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去养老院这和孝顺有关吗?为什么中国对养老院这么敏感?

菠菠菠菜13


当双亲都还健在,还能互相照顾的时候是不会去养老院的。主要就是在走掉一个以后就剩一个的情况下。

这时候就要遵从老人的意愿还有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了,如果老人觉得身体可以各方面照顾自己没问题那就不用去。

要是老人自己行动各方面有问题了,作为子女没有时间去照料,这时候还是送去养老院的好,只要定期去看看买点东西就可以了。

其实养老院挺适合只有一个了又上了年纪的老人,能让最后一个老人安享晚年才是最大的孝心。只要说服老人愿意去,子女出钱也算是尽孝了。


鸿山小师弟


你好,你的这个问题,我想用自己的经历来给你回答,供您参考。

我30多岁的时候,母亲去世了,那时父亲60多岁,身体很健康,性格比较开朗,喜欢出去玩,白天家里没人,父亲也觉得寂寞,就出去下棋打麻将。哥哥一家人都忙于工作,只有晚上的时间能陪着父亲。

这样的生活持续过了7.8年,有一天麻将馆的电话突然打过来了,父亲打着牌人就溜下去了,听到电话我赶紧去了麻将馆,看到父亲已经不能动了,嘴里说着话但是一句也听不清楚,120的车把父亲送到了医院,诊断脑出血,在重症监护室呆了一个星期,那时的每一天每一分钟都是一种煎熬,希望父亲能挺过去,最大的愿望就是只要活着就好。

终于如愿以偿,父亲出了院,但是留下了后遗症,左边身体不灵活,还有老年痴呆症。父亲生活虽然能半自理,但是我们不放心他一个人在家,我们的压力也大都有孩子要上学,这个事情让我们左右为难,不知如何是好。邻居们建议送到养老院,父亲也为了不拖累我们,执意的要去养老院,说养老院好,都是老人,能说话,能下棋,不寂寞。经不住父亲的再三劝说,我们开车来到了一家养老院,一进养老院的大门,看着环境真不错,绿树成荫,干净整洁,有食堂,有娱乐的地方,有看书的地方,有专业的户工,父亲连连说好,就是这了,我也有点心动了,然后我们去参观老人住的地方,去的时候刚好是下午,老人们吃完饭没事了都坐在大厅,一进大厅,两边的长凳上都坐满了老人,他们的眼睛直直得盯着你,好像你身上有宝贝似的,你走到哪里他们的目光就追随到哪里,那种期盼的眼光,那种渴望的眼神,那种望眼欲穿的期盼,让我看着心酸,我忍不住的流泪了,我抓紧了参观的步伐,看到房间里有的老人孤单单的坐在那里,呆呆地发愣,落寞的眼神看着窗外,生活对他们好像已经失去了意义。

老人们的内心太寂寞了,太孤单了,太需要家人的陪伴了,老了,无欲无求,只盼着能和儿女多些时间在一起,但是,这点小小的要求对他们简直就是一种可望不可及的事。

这些老人的神情与目光,我告诉自己有再大的困难都要克服,不能把父亲送到养老院,因为他会和这些老人的心情一样,渴望,期盼,痛苦,伤心,孤独,寂寞!

回到家后,和家人商量请了个保姆,这么多年保姆一直看护着父亲,我们时不时的回家看看,过年过节一家人团聚在在一起其乐融融,看到我们都在身边,父亲心情好了,身体自然也很健康,想想当初如果真的让父亲去养老院,不知该有多后悔啊!

