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轻装甲,实力不如英法!英法联军为何被德军闪电战横扫?


德国轻装甲,实力不如英法!英法联军为何被德军闪电战横扫?


二战,德军闪击周边各国,让世人惊愕!

而闪击波兰、法国后,举世震惊!到底怎么做到的?

法国战役,给人的感觉就是德国装甲部队势如破竹一样横扫了英法联军。


德国轻装甲,实力不如英法!英法联军为何被德军闪电战横扫?


然而实际上,当时德国装甲部队主力是二号、三号这样的小坦克,四号坦克都很少,且不是用来坦克战的。

真正作为反坦克力量的三号坦克,面对英法坦克则显得疲软

既然德军实力不如英法,那为什么最后是德军瞬间击败了法军?

德国在一战失败的夹缝中生存和发展,军备的技术和质量和数量均不占优,但在军事战略和战术上却拉开了与英法的距离,战争开启,已经是两个时代的人在竞争,英法的悲剧结局是必定的走向。

德国的闪电战,极大的提升了德军对外征讨的成功几率,周边国家被迅速击垮


闪电战又名闪击战,它充分利用飞机、坦克和机械化部队的机动快捷优势,以突袭的方式来取胜,其核心要素是"速度"、"奇袭"、"集中"。


德国轻装甲,实力不如英法!英法联军为何被德军闪电战横扫?


闪电战术要求在战略上进行整体协同,统筹兼顾


通过发达的通讯技术保持军部与部队、多兵种之间的协同作战;而战术上,需由空军配合,快速夺得敌军领空的制空权,然后坦克集群和装甲摩托化部队快速跟进。

除了对制空权的要求之外,部队高度机械化也是闪电战的必要条件,所以德军特意组建了装甲集团军,用于突破敌人战线。


实际上,德军并未有"闪电战"之称谓,从战术理念到名字都并非是德军的专属


20世纪20年代,法国戴高乐便已经有了装甲集群作战思想,只不过法国固步自封,并不认可罢了


令德军感到幸运的是,德军总参谋部自一战中得以保留,并延续到二战结束


而这个组织完美承袭了普鲁士的作战精神,即自腓特烈大帝以后形成的灵活多变、与时革新、重视武器利用的精神



这个讲究实际效用的组织自毛奇在任起,便已经广泛学习吸纳当时世界上的先进作战理念,为孵出General Guderian 这样的"闪电战之父"培植出绝佳土壤。


闪电战,是凝合了当时欧洲最为先进的作战理念而形成的战术


实际上,当时德军使用闪电战术有无奈之举


由于《凡尔赛合约》的限制,德军二战前的军工潜能不足,部队机械化水平不高。

波兰战争之前,德国后勤部队甚至还靠牲畜运送物资,一半以上军队还用着一战的装备


德国轻装甲,实力不如英法!英法联军为何被德军闪电战横扫?



为实现军队机械化,德军才组建了装甲集团军,使得步兵军队和机械化军团的区别泾渭分明


德国轻装甲,实力不如英法!英法联军为何被德军闪电战横扫?


但是如此一来,新的问题又出现了:



虽然德军利用装甲集团军充当了钳形攻势的矛头,再通过外交欺骗和军事佯动使得敌人摸不清动向,进而取得了奇效。但由于

步兵部队和后勤部队摩托化水平不高,所以难以跟上机械化部队步伐,时常导致战斗脱节



所以法国战役中,德军机械化部队将领孤军深入到加莱,其实顶着德军军部相当大的压力,冒了相当大的风险。


若非法国战略错误太大,德军很难创造一个月灭掉法国的奇迹

苏德战争,其缺点更为显现,正是因为步兵摩托化水平太低,前线装甲集群突破的战果很难得到及时巩固。

后勤的不足,更是导致了德军经历漫长的冬日后迎来了战争的末路


德国轻装甲,实力不如英法!英法联军为何被德军闪电战横扫?


反观英美军队,他们在二战期间,并不需要考虑装备不足的问题。如步兵军团摩托化水平极高,大多不用同德军和日军一般,步行行军;


对于坦克等机械化武器的使用,英国几乎许多集团军的机械化水平,比起德军专门的装甲集团军等集成军队而言也不遑多让



尤其是美军,其生产潜能令人瞠目结舌


四处投送部队同时迎战德日不说,还四处投送装备,支援反法联盟,像战后都还送了一堆坦克给苏联。

制空权,是闪电战术的先行保证,此时德军虽然空军是世界顶尖,但奈何他们在不列颠空战和苏德战争中都受了太多重创


德国轻装甲,实力不如英法!英法联军为何被德军闪电战横扫?


