常吃蝗虫,但这不足以显着减少大面积的蝗虫数量。


蝗虫可以吃吗?

蝗虫是可食用的,并且是蛋白质的丰富来源,但是专家建议不要在东部非洲食用它们,因为作为控制措施的一部分,它们可能已经被喷洒了农药。

我是科普子期君,期待你的评论、转发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