去过一次养老院,看过那里的老人,也才能切身体会到老人为什么会对那里那么敏感与排斥,也才能体会到为什么有人说把老人送到养老院是不孝。所以建议真的如果照顾不过来老人,就请个保姆,有保姆的陪伴,有家人的常回家看看,老人们心情快乐了,他们的高兴也是我们作为子女最大的欣慰了。

当然了,不能一概而论,这只是自己的经历与看法。





暖暖的云彩


我公公80多岁的时候,家里有人建议送他去养老院,他听后大吵大闹,说啥也不去,说:“养老院是屠宰场,去那儿不如直接送我去火葬场。”


老人一般都不爱去养老院,跟儿女孝顺不孝顺没有太大关系,主要是根深蒂固的“养儿防老”观念,和口耳相传的对养老院的“不信任”感,其次是经济状况不允许。

就拿我来说吧,今年65岁,就一个独生女儿,将来80岁的时候,她也55岁了。让一个55岁的人伺候一个80岁的老人,身体健康还好,若有慢性病肯定会力不从心。况且她到了那个年龄正是看孙子的时候,让她即看孙子又看老子别说照顾不过来,即使能照顾,咱做老家儿的也会不落忍。

怎么办?只能去养老院,但养老院的高额费用咱负担的起吗?我曾经打听过几个养老院,一般的是5、6千,好些的8千,我的退休金还不到4千,怎么去?

有的“专家”曾提议“以房养老”,可是作为老家儿谁不想把一辈子打拼下来的这点家产留给儿女呢?谁想死后让儿女戳着脊梁骨骂呢?


有钱的老人爱去养老院,他们手里有大把的钱任其挥霍,关键是有钱难买满意呀,他们对养老院的公共设施、服务态度、管理水平、周边环境会提出更高要求,很难达到众人口味。

养老院服务人员的道德水准是老人们最不爱去的主要理由之一,这里的服务人员和老人们没有血缘关系,只是服务和被服务雇佣关系,一个认为我花钱了,你就要达到我的满意;一个是我是来上班挣钱的,不是为你一个人服务的。因此会出现相互都不满意的现象。

老人去养老院是我们这一代人已经开始面临的问题,我们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为了不给儿女增添负担,去养老院成了大势所趋,这跟孩子孝顺不孝顺没有多大关系,老人们不爱去养老院主要症结就是收费过高和服务态度。


晨风絮语


老人去养老院和孝顺有关吗?为什么中国人对养老院这么敏感呢?这就要从以前的养老观念和传统意识说起了。

养儿防老是历史遗留下来的传统的养老观念,为父母养老送终也是子女孝顺的体现,人们通过多生儿育女解决在老年阶段的经济和生活问题,使自己能老有所依。没有儿女的人晚年生活会是非常凄凉的,在近代,有了养老院、五保户的概念以后,人们的观念是只有无儿无女的人才会是五保户,才会被送进养老院,如果有儿女却被送进养老院,老人和儿女是要被人笑话的,老人被认为教子无方,做人很失败,儿女被认为不孝。但在当今社会,随着生活水平和医疗技术的提高,国人平均寿命从建国之初的35岁上升到2019年的77岁,随着平均寿命的大幅提高,中国进入老龄社会,养老问题就凸显出来。我有个邻居李姐,母亲八十多了,父亲前年去世,自己又有个小孙子要带,自己身患血压高、糖尿病,以前两位老人都是她照顾,父亲去世后,母亲身体越来越差,最后老太太主动要求去敬老院,她心疼闺女,觉得拖累了她,李姐无奈之下也只有这个选择,但李姐一直觉得自己不孝,亏欠母亲,对不起老母亲的养育之恩。这位母亲是非常开明的,她觉得养老院的条件很好,又有好多老年朋友可以聊天,女儿也常去看望她。减轻了 女儿的负担,自己也心情愉快。

现在每个人的生活压力都很大,尤其是独生子女家庭,养儿防老的观念基本上是行不通的,在老年阶段生活不便的情况下,进养老院生活是不错的选择,也是大势所趋。


一杯绿茶慰风尘


我觉得和孝顺没关系。首先说根据国情,我国大部分家庭都是独生子女,等到父母老的时候,孩子们正在工作,没有时间去照顾。大多数父母也不希望成为孩子们的拖油瓶,不给孩子们添麻烦是中国老人的美德,养老院里老人们也比较多,可以和大家一起进行娱乐活动,免去孤独感,因此,老人去养老院是最好的选择,只要家里老人乐意,就是最好的选择,子女不必有心里负担。反之就不能同耳语了。顺应老人的心意就是对老人的最大孝顺。