对比之下,美国空军则保留了绝对实力


德国轻装甲,实力不如英法!英法联军为何被德军闪电战横扫?



二战后期,德军又把战线遍地开花,所以当美军支援欧洲战场时,只需要空军便可以打得西线德军疲于应对


德国轻装甲,实力不如英法!英法联军为何被德军闪电战横扫?


纵然支援欧洲的美国陆军机械化程度不如英德,也已经无关紧要了,毕竟英国机械化水平也是当仁不让,更何况他们还有美国空军强有力的关照。

闪电战术更多情况下,是战争潜能不足的国家想要吞并大国采用的机动欺骗战术,这也是遭受《凡尔赛合约》制裁打压的德国的无奈之举。

一.英法联军的内部混乱

1.英法联军的细节混轮

法国战役虽然说是英法联军,但实际上还有其他国家的部队。部队来自法国、英国、比利时、荷兰、以及两个波兰师和一个捷克斯洛伐克的师,另外还有一些来自殖民地外籍部队。在这样复杂的部队构成下,指挥就成了问题。光是语言不通,就足够联军相互扯皮许久了。

在配合作战上,英法也存在问题,比如说对于火炮口径上的描述,英国以‘磅’来计算自己的火炮口径,而法军以MM计算,这就造成了在配合上存在许多失调。

法军官兵难以明白英军的火炮到底如,而英军也不清楚法军的到底如何。对于炮击结果的描述上,英法也存在差异,这些大大小小的问题,几乎在战时就可能变成大麻烦。

另外盟国的态度也是问题,比如比利时人,当英法部队要向比利时方向前进时,他们却遭到了意想不到的麻烦。不是他们的行军队列遭到了德国空间的袭击,也不是道路惨遭破坏,而是来自比利时人的麻烦。


德国轻装甲,实力不如英法!英法联军为何被德军闪电战横扫?


2.比利时的不配合

1939年,比利时与英法两国之间的谈判破裂,所以比利时人拒绝英法联军进入比利时,而且他们还在比法边境设置了无数的关卡和反坦克障碍。然而现在德国人进攻如此迅速,比利时军方顿时陷入慌乱之中,仓促下他们命令比利时的边防哨所对联军放行。这本是个英明的举动,但是在如今通讯堵塞、混乱的情况下,这道命令并没有传达至所有边防部队。

于是就出现了各种莫名其妙的情况,比如法军在边境车站找不到自己寄存的用来拖拽火炮的拖车,更找不到用来牵引车厢的比利时火车机头,这样就根本没法制定运行计划。大批的士兵和物资堆积在边境三个主要火车站上,更别提这里到处都是难民,混乱程度可想而知。

另外还有一些英法联军没有想到的情况,比如说法军第二骑兵师和第三轻机械化师在进入比利时的过程中,遭到了地雷的袭击。多辆装甲车被比利时人放置的地雷炸毁,队列不得不停下,派出工兵进行扫雷工作,给部队开路。而法军第18步兵师则遇上了正面20公里,纵深5公里的由铁丝网和反坦克障碍构筑的障碍带,该师不得不一边咒骂比利时人,一边清扫障碍,光是铁丝网,就花掉了他们两个小时的时间,等到全部清理完毕已经是第二天的凌晨三点了。至于第二骑兵师的扫雷工作,则是到了第二天早上八点才清理出道路。

而英国第三师则法比边境的布尔格地区,遭到了比利时边防军的阻拦。边防军军官表示除非对方出世比利时政府签发的,准许持枪进入比利时的书面文件,否则不予放行,他们绝不会拆掉路上的障碍物的。英国人和对方反复争论,最后恼怒的英国人只能用坦克撞开路障,才解决了问题。

由此可以看出,联军的整体指挥完全处于一个混乱状态,实现根本没有做出任何有效的安排和预定计划,联军各国彼此也没有建立信任机制。如此混乱的体系下,联军的战斗力大打折扣,根本不能形成有效的战斗力。


德国轻装甲,实力不如英法!英法联军为何被德军闪电战横扫?


