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看過《被討厭的勇氣》這本書的讀者覺得它怎麼樣呢?

mirror20164426013



青草229781738


《被討厭的勇氣》是日本作家的作品,書中對阿德勒的個人主義心理學通過有趣易懂的對話方式展現出來。

在阿德勒的思想中,不能少的肯定是自卑,優越感,人際關係。

本書的有個重要關鍵詞

自我選擇,自我負責,自由,自卑情結,邊界。


我們與世界的關係是兩種關係,一種是我們和自己的關係,另一種是我們和他人的關係。這本《被討厭的勇氣》分別從這兩個方面告訴了我們面對這兩種關係我們面臨的問題和我們應該如何做。

第一種是我們和自己的關係。其中重要的觀點是:

1、一切都是自己的選擇。選擇怎樣的愛人,怎樣對待父母,如何對待孩子,和哪些人建立什麼樣的人際關係,即當下的生活是我們選擇的結果。

2、精英觀點是:自我負責。從我自己開始改變或者選擇不改變,這都是自己選擇的結果,要自己負責,而不是把自己的失敗和不滿意的生活歸咎於別人。

3、自我負責也意味著我們要區分自己和他人的邊界,管好自己的事,不去幹涉別人的事(人生有三大重要課題,工作,交友和愛。)。

4、接納自己,我已俱足。我是一個普通人,我有能力,有價值,同時我會犯錯。我是一個獨特的人,不必向他人證實。

第二種是我們和他人的關係。其中重要的觀點是:

1、我們選擇迴避和他人的關係?我們選擇與他人合作?我們選擇與他人競爭?其背後有對應的根源。我們選擇迴避他人的關係,是因為我們在人際關係中受到傷害,我們的自卑情結讓我們追求優越感,我們要證明我們永遠是對的,陷入權力鬥爭的關係當中,而我永遠是對的,與我可以去承擔別人的人生課題一樣,是兩個謊言

,所以我們必然會在這種關係中受傷,從而選擇迴避和他人的關係,這一切遊戲的根源在於自卑情結在作祟。

我們選擇與他人競爭,把關係變成對抗的關係。從證明我是對的開始,就形成了對抗關係,然後開始權力鬥爭的惡性循環。我是對的,你必須聽我的(服從和控制),對方反抗(如叛逆),反抗無果後會走向自我放棄,通過放棄自己、讓自己失敗來證明控制者是錯的。這種關係主要針對於親密關係或親子關係而言。對於工作中的權力關係,是職位賦予的,不在此列。

我們選擇與他人合作,建立相互滋養的親密關係,是因為我接納自己,接納他人,我不去尋求他人的認可,我有自己的目標,在實現目標這個過程中,利他,也能坦然接受他人的好意。

2、那麼,我們應該怎麼做呢?

首先態度上,我們要自己有勇氣斬斷過去的一切,走出第一步。不要擔心別人不合作怎麼辦,因為別人不合作是別人的事。

其次我們要勇於去檢驗我們的思想

,而不是活在我們自己編寫的謊言當中。(我永遠是對的,我可以為他人的人生負責)

最後,就是要改變自己的一些觀念,自己對自己負起責任來。記得嗎,兩個精英觀點:我想成為一個自我負責的人。我追求我自己的自由並承擔自由的代價。

四、重要的理解點

1、犧牲也是以自我為中心,是自私的表現 。

因為犧牲者本身的自我價值感比較低,他們渴求更多的關注和別人的認可,犧牲者在付出時是希望有某種回報的,不管是精神上的還是物質上的,所以犧牲也是一種自我中心,是自私的表現。

2、自卑和自卑情結的區別?

自卑在心理學上特指由於與合理規定標準或其他刺激物比較有差距,而產生了評價差異,進而導致的主觀低落、悲傷等負面心理狀態。合理的自卑能激勵我們努力去成長,去追求世俗的成功。

自卑情結是指一個人自認為自己的能力、環境和天賦不如別人,以自卑觀念為核心的潛意識情緒所組成的一種複雜心理。

自卑情結是一種過度、過分的自卑感。

五、疑問

按照作者的觀點,自卑情結是很多事情的根源,那麼怎麼修通自卑情結呢?


