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流行期间防控指引:三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期间 集体单位外来务工人员防控指引

根据目前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该疾病的认知制定本指引,适用于流动性较高的外来务工人员的集体单位。

一、开工前的防控准备工作

1.各集体单位要切实落实疫情防控责任,制定完善本单位传染病防控应急预案,责任到位,分工到人。

2.招工时应了解外来务工人员的家庭居住地和健康情况。对来湘人员做好体温监测及症状筛查,并做好相关记录。对已在湘人员要每日了解其健康状况。

3.单位应设置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区(参照卫生健康部门相关要求),对被判定为密切接触者进行集中医学观察。

4.要做好物资准备,包括体温计、必要的防护用品和消毒用品等。

二、开工后的防控工作

1.提供集体住宿的用工单位要尽量降低人员住宿密度,保证室内空气流通。

2.以多种形式开展健康教育,尽早组织全体人员开展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控知识的培训,培养人员良好卫生习惯和技能,提高防病意识。

3.宿舍、食堂、厂房、办公场所、厕所等保持清洁,加强卫生管理,按要求开窗通风。每天通风 2-3 次,每次至少 30 分钟。使用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建议全新风运行。

4.在工作和生活场所设置充足的洗手设施和洗手液或香皂等卫生用品。

三、出现疑似病例时的防控措施

1.发现职工出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可疑症状,如发热,咳嗽,咽痛,胸闷,呼吸困难,轻度纳差,乏力,精神稍差,恶心呕吐,腹泻,头疼等,应立即隔离,为其提供医用口罩,及时到就近的发热门诊就诊。

2.配合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工作人员开展流行病学调查。

3.在辖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工作人员指导下对环境和物品进行消毒。

4.经判定为密切接触者的人员,应接受 14 天的集中隔离医学观察。

四、预防性消毒

以通风换气为主,同时对地面、墙壁等物体表面和物品进行预防性消毒。

1.地面、墙壁

配制浓度为 1000mg/L 含氯消毒液(配制方法举例:某含氯消毒液,有效氯含量为 5%-6%,配制时取 1 份消毒液,加入 49 份水)。消毒作用时间应不少于 15 分钟。

2.桌面、门把手、水龙头等物体表面

配制浓度为 500mg/L 含氯消毒液(配制方法举例:某含氯消毒液,有效氯含量为 5%,配制时取 1 份消毒液,加入 99 份水)。作用 30 分钟,然后用清水擦拭干净。

3.食品用具

煮沸或流通蒸汽消毒 15-30 分钟;也可用有效氯为 500mg/L含氯消毒液(例如某含氯消毒液,有效氯含量为 5%,配制时取 1 份消毒液,加入 99 份水)浸泡,作用 30 分钟后,再用清水洗净。

4.毛巾、衣物被褥等织物

配制浓度为 250mg/L 的含氯消毒剂溶液(配制方法举例某含氯消毒液,有效氯含量为 5%,配制时取 1 份消毒液,加入 199 份水)。浸泡 15 -30 分钟,然后清洗。也可用流通蒸汽或煮沸消毒 15 分钟。

5.注意事项

以清洁为主,预防性消毒为辅,应避免过度消毒。针对不同消毒对象,应按照上述使用浓度、作用时间和消毒方法进行消毒,以确保消毒效果。消毒剂具有一定的毒性刺激性,配制和使用时应注意个人防护,应戴防护眼镜、口罩和手套等,同时消毒剂具有一定的腐蚀性,注意消毒后用清水擦拭,防止对消毒物品造成损坏。所使用消毒剂应在有效期内。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流行期间

中小学校和托幼机构防控指引

根据目前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认知制定本指引,适用于人群高度聚集的中小学校和托幼机构。

一、开学前的准备工作

1.各中小学校和托幼机构要切实落实疫情防控主体责任,制定完善本单位传染病防控应急预案,责任到位,分工到人。

2.提前掌握师生假期活动情况,对来自或经停湖北的师生要进行重点关注,督促其进行居家观察,每日早晚各测量一次体温并做好记录,从抵湘当日起满 14 日可解除居家观察。督促其他师生关注自身健康状况。

3.在校园内应设置临时等候区,用于临时安置晨午检出现发热等情况的学生。

4.要做好物资准备,包括体温计、口罩等防护用品和消毒用品等。

二、开学后的防控工作

1.以多种形式开展健康教育,尽早组织全体教职员工开展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控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培养师生良好卫生习惯和技能,提高防病意识。

