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天,96家房企破產,你怎麼看?

房圈


40天96家房企破產!也不是多麼嚴重的事情。畢竟,不管哪個行業,每天都有新開門的,也有在破產的。放在疫情的大背景下,似乎這一串數字連起來就是多麼嚴重的事情。其實沒啥的,不用緊張,很正常,要理性看待!

第一、40天96家房企破產,很嚴重嗎?

如果單純看這組數字,還真挺嚇人的。

才40天,就有96家房企破產,平均每天有2.4家破產,確實覺得不可思議,那麼賺錢的行業,說不行就不行了。

為什麼我們會有這種想法呢?

不是房企的問題,而是我們自身的感覺出了問題。因為房企在我們的印象中,代表的就是暴利!有錢!實力雄厚!就像以前那些挖礦的老闆一樣!賊有錢啦!

其實,房企的現狀已經離我們的這種印象有較大差距了。記得去年王石曾說,“幹房地產沒意思了”!當時很多人都覺得是一種玩笑。

現在看來,房企的日子確實不如以前了,每天都有這麼多房企都在破產。如果連萬科老闆都覺得幹房產沒意思了,那作為中小房企幹房產的意義估計就更小。

但我們還是要看下2019年全國房企破產的數據情況,這樣的話,心裡才會對40天96家房企破產的嚴重性理解會更客觀些。

根據人民法院網的數字顯示,去年全國共有528家房企宣告破產,也就意味著每天有1.4家破產,折算成40天的話,大概就是58家。

對比365天528家房企破產,40天96家房企破產就高了70%,大概是1.7倍的樣子。但不要忘記一點,這40天只是有選擇性地截取的特定時間段,疊加春節和疫情影響,這組破產數據的參考價值就有侷限性。

怎麼說呢?

截取的數據沒有放到更長的週期去選取,這樣斷章取義的簡單拿來比較,還是有失公允的,至少說服力不夠強。

第二、40天96家房企破產,究竟怎麼了?

這個其實不用說太多,大家都明白,疫情的衝擊有很大影響,加速了中小房企破產的步伐。但“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其他深層次原因也是有的。

01、為什麼這40天破產的房企會比平時高1.7倍?

小菜仔細看了下,這40天是2020年1月1日-2月10日,疫情防控期間,也是疫情最嚴重的40天,人心不穩,對疫情的破壞力最難以預測的時候。

這段時間都發生了些什麼呢?

我們一起回顧下,這期間裡,出於疫情防控的需要,中房協發佈通知,倡議開發商暫時關停售樓部,建議中介暫時關門歇業。

受此影響,多地售樓部關門歇業,僅保留線上售樓渠道,但作為應急的線上售樓渠道,還不夠成熟,消費者接受度不高,線上成交量很低,總的房產成交量下滑就非常嚴重。

據CRIC數據顯示,春節期間,全國88個重點城市成交量環比下跌93%。其中,一線城市疊加春節人口外流,加上本身春節就是一線城市的樓市淡季,房產交易量環比下滑99%!

節後一週(1.31-2.7)成交數據同樣也不好,同比2019年下滑95%,相比2018年同期,下滑了96%,但往年這個時候,房產交易量已經開始回升了。

對於三四線城市而言,這40天正好是“返鄉置業”的旺季,每年都會有較大的銷售量。基於這個規律判斷,三四線房企都鉚足了勁準備發力春節“返鄉置業”。但疫情蔓延,減少探親訪友,停止不必要的外出活動,還關門歇業了,無法銷售回款,疊加各項成本支出,資金鍊就很緊張。

2019年房企融資途徑收緊,中小房企很難搞到大額流動資金;而搞到資金的,成本往往都很高,都期待“返鄉置業”回籠資金還款,資金期限也是按這個銷售計劃測算的。

但疫情的到來,讓這些計劃都落空了!無法承受資金成本的中小房企,或者寄希望於“返鄉置業”回籠資金這根“稻草”的房企,希望破滅,資金鍊斷裂,不得不走向破產。

因此,疫情的蔓延奪走了中小房企那根“救命稻草”,加速了中小房企破產的步伐!出現40天破產96家房企就是正常現象。因為他們中的多數,最後的結局也是破產,只是時間問題。

02、大房企日子過得怎麼樣?

在經濟低迷和疫情雙重打擊下,房地產業出現了較大的下行壓力,中小房企破產應對。大房企資本實力雄厚,土地儲備充足,遭遇短期銷售量下滑,不會對企業生存造成威脅,更多還是業績不理想,少賺點錢而已,抗風險能力大很多。

近日,恆大祭出7.5折的優惠購房,意在加速回籠資金的步伐,減少資金成本,確保企業發展對資金的需求,保持充足的流動性。在中小房企相繼倒下,行業大洗牌之際,保持充足的流動性,可以趁機“撿漏”一些優質土地和資源,為未來儲備更多的“口糧”。

因此,在房地產分化的同時,房地產業加速了行業洗牌的步伐,強者更強,弱者出局,未來更多還是大房企的天下。

03、除了房企,其他行業日子好過嗎?