绿肥红瘦144253558


按照中国式的孝顺,儿女就应该把父母供起来,凡事要请示,凡事要令他们满意。以前的大家族,子女多,人越老威望越高,老人一定是在家由儿女照料到寿终正寝的,现在大多是小家庭(2+4)模式,2个子女照料双方4个父母,能完全照顾过来吗?这样的家庭一旦有一个老人生病都是全家总动员还照顾不过来的,所以很多老人不愿拖累儿女,会选择去养老院生活。不比在家里,养老院处于安全和管理需要,会有统一的作息时间和单一的制度,行动不便的老人不能随意离开,也不能吃到家里的饭菜,不能按照自己的喜好来生活,一些平时自主性很强的老人会觉得是种束缚,不愿意去养老院,所以,谁提养老院就跟谁急,倒还真不是跟子女孝顺有关系!


角落里的小女孩


去不去养老院和孝顺真的没有关系。

对于独居的老人来说,儿女不在边上,还不如去住养老院,至少养老院里,有专职的护理员可以照顾生活起居,还有那么多的人住在一起,平时一起说说话,溜溜弯,总是有伴的。万一有突发状况,能在第一时间发现。

前段时间,看到一个新闻:小区里有个80多的独居老人,和对门邻居说,让他们天天去她家敲敲门,看看她是不是还活着。让人心酸又无奈。像她这样的情况还不如去养老院。没有儿女住在一起,陪伴老人的只有对儿女的思念和无尽的孤独,连个说说话的人都找不到。

中国人一直说养儿防老,现今社会,很多都在不同的城市工作,养了儿子,不在边上有啥用。不是说孩子不孝顺,不在边上。生活压力那么大,天天奔波在外,哪有时间承欢膝下。还不如去养老院,至少有伴。逢年过节,回家和儿女一起过几天。不止年轻人需要自由,老了,也是需要自由的!

我爸老是说,等老了,不大能动了,就去养老院,省的让你们烦,烦个几天没关系,久了,就得看你们的白眼了[捂脸]。住养老院,你们轻松,我们两个老东西也自在。

还没到老的时候,我和我妹妹就在那里说,等以后年纪大了,兄弟姐妹都住一起,有个伴。一起种种菜,养养花,一起旅游。等走不大动了,自己做不了饭了,就一起去养老院,也可以一起晒晒太阳,说说小时候。

儿女大了,有他们自己的生活,工作,就不去给他们添压力了!该做的就是,在可以的条件下,隔三差五打个电话,十天半月回去看看,陪老人说说话,溜溜弯,给他们做顿饭,洗个脚,减个指甲。


米家日记


老人去养老院养老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人们应该放弃养儿能防老的老观点。现在社会压力大,儿女工作忙,把老人送到养老院有专业人员照顾,更能很好的为老人服务。儿女定期和老人团聚,让老人享受天伦之乐,也是不错的选择。但中国人的思想观念却不这样认为,大家还是希望儿女在家为自己养老,养儿防老,天经地义,所以那个儿女将父母送到养老院,就会受到指责和不孝的骂名,这种现象还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


平安是福19631


中国文化传统普遍觉得让老人去养老院是不孝顺,一些老人自身也觉得让他们去养老院是儿女们甩包袱,可事实是,养老院有一些专业的护理员,还有同年龄的老伙伴们在统一的安排下作息,有规律的吃饭,睡觉,运动,怡然自得的享受生活,对辛苦了一辈子的自己何尝不是一种幸福呢?儿女们时常去看望看望,陪伴一下,也可以放心工作。两全其美。


湘新之爱


我个人的想法,如果自己是健康的,是有能力照顾好老人的,我是不会送老人去养老院。我感觉还是自己照顾,才有人情味。当然对于我老了会不会去养老院,我是想老龄后,尽量自己照顾自己,如果确实不能照顾自己了,听从孩子的安排。不绑架,做好自己,其它一切顺其自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