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最近的房地產,你需要知道這些事情

俗話說無知者無畏,但對事情缺少判斷力和把控力同樣源於無知,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房地產是和民生聯繫最為緊密的事情,但是很多人卻對房地產這個深淵感覺很神秘,對買房這件事產生恐懼,主要原因是對房地產不瞭解,怕自己的錢打了水漂。

關於房地產,你需要明白以下幾件事情。

最近有人發私信說:既然房地產這麼值錢,為什麼開發商不自己留著,還要這麼拼命的賣出去呢?我相信不止一個人有這樣的疑問,很多人也覺得開發商這麼拼命的往外促銷房子說明房價要跌了,不賣就砸手裡了。

對於懂經濟原理的人來講自然不用做過多的解釋,而大部分人不太懂或者說懶得去深究,只是浮在表面上看問題。在之前的文章中簡單了提過一句,房地產是靠資本流通和規模再擴大進行賺錢的,簡單來講我投了一百萬賺了50萬,然後我把這五十萬進行再投入,從然實現資本不斷的再投入,實現利益最大化。流通時間是作為資本增殖的重要條件,開發商的錢很大一部分來自銀行和民間融資,資金使用成本比較高,所以開發商的房子不會大面積的屯在手裡,儘快的變現獲利才是最重要的。

當然有些資金狀況比較好的,會把一些優質的房源屯在手裡,坐等房子升值以後再拿出來賣,這樣的比例畢竟是少數。而炒房客則是完全靠的是所購房產的增值進行獲利。所以在不僅限於房地產生意中,在銷售環節要麼你賣得比別人快,要麼賣得比別人貴,這樣才能實現獲利。在目前的背景之下,加快產品的流通是開發商必然的選擇。同樣的道理,我們去買玉器、黃金、珠寶首飾的過程中,銷售人員也會反覆地給我們灌輸產品升值的概念,但是這些珠寶公司會把產品都積壓在手裡等著升值嗎?

關於最近的房地產,你需要知道這些事情

其次我們要弄明白,購房者面對的博弈對象。在《博弈論》當中,對弈兩方通過不停的博弈來實現自己的利益最大化。所以對於購房者來講首先要弄明白自己的博弈對象是誰。簡單來講購房者的博弈需求就是價格降下來,而對面則是希望價格漲上去。

從表面上看購房者和銷售顧問是博弈關係,在購房之前肯定在心裡做足了功課,進去先講價,如果銷售顧問不同意就假裝要走,等銷售顧問請示完領導以後再進行上一輪的操作,週而復始能低一點是一點。這是在購房過程中最基本的博弈關係,在行情好的時候,置業顧問完全佔據上風,在行情不好的時候,購房者佔據上風。在目前的背景之下,目前的博弈關係算是勢均力敵。

這是最表面的博弈關係,往裡一個層次來講,購房者需要面對的適合整個行業的博弈,而博弈的群體就變成了整體購房者和開發公司,這倆之間對弈局面很明顯:行業整體聯繫緊密,而購房者則是一個鬆散的群體,只顧及自己的利益,而自己的利益得到滿足之後就會退出當前的群體,加入到對立面當中。在市場環境火爆或者相對平穩的背景之下,佔據上風的當屬開發商們。

那麼在市場環境非常低迷的時候,博弈關係又會發生變化,未購房者的博弈對象變成了開發商、政府、已經購房者。對於已經購房的人們來講,最受不了的就是自己買了房以後房價大跌,但凡有售樓處降價幅度過大,打砸售樓處的情況就會發生,這時候你給已經購房者講:市場經濟中商品漲跌很正常,難道房子漲價了你會推給開發商差價嗎?這時候人們根本不會聽進去這樣的話,就像你對未購房者講:從市場規律來看,房子從大週期來說是持續上漲的,能買就趕緊買,他們也會聽不進去。已經購房的群體關心的並不是開發商的死活,他們關心的僅僅是自己的房子,誰影響他們房子的升值誰就是敵人。

對於政府來講,起得是調節的作用,但是很多地方起得卻是干涉的作用,政府幹涉並不是為了某個單一的行業,他們所幹涉的是經濟不能出現下滑,而恰恰房地產作為大部分地區的主要經濟增長點,政府不允許房地產出現崩塌的情況,一有困難就進行輸血,政府的本意並不是拉高房價,只是為了維持穩定的市場環境。所以在市場低迷的時候,政府又成了未購房者的博弈對象。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搞清楚事物的內在關係結構和發展規律,站在上帝角度看問題,才能在黑夜當中能穩步前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