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畫的呆子與驢

古人畫的呆子與驢

《灞橋風雪圖》明 吳偉 絹本淡設色 縱183.6釐米 橫110.2釐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中國古代詩畫中的代步工具之毛驢

灞橋風雪故人來

緣起:今天的城市,車水馬龍,黑煙滾滾,一方面便捷了人們的生活,另一方面也造成環境的汙染,與山林的白雲封不同,是霧霾封城,所以有智者致力於環保的代步工具開發,以圖改變這個不祥的局面。

代步工具放在今天不僅有私家車,還有高鐵與飛機,國人與洋人到處流浪其實是方便多了,雖然副作用也多,除了霧霾,還有安全問題,但是瑕不掩瑜,總還是便利為主流的。那麼我們的古代,主要是我們中原的古代,又是如何的到處流浪呢,這個我還是從一個南宋的詩人說起,首先我的記憶中有一個謎語叫做:大地旅行。打一古代詩人名,他的謎底就是著名的劍南詩人――陸游。

一首詩能夠說明陸游到處流浪的心情:“衣上征塵雜酒痕,遠遊無處不消魂。此身合是詩人未,細雨騎驢入劍門。”在中原不斷淪陷的南宋,當時國民的心情,其實應當是多苦的,遊歷中不免有許多的傷感,我們可以在這首詩中,窺探到古代詩人為報國還遠行,同時往往能夠了解他們大致的心理,再者他們的代步工具,不過是放在今天的中原鄉村,再普通不過的毛驢而已。

中國古代繪畫中的意象裡,毛驢往往出現在旅行的人群中,而且多半是經濟狀態不夠好的士人中間,好一點應當是畫舫加寶馬,這也是兩種古代常見的代步工具,當然以飛毛腿的兩足步行萬里的更多,比如那個著名的徐宏祖(霞客),就是以雙腿而到處流浪的。

以我們年過半百一代人的記憶裡,阿凡提倒騎毛驢的故事,黃胄畫驢,還有長安派的趙望雲畫驢,這似乎與西北有高樓,大概是長安的帝京大廈有點關係,因為我們古代那班讀書的呆子們總是西北望長安的,而且到了古代偉大領袖身邊與周圍,不忍心離去,當然還可以僅僅是京都的親朋好友,或者是紅顏知己,到了灞橋這個地方,不得不離時,一時別賦恨賦縈繞其心頭,是一種曾經的記憶,但是我們觀古代的繪畫,那些毛驢的意象總會出現在你的眼簾,揮之不去,這就是古代高士們的“寶馬”,相伴而旅行的同志。你觀李成的《寒林騎驢圖》,還有他的《晴巒蕭寺圖》,皆有行者騎驢,另外范寬著名的《溪山行旅圖》那下方小的可憐的一行,也是一個驢隊,今天愛探險的人稱“驢友”,確實驢真的是人們旅行的好同志。

明吳偉有一幅《灞橋風雪圖》,繪的是古代才子們的總體作派,關於灞橋風雪與騎驢吟詩的關係,最早是因為孟夫子浩然先生。明張岱《夜航船》載:“孟浩然情懷曠達,常冒雪騎尋梅,曰:‘吾詩思在灞橋風雪中驢背上。’”宋劉克莊有《孟浩然騎驢圖》詩云:“壞墨殘縑閱幾春,灞橋風味尚如真。摩挲只可誇同社,裝飾應難奉貴人。舊向集中窺一面,今於畫裡識前身。世間老手惟工部,曾伏先生句句新。”這些題畫詩足以想見人畫灞橋騎驢吟詩為主題的繪畫作品是很多的,只是保存不多罷了。後來有唐之鄭綮亦因不再寫詩以此典故應對別人的非難。

孟夫子的這種風流作派足足影響唐宋後的一代代的文人,自然對於詩中有畫的中國古代繪畫來說,影響也極大,你讀這些繪畫作品對於細節的注意,千萬不要忽視的正是橋,然後注意橋上有讀書的呆子沒,有沒有驢,當然還有童子跟隨其後的,繪品中大好河山雖然雄壯,我們總覽其氣勢,但總不要忽視萬物之靈的人,這才是核心的細節的部分,縱是象雲林那般的不見英雄,那也是英雄在畫外罷了。

古代的畫者詩人,騎驢吟詩與遊歷作畫,把他們的這般經歷寫入詩中與繪於圖中,應當是家常便飯的。杜甫窮的買不起香車寶馬,自然只能以驢為代步工具,一騎就是三十年:騎驢十三載,旅食京華春。雖然杜甫也幹過拾遺的中央官員,也沒能改變貧窮的命運,無法改善自己的坐駕,但是李白就不同,馬應當是常用的寶駕,但是這不影響自己騎驢吟詩,觀賞美景:李白遊華陰,縣令開門方決事,白乘醉跨驢過門。宰怒,引至庭下:“汝何人?輒敢無禮!”白乞供狀,曰:“無姓名。曾用龍巾拭吐,御手調羹,力士脫靴,貴妃捧硯,天子殿前尚容走馬,華陰縣裡不得騎驢!”——《合璧事類》。這因此出了一點狀態,相當於今天的私家車出行遇到交警的罰款,那時的縣令是什麼都管的,也可以看出古代治理的效率。

能夠見到畫中橋上有呆子與驢的還有李成的《茂林遠岫圖》,唐寅的《騎驢歸思圖》等等,不一而足,這此寒士與普通坐駕的關係如此密切,成為一種程式與套路,也是人文典故在繪畫與詩歌中的凝聚,想想昔日的灞橋,不過是平常一個地方,因為送別,而成為有傷感情思的,有歷史情節的,有詩意與文化鄉愁的地方,灞橋後來因變遷沉埋,就象曾經的北宋東京沉沒在運河水下,但是繪畫中的灞橋,卻成了一個保留的節目,一個常常出現,揮之不去的意象。由此可見中國的繪畫中的境界,非刻意繪製某地一個真實的山水,而是藉助真實山水的形而寫文人胸中的意,寫他們的文化鄉愁與詩思。而且這種士人與毛驢行在灞橋上的意象,常常與雪景背景聯繫在一起,我們的“風雪夜歸人“,也許是一個寒士騎著毛驢而出現在我們面前,我們的:“風雪故人來”,同樣的情形是:寒士騎驢踏雪尋梅而來,興致勃勃的,當我們是戴某某罷了。

古人畫的呆子與驢

李成《寒林騎驢圖》絹本,淡設色,縱:162釐米,橫:100.4釐米。美國紐約大都市博物館藏

古人畫的呆子與驢

李成《晴巒蕭寺圖》現藏於美國堪薩斯城納爾遜美術館藏

古人畫的呆子與驢

明唐寅《騎驢歸思圖》

古人畫的呆子與驢

范寬《溪山行旅圖》

古人畫的呆子與驢

佚名 雪山行騎圖頁 絹本 29X23

古人畫的呆子與驢

明代 張路《騎驢圖》軸 紙本沒色 縱29.8釐米 橫52釐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