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群里老师一说话,家长就跟接圣旨一样,这样好吗?

顽固的猫


我儿子的群也是,早上语文,体育,数学,三门课,每科老师下课了再三叮嘱不回复不回复,但是几乎都会说老师辛苦了,谢谢您,再见,两节课挨着体育老师让报数都报完了,还有孩子给上一个老师发语音,老师辛苦之类的话,让下一个老师太尴尬了


Kl521


有这群家长火爆吗?老师让背诵课文,不需要发群,看看她们怎么做的,我懒得发只要孩子会背就可以,我家的当天学当天直接会背,我都懒得听她背



诸葛筱蝶


家长群里老师一说话,家长就跟接圣旨一样,这样真的很不好。但总感觉到题主把这个现象描述的有点太夸张了。

但是现实中,的确有些家长表现的太过了。老师不管在群里边发一个什么样的通知或者要求,家长就赶忙说:收到,收到,收到,一定积极配合,谢谢老师,老师辛苦了.....等等之类的回复,这多多少少显得有点献媚和讨好的意思。

不管是老师,还是其他人,只要给你发出信息,及时给人家回复,是一个人素养和礼貌的体现,也是一个很正常的礼节需求,不要深化,也不要深挖。

比如单位发出一个通知,员工们看到后都写一个:“收到”,表示这个通知已经接到,这是非常正常的一个信息传达和工作交流,并不是什么发圣旨和接圣旨的事情。

题主说的这个情况可能指的是一少部分家长的不正常回复和表现。

比如,老师发了一个很正常的通知。家长只需要回复“收到”就可以了。但一部分家长总要表现一下,总要多说那么一些话,老师费心了,老师操心了,老师辛苦了,给老师添麻烦了,我们一定积极配合了,请老师放心了,等等……等等,给人的感觉就像接到圣旨一样,不但要下跪接肯,还要高呼万岁,万岁万岁。

其实,这些家长的心理我们完全能够理解,谁不想让老师对自己的孩子多一些关注和照顾?谁不想在老师的心中留下一个积极正面的影响?谁不想让老师觉得自己是积极配合支持老师工作的家长?

有这样的心理是很正常的,但班级群是一个公共平台,不是一个私人空间。在班级群中有太过的表现,往往会引起大家的反感。让人感觉到就你们这些家长比别人能,人家老师发了一个很平常的通知,有必要表现的那么玄乎吗?这不是公开的巴结和讨好老师吗?这让其他家长情何以堪?该不该跟你这种行为和表现呢?

总之,教师毕竟是孩子教育管理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教师在群里发出通知和要求时,作为家长及时回复也是非常正常的。但的确没有必要搞得那么复杂和夸张,更不能在群中表现出讨好和献媚的成分和言语。

老师发出的一个通知是很正常的工作组织需要,只要正常的回复就行了,不要人为的当成什么所谓的“圣旨”,更没有必要像接圣旨一样那样的表现和呼应。


教育探微


说得有点过了啊!

不是谁巴结谁或谄媚谁,最起码的尊重啊!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老师作为除父母以外的对孩子最重要的非亲他人,不能说自己抬身价,但最起码的尊重还应该有的!!

题主观念不敢苟同,键盘英雄们不喜勿喷!

欢迎讨论!


做最好的自己369


家长群里老师说一句 家长就跟接圣旨一样,这样好吗?

这样的话,让大家评论好与不好,没有什么多大的意思,这个问题,也没有什么好与不好的。如果提问题的人,所提问题是真实情况,我看也没有什么不好的,说明老师和家长的关系非常好,说明家长对老师的教育很放心,家长十分配合老师的教育,这当然是一件好事,家长这样对待老师,对老师教育孩子很有帮助,这件事如果是真的,说明老师和学生家长在教育孩子问题上,想法很一致,说明中国教育己经走向了正常的轨道。

说起这件事,想起八十年代,九十年代的学生家长,常说的一句话,老师,我家小孩不听老师的话,老师尽管打,我们没有意见,这句话说出了,学生家长对老师的信任。现在家长把老师的话当圣旨,更说明了家长对老师的,特别信赖。家长的这种行为,应该肯定,不应该吹毛求疵的去横加指责。我认为家长把老师的话,当圣旨。总比那些自己为是的,不懂装懂的人,对老师指手画脚,说三道四,整天攻击抹黑老师的那些家长要好得多。家长和老师,大家都为孩子好,应该想法一致,步调一致,只有这样才能教育好我们的下一代。别人怎么看,那是人家的事情,我对这件事是支持的。我认为这是一件好事。


马万富


客观的来讲,不好!但如同很多我们不愿意做,但有不得不做的事,这也算其中之一,原因如下:

