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卫生试验所:近代上海卫生防疫的推动者

上海卫生试验所:近代上海卫生防疫的推动者

新冠病毒肆华中

​沪上医护争驰援

上海卫生试验所

疫情防控源流长

一月至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在武汉爆发并波及全国其他地区。此刻,疫情抗击还在进行之中,上海也正严阵以待,防范疫情进一步扩散。事实上自近代以来,传染病防治始终是国家卫生工作的重点,从中央到地方都设立了各类机构履行相关职能。

上海卫生试验所1925年由上海市公所创立,1926年8月为淞沪商埠督办公署卫生局接收,租用南市大南门外企云里民屋两间,开展化学、细菌检验工作。上海特别市政府成立后,该所迁往闸北虬江路。1930年,在检验工作的基础上,又开始研制生产包括伤寒、霍乱、狂犬病在内的传染病疫苗。

上海卫生试验所:近代上海卫生防疫的推动者

上海卫生试验所生产的霍乱疫苗原液

1932年一二八事变爆发后,闸北成为战区,卫生试验所迁入公共租界继续开展细菌检验及疫苗研制。万幸的是,虬江路办公试验场所在战火中侥幸免于被毁,局势稳定后,该所得以迁回原址。

1930年代初,卫生试验所发展迅猛。据统计,1931/1932年度其完成的细菌检验件数就达1927/1928年度的11倍之多。此外,1932年该所还生产霍乱疫苗4500瓶,足供200万人注射之用,分给全国各疫区,对防疫工作助力良多。在此背景下,闸北虬江路办公试验场所愈发不敷使用,择地建造新楼被作为“大上海计划”的一部分提上议事日程。

上海卫生试验所:近代上海卫生防疫的推动者

试验所工作人员开展狂犬疫苗的试验

由于市政府大楼、市立图书馆、博物馆等项目已经耗费大量资金,上海卫生试验所新楼的建造经费一度无着。关键时刻,东南亚侨商,有“万金油大王”之称的胡文虎出手相助,承担了全部费用。

上海卫生试验所:近代上海卫生防疫的推动者

东南亚爱国侨商胡文虎

1935年,上海卫生试验所新楼奠基开工,1937年初项目竣工。4月,新楼落成典礼举行,包括已经调任广东省主席的前上海市长吴铁城、新任代理上海市长俞鸿钧、市商会主席王晓籁、上海医学院院长颜福庆等社会名流、业界同仁千余人到场。

上海卫生试验所:近代上海卫生防疫的推动者

卫生试验所位置图,其位于“大上海计划”核心区域的东部,今长海路中原路口东侧

上海卫生试验所新楼高三层,局部四层,另有地下室一层,外形风格简洁,立面细部采用中国传统元素装饰。除该栋建筑外,卫生试验所另建有配套平房三座,总占地面积约十七亩。

上海卫生试验所:近代上海卫生防疫的推动者

落成之初的上海卫生试验所

新楼地下室为锅炉房,一层为所长办公室、会客室、图书室以及材料采集室,消毒室等。二层主要为疫苗研发、细菌检验部门。三层包括病理室、水化验室、药物室等。面积较小的四层则做储藏室使用。整栋建筑各类设施一应俱全,在当时中国堪称一流。

上海卫生试验所:近代上海卫生防疫的推动者

上海卫生试验所正立面图


上海卫生试验所:近代上海卫生防疫的推动者

外立面上的“衞生”字样至今清晰可见


上海卫生试验所:近代上海卫生防疫的推动者

外立面上的中国传统元素装饰

乔迁至新楼的市立卫生试验所除继续生产研制各类疫苗外,还对水、药物、牛乳等进行卫生检疫,在确保食药品安全,防止疫病扩散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遗憾的是,新楼落成后不久,淞沪会战爆发。十一月上海沦陷后,该栋建筑被日军占用。抗战胜利后,因江湾一带受损严重,卫生试验所遂未迁回原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卫生试验所的这栋建筑历经变迁,原先三层的部分被加建至四层,并新建了一座中式屋顶,因此外观较落成时已有一定差异。与此同时,卫生试验所则在1953年同相关单位合并组成上海市卫生防疫站。1998年11月,上海市卫生防疫站又合并了市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市结核病防治中心等单位,成立国内首个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后者如今也正是上海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工作中的核心机构之一。

坚定信心、同舟共济

科学防治、精准施策

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胜利终将会属于我们

上海卫生试验所:近代上海卫生防疫的推动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