二.联军部队战斗力有限

1.联军的士兵

联军失败的另一个原因就是联军部队的战力十分有限,以法军做一个例子。数量最为庞大的法军,动员了自己国家20-45岁的男性人口的三分之一,使武装部队兵力达到六百万,超过了德国国防军的五百四十万。然而这只是纸面上的,六百万陆军,实际只有90万是正规军,其余都是预备役人员。动员从1939年9月开始至1940年5月,短时间募集如此多的部队确实成果斐然,然而部队的战斗力却成了问题。

在法军,步兵是陆军的骨干力量,数量庞大的步兵师构成了法国陆军的中坚骨干。按照发军编制,每个步兵师应该包括一个师司令部、三个步兵团、两个炮兵团和一个侦查群。而在法军步兵师分为两种,甲级和乙级,

本质在编制上区别不大。唯一的区别是兵员和装备,甲级步兵师百分之75的兵员是常备兵,百分之25是征召兵,而乙级则将常备兵减到了百分之45,剩下的都是征召兵,且装备都较为陈旧。

按照纸面计算,法军步兵师的战斗力是很强的。但是如果从实际上看,因为疯狂扩军,法军的步兵师战斗力下降严重,原因无外乎是新兵太多。在短短八个月里,要把五百万人都训练出来是不可能的。按照法军的方案,是以战练兵,采取轮换制度,将经历过战斗磨炼的士兵抽调到新部队里,如此往复,最后所有的部队的战斗力都能提升。想法很好,但这个方案是针对一战的经验,在二战的机械化作战里作用不高。

英军虽然素质极高,几乎都是职业军人,装备也十分精良,然而相比于作为主力的法军而言,英军数量太少,明显不够弥补法军的缺失。比利时和荷兰的部队不仅数量稀少,装备也较为落后,波兰和捷克的部队就更是士气低落了。


德国轻装甲,实力不如英法!英法联军为何被德军闪电战横扫?


2.联军的技术装备

而在技术装备上,炮兵联军拥有绝对的优势,整个法国前线拥有各型火炮14000门。坦克上,联军享有优势,整个联军拥有3500辆坦克和自行火炮,而且法军将过时的1500辆FT17坦克也送往前线为步兵提供支援,另有1200辆新型坦克被许诺编入新单位。

如果从纸面上看,法军也同意在坦克上享有优势。

然而在实际操作上,联军却没有发挥出这些优势,炮兵因为新兵的充斥和配合失调而战斗力下降强大的装甲部队则因为战术的保守和固化,被分散了。数量众多,且有质量优势的联军装甲部队,并没有聚集为拳头,而是化为了装甲营,装甲连分散到了前线,这无疑给了德军装甲部队以击破他们的机会。

空军则是联军的绝对劣势,法国空军拥有1562架飞机,英国皇家空军则提供了总计1072架飞机。但是这些飞机大多是落后的型号,战斗机中只有英国的飓风战斗机和法国的德瓦蒂纳D.520战斗机能够在同等状态下,和德国的BF109战斗机进行战斗。而法国预备机队,虽然有近2000架军机可以使用,但是因为长期缺乏零件和整修,这支预备机队仅有600架飞机可供使用。从实际角度出发,联军的空军不占任何优势,制空权从一开始就丢失了。


德国轻装甲,实力不如英法!英法联军为何被德军闪电战横扫?


3.联军的对手

与之相对的,德军拥有2700辆坦克和自行火炮,7500门火炮,5500多架各型军机被用来支援德军的三个集团军。可以说,相较于联军,彼时的德军于技术装备上并不占据特别大的优势。无论在坦克的质量还是数量上,德军都没有优势,他们的坦克数量不如联军,联军的玛蒂尔达Ⅱ型坦克和索玛35坦克均要比德国的三号和四号坦克强大。而火炮上,法军和英军都有着自己的优势,法军的火炮要比德军强大,而英军的炮兵则更为精锐,两者数量也超过了德国人。

然而对于装甲战的理解,联军却远远不如德军了。经过波兰战役的实践,德军已经对于装甲作战炉火纯青。相较于波兰时,那支疯狂扩编,人员素质下滑的装甲部队,此时的军装甲部队可谓兵强马壮,且经验丰富。