雖然沒有權威的統計數據,但我們可以通過零散的新聞報道,看到一些“蛛絲馬跡”!

據新浪科技消息,LG集團準備出售兩棟在中國北京的總部大樓,售價1.37萬億韓元(約11.5億美元)。出售兩棟31層大樓,用以確保全球經濟不確定性情況下的資金流動性,併為公司未來增長提供資金。

界面新聞消息,奔馳母公司戴姆勒擬裁員1.5萬人,目的是削減運營成本,同時,還將減少對非核心業務的虧損項目投資。預示著百年汽車公司也在收縮戰線,壓縮成本,儲糧過冬!

因此,在全球經濟持續低迷的背景下,不僅是中國的中小房企在面臨生存壓力,國際大企業集團也在收縮求生,應對全球經濟下行壓力帶來的資金流動性危機。

第三、40天96家房企破產,我們該怎麼辦?

疫情防控已經持續多日,商家關門歇業,企事業單位延遲復工,大家收入都在降低,但房貸、車貸、信用卡都要按期還,生活還得繼續,我們如何應對?

01、做好工作計劃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

從2003年非典半年週期看,本次疫情無論防控經驗,還是醫療技術條件,都有很大提高,疫情防控週期縮短就是大概率事件。

因此,我們可以做一季度結束疫情的樂觀規劃,做二季度結束正常規劃,做三季度結束的悲觀規劃,根據三種預測週期,合理安排自己的年度計劃。

02、做好資金規劃

儲蓄比較多的自然不用擔心,儲蓄很少,債務比較多的,還是應該計劃好未來一段時間的還款計劃和資金來源,增加些收入,不要坐以待斃。

03、加強學習充電

平時都很忙,沒有時間去補下自己的短板,加強知識儲備,可以利用這段時間學習下,儲備下知識,把平時的一些短板補一下。

04、合法發展副業

副業已經成了多數人的標配。

在經濟持續低迷,多數行業都在調整和升級,效益都不是很好,薪資水平普遍降低的情況下,選擇發展副業就是一種開源的途徑,也是應對經濟壓力的一種有效途徑。

05、保持競爭力

不管有沒有疫情,不管市場如何變化,我們始終還是應該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身上,注意提高各項能力和資源,保持自身的競爭力,保持比別人高一點點。

因此,40天96家房企破產,問題也不是那麼嚴重,更多還是房地產業分化帶來的洗牌效應,強者更強,弱者出局,我們無法阻擋,做好自己,保持競爭力,就不懼任何生存壓力。


房壇法菜


關於這個話題我瞭解了一下背景資料:

“根據人民法院公告網顯示,2020年元旦至今,40天時間內,全國已有96家房地產相關企業破產清算,平均每天都有2-3家被清算。”

我有如下幾點看法:

一、不只是房企,把其他任何行業或領域的數據拿出來,恐怕都會有類似情況。這些都是市場競爭的正常表現。

有沒有疫情不是房企現階段破產的主要原因。相反,眼下正值房地產銷售與建設淡季,疫情對該行業的影響相對較小。

二、全國房企據不完全統計超過6萬餘家,故且按6萬家計,這個破產數所佔比例不足600分之1,能夠說明什麼問題?且不說每天還有多少新的房企在註冊開張。如果再公佈一下40天新註冊多少家房企,新晉多少宗地王,再讓公眾去分析,結果會怎樣?應該全面分析問題,正確把握輿論導向。

三、只賺不賠永遠不可能,優勝劣汰才應是常態。從房地產行業誕生以來一貫如此。早期房價持續上升,房企經營風險較小,隨著房地產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破產、兼併、註銷退出必將成為企業競爭中司空見慣的現象。

四、自媒體時代,對信息的分析處理與甄別反而比信息獲取更加困難、更加重要。凡事都需要我們擦亮眼睛,客觀分析,正確面對。你會發現此類信息之於樓市實在是沒有太大影響。房地產行業關係國計民生,千家萬戶,持續穩定健康發展,才是重中之重。

我這麼看。


真樸軒主人


40天96家房企破產,平均1天破產2.4家房企。在《陝西房產》主編張國政看來,有以下三點看法但並不受限於以下三點。

第一,汰弱留強,成王敗寇。96家房企不幸被市場清理出局,那些存活著的房企顯然比破產的房企體質要好或好些。我們祝福活下來的房企成為勇立市場風口浪尖的弄潮兒,手把紅旗旗不溼。

第二,前事不忘,後事之師。破產的房企在實踐方面,為存活著的房企提供了反面教材或成長教訓,存活著的房企在路徑選擇或企業實踐層面務必繞開那些破產房企曾經走過的歧途或錯路。

第三,順應邏輯,創造價值。業主或客戶是房地產開發企業存在的唯一理由或全部理由。一個人或一個組織不被需要或毫無利用價值,就說明這個人是個“廢物”,說明這個組織也該遭解體或被滅亡了。房企必須順應“住有所居”這個大邏輯,持續為客戶或業主建造、開發、提供超高性價比的房屋或建築空間產品——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房企都不能偏離這個主題。跑題了,路子走錯了,房企破產只是早晚的時間而已。