光芒小鎮


很值得一讀的書,我很喜歡這本書,因為它帶有大量的哲學視角幫助我們認識自己和他人,它也啟發我們,所有的煩惱其實都是源於我們自己想象出來的,如果我們能夠認識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學會尊重她人,瞭解到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課題,我們就不會過多困擾,而是學會更多掌控當下,切實做出自己的努力,人生的路上就會越走越遠。





阿發創業


一個“禪師”和一個“青年”的對話

禪師以哲人的身份出現,他是一個知識淵博、智慧過人、幸福自由的高人。

對話的青年,是一個圖書館理員,他內向、自卑、糾結、痛苦。

五個章節分別為哲人的青年對話的五夜為內容。年輕人總是試圖駁倒哲人,在經過一夜又一夜的長談時,終於找到的幸福的意義。

在書中,我最喜歡的一個觀點就是在第五夜中提到的:此時此刻。糾結過去、關注未來,把微弱而模糊的光打向人生整體,自認為看到了什麼。而一時忽視此時此刻,這是一人生謊言。

和你分享一下我摘抄的句子吧!

1

健全的自卑感不是來自與別人的比較,而是來自與“理想中的自己”比較。

2

當人能夠感受到與這個人在一起可以無拘無束的時候,才能體會到愛。

3

我們並不是為了滿足別人的期待而活著。

4

人只有體會到我對共同體有用的時候,才能感覺到自己的價值。

5

一味在意“他人怎麼看”的生活方式正是隻關心“我”的自我中心式地生活方式。


人語西風c


這本書主張的是目的論而不是弗洛伊德的原因論。通俗地說你的表現是為了得到什麼而非是由於什麼導致你這樣的。比如弗洛伊德說一個人自卑是受到原生家庭的影響而形成的,但阿德勒偏說是當事人為了逃避某些東西而刻意地表現出“自卑”的狀態,如果想根治所謂的自卑則需要當事人換一種態度去面對人生,尤其是實現他原本以為通過“自卑”這種方式才能實現的“目的”。如果按照弗洛伊德的療法,那麼需要找出導致病人變成這樣的原因再去根治,但阿德勒則直接從病人入手(這裡的病人只做一個比喻,我把心理學家比作醫生),直接讓病人做出其他行為來達到改變。比如一個人膽怯並不是因為他本身就膽怯,而是由於不想做什麼而呈現出膽怯的狀態,那麼要根治他這種膽怯的心理就需要讓他去嘗試做一些他不想做的事。心理學研究的是外界的刺激對人的影響,但阿德勒則是通過個人對外界的態度來應對外界的影響。也即是說他想“病人”通過行動去改變自己對世界的態度從而得到治癒。阿德勒可以說是個體心理學的權威人物,閱讀他的書的確可以能讓一個人脫胎換骨,因為世界是怎樣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怎樣對待這個世界。人大腦的認知會導致每個人對世界或者一些事物的看法不同,阿德勒只是在通過改變一個人的認知來讓他去獲得一種積極向上的處世態度。可以說是他在主張行為改變認知這一理念。


吃瓜上癮群眾


貫穿整本書的是心理學“三巨頭”之一的阿德勒的哲學思想,以對話錄的形式展現。書中有一智者,有一青年,智者象徵著阿德勒,青年就像是個愣頭小子,沒大沒小地不斷質問和懷疑著智者的說法。

談起心理學,很少有人會不知道弗洛伊德,稍微深入點的還會知道榮格,但是大多數人聽到阿德勒的名字都會一頭霧水。阿德勒到底何方神聖?他的中心思想是什麼?他在心理學歷史上的地位如何?這本書都給我們做了一一解答。



雲莊學府


這本《被討厭的勇氣》阿德勒研究的呢是心理學裡的另一種說法,就是與我們大眾所認知的佛洛依德的“原因說”相背馳的一種說法,認為事情的發展不是由於過去原因的影響卻而造成的,而是由於現在的外部原因所造成的。

書中所以學者和一個普通人的辯論對話展開的,講述了我們平時生活中的“感覺別人很優秀,自己很自卑。”“很害怕別人討厭你,不喜歡你。”等等諸如此類的現代人的疑惑。

總體上感覺,邏輯講的可能不是很能理解,因為我們現代人的思維更多的是趨向於佛洛依德的“原因說”的理論邏輯,所以可能學習和接受另一種思維方式還需要一段時間。但是,書中探討的問題也是非常值得我們深思的,我們需要多去挖掘發現其中的深層次的問題,會有助於我們更好地認識自己,認識人類的心理活動。




Molly的悅讀時間


我先看一下這本書,再做回答,謝謝🙏


事實洞察


抱歉啊,沒有看過這本書,不敢妄加評論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