而在空军上,相比于装备陈旧的联军。德国空军则大多为新锐战机。尽管戈林为现代所耻笑,但这位胖元帅本身是一个优秀的飞行员,他将自己在一战的经验融入到了空军建设上。再加上来自德国陆军总参谋部的人员编入空军,与老牌空军军官组成空军总参谋部后,其空军就拥有了精良的战术。此时德国空军就变得无比强大,可以充分弥补德军在坦克和火炮上的劣势。

而德军的官兵,大多为久经沙场的老兵,经过了波兰战役的磨炼之后,他们已经从一群菜鸟变成了凶悍的战士。对比法军那些战斗意志薄弱的新兵,德军在此时拥有足够的兵员素质优势与之相抗衡。此消彼长之下,德军的整体优势,反而要比联军好上不少了。


德国轻装甲,实力不如英法!英法联军为何被德军闪电战横扫?


三.联军糟糕的战略和德军高明的指挥

1.联军想当然的策略

相比于他们的对手,联军在军事策略上可以说是保守与无能。第一次世界大战惨烈的伤亡,让联军各国将进攻策略一脚揣进了垃圾堆。他们认为堑壕是唯一的取胜之道,只要将部队部属在防御工事里,就能抵御敌人的一切进攻。

这个思维在法军里尤为明显,法军的计划就是通过防御给主动进攻过来的德国人放血。德国人的进攻势必会一头撞死在他们的防区上,这样他们就可以从容的调集部队和德国人死战。他们也相信德国人的计划,与第一次世界大战毫无区别。有鉴于此,法军制订了这么一份漏洞百出的方案来。

而与之相对的,英国人和比利时人也是这样想的。英国人也同样将自己的装甲部队拆成了小块用来支援步兵,部队作战以堑壕战为主,力求阻拦德军。

至于比利时人就更不需要说了,比利时人修筑了那么多的要塞就是用来防御进攻的,至于主动进攻,不在英国和比利时的考虑之内。


德国轻装甲,实力不如英法!英法联军为何被德军闪电战横扫?


2.德军大胆的进攻方案

而事实上,德军根本没有打算按照第一次世界大战来。尽管总参谋部确实给出的是一份施里芬计划的方案,然而这个计划却被曼施坦因的挥镰计划取代。进攻低地国家的B集团军群从原本的主攻变成了佯攻,他们的任务就是让联军产生德军仍旧按照施里芬的计划行动。而C集团军群则是一个防守单位,他们的任务是防范联军从东面可能展开的迂回进攻,并且对马其诺防线和上莱茵河发动小规模进攻以钳制联军。

真正的主攻则是A集团军群,他们将发起决定性的一击。德军强大的装甲部队将从地势险峻,普遍认为无法让装甲部队行军的阿登山区杀出,绕过联军重兵把守的马其诺防线,直插法军的薄弱地带。通过此举,德军可以割裂南北联军的联系,将联军分割包围,进而灭亡法国,击败联军。

德军陆军总司令布劳希奇和哈尔德认为,曼施坦因的计划是疯了。该计划如同疯子一样,将德国装甲部队的精华送到法军的腹地,这将面临法军的侧击,进而导致整个装甲部队因为后勤断绝,继而因为没有补给供应而全军覆没。但是在希特勒的严令之下,两个人只能召集总参谋部按照曼施坦因的方案重新制定了计划。

经过德军总参谋部高效的工作后,新的进攻方案产生,也就是俗称为镰刀闪击的作战方案。B集团军群将凶狠的攻击比利时和荷兰,给联军以错觉,这将用去德军十个装甲师中的三个。而剩下的七个装甲师会被全数交给A集团军群,他们会直插法军腹地,占据色当。在步兵抵达,建立连续的战线后,装甲部队将继续行动。按照传统的任务指挥方针,该计划的详细方针只包括了计划的头九天,而在这之后的行动,完全交给前线的战地指挥官来决定,这有助于加强指挥官的临场决断能力。


德国轻装甲,实力不如英法!英法联军为何被德军闪电战横扫?