1)角色不对等,造成的“权力”落差:在孩子入学后,教育资源(评优评奖、关注面和评价指标)的稀缺性,导致与孩子相关的所有评价都是由学校一家说了算;同时,社会竞争的激烈,学校也无法置身事外,围绕着升学这一指挥棒,相关的竞争也就传导至孩子身上,而所有上述环节中,家长毫无发言权和参与权,与孩子相关的评价绝大部分、甚至是全部,都由学校一手包办了,在这种情况下,家长为自己的孩子考虑,希望能通过迎合老师,尤其是班主任的举动来换取对孩子的“照顾”,也就再正常不过了。

2)资源的不均衡,有“挤出”效应:由于孩子的学习过程,也是一系列的评价和筛选过程,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要经过16年左右的学习历程,越是评价规则不统一的时候,家长越关注孩子老师的评价,而规则后面对应的就是教育资源的再分配,规则不统一或地域性特色强,家长越担心自己的孩子吃亏,所以,对孩子老师的举动就越关注;而很多人诟病的高考,却是目前国内最好、最公平的制度之一,由于规则透明,全国基本统一,而且考核基本就是一个标准——分数,这样,家长在高中、大学阶段,对老师的关注度却在下降;相反,义务教育阶段,家长对老师的关注度却很高,原因就在此。

家长所有的不得已和努力,只是希望自己的孩子不要被这些“权力”给“规则”了,有时候虽然看不惯群里某些家长对老师的逢迎,但他们都是为了自己的孩子,理解就好!


小白职道


作为一名教师,笔者是极其讨厌的这种行为的,但是对于家长又不能直接说,毕竟都是成年人。

家长觉得累,教师也累,忙的不行还要在群里应付这些纯粹浪费时间的话语。

家校关系、家校互动,应该是平等的,也必须是平等的。笔者认为家长、教师之间有事说事就好,回到简单、直接、有效的家校沟通方式。

以上,希望笔者的回答能够对您有所裨益。



Skr青椒


我认为,家长把老师的话当做“圣旨”是真实的反映当代家长存在的问题,一点也为过。主要还是因为,当代家长太重视孩子的教育,把教育孩子的大计全部寄托给学校,这不仅是导致家长失去主见的根本原因,也是无法把孩子教育好的缘由。

我这样说,可能很多的家长不乐意,但是我用最近发生的一个实例证明我的观点。

实例论证

浙江宁波的一起教师装修事件,就是很好的证明我以上的观点。其事件经过:其小学班主任在微信群里要所有的家长缴纳300元教师装修的费用,其中大多数的家长都是义不容辞的上缴费用,还给班主任“拍马屁”。只有少数的家长站了出来,质疑老师。


本来教室装修就和家长没有任何关系,那些大多数的家长却心甘情愿,毫无思想的就上交了费用,这难道不是把老师的话当做“圣旨”吗?

只有把家庭教育和学校的教育相互结合才能给孩子最好的教育

很多家长把孩子的教育全部寄托给学校,所以才会导致家长没有主观的判断。其实,这也是家长一大通病。

而导致家长通病的出现,主要原因还是没有时间管理孩子。但是,我想说的是,孩子的家庭教育比学校的教育更为重要。家庭教育意味着孩子的做人品质和思想观念的养成,影响孩子的一生;而学校教育,主要是以传授书本知识为主,其他的为辅,这其中的比例关系,家长都应该明白。只有把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想结合,才能给孩子最好的教育,也是最完美的教育。

增进家长与老师的感情,最好的方式就是教育好自己的孩子

家长失去主观的判断,把老师的话当做“圣旨”的动机无非就是想和老师搞好关系,想让老师多照顾孩子。但是,其这样的做法是想到不靠谱的。

所谓“是金子总会发光”。如果,家长把孩子教育好了,让孩子在各个方面都非常的优秀。家长都不用去找老师套近乎,老师自然而然的来找家长,保持一种良好的沟通关系。这样不更好嘛,为什么要失去主观判断去讨好老师呢?

总结

教育需要家长不同的意见,才能把教育制度完善到最好。如果,家长完全失去是非分明的辨别能力,教育的弊端如何显现呢?国家又如何改革教育呢?

结束语:对此,你怎么看。欢迎大家在下方留言和转发,也非常感谢大家的支持和关注!

落笔解忧愁


这样做当然不好,但是你有什么能力去改变这样的事实呢?毕竟孩子在人家的手里,如果你态度不谦卑一点儿,产生的后果你懂的!

整个社会都是这样,不必悲哀

其实何止是老师和家长的关系会这样,在一个单位当中,各级领导说的话,底下的员工不也是这样点头哈腰的执行吗?你的客户跟你谈了一个事情,你不也是卑躬屈膝的陪笑脸吗?