2.每日对入校的教职员工进行体温排查,体温异常者不得入校;对因病缺勤的教职员工进行电话随访,及时了解掌握健康状况。

3.落实晨午检制度,如有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的学生,应立即送往临时等候区,并通知家长带孩子及时就医或回家休息,不要带病坚持上课。

4.开展因病缺勤监测,每天对因病缺勤的学生进行电话随访,及时了解掌握学生健康状况。

5.保持教室清洁,按要求开窗通风。每天通风 2-3 次,每次至少 30 分钟。

6.设置充足的洗手设施和洗手液或香皂等卫生用品。

7.合理安排教学,集体性活动安排在室外进行。

8.有住宿生的学校,每日安排专人对住宿生进行巡视。

9.加强对学生宿舍的清洁通风和预防性消毒。

三、出现疑似或确诊病例后的防控措施

1.要配合辖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做好疑似或确诊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密切接触者排查。

2.在辖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中小学卫生保健科的工作人员指导下进行消毒。

3.经判定为密切接触者的学生或老师,应接受 14 天的居家隔离医学观察。

四、预防性消毒

以通风换气为主,同时对地面、墙壁等物体表面和物品进行预防性消毒。

1.地面、墙壁

配制浓度为 1000mg/L 含氯消毒液(配制方法举例:某含氯消毒液,有效氯含量为 5%-6%,配制时取 1 份消毒液,加入 49 份水)。消毒作用时间应不少于 15 分钟。

2.桌面、门把手、水龙头、玩具等物体表面

配制浓度为 500mg/L 含氯消毒液(配制方法举例:某含氯消毒液,有效氯含量为 5%,配制时取 1 份消毒液,加入 99 份水)。作用 30 分钟,然后用清水擦拭干净。

3.食品用具

食品用具:煮沸或流通蒸汽消毒 15-30 分钟;也可用有效氯为 500mg/L 含氯消毒液(例如某含氯消毒液,有效氯含量为 5%,配制时取 1 份消毒液,加入 99 份水)浸泡,作用 30 钟后,再用清水洗净。

4.毛巾、衣物被褥等织物

配制浓度为 250mg/L 的含氯消毒剂溶液(配制方法举例某含氯消毒液,有效氯含量为 5%,配制时取 1 份消毒液,加入 199 份水)。浸泡 15 -30 分钟,然后清洗。也可用流通蒸汽或煮沸消毒 15 分钟。

5.注意事项

以清洁为主,预防性消毒为辅,应避免过度消毒。针对不同消毒对象,应按照上述使用浓度、作用时间和消毒方法进行消毒,以确保消毒效果。消毒剂具有一定的毒性刺激性,配制和使用时应注意个人防护,应戴防护眼镜、口罩和手套等,同时消毒剂具有一定的腐蚀性,注意消毒后用清水擦拭,防止对消毒物品造成损坏。所使用消毒剂应在有效期内。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流行期间 高校防控指引

根据目前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认知制定本指引,适用于人群聚集的各类高校。

一、开学前的防控准备工作

1.各高校要切实落实疫情防控主体责任,制定完善本学校传染病防控应急预案,责任到位,分工到人。

2.提前了解外地返校师生的相关信息和健康情况。

对来自或经停湖北的师生要进行重点关注,采取隔离措施进行医学观察,每日早晚各进行一次体温检测并做好记录,从返校 当日满14日无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相关症状后方可解除。

对其它地区返校师生要做好体温监测及症状筛查。

对于已在校的师生要每日了解健康状况。

3.学校应设置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区(参照卫生健康部门相关要求),对来自或经停湖北以及疫情高发地区的师生和被判定为 密切接触者进行集中医学观察。

学校医疗机构应设置隔离观察区(室),对疑似病例进行隔 离医学观察。

4.为师生提供“慕课”“空中课堂”等多种形式的网络学习内 容,并督促师生合理安排网络学习。

5.要做好物资准备,包括体温计、必要的防护用品和消毒用品等。

二、开学后的防控工作

1.组织两周内有对来自或经停湖北的师生,进行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减少与其他人的密切接触,每日上下午各测量1次体温 并做好记录,同时报告校医院,返校之日起医学观察14天期满 后方可上课。

2.以多种形式开展健康教育,尽早组织全体教职员工开展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控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培养师生良好卫生习惯 和技能,提高防病意识。