3.计划开始,德军长驱直入

整个计划就如同德军计划的那样,当B集团军群展开凶猛攻击,而C集团军群也针对马其诺防线展开了他们的攻击表演后,联军错误的认为德军正计划从低地国家打开缺口。作为回应,联军将自己的主力投入到了这个方向上,以期阻挡德军。然而实际上,此时古德里安的第十九装甲军已经进入了阿登山脉之中,沿着110公里长的峡谷深入法国。

在1940年5月12日,抵达了马斯河北岸,并且攻下了法国的要塞城市色当。当天夜里,古德里安就开始了渡河准备。次日上午,德军四百架轰炸机分批次对南岸的法军阵地展开轰炸,充斥着新兵的法军立刻发生了崩溃,下午四点德军开始了渡河,五点就在获得了立足点,下午八点,古德里安下属德国第1装甲师不仅全部渡过马斯河,还在法军阵地上取得了纵深突破。

至午夜古德里安的第2装甲师和第10装甲师也全部度过马斯河。同一天,霍特的第十五装甲军也在西面的南特附近度过了马斯河。

马斯河失去后,通向巴黎和英吉利海峡的道路几乎就是对德军不设防,不仅比利时境内的联军有被合围的危险,就连马其诺防线上的法军也面临被前后夹击的危险。此时的联军如梦方醒,急忙派出空军去轰炸马斯河上的渡桥,并派出部队展开反击。但是空军却惨遭德国空军战斗机部队和地面高炮的屠杀。投入的联军五百余架作战飞机直接损失了近三百架,《英国皇家空军史》对此记录为:“再也没有比这种自杀性战斗造成的损失更令人心痛了。”


德国轻装甲,实力不如英法!英法联军为何被德军闪电战横扫?


4.联军雪崩,德军胜利

至此之后,联军完全陷入了混乱,因为德军装甲部队开始在法国大地上任意驰骋。联军发动的零星反击,不能起到任何作用,刚刚担任英国首相的的丘吉尔对此瞠目结舌:“我简直不明白,运用大量快速装甲部队进行攻击会引发这样的剧烈的变革!”而当他飞往巴黎,会见法国总理雷诺和法军总司令甘末林,当他询问法军预备队在哪时,甘末林颓然的告诉他:“抱歉,首相先生,我已经没有战略预备队了。”

尽管丘吉尔不能相信,但事实就是联军已经对自己的部队失去了控制,从古德里安等人度过马斯河开始,联军就已经输了。接下来的时间里,联军唯一能做的就是疯狂后撤,任何反击都不起到作用。联军部队不是被德国歼灭,就是在逃窜途中。德军甚至不费一枪一弹就占领了在上次大战中他们始终未能夺下的巴黎,而马其诺防线本身也被C集团军群和迂回过来的A集团军群所突破。除却英军大部和法军八万多人,得以在敦刻尔克通过海路撤退至英国外,其余联军部队均被消灭。


德国轻装甲,实力不如英法!英法联军为何被德军闪电战横扫?


从开战到结束,德国人只用了短短一个半月左右。不足五十天,德国人就征服了22年前,花了数年都不能征服的法国。而德军之伤亡了15万人左右,还不及凡尔登战役的三分之一。而法军的伤亡相比上一次大战也极其轻微,只能算上次大战的零头。

但是德国这一次却打败了联军的四个国家,其中三个投降,此等辉煌胜利,在当年是让世界震惊的,没有任何一场战争能够与之相比拟


德国轻装甲,实力不如英法!英法联军为何被德军闪电战横扫?


结语

法国战役是一场两个时代的战斗

德国军队已经进入到了机械化作战时代,其强大的装甲部队长驱直入,不依赖笨拙的火炮,而是依靠空军为装甲部队提供火力支援。

而法军尚且停留在堑壕战时代,依靠大范围的堑壕,火力点,铁丝网来阻止敌人进攻。当这些笨拙迟缓的联军遇到攻势迅猛的德军时,胜负早已分出。

同样的,这也是一场大胆果断和犹豫不决的对抗

德军将领,如曼施坦因,古德里安,霍特等人的遇事果断和指挥上的不拘一格,击败了联军如甘末林,贝当等辈的犹豫,软弱和保守。

正如美国的德鲁·米德尔顿在其著作《用兵之道》中说的一样:“二次大战初的法国战役中德国人比法国人有更大的干劲和魄力。”

通过法国战役的胜利,德国真正意义上的为世界上了一课 --- 现代化的战争应该是如何进行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