社会上这种不对等的行为,其实太多太多了,我们不用因为老师和家长这样的对话而产生悲哀的情绪,老师没想当这个皇上,家长也没想当这个奴才,只不过是有些家长担心孩子在老师手里会受到区别对待,所以才会极力的去巴结和讨好老师,这是他的个人选择,无可厚非。



家长完全可以不这样做

我们现在的家长有一种很不好的心态,用到老师的时候就极力的去巴结老师,一旦学生离开了老师,则对老师指指点点,在背后贬损。

这样前后的反差也体现出了家长在整个教育环境下的一个被动的局面,其实现在我们对于家长权利以及学生权利的保护还是做得很到位的。

甚至有一些家长经常举报老师,弄的老师也是特别的头疼和无奈。

我们这个社会应该建立一种平衡的家教关系。每个人都是平等的家长和老师就是合作的关系,而不是谁求着谁谁制约谁的关系。

个别老师素质比较低

其实出现这样的现象啊,和老师的素质,不无关系,生活当中有很多的老师就是因为家长各种各样的行为而对孩子产生抱负的心理。

包括打骂孩子,冷落孩子,这样的事情,家长当然不希望发生在自己孩子的身上,所以就导致了极力的去追捧老师。

在现在的学校加强对于老师思想道德素质的教育和建设,以及管理和约束这是迫在眉睫的事情。



总之我们的家长应该做到不卑不亢,凭和理清的去和老师沟通和交流,我们的老师多数都是有素质的,不会因为和家长的各种问题去为难学生。


宇宙最好老师


家长和老师的关系,客观点说应该是相互配合的关系,但是如果一味强调配合,而缺少思维能力,恐怕对家长真没有什么好处,因为有些时候老师在群里说的话,需要家长认真思考和判断,然后再有选择性地接受或执行。

家长对老师的言听计从,体现出了部分家长缺乏自我意识,直白点说就是没有主见。

家长为什么对老师的话言听计从?就是因为家长们认为,孩子在老师手里,如果我不表现好点,会给老师留下不好的印象,从而让老师对我的孩子另眼相待。其实这种思想观念,完全让家长成了没有主见的人,任凭老师左右。对于老师们来讲,都喜欢这样的家长吗?也不见得。有些老师希望家长们能说出自己的见解,包括对孩子教育的独立观点,向老师提供孩子在家里客观详细的表现,以方便于老师在班上有针对性施教。

好老师喜欢综合素质高的家长,彼此互通有无,旨在共同努力把孩子教育和培养好。

经常听一些家长抱怨老师太强势,如在群里向老师了解点事情,老师要么三言两语就给打发了,要么干脆就没有反应。还有些家长私下议论老师这不好那不好,但是却不敢当着老师的面说不中听的话。而这些做法,恰体现出家长不知道该怎样与老师沟通交流,因为你并没有本着坦诚之心去理解老师。像班级群里这种小型的公共场合,老师不可能一次性说很多话,因为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应对,莫不如家长私下和老师单独交流。

聪明的家长和老师交流时,会提前准备问题,而不是一出口拿出涵盖面很大的问题,让老师很难回答。

我经常接触家长,就发现有些家长在与老师交流时,就不会提前做准备工作。好不容易有机会和老师交流了,一张嘴就拿出一个涵盖面很大的问题,让老师很难回答。如有家长问老师,我的孩子每天写作业都拖的很晚,十一点还不能睡觉,怎么办?像这样的问题,老师咋回答呢?孩子的时间管理能力,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可是由家长在家里培养的啊。如果家长自己不懂教育孩子,基础习惯培养不好,你让老师也没办法在校培养。

家长怕老师,是一种很不正常的现象,说明功利心太强,并没有把老师平等相待。

我曾经接触过儿子的不同年级的老师,印象最深刻的是他四年级的数学老师,一位中年女性。说话特别强势,并且还特别不耐烦,就像你与她说话必须要求着她似的。这位数学老师在班级群里就经常训斥家长,让家长们非常害怕她。我对这样的老师并没有什么反感心理,而是特意找机会在学校里面对面和她交流。我对她讲,我知道你习惯性不愿意和家长交流,但是我今天必须要打扰你,请麻烦你牺牲十几分钟时间吧,我想了解孩子在班上的听课情况,遵守纪律情况,与同学相处情况,还有你对他的整体评价印象。当我很自信地拿出这几个问题时,只见这位老师一愣,很快就很认真地逐一做介绍,我认真听的同时抱以微笑。等老师说完了,一看时间已经过去20分钟了。我感谢老师为我付出的时间和精力,这位老师笑了,说道,你是我难得遇到的带有挑战性的家长。

结束语:很多时候,家长不懂家庭教育,又心里有求于老师,自然会把老师放在很高的位置上去仰视。事实上这种不平等的沟通地位,很容易让家长产生自卑心理,这对与老师的关系相处没有任何好处。只要你拥有足够的家庭教育知识,又有很好的社交能力,本着和老师平等沟通的心态,相信老师会对你这个家长刮目相看。因此说,想获得老师的尊重,前提是你得有自尊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