3.开展因病缺勤监测,每天对因病缺勤的师生进行电话随访,及时了解掌握师生健康状况。

4.教室和宿舍保持清洁,加强卫生管理,按要求开窗通风。每天通风2-3次,每次至少30分钟。使用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 建议全新风运行。

5.设置充足的洗手设施和洗手液或香皂等卫生用品。

6.合理安排教学,减少聚集性活动,集体性活动尽量安排在室外进行。

7.每日对食堂、宿舍、教室、图书馆等重要场所进行预防性消毒。

三、出现疑似病例时的防控措施

1.发现师生出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可疑症状,如发热,咳嗽,咽痛,胸闷,呼吸困难,轻度纳差,乏力,精神稍差,恶心呕吐,腹泻,头疼等,应立即隔离,为师生(包括与疑似病例接触的师生)提供医用口罩,及时到就近的发热门诊就诊。

2.配合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工作人员开展流行病学调查。

3.在辖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校医院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对环境和物品进行消毒。

4.经判定为密切接触者的师生,应接受14天的居家或集中隔离医学观察。

四、预防性消毒

以通风换气为主,同时对地面、墙壁等物体表面和物品进行预防性消毒。

1.地面、墙壁

配制浓度为1000mg/L含氯消毒液(配制方法举例:某含氯 消毒液,有效氯含量为5%-6%,配制时取1份消毒液,加入49份水)。消毒作用时间应不少于15分钟。

2.桌面、门把手、水龙头等物体表面

配制浓度为500mg/L含氯消毒液(配制方法举例:某含氯 消毒液,有效氯含量为5%,配制时取1份消毒液,加入99份水)。作用30分钟,然后用清水擦拭干净。

3.食品用具

煮沸或流通蒸汽消毒15-30分钟;也可用有效氯为500mg/L含氯消毒液(例如某含氯消毒液,有效氯含量为5%,配制时取1份消毒液,加入99份水)浸泡,作用30分钟后,再用清水洗净。

4.毛巾、衣物被褥等织物

配制浓度为250mg/L的含氯消毒剂溶液(配制方法举例某含氯消毒液,有效氯含量为5%,配制时取1份消毒液,加入199份水)。浸泡15 -30分钟,然后清洗。也可用流通蒸汽或煮沸消 毒15分钟。

5.注意事项

以清洁为主,预防性消毒为辅,应避免过度消毒。针对不同消毒对象,应按照上述使用浓度、作用时间和消毒方法进行消毒, 以确保消毒效果。消毒剂具有一定的毒性刺激性,配制和使用时应注意个人防护,应戴防护眼镜、口罩和手套等,同时消毒剂具有一定的腐蚀性,注意消毒后用清水擦拭,防止对消毒物品造成损坏。所使用消毒剂应在有效期内。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流行期间 中小学生防控指引

根据目前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认知及中小学生特点,制定本指引,适用于中小学生和家长。

1.两周内对来自或经停湖北以及疫情高发地区的同学,返湘后应居家隔离医学观察14天,减少与其他人的密切接触,每日早晚各测量1次体温并做好记录,同时报告社区、村和班主任,医学观察期满后方可返校。

2.尽量减少聚会,避免到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活动,尤其是空气流动性差的地方,如影剧院、网吧、KTV、商场、车站、展览馆、博物馆等。

3.不要接触、购买和食用野生动物(即野味),禽肉蛋要充分煮熟后食用。

4.居室保持清洁,勤开窗通风。每天通风2-3次,每次至少30分钟。

5.保持手卫生。减少接触公共场所的公共物品;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勤洗手,洗手时使用洗手液或香皂,使用流动水洗手。

6.外出时佩戴医用口罩。戴口罩前应保持手卫生,分清口罩的正、反面,佩戴时应全部遮盖口鼻处,双手压紧鼻两侧的金属条,使口罩与面部紧密贴合。当口罩污染或潮湿后应及时更换。

7.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不随地吐痰,打喷嚏或咳嗽时用手肘部或纸巾遮住,不要用手接触口鼻眼。口鼻分泌物或吐痰时用纸巾包好,弃置于有盖垃圾箱内。

8.合理营养、平衡膳食、科学运动、增强体质。

9.保证充足睡眠时间,小学生每天10小时、初中生每天9小时,高中生每天8小时。

10.开学后如有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立即报告班主任和校医,并及时就医或回家休息,不要带病坚持上课。

11.做好两操一课。

编辑:李素娜监审:谭如斌 刘畅 肖拾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