儘管當前疫情對房企帶來一些暫時的負面影響,但是我們中國14億人的市場足夠大,疫情過後積累的購房需求會快速釋放,這對活下來的房企則是強勁利好。

不負春光,莫負韶華。


張國政先生


此次疫情是讓一路狂奔的中國的房地產市場按下了暫停鍵,售樓處暫停開放,線下拓客和開盤活動也都暫停了,不僅是房企,各行各業都面臨著資金回籠的壓力。

阿里拍賣網上,就2月中旬到3月份即將上線被拍賣的房產,就已經有200多套了,疫情加速房地產行業的洗牌,三四線小城的小房企都可能命在旦夕。

同樣的地球,同樣的鋼筋混凝土,有的一平10多萬,有的一平才1200塊,大部分人認為:這些破產公司的樓盤,大城市都買不到,所以影響很小,什麼時候綠城,融創不行了,那才有可能是房地產真的要暴跌了。

2019年的房地產企業破產數量已不少於500家,小型的房企,由於抗壓能力極差,決策的失誤都可以讓房企破產,這也算是一種典型的市場淘汰行為。

說跌的,太理想化了,房價永遠不會是白菜價的,到了白菜價,全部人都會拼命的買,炒又成現在的房價的,剛需的可以下手,經濟疲軟可以撿漏的,不然緩過來,有錢的繼續炒,剛需的也還是買不起,始終房價是建立在土地基礎上。

土地貴,環保也會造成材料貴,人工不用說了,以前一天十幾塊,到現在300到500還是基本的人工價錢,房價只能高,放開二胎刺激市場,老齡化,都會造成房價居高不下。

房價怎麼可能跌,現在包工頭普遍都說,以前房價低他們能賺不少錢,現在房價高反而不好賺錢了,我理解是土地太貴,材料因為環保也貴了,人工更是貴,房屋建築質量也要求高了,各種質檢,一系列下來,房價如何跌,只能說房價會穩中慢慢升,剛需的差不多了可以買,不然經濟回暖,房價還是要漲的,這也是錢不值錢哦

現實就是這樣,還會繼續貴,隨著土地市場的變化,對房企的綜合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土地始終是有限的,這次疫情或許是一個很好的機會購買,不然炒房繼續炒,買不起的繼續買不起。

可以看的出,一部分房地產開發商,資金來源全部依賴銀行,一旦沒人買,資金鍊斷裂,充分說明沒有實力。不是一部分啊,是大部分都是銀行貸款,預售拿業主的錢在建房,沒有預售,沒有銀行貸款,早就沒這些房企什麼事了,房價也沒這麼高。

不是暴跌是存量漲價,那時候就沒有新開發項目了,沒出事的也只是去化存量,存量有限,正所謂稀缺即是價值。


靚靚雨點


第一,不管房企宣佈破產也好,還是被收購也罷。主要是前些年房企融資圈地擴張過快,各城市地王記錄被不斷刷新。而今明兩年又是集中到期日,但由於最近房地產市場降溫迅速,回籠資金難度越來越大,再加上房企現在也面臨融資難問題。所以,今年房企倒閉或被大型房企收購了也不足為奇。

第二,如果是前幾年,房地產市場生意還是很好做,只要新樓盤一經推出,很快被賣掉,房企回籠資金速度飛快。而且房價越漲,房子越是容易賣。但現在則不同了,受到各地房地產調控政策的影響,以及中央提出”房子是用來住人的,不是用來投機炒作”的理念。就連龍頭房企的業績也大如前。商品房庫存積壓嚴重,那中小房企資金回籠就更不順暢了。生意越來越不好做,也是中小房企倒閉的原因之一。



不在猶豫509


資金鍊的斷裂是最主要的原因!當前大瘟疫時期,人們生活被完全打亂!現階段大部分買房群體面臨的第一要務是如何安全的度過疫病期,復工復學,重新回覆正常的生活!在沒有購買慾望和能力的前提下,使得商品房銷售幾乎為零!大多數在房屋需求旺盛期,通過貸款集資,融資的手段而加入的新房企。在沒有資金流入,加之銀行貸款到期員工開支,使得房企入不敷出!破產是一種必然!


愛玩A2滕


很正常,有破產的,就有新成立的


用戶4019948898380


如此嚴峻的形勢,眾多的房企破產不足為奇。

拋開當前的疫情影響不說,本來房地產行業已經如昔日黃花萎靡不振,再加上當前的疫情影響,一些實力不強的小地產商終於走到了盡頭。


我敢說,這些破產的房企大部分都是由於資金鍊斷裂死掉的,如果沒有這次疫情的影響,房子好賣的話,或許它們還能苟延殘喘的活著,現在賣房的賣不了,買房的沒意願,開發商無法回款,不死才怪呢!

關於以後的房地產走向,可以說是大房企一統天下的時代,誰的實力強,口碑好,服務好,誰就有活路,大浪淘沙,大魚吃小魚的時代到了!

董青島供稿。


京漂追夢人


太好了,房企早就該這樣。房子是住的,不是炒的。讓那些炒房者見鬼去吧。還老百姓